问题

国家为什么不以销毁货币的方式来抑制通货膨胀?

回答
国家不以销毁货币的方式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原因在于这样做弊大于利,且存在极大的操作难度和不可控性。虽然理论上减少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可以缓解通胀压力,但实际操作中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为了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销毁货币的可行性与操作难题:

“销毁”的真实含义: 这里的“销毁货币”并非指简单地把纸币撕碎或丢进垃圾桶。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主要以电子形式存在(存款、数字支付等),物理现金只占一小部分。因此,“销毁货币”实际上是指央行从流通中回笼并“注销”货币。
回笼货币的常见方式: 央行通常通过发行国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基准利率(加息)等方式来回笼资金。这些都是间接的、市场化的操作,目的是通过提高借贷成本或吸收银行的流动性来减少货币的流通和创造。
直接销毁的困难:
物理现金的回笼与销毁: 虽然可以将物理现金回收到央行并进行销毁,但这只涉及一小部分货币。绝大多数货币是电子形式,直接“销毁”电子货币在技术上和操作上都极其复杂且风险巨大。谁来决定销毁哪些账户的电子货币?如何保证公平性?
电子货币的本质: 电子货币是银行系统中各主体的负债和资产的记录。销毁电子货币相当于直接抹去一部分人的财富或银行的负债,这在法律、金融秩序上都是不可行的。
“铸币税”的损失: 央行发行货币可以获得“铸币税”,即货币发行量超过其生产成本的收益。直接销毁货币意味着放弃这部分收益。

二、 直接销毁货币的严重负面后果:

财富大幅缩水,引发社会恐慌和金融危机:
对持有现金和存款的人的影响: 如果国家决定销毁一部分货币,那么持有这些被销毁货币的个人和企业将直接面临财富的消失。这会引发巨大的恐慌,导致人们疯狂提取现金,银行挤兑,金融系统可能因此崩溃。
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即使是销毁非现金形式的货币,也会导致市场上可用的资金减少,可能会引发资产价格(股票、房地产等)的大幅下跌,对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财富分配的不公: 谁会被选中“销毁”货币?如果不是基于公平原则,例如随机销毁,那么将导致极大的不公。如果是有选择性地销毁,那么掌握决策权的人可以为自己或特定群体规避损失,而牺牲他人。

严重损害信用和国际声誉:
对本国货币信用的打击: 市场对货币的信任是建立在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基础上的。如果央行采取如此极端和不可预测的手段,将严重损害本国货币的信用,导致本国货币大幅贬值,甚至被国际社会抛弃。
国际资本的逃离: 国际投资者会迅速撤离本国市场,导致资本外逃,进一步加剧经济危机。
贸易受阻: 其他国家可能会拒绝接受这种不稳定的货币,导致国际贸易中断。

抑制经济增长和生产活动:
资金链断裂: 企业赖以生存的流动资金突然消失,将导致生产停滞、订单取消、失业率飙升。
投资信心丧失: 投资活动需要稳定的资金环境和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如此剧烈的货币“销毁”将彻底摧毁投资者的信心。
消费需求萎缩: 财富缩水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会使得消费者大幅削减开支,进一步打击经济。

难以精确控制通胀目标:
货币数量与通胀并非一一对应: 通货膨胀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货币供应量、总需求、总供给、预期、结构性因素等。简单地减少货币数量,未必能精确控制在理想的通胀水平。
过度紧缩的风险: 如果销毁的货币过多,可能会导致通货紧缩,即物价普遍下跌,这对经济同样具有破坏性,因为这会鼓励人们推迟消费和投资,进一步抑制经济活动。

三、 现代央行抑制通胀的常规手段及其有效性:

现代央行抑制通胀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式,这些方式都比直接销毁货币更温和、更可控且更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提高基准利率(加息): 这是最常用的工具。提高利率会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减少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而降低对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缓解价格上涨压力。
公开市场操作(卖出政府债券): 央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将市场上的货币回笼到央行,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将更高比例的存款存放在央行,这减少了银行可用于放贷的资金,从而限制了信贷扩张和货币的创造。
预期管理: 央行通过清晰的沟通和政策指引,影响公众和市场的通胀预期。如果央行能够成功地让人们相信它有能力控制通胀,那么人们的通胀预期就会降低,从而有助于抑制实际通胀。
财政政策配合: 政府可以通过削减财政支出或增加税收来减少总需求,配合央行的货币政策共同抑制通胀。

总结来说,国家不以销毁货币的方式来抑制通货膨胀,是因为这种方法:

操作上极其困难且不切实际。
会带来灾难性的经济后果,包括财富缩水、金融危机、信用崩溃和经济衰退。
会严重损害国家的国际声誉和本国货币的价值。
难以精确控制通胀目标,并可能导致过度紧缩。

现代央行拥有一系列更成熟、更有效且更可控的工具来管理通胀,这些工具能够更好地平衡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销毁货币更像是一种极端的、破坏性的手段,而非经济调控的选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太喜欢这个想法了^_^,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新闻里动不动就说要放水刺激经济,凭什么经济过热的时候不能「销毁」货币呢?比如把一部分钱收缴起来,然后面对全世界直播一把火烧了,又解气又解决了通货膨胀问题,岂不美哉?

既然有效,为什么国家不这么做呢?答案是国家没必要通过从物理上消灭一些纸来完成调节通货膨胀的目的,只需要让这些纸暂时不进入经济流通就可以了。

钱本身只是一张纸而已,它的价值来自于它所能够交换到的资产。一般来说,随着钱被不断的投放到经济中,经济会多少被「盘活」一些,从而会让真实的财富生产也随之增加。「盘活」的原理可以有很多,典型的例子比如说:流通的钱多了,小企业就容易贷款了,很多本来做不成的小生意也能做了,做不起来的业务也能开展了,这样有一些找不到工作的人也有工作了;然后这些人就会继续创造价值,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如果经济体内部的货币增加的速度,高于了真实财富的增加,那就是会出现通货膨胀了。而「国家发行的纸币」本身也并不是唯一的资产形式,像股票、基金、公司债、国债,乃至于土地等等都具有一定的流通性,在某些场合也能参与流通和交易,只是接受程度和适用范围没有法币那么高,所以要把这些也通通的考虑进来,一般来在货币银行学里面会用「流动性」来表示,所以通货膨胀其实也可以看做是整个经济体内部的「流动性过剩」。而无论是不足还是过剩,这个时候都需要央行来进行调节。怎么调节呢? 那就是用高(低)流动性的资产去交换低(高)流动性的资产。最终的目的都是让真实财富的生产(一般用GDP来度量)和流动性的增长保持某种意义上的同步关系(并非同比例)。

具体的操作过程可以很灵活,央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流动性的资产之间来回的买卖。比如央行可以大量的购买国债和公司债来释放流动性,让银行有更多的流动性去贷款给客户;也可以卖出自己手头的各种债券,套取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现金来抑制信贷过热的泡沫。即便同是债券,短期债券的流动性也比长期债券高,所以短期债和长期债的互换本身也能起到调节的作用。而题主想烧的钱,是属于流动性最强的那一种资产,被称为高能货币。

明白了上面的这些道理,针对题主的问题,就可以回答了。央行要销毁货币,从哪里开始销毁呢?直接拿商业银行开刀?还是从老百姓手里直接收人头税?说你们都无偿上缴给我一些现金拿来烧吧。如果题主认为这么做对银行或者老百姓不公平的话,那就会同意央行似乎应该拿点东西来交换,换回来现金再烧。

事实上,当通货膨胀的时候,央行的典型市场操作就是拿「债」换「钱」,换来的钱就暂时的退出了市场流通,从这个意义上讲,已经是等于「烧掉」了。钱的意义在于流通,在于为市场提供最强的流动性,钱退出流通就已经等于不存在了。为什么一定要在物理上烧掉呢?

在物理上烧掉顶多是一时爽,等到经济需要刺激的时候,还要工人加班加点的印回来去收购市场的低流动性资产,这是何苦来哉?

user avatar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是的,国家真的会用「销毁」货币的方式来抑制通货膨胀,虽然没这么简单粗暴。

大家可能听说过一个概念,「央妈放水」,指的是央行提供流动性。这不是靠直升机撒钱体现的,而是靠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的方式,让更多钱可以从银行里走出来。这当然也可以反向操作,提升准备金率,让更多的钱流回银行,不在市场上流通。

准备金,可以通俗地理解为,银行需要放在金库里一部分钱,不拿去发放贷款,免得储户取钱的时候取不出来,引发恐慌。准备金高了,更多钱留在了银行,而没有被贷给企业和个人进行生产消费,市面上的钱自然就少了。

除了准备金之外,正如 @司马懿 提到的,国家还可以动用各种手段来控制市面上流通的钱的数量。

这样一通操作后,流通的钱少了,社会对于钱币的需求下降,不需要这么多钞票了,那么对于其中的残旧、缺损货币,其实也的确会烧掉,推荐一篇文章:

残损币被粉碎压块后,被运送到江苏国信盐城生物质发电公司。在那里,这些残钞废料发挥了最后一点热量,成为了生物质发电的原料。每年有一千多吨废料被送到发电厂,相对于传统的人民币废料造纸,这种方式更加环保。
  卡车将30吨、原面值30余亿元的废块卸载到发电厂后,工人们将废块再次粉碎后,加入10%的秸秆增加湿度后,就可以送入发电设备中进行焚烧。
  发电公司主导该项目的工程师介绍,为了做好人民币发电项目无害化的处理,他实验了一年尝试了多种方法,最终确定了现在发电效率最高、无害化程度最高的模式。他表示,每车30吨人民币大约可以发电3万度,可供一个普通家庭用300个月。

烧钱发电,利国利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家不以销毁货币的方式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原因在于这样做弊大于利,且存在极大的操作难度和不可控性。虽然理论上减少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可以缓解通胀压力,但实际操作中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为了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销毁货币的可行性与操作难题: “销毁”的真实含义: 这里的“销毁.............
  • 回答
    关于“国家直接给全民发钱支持消费”或“直接印钱发给全民”的设想,很多人都会好奇,这听起来似乎是解决经济问题、拉动消费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但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着复杂且严峻的经济规律和潜在风险,以至于各国政府在实践中大多会谨慎行事。咱们先从“为什么不直接发钱”这头上来讲。1. 货币发行与经济活动的匹配:想.............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价值,也触及了许多人对房地产市场和国家发展政策的疑问。为什么国家不统一建设好居住小区并以实惠价格出售?为什么某些地区会因为卖地收入高而获得优先发展?这背后牵扯到复杂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历史因素。我将尝试详细地为您解析。一、为什么国家不统一建设好居住小区并以实惠价格出售?理论上,国家.............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背后牵扯到的因素非常复杂,远不是一句“禁毒”就能轻易解决的。要让美国出兵去摧毁其他国家的毒品种植基地,其实有太多现实的障碍和顾虑了。我给你掰开了讲讲:首先,也是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国家主权和国际法。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美国没有权利擅自派兵进入别国境内进行军事行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历史沿革、政治考量以及不同群体利益等多方面因素。国家至今不取消各种编制,并非因为不认识到其可能带来的不公平,而是因为取消编制会触及许多根本性的问题,其复杂性和潜在的负面影响使得这一改革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一、 编制制度的.............
  • 回答
    中国人普遍认为日本是美国的“走狗”这种看法,确实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认知,尤其在中国大陆的互联网和舆论场上更是如此。这种认知并非来自日本人自己的普遍认同,而是更多地源于中国方面的视角和解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中国人为何会产生“日本是美国走狗”的.............
  • 回答
    中国法律名称中出现“反XXX”的现象,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这类以“防治”为核心的命名方式,背后确实反映了一些中国法治建设的特点和思路。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背景以及立法理念紧密相关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用“反XXX”来命名法.............
  • 回答
    古代帝王不以自己的姓氏作为国号,这背后蕴含着多重考量,绝非简单的“不想用”或者“没想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穿越回那个时代,感受那种历史的厚重与政治的智慧。一、 姓氏的局限性:个人色彩过于浓厚,难以承载国家之重首先,姓氏是个人身份的标识。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即使是开创了一个新纪元,他终究是一个个.............
  • 回答
    清朝入关并建立清朝,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事件,其影响深远,也自然会引发后人多方面的思考,包括当代国人如何看待这段历史。要理解为什么当代国人普遍不认为清朝是“侵略”并以此为“耻辱”,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侵略”这个词的语境。在现代民族国家的观念下,“侵略”通常指的是一个国.............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国际关系以及潜在的军事行动,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议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尽量避免任何可能被视为“AI生成”的痕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制造意外事故”以破坏他国基础设施,尤其是在涉及多国利益的敏感地带,是一种极度冒险的行为,其潜在后.............
  • 回答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商鞅提出的“以法治国,可保秦国遇昏君而不亡”的论断,是他变法理念的核心,也是他为秦国设计的一套抵御君主昏聩、王朝倾覆的制度性保障。然而,秦国却在秦始皇死后,二世而亡,这确实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反差,也引发了许多关于商鞅变法局限性的探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 回答
    一些人持有“国家不过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总有一天国家的概念会消亡”这样的观点,并以此为由表达对爱国情感的不认同,甚至流露出鄙视的态度,这其实触及到了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领域,涉及到对国家本质、历史进程以及个体情感的深层理解。从他们提出的论点来看,其核心在于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这种视角认为,在人类社.............
  • 回答
    促进年轻人不“躺平”,国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并需要提供详细的政策和实践支持:一、 创造优质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通道: 鼓励和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创造高附加值就业岗位: 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 国家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的研发投入和.............
  • 回答
    俄罗斯允许以卢布偿还不友好国家债务的决定,其核心含义是指:俄罗斯政府允许其本国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偿还被俄罗斯列为“不友好”国家的债权人的债务时,可以使用卢布进行支付。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意思,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理解:1. 背景: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决定?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 在2022年俄罗.............
  • 回答
    要摧毁一个边长100米、由均质钢组成的立方体,而且不使用核武器,这绝对是个充满挑战的任务,但对于一个现代军事强国来说,并非不可能。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有效地将巨量的能量注入这个钢铁巨兽体内,使其结构彻底失效。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这个立方体的规模。100米的边长意味着它占据了相当大的体积,.............
  • 回答
    最近,国家卫健委在回答一位政协委员的提案时,明确表示“以延迟生育为目的,为单身女性提供冻卵技术服务不符合我国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这个表态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很多人对此表示关注。首先,我们要明确国家卫健委的这个表态,它指向的是“以延迟生育为目的”的“单身女性冻卵”。也就是说,如果冻卵不是为了“延.............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唯物主义国家为何会以神的名字命名医院?事实上,这其中包含了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演变、文化传统以及实际的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原因。并非所有“唯物主义国家”都会以神的名字命名医院,这更多地取决于具体的国家及其历史背景。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
  • 回答
    在中国足球的归化政策上,确实存在着一种“保守”的观感。很多人会问,以中国强大的国力,为什么不能像一些足球强国那样,一次性归化几十名来自非洲和南美洲的优秀球员,来迅速提升国家队的水平呢?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考量,并非简单的“钱”或“愿不愿意”就能解决。首先,我们得理解“归化”这件事在中国.............
  • 回答
    关于“西方国家为何对中国持敌视态度,并实施武器禁运和技术封锁”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并非单一原因的简单累加,而是历史、政治、经济、安全以及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剖析,我们需要剥开表面的“敌视”二字,看看其背后驱动的具体考量。一、 经济与地缘政治的博弈:挑战既有秩序首.............
  • 回答
    关于斯大林提议的“自治共和国”模式加入俄罗斯联邦,以及列宁的反对意见,这在十月革命后关于新国家构建的讨论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当时复杂的政治背景、民族问题以及不同领导人之间关于国家形态的根本性分歧。首先,我们得知道,十月革命后,俄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在一个由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