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湾海峡的地质条件,建造海底隧道更为合适。
台湾海峡海底地貌较为复杂,且有频繁的地震活动。台湾岛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造山带之一,因而建造过程需要精密的地质考核。沉管隧道方案显然是最合适的,造桥技术难度有些过高了。
参考55公里长的英法海底隧道,此隧道建立于1987年,单公里造价超过三亿美元。这个价格接近上海磁悬浮隧道的三倍!
我们系老师说,那时候英国人工啊材料啊什么的还算便宜,国力也强盛,所以就赶紧建成了。现在想来很庆幸,因为现在让大英再搞这么一条隧道,打出屎也搞不出来了。
我国也是一样,趁着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人工和材料便宜,赶紧把能建的基础设施都建设好。早用早受惠。
我个人建议是,虽然现在还不能开建,但是地质勘查工作可以提前进行。先考察个几年或者几个月,等那啥了就可以马上写报告进入下一阶段。
我作为岩土狗,郑重敦促台湾的地质工作者们可以开始行动了,到时候一那啥,你们就立马把靠台湾岛侧的地勘报告交过来,两岸无缝交接,节省大量工期。
不太可能。
无论是港珠澳大桥(约 50km)、青岛胶州湾大桥(约 36km)、还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约 35km),都是二位数级别长度,然而即使是福建到台湾的最短距离,也需要接近 120km。
现有的所有造桥技术,面对这个级别的工程还有多少能继续好使,未知数太多,而这条桥的意义太大,不允许冒险,此外就算能建设,它的耗资也会是个天文数字,从经济的角度上说也不现实。
比较可能的方案是类似广东和海南之间的海峡轮渡,或者海底隧道,但后者要克服地震带等一系列地质风险,具体能不能建还是个问号。
就这个东西,可以拉人、可以拉车、还可以拉火车。
只要开行班次够多,其实比建一条跨海大桥或者海底隧道要实用得多,当然,速度上会慢一些,可能需要三个小时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