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特朗普称注射消毒液的说法只是讽刺?

回答
特朗普在2020年疫情期间提出“向体内注射消毒液”的说法,事后声称是“讽刺”,这一事件及其后续发展,从多个角度来看都值得深入剖析。理解这一事件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特定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下,并考量其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事件回溯与特朗普的表述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在2020年4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举行的疫情简报会上,曾公开提及一些关于消毒剂的研究,并脱口而出:“Is there a way we can do something like that, by injection, inside or almost a cleaning? Because it does a tremendous number on the lungs. So, it would be interesting to try.”(有没有办法,通过注射,在体内进行某种类似清洁的事情?因为这对肺部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尝试一下会很有趣。)

这段话一出,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在场的医学专家和公众都对此感到震惊和担忧。当时,正是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时期,人们对治疗方法渴求而又充满未知。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其一言一行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社交媒体时代。

“讽刺说”的出现与解读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和医学界的严厉批评之后,白宫新闻秘书凯莉·麦肯尼(Kayleigh McEnany)在次日表示,总统的言论是“在问问题”,并且特朗普经常“用讽刺的语气说话”。随后,特朗普本人也多次暗示他的言论是“讽刺”或“开玩笑”。

如何看待特朗普的“讽刺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

责任推卸与危机管理: 一种解读认为,将此番言论定性为“讽刺”是特朗普团队的一种危机管理策略。当一个极具影响力的领导人说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话时,如果直接承认错误,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其信誉和执政能力。而“讽刺”提供了一个回旋的空间,将原话的意图进行模糊化处理,试图减轻其负面影响。尤其是在疫情初期,科学信息混乱,民众容易被误导,这种“讽刺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试图“灭火”。

特朗普的沟通风格: 特朗普的政治生涯一贯以其非传统的沟通风格著称。他频繁使用夸张、煽动性甚至挑衅性的语言来吸引注意力,同时也用来攻击对手或回避问题。他的支持者往往认为这是他真诚和“不畏权势”的表现,而批评者则认为这是其缺乏审慎和责任感的体现。从这个角度看,将“注射消毒液”的言论解释为他一贯的“讽刺”或“开玩笑”风格,也是部分人对他的辩护逻辑。

科学素养与公众健康风险: 然而,即便将其解读为“讽刺”,也难以完全掩盖其潜在的巨大风险。当时,全球对新冠病毒的认知仍然有限,任何关于治疗方法的讨论都需要极其谨慎和基于科学事实。消毒液是已知有毒的化学物质,人体接触或摄入都会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害,甚至致命。一个公共卫生危机领导者提出这样的“想法”,即使是“讽刺”,也可能被那些缺乏科学辨别能力的人当真。事实也确实如此,事后有报道称,一些尝试了特朗普建议的人因此出现了健康问题,这使得“讽刺说”的站得住脚的程度大打折扣。

对科学权威的侵蚀: 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这类言论可能进一步侵蚀公众对科学和医学专家的信任。当政治人物的言论与科学界的共识严重脱节,并且事后还能以“讽刺”为由辩解时,公众更容易对官方的科学信息产生怀疑,转而相信更极端的、未经证实的说法。这对于一个正在与全球性流行病斗争的国家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后真相时代”的缩影: 这一事件也可以被视为“后真相时代”的一个典型案例。在这个时代,情感和个人信念的影响力可能超过客观事实。特朗普的这番言论以及后来的“讽刺说”,恰恰迎合了这种趋势。无论其真实意图如何,其造成的实际影响(可能误导公众)与试图推卸责任的辩解之间,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总结来看:

特朗普关于注射消毒液的说法,无论是初衷是“试探性提问”、“开玩笑”还是所谓的“讽刺”,都暴露了其在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上缺乏严谨和审慎的态度。将其包装成“讽刺”更像是一种事后的政治修辞,试图在不承认明显错误的前提下,缓解因不当言论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这种解释并不能抹去其潜在的危害,尤其是对公众健康和科学权威的侵蚀。在关键时刻,一个领导人的言论所承载的责任远大于其个人的沟通风格或表达的技巧。公众应该保持警惕,用事实和科学来审视信息,而不是轻易被模糊的“讽刺”说辞所蒙蔽。这一事件的余波,至今仍是讨论特朗普执政风格和公共传播伦理时的一个重要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突然想想,弄不好川普通俄实锤。


阿川:可以喝消毒剂!

红脖,卒。

毛子(掏出80度酒精):达瓦里希,伏特加,吨吨吨……啊然后呢?

user avatar

怎么说呢?这就是一个完全没有专业知识的人,不仅没有专业知识,而且他跟手下防疫工作的专家关系也非常不好。其实以当前科技,把川普这个话圆回来并不那么复杂。比如,可以跳出一个专家告诉大家,他跟川普提到过一种光热疗法,但是总统因为太忙把个别词给搞混了。

早在10年前,就已经有把量子点注入体内,通过穿透力极强的红外光来让特殊构造的量子点一次性吸收两个光子,激发出短波长的紫外光来杀死癌细胞的研究。这个理念几乎完美地契合川普表达的意思,只需要把消毒液,换成具备消毒作用的量子点试剂。把紫外光换成远红外光激发量子点产生的紫外光。然后就可以完美地把川普的话给圆过来。

而且从逻辑上来讲,总统不懂双光子效应,混淆了具有消毒作用的量子点试剂和消毒水,实在是一个很小的错误,因为谁都不指望总统是物理化学方面的专家。

如果连我这种科研二把刀都能给川普把谎给圆过来,那么美国那么多专家学者要圆这个谎不要太容易。之所以没人来圆是因为,川普信任的人没这个能力,有这个能力的人不屑于做这件事,或者更确切地说对川普忍无可忍。因此川普只能用他自己的方式,及不专业地用一套无法说通的牵强的语言来圆谎。

这真让我想到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崇祯上朝拼命暗示底下大臣进言让他跑路去南京。结果下面大臣一句话都不肯说,死活就是不开口。因为崇祯皇帝有一点非常不好的地方,就是大臣提了意见,一旦后续不顺利,他就开始甩锅拿大臣来开刀,杀人是从来不手软。所以最后,没有一个大臣原意给他说一句有用的话,而他又自己下不来台,最后困死在了北京。

川普这波操作像极了崇祯皇帝,本来总统口误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那么多优秀的人才总能给圆回来。可是如今,只能靠总统亲自出马,这恐怕已经预示着川普已经把所有防疫的专家都得罪透了。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应该还会进一步恶化。当专业人士都不愿意配合的时候,川普的处境会愈发困难。

总之,这件事证明两个方面

第一,川普的确缺少理化知识,跟白痴差不多

第二,川普跟他手下的专业人士闹僵了

user avatar

这次疫情对美国打击最大的是哪个方面呢?不是经济,不是军事,不是科技,而是神权,没错,就是二战后靠军事科技好莱坞打造出来的神权,面对美国,不能思考,不能质疑,跪就完事了,这是当年公知告诉大家的,一旦你思考质疑,那就是五毛,有钱人也在不断配合,嘴上说爱国,后脚就跑到美国生孩子去了,你看,如果美国不好,为什么有钱人都爱美国?

之前知乎有个问题

很多人从各方面去论证特朗普不傻,傻的是中国的吃瓜群众,一般情况下,好像确实如此,人家亿万富豪,怎么会傻呢,但他们没有想过的是,哪怕是某一领域的天才,把他放到一个毫不相干的领域,也有可能变成一个白痴。而特朗普,刚好是这样的白痴。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疫情,特朗普怎么白痴都是不会被质疑的,但新冠闯王太给力了,它是唯物主义的,根本不怕什么神权,干就完事了,所以出现了现在惊人的一幕,好莱坞里拯救世界的美国现在成了疫情中心,美国总统像个白痴一样指挥抗疫。

user avatar

特朗普的逻辑基本明晰了:只要不问正事,你骂我沙币我认了,甚至我可以提供一些我是沙币的证据,让大家好好开心。根本利益三个字:拖时间。

现在对特朗普来说,最致命的问题就是防疫措施到底差多少,为什么会差这么多。真要是把他按在那问,呼吸机需求多少,供给多少,差多少,怎么差的,如何解决…然后再问口罩、床位,那特朗普算完了,窟窿的实数给出来,所有人得傻眼。

解决办法就是把注意力吸引到与疫情相关但又不要命的事情上。比如什么时候复工,NBA什么时候恢复,注射消毒剂能不能治疗新冠。话题越弱智越好,为的就是让媒体和公众去攻击这些话题。注射消毒剂,抓眼球是肯定的,一辩论特朗普肯定输也是真的,可是你赢了又能怎么样呢?人家一句“这是我讽刺”,啥责任也不用担。但是你的精力和时间都被这些事情消耗了,这就是特朗普的目的达到了。

反正现在解决根本问题是解决不了的,人心也捋不齐,只能东拉西扯把注意力吸引一下酱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特朗普在2020年疫情期间提出“向体内注射消毒液”的说法,事后声称是“讽刺”,这一事件及其后续发展,从多个角度来看都值得深入剖析。理解这一事件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特定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下,并考量其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事件回溯与特朗普的表述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在2020年4月23日,美国总统特.............
  • 回答
    提起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年关于注射消毒剂治疗新冠的建议,那可真是让不少人跌破眼镜,甚至可以说是匪夷所思的一件事。当时美国正处在新冠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全国上下笼罩在恐慌和焦虑之中,而总统的这番言论,无疑是在这锅本就沸腾的浑水里又添了一把火。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在2020年4月的一次白宫记者会上,当时的总统.............
  • 回答
    特朗普称美国“最难对付的国家”不是中俄,而是美国自己,这句话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是因为它触及了美国政治内部深层的问题,并释放出多重信息,既有对内政治的策略性考量,也反映了他个人的执政哲学和对美国国家状况的判断。要详细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字面含义与潜在的批评对象: .............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关于“除非被人强行架出去,否则拒绝在拜登就职日离开白宫”的言论,是一句非常具有爆炸性且能引发多重解读的表态。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潜在影响,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字面意思与隐含意图: 字面意思: 最直接的理解是,特朗普不打算主动、和平地移交权力,并且暗示他可能会动用一切力量来阻止.............
  • 回答
    特朗普的这番言论,即“如果我竞选失败,中国将占有美国,你们都得学中文”,是一种典型的 煽动性、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言辞。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其可能的意图、潜在的含义以及带来的影响。一、 字面意思与潜在的恐惧投射: 字面意思的荒谬性: 从字面上看,特朗普的说法是极端且不切.............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在2019年5月曾公开指责中国“抄袭”了美国的F22“猛禽”战斗机,并声称中国仿制的飞机(他很可能指的是歼20)非常相似。这一说法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触及了航空技术、国家安全、国际关系以及知识产权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特朗普政府的.............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将示威者称为“下等人失败者”(lowlifes & losers)的言论,在近期美国一系列抗议活动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这种言论在不同的群体中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应,也可能对美国抗议活动的走向产生复杂的影响。如何看待特朗普称示威者为“下等人失败者”? 支持者的视角: 维护秩.............
  • 回答
    特朗普声称再次参选美国总统是“别无选择”(no choice),这一表态背后蕴含着多重动机和策略考量,值得我们详细剖析。理解他的这一说法,需要从他的个人经历、政治目标、法律挑战以及对共和党和美国政治格局的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一、个人经历与政治“使命感”: 政治生涯的定义与自我认同: 特朗普的.............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在2021年1月6日国会大厦骚乱事件后的那段表态,尤其那句“尽管我完全不同意选举结果,但1月20日将会有序过渡”,无疑是美国政治史上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时刻。理解这句话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它承载了太多复杂的信号和潜台词。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这句话是在极其不寻常的背景下说出来的。国会大厦.............
  • 回答
    特朗普这番话,听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符合他一贯的风格。简单来说,他这是在说:“你想让我赢?那你是小瞧我了,我特朗普不需要你的支持。” 背后嘛,肯定有几层意思在里面。首先,我们得明白特朗普这个人是怎么想问题的。他是个商人出身的总统,他的思维方式很多时候是围绕着“交易”、“得失”和“面子”展开的。他非常.............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新冠疫情期间曾说过一句令人瞩目的言论,即“如果死亡人数控制在10万到20万之间,说明我们干的很不错”。这句话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招致了广泛的批评和争议。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它。首先,这句话的背景和语境是什么?特朗普发表这番言论的时候,正是美国新冠疫情最严.............
  • 回答
    特朗普关于“无论谁收购TikTok,都应该给政府打钱”的说法,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和分析,这背后折射出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交易,更牵涉到国家安全、经济利益、政治考量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复杂维度。首先,从国家安全和数据隐私的角度来看:特朗普政府提出“卖”TikTok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中国政府可能获.............
  • 回答
    特朗普关于“一个中国政策”的言论,在美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言论的重要性及其潜在影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一个中国政策”的核心是什么?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中国政策”的含义。它并非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拥有主权,而是美国在1979年与中华人民共.............
  • 回答
    特朗普将医护人员“冲向死亡就像士兵冲向子弹”的言论,并形容其为“美丽”,这一说法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不同的解读。要理解这一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1. 字面意义的理解: 英勇牺牲的类比: 最直接的理解是,特朗普是在用军事上的英勇来比喻医护人员在疫情中的奉献。士兵在战场上为了国家和战友.............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关于“美国大部分地区没有新冠病毒”的说法,无疑在全球范围内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宏观的背景下,并结合当时美国的疫情状况、政治环境以及特朗普一贯的沟通风格来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基本事实:新冠病毒(SARSCoV2)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一旦出现传.............
  • 回答
    特朗普的这句话“如果戴口罩才是爱国,那么我最爱国”出自2020年7月,当时新冠疫情在美国肆虐,而戴口罩是否是爱国行为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这句话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看法。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和特朗普的意图: 字面意思: 特朗普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他认为戴口罩并不是衡.............
  • 回答
    特朗普将美国描述为“人类的粪池”的言论,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担忧。这种说法不仅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应,也深刻地反映出当前美国社会内部以及其在全球地位上面临的一些挑战和困境。要全面看待这一言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言论的背景和可能的意图首先,理解特朗普使用如此激烈言辞的背景至关重要。 .............
  • 回答
    特朗普关于他小儿子 Barron 在感染新冠病毒后“15秒就痊愈”的说法,在很多层面都显得非常不寻常,也因此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去分析:1. 医学上的不可能性:首先,从医学角度来看,任何病毒感染,尤其是像新冠病毒这样会引起全身反应的疾病,都不可能在15秒内“痊愈”.............
  • 回答
    特朗普总统拒绝参加拜登的就职典礼,这无疑是他总统任期结束时一系列重大事件中的一个标志性时刻,也为美国政治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要理解这一决定及其背后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从特朗普总统自身的政治风格和过往行为来看,这一举动并不让人意外。他是一位惯于打破常规、挑战传统政治规范的领导人。在他任.............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对福奇博士的公开批评,尤其是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间,无疑是他总统任期内最具争议性的方面之一。将福奇博士称为“灾难”这样的措辞,不仅仅是简单的意见不合,它反映了两人在疫情应对策略、信息传递以及科学权威性等核心问题上的深刻分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1. 背景与分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