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a += a *= a; 为什么在C++和Java算出了不同结果?

回答
你提出的 C++ 和 Java 在 `a += a = a;` 这行代码上产生不同结果,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语言特性差异点。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对表达式求值顺序的规定,或者说,在多重修改同一个变量的情况下,它们的“规矩”不一样。

我们先把这行代码拆解一下,看看里面到底包含了多少操作:

1. `a = a`:这是 `a = a a` 的简写。它会计算 `a` 当前的值乘以它本身,然后将结果赋值回 `a`。
2. `a += ...`:这是 `a = a + ...` 的简写。它会计算 `a` 当前的值加上右侧表达式的结果,然后将最终结果赋值回 `a`。

问题的关键在于,当 `a` 被连续修改时,编译器(或者说语言规范)如何决定什么时候去读取 `a` 的“旧值”来参与计算。

C++ 的情况:

在 C++ 中,对于像 `a += a = a;` 这样的表达式,其中同一个对象(这里的 `a`)被修改了不止一次,并且这些修改之间没有明确的序列点来保证求值的顺序,那么这个表达式的结果是未定义的。

“未定义”(Undefined Behavior, UB)在 C++ 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意味着 C++ 标准并没有规定在这种情况下程序应该做什么。编译器可以自由地选择任何一种行为,包括:

按照你想象的那样,先计算 `a = a`,然后用计算后的 `a` 值再做加法。
或者,可能先读取 `a` 的一个值,用它来计算 `a = a`,然后用同一个读取的值再去做加法,最后再进行赋值。
甚至可能导致程序崩溃、产生奇怪的输出,或者在某个环境下运行正常,换个环境就不正常了。

为什么 C++ 会这样设计? C++ 追求极致的性能和灵活性。它允许编译器对代码进行大量的优化。如果它强制规定一个非常严格的求值顺序,可能会限制编译器的优化能力。所以,它将这类“模棱两可”的情况交给了开发者,要求开发者确保表达式的求值是明确的,或者接受未定义的后果。

当你看到 C++ 算出了一个“不同”的结果,很可能你的编译器在那个特定的平台上,以某种特定的优化方式,碰巧选择了某种求值顺序,而这个顺序可能和你凭直觉猜测的不一样。比如,一个常见的(但不保证的)解释是:

假设 `a` 的初始值为 `2`。
C++ 可能(但不一定)会这样解释:
1. 首先,`a = a` 这个子表达式需要被计算。为了计算它,需要读取 `a` 的当前值,也就是 `2`。
2. 然后,计算 `2 2 = 4`。
3. 接下来,`a += ...` 需要被计算。它需要读取 `a` 的当前值,此时 `a` 可能已经被更新成了 `4`,或者仍然是旧值 `2`。
如果读取的是 `2`: 那么 `a += 4` 变成了 `a = a + 4`,即 `a = 2 + 4 = 6`。
如果读取的是 `4`: 那么 `a += 4` 变成了 `a = a + 4`,即 `a = 4 + 4 = 8`。

所以,在 C++ 中,你看到的“结果”其实是编译器在你运行代码时,对一个本就未定义的表达式所做出的“一次性”解释。

Java 的情况:

Java 在表达式求值顺序上,就比 C++ 规定得“死”多了,也“安全”多了(虽然牺牲了一点编译器的优化空间)。

Java 语言规范明确规定了这类复合赋值表达式的求值顺序:

1. 首先,右侧的子表达式 (`a = a`) 会被完整地计算出来。 在计算 `a = a` 的过程中,会读取 `a` 的当前值。
2. 然后,将这个计算结果作为加数,与 `a` 的当前值相加。
3. 最后,将相加的结果赋值回 `a`。

重要的是,Java 规范确保了在整个 `a += a = a;` 这个复合赋值表达式的执行过程中,`a` 的值在读取以参与计算(无论是 `a a` 还是 `a + (a a)` 的结果)与最终写入之间,其读操作和写操作是如何进行的。

具体到 `a += a = a;`,Java 的处理方式是:

假设 `a` 的初始值为 `2`。
Java 会严格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1. 计算 `a = a`:
读取 `a` 的当前值:`2`。
计算 `2 2`:得到 `4`。
将 `4` 赋值给 `a`。此时 `a` 的值变成 `4`。
2. 计算 `a += ...`:
“右侧”的 `...` 已经通过 `a = a` 完成,其结果是 `4`。
读取 `a` 的当前值:此时 `a` 的值是 `4`(因为上一步已经赋值)。
计算 `a + 4`,也就是 `4 + 4`:得到 `8`。
将 `8` 赋值给 `a`。此时 `a` 的值变成 `8`。

所以,在 Java 中,`a += a = a;` 总是会产生一个可预测的结果,并且这个结果是基于 `a` 在不同子表达式计算过程中被更新的值。

总结差异:

C++: 允许更大的优化自由度,但对于这种连续修改同一变量且无明确序列点的表达式,结果是未定义的。你看到的特定结果只是编译器在你运行代码时的“一次性”解释。
Java: 规定了明确的表达式求值顺序,特别是对于复合赋值。它总是先计算右侧的子表达式(包括其中的赋值),然后再用计算结果和当前变量值进行最终的复合赋值。这使得 Java 在这种情况下行为是确定的。

因此,当你观察到 C++ 和 Java 给出不同结果时,并不是说 C++ “错了”或者 Java “对了”,而是它们遵循了不同的语言设计哲学和规范。C++ 给了开发者更多底层控制权和优化潜力,但也带来了“未定义行为”的风险;Java 则在保证代码可预测性和安全性方面做得更彻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C和JAVA在运算符优先级上有不同吗? - SuperSodaSea 的回答 - 知乎

简单地说,在Java中对于复合赋值操作符会先对左侧操作数进行求值,随后对右侧操作数进行求值,最后将两个值进行运算并赋值给左侧操作数。(

JLS8 15.7.1 左侧操作数首先求值

也就是说在 a += a *= a; 中,会先从左到右求出三个 a 的值(均为12),然后将后两个值相乘得到144,并赋值给 a,最后将第一个值(注意这里用的不是144而是最开始得到的12)和144相加得到156,并赋值给 a。最终 a = 156。

对于C++来说,在C++17之前,这是未定义行为。而在C++17中对于这种表达式的计算顺序是有规定的。在C++17中,复合赋值操作符右侧的操作数的计算及副作用保证在左侧的操作数之前完成,也就是说先进行 a *= a,将 a 赋值为144,然后再计算最左侧的 a(144)并与刚才得到的144相加得到288并赋值给 a ,最终 a = 288。

user avatar

这跟编译器的解释规则相关,一般来说赋值从右往左。我个人觉得哈,这个问题真的没什么意义。没有人会在实际中写这种完全没有可读性的垃圾代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出的 C++ 和 Java 在 `a += a = a;` 这行代码上产生不同结果,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语言特性差异点。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对表达式求值顺序的规定,或者说,在多重修改同一个变量的情况下,它们的“规矩”不一样。我们先把这行代码拆解一下,看看里面到底包含了多少操作:1. `a = a.............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线性代数中的核心概念,理解它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矩阵的秩、向量空间的维度以及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逻辑。核心概念回顾:1. 矩阵的秩 (Rank of a Matrix, r(A)): 矩阵的秩定义为它的非零行 (或列) 的最大线性无关组的向量个数。 .............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为你详细推导三角函数恒等式 $sin(A+B) = sin A cos B + cos A sin B$。这个公式在三角学中非常重要,它能帮助我们理解和计算涉及到两个角度之和的正弦值。要推导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利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一种非常直观和常见的方法是借助几何图形,特别是单位圆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这是线性代数中一个非常核心且重要的结论。让我来给你好好捋一捋,用我自己的方式讲明白为什么一个 n 阶满秩方阵乘以向量 x 等于零向量,那么 x 只能是零向量。咱们先拆解一下关键词: n 阶方阵 A:就是一个 n 行 n 列的矩阵。 满秩:这是关键中的关键。一个 n 阶方.............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其实是C语言中一个非常基础但又常常让人头疼的陷阱。简单来说,`strcpy(a, b);` 这样的操作,在 `char a = "xxxxx";` 和 `char b = "xxx";` 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行,核心原因在于 内存的性质。咱们一步一步来拆解它,让你彻底明白是怎么回事。 .............
  • 回答
    当然,我们可以用积分来证明球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S = A + B + C π。这个公式在球面几何学中非常重要,它揭示了球面三角形的面积与其内角和之间的关系。要理解这个证明,我们需要一些预备知识。预备知识:1. 球面几何基础: 我们是在一个半径为 R 的球面上进行讨论。在球面几何中,直线变成了大.............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道题其实考察的是线性代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厄米特矩阵(Hermitian matrix)的特征根都是实数。而你给出的条件 $A^ = A$ 正是厄米特矩阵的定义。我们一步一步来把它讲清楚。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些基本概念: 矩阵 A: 我们处理的是一个方阵,假设它是 $n imes n$ 的.............
  • 回答
    这道题确实有意思,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要判断 S={a+b√3i | a∈Q, b∈Q} 是不是一个数域,我们得先过一遍数域的定义和它需要满足的几个基本条件。数域的定义一个非空集合 K,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就被称为一个数域:1. 封闭性: 对于 K 中的任意两个元素 x 和 y,它们的和 (x+y).............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如果宇宙中最基本的力学定律从“F=ma”变成“F=a/m”,人类能否生存?答案是:几乎不可能。这不仅仅是物理学上的一个微小调整,它将颠覆整个宇宙的运行方式,从最微观的粒子到最宏观的天体,一切都将面目全非,人类生存的基石将荡然无存。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新定律”意味着什么。F.............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这个挺有意思的数域问题,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来说。你说的这个 Q(√2,√3),它其实就是所有能用 √2 和 √3 通过加减乘除(但不能除以零)组合出来的数。你给出的形式 a√2+b√3+c√6+d,这里面的 a, b, c, d 都是有理数(就是咱们常说的分数或者整数)。那么,为什么.............
  • 回答
    你问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数域的性质。简单来说,如果 $K$ 是一个数域,并且 $a+bi in K$(其中 $a eq 0$, $b eq 0$),那么 $a$ 和 $b$ 不一定一定属于 $K$。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什么是数域?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数域”的定义。一个数域 $K$ 是一.............
  • 回答
    加法交换律啊,这可是数学里一个特别基本、特别好用的规矩。你想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对吧?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其实呢,咱们一开始接触加法的时候,心里都有个大概的感受。比方说,你手里有 3 个苹果,然后又有人给了你 2 个苹果,你一数,总共有 5 个。这事儿可以用加法写出来就是 3 + 2 = 5。现在换个.............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讲解一下为什么通常情况下我们只能证明 $f(A cap B) subseteq f(A) cap f(B)$,而不能证明 $f(A cap B) = f(A) cap f(B)$,并且给出相应的反例。核心概念回顾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几个重要的概念: 函数 (Function.............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如何证明数列 $a_n = (1 + frac{1}{2^2})(1 + frac{1}{3^2}) cdots (1 + frac{1}{n^2})$ 的收敛性。我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就像和朋友探讨数学问题一样。首先,我们先仔细看看这个数列长什么样。$a_1$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一起动手,用一种比较直观的方式,一步步揭开 `sin(a+b) = sin(a)cos(b) + sin(b)cos(a)` 这个三角函数求和公式的神秘面纱。咱们抛开那些冰冷的符号,用几何的语言来“画”出这个公式。想象一下,我们有一个圆,一个单位圆(半径为1),这玩意儿是咱们一切三角函数.............
  • 回答
    要证明数列 $a_n = sum_{i=1}^{n}(1)^{lfloor ix floor}$ 无界,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展示无论 $n$ 取多大的值,这个数列的值都有可能变得任意大(或者任意小,因为我们是在证明无界性,可以是正无穷或负无穷)。 这通常意味着我们要找到数列中存在一个子序列可以.............
  • 回答
    概率论里,说到两个事件“独立”,最常见的定义就是:P(A ∩ B) = P(A) P(B)。这公式看着挺简洁的,但它背后代表的意思可不简单,可以说是概率论里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我们来一点点把它嚼碎了说清楚。P(A ∩ B) 这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符号,代表的是“与”、“并且”、“同时发生”的意.............
  • 回答
    牛顿第二定律,我们熟悉的那个 F=ma,简练地描述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在牛顿力学这个框架下,这个定律在处理宏观、低速运动时是相当精确的。然而,当我们开始思考,如果把这个“a”——加速度——放到四维时空中去理解,它是否就能自然地涵盖相对论的效应,成为那个更普适的描述时,情况就变得复杂且有趣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