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家为什么不取消多音字,一字一音?

回答
关于“国家为什么不取消多音字,一字一音?”这个问题,其实深究起来,它触及了语言发展的规律、文化传承的复杂性以及实际操作的巨大难度。并非国家“不愿”,而是多音字的存在,是历史的沉淀,是语言活力的体现,并且要“一字一音”的改革,其成本和阻力都大得惊人。

一、 语言的生命力:多音字并非“错误”,而是“演化”的痕迹

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石碑,而是一个鲜活的有机体,它随着社会、文化、历史的变迁而不断演化。多音字,正是这种演化过程中留下的独特印记。

历史的沉淀与意义的区分: 很多多音字并非一开始就有多个读音,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使用场景、词义侧重点的不同,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读音。例如,“行”字,读“xíng”时,可以表示行走、可行、银行;读“háng”时,则表示行列、行业。这种区分,恰恰帮助我们更精细地理解和表达事物。如果强行统一成一个读音,那么很多微妙的语义差异就会消失,语言的表达力将大打折扣。
文白异读的遗留: 在古代汉语中,存在着“文读”和“白读”的区别。文读多用于书面语、正式场合,白读则多用于口语、日常交流。随着书面语和口语的逐渐融合,一些文白异读的特点被保留下来,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多音字。比如,“乐”,文读“yuè”,指音乐;白读“lè”,指快乐。这种保留,也承载了一定的文化传承意义。
借用与音变: 有些多音字是因为汉字被借用到不同的词语中,由于语音习惯或传播过程中的音变而产生了新的读音。例如,“种”,在表示“植物的种子”时读zhǒng,在表示“播种”时读zhòng。这并非人为制造的多音字,而是自然形成的语言现象。

二、 “一字一音”改革的巨大挑战与弊端

设想一下,如果真的要推行“一字一音”的改革,会面临哪些巨大的挑战?

庞大的人力物力成本: 语言是全民都在使用的工具。要推行一项如此颠覆性的改革,需要重新编写字典、识字教材、扫盲读物;需要对全国的教育系统进行彻底的改造,包括教师培训、课程更新;需要对广播、电视、出版物等所有媒体进行统一的“清理”和“规范”。这笔投入将是天文数字,而且效果难以保证。
历史文献的解读困难: 我们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很多都包含了多音字的运用。如果强行统一读音,这些文献的解读将变得异常困难,甚至产生歧义。历史的智慧和文化的传承,可能会因此蒙上阴影。
语言习惯的根深蒂固: 语言习惯是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口语表达中。即使有官方的统一规定,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人们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音习惯。强制性的改变,很可能引发社会性的抵触和混乱。
丧失语言的丰富性与美感: 恰恰是多音字的存在,使得汉语在表达上更加灵活和富有表现力。不同的读音可以带来不同的语感,甚至影响情感的传递。一旦失去了这种变化,语言会变得单调乏味,失去很多原本的美感和韵味。
实际操作的悖论: 即使规定了一个字只有一个读音,但这个读音应该是什么?是选择其中一个最常用的?还是根据某个历史时期最优美的读音?无论如何选择,都可能引发新的争议,因为“最优美”的标准本身就是主观的,而且会随着时代变化。

三、 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方向:引导而非强制

国家在语言规范化方面的工作,并非“不管”,而是采取“引导”和“规范”的方式,而不是“取消”或“强行统一”。

推广普通话: 这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方向。推广普通话是为了让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交流平台,消除地域间的沟通障碍。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也包含了对多音字读音的规范指导,例如明确在不同场合下应该使用哪个读音。
修订字典与规范教材: 语言学界和国家相关部门会不断修订和完善字典,对多音字的标准读音进行明确和解释。学校的教材也会遵循这些规范,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习惯。
鼓励“就正”而非“强改”: 语言的活力在于其应用。如果一个多音字的某个读音在特定语境下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并且不会造成误解,那么语言学界通常会持一种包容的态度,通过解释和引导来帮助大众理解。强制性的“改错”,往往不如引导性的“就正”来得有效和长久。

总结来说,国家之所以不取消多音字,一字一音,并非漠视,而是对语言发展规律的尊重,对文化传承的珍视,以及对现实操作的审慎。 多音字是汉语丰富性和生命力的体现,而“一字一音”的改革,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可能适得其反,损害语言的表达力和文化底蕴。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更注重的是在保持语言活力的同时,通过科学的引导和规范,使其更具普适性和准确性。

想象一下,如果每一句话都像是在解一道数学题,失去了语言应有的灵动和温度,那将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多音字,正是汉语“曲径通幽”的魅力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多音字相当于一种“屈折”了。甚至比英语还屈。

比如英语词类转换还老老实实地在后面加“ation”“ful”“ly”什么的,汉语的“好”直接屈折进字,hao3是形容词,hao4变成了动词。

如果汉语用拉丁字母书写了,元音原型表1声,元音双写表2声,元音后面加c表3声,元音后面加h表4声。那么haoc这个形容词如果用作动词,就变形为haoh了,这不是屈折语吗?

类似的还有“钉”,ding是名词,dihng是动词。

“称”,cheng是动词,chehng是名词。

更多的,”折”,shee是被动断,zhee是主动使断。

字形不同的,见jiahn是主动看见,现xiahn是被动看见。

所以,某些多音字有语法功能。

虽然“屈折”是我的暴论,但也差不多了。

当然,还有大量的多音字不是这样的。我只是说了一种存在的情况。

最后,多音字最严重的不是中国。同音词最多的也不是中国。在很多视频里,老外学汉语的多音字、同音词学得都崩溃了,太夸张。弄一些基本不会在口语里出现的书面语词汇,甚至古语、冷僻词在那装逼。而书面语有去歧义强的汉字加持,根本不会混淆。

他们学日语岂不是脑袋都要被炸碎了?哈哈

题主这个问题更应该向日本政府提出。


补充评论区的几个例子。

骑,qii,动词,jih,名词。

数,shuc,动词,shuh,名词。

user avatar

多好的智力测验啊,难得的一字多音之间,又可以刷掉多少人哦。

user avatar

在取消了。

前两天看视频,up主说的是“一骑(qí)绝尘”,我一直以为是jì。去查了一下,还真是qí,而且连jì的读音都取消了。不得不说是时代“进步”了,(为了照顾大多数亻 子?以后傻右边的 不会读,也直接“傻的右边”这样读?)。地壳(ké)、给(gěi)予、剥削(xiāo)指日可待。取消好了。有门槛就砍掉门槛(照顾亻 子)呗。便利就行,准不准确无所谓,啥都不学最便利了。干脆把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后鼻音什么的都统一了,岂不是更便利?再把所有读音只留一个字岂不是更便利?反正现在网上各种帖子也多的是错别字。干脆直接写拼音好了,反正现在网络都是yyds、yssy什么的了。的地得只留一个,反正傻子也用不对。都取消好了,便利就完事儿了。



英语各种时态语态,学不会就不学呗。等中国统一世界,全都取消好了。

user avatar

多音字在发展过程中是在逐步消亡的……

例如说、呆、骑……等等,都在慢慢的合并读音……


所以问题不成立,时机成熟的时候,国家也在慢慢的取消多音字……

user avatar

还是不太好。


我建议直接用摩尔斯代码,“嗯”代表滴,“啊”代表哒。嗯嗯嗯啊啊啊嗯嗯嗯啊啊啊嗯嗯嗯啊啊啊,意思就是SOSOSOS,多好,一目了然。


不过,嗯啊俩字还是太麻烦了一些。其实一个字就行了。比如就用拖长声的啊和不拖长声的啊,足够表达任何东西了。比如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这就是SOS,用起来就更方便了。


啊,对了,考虑到我们的国名,咱可以说中。拖长声,中~,这就是哒;干净明快的,中,这就是滴。中国嘛,全都统一到中一个音上,多好。而且也不需要翻译了,一发出zhong这个音全世界都知道是那个全员聋哑人的国度,多特色,对吧。

user avatar

因为但凡语言有点历史,就没有这么干的。

很多小屁孩以多音字为耻,认为英语里就没有多音字(词)!

真的有人这么认为。而且逼乎上还总有帖子,非要把两个读音完全一样的单词问出发音区别来。

但事实是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record,两个读音:.[riˈkɔ:d],是动词;[ˈrekɔ:d] ,是名词。

minute:两个读音。[ˈmɪnɪt],意为分钟;[mʌɪˈnjuːt] ,意为微小。

contract:两个读音:[kənˈtrækt]。意为染上;[ˈkɔntrækt] ,缔约。

conduct两个读音:[kənˈdʌkt]。引导;[ˈkɔndʌkt],举止行为

……

这种例子起码能举出几十个。

日语也一样:

读らく,是快乐;读がく,是音乐。

上手:读うわて,意为上风;读かみて,意为上游;读じょうず,意为擅长。

这样的例子能举出至少上百个来。

多音字不是乱来的,多音字区分的是词性乃至词义。叶,读ye4是树叶,读she4是姓(我知道读she4啦,打成zhe4是打错了。);喝,读he1是饮,读he4是吼;载,读zai3是年,读zai4是盛放……

所有多音字都不是乱来的,都有意义。

办事不能只图“简单、容易”就拉倒了。复杂的事自有复杂的道理,C语言、C++、Java这些编程语言都比python复杂,但至今并未被完全舍弃。它复杂自有复杂的道理。如果只为省事,那干脆不要学校不就很好,什么都不学最省事。

话又说回来了,不是总有人说中文不严谨这个那个的吗?这里很严谨,怎么不学了?(这句话我在别的帖子里也说过。因为在逼乎上看到过好多次有人这么说,就真给我气着了。我在国外上过好几年班,回国后也指着英语吃过饭,还背过GRE单词表,细抠过很多英文单词的琐碎意思,我敢说我的英文水平比那些号称中文不严谨英文严谨的人之绝大多数都要高,而我都没说出这种话来。看来真的是无知者无畏。)

————————————————————

对不起评论区的各位,现在才开始看大家的留言。泡逼乎好几年了我已经不敢看评论了,很容易碰到杠头跑来放厥词或是骂街。虽说不管是讲理还是卷街我哪个都不虚,但还是会破坏心情。

我是个有点爱走极端的人,我认为使用语言应该像做数学、做化学一样严谨。要让听咱们说话的人完全理解咱们的意思已经是不容易的事了,如果使用再不严格,那就更难上加难了。因为养成了这种习惯,我比我见过的很多理科生工科生更加较真,更加认死理。再加上常年做小学,学术风格已经形成了,经常惹别人不喜欢,不过,我倒是不后悔。

user avatar

23个声母,39个韵母,加5个声调,一共4485种读音。

你准备把哪些汉字踢出汉语?

这些破事就四个大字:约定俗称。

做题家头上要是没个野爹,那都不能呼吸。

就是这么害怕民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