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奢侈品坏掉了心疼是因为你的经济离这个段位太远,等你真正配得上奢侈品你就不会心疼了」的言论?

回答
这种说法,乍一听似乎有点道理,好像把“心疼”归咎于“不够有钱”,然后“有钱了”自然就“不心疼”了。但仔细琢磨一下,这背后其实藏着几个挺值得商榷的逻辑,而且把复杂的情感和价值判断简化得有点过了。

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心疼”这玩意儿。当一个奢侈品坏掉,我们觉得心疼,它真的是纯粹因为“花了好多钱,现在又坏了,亏了”这种经济上的损失吗?大部分时候,恐怕不止于此。

比如说,一件心仪已久的包包,花了我们不少积蓄,好不容易拿到手,结果肩带断了。我们心疼,一方面是钱,另一方面,这包包承载了我们对美的追求,可能是对生活品质的一种向往,是对自己努力的一种犒劳。它可能陪伴我们参加过重要的场合,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坏掉了,就像一个曾经珍贵的伙伴受伤了,或者一段美好的经历被打断了,这是一种情感上的失落。这种失落感,是花钱本身无法完全抵消的。

再者,这种“配得上”的说法,似乎把奢侈品仅仅定义为一种“地位的象征”,或者一种“金钱的衡量尺”。好像只要你的银行账户余额足够多,你就能“配得上”它,而“配得上”之后,你就会变得“百毒不侵”,对任何损坏都毫不在意。这简直是把人变成了一个冷冰冰的消费机器。

但实际上,即便拥有再多财富的人,也未必会对他们的昂贵物品损坏无动于衷。想想那些收藏家,他们对一件古董的损坏,哪怕是微小的瑕疵,也会寝食难安。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他们“没钱”吗?显然不是。是因为他们对艺术品、对历史、对工艺的珍视,这是一种超越金钱的价值认同。

所以,说“等你真正配得上奢侈品你就不会心疼了”,这是一种对“配得上”的狭隘理解。真正的“配得上”,可能不仅仅是指经济上的支付能力,更是一种对物品价值、文化内涵、以及它所代表的生活态度的理解和尊重。而这种理解和尊重,恰恰是会让我们在物品出现问题时产生“心疼”的原因之一。

更进一步说,这种言论还有点“鄙视链”的意味。它好像在暗示,那些对奢侈品损坏感到心疼的人,都是些“没见过世面”、“没达到那个圈层”的人,并且把“不心疼”作为一种“高级”的表现。这种观点,有点过于居高临下,也忽视了人的情感是复杂且多层次的。

事实上,即使是经济非常充裕的人,也可能因为对物品的喜爱,对品质的追求,而对物品的损坏感到遗憾。这种遗憾,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爱”。爱一件东西,意味着你愿意为它付出,愿意去呵护它,当它出现状况时,自然会有情绪反应。

打个比方,一个超级富豪,他送了孩子一件非常昂贵的乐高套装,孩子不小心摔坏了一块。这个富豪虽然不缺钱再买一套,但他可能会教育孩子要爱惜物品,可能会因为孩子的不小心而感到一丝失望,这其中也包含了一种对“完整”和“美好”的珍视。

所以,与其说“奢侈品坏了心疼是因为钱不够”,不如说“心疼是因为你赋予了这件物品超越金钱本身的意义”。这意义可能是美学的,可能是情感的,可能是象征性的。而这些意义,恰恰是我们作为人类,在消费过程中,赋予物品的“人性”。

真正能做到对昂贵物品损坏“不心疼”的人,或许不是因为他们“真的配得上”,而是因为他们已经到达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他们不再把这个物品视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他们的价值体系已经超越了物质本身,或者他们已经拥有了足够多的类似物品,以至于损失一件并不会对他们的整体生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从而可以将情感的重心移开。但即使如此,依然不能排除他们内心深处对“损坏”这件事本身的某种程度的惋惜。

总而言之,这种言论太过于功利和单一了。它将复杂的情感体验,简单粗暴地归结为经济水平,忽略了人与物之间可能存在的深层联系和价值判断。我们为奢侈品心疼,既有经济层面的考量,更有情感、审美、以及对生活方式认同层面的原因。而这些,恰恰是奢侈品吸引我们的地方,也是我们作为鲜活个体,在消费中才会产生的情感投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误会了,不是因为买得起奢侈品所以用坏了不心疼。而是正常的奢侈品用户,持有的奢侈品太多,一件一年只用一两次所以根本不会坏。

很多hermes包能传承几十年,不是因为包耐用,是因为人家包多。

你看我在网上发了上千张照片,从没穿过相同的衣服。

你看看卖二手超跑的,一般二手法拉利兰博每年开不到3000公里,再看看卖二手大众和丰田本田的,每年都两万公里。

因为买超跑的人车多,所以即便超跑质量差,一般也不会坏。

user avatar

先来看看,谁属于真正配得上奢侈品的。

之前的老板,在北上广深港澳都购置了住房,每间房子还配备了常年管家。衣服、包包、鞋子一般穿定制款。仅上海一套房子大概就半个亿的资产吧。

鞋子是特别爱惜的,一旦鞋底坏掉了,还会花钱重新打一个鞋底,继续穿。包包也是特别爱惜的,有点小刮擦,会去专门修理的店修复。

有一次,我花一千多块买的鞋,鞋底穿坏了,准备扔掉。他对我说这双鞋皮子还不错,可以找个鞋店换个底。又说我不太爱惜鞋子,平时不保养。

我还真去找了个鞋店,换了一双鞋底,花了两百多。但脚感很不舒服,鞋子还是丢了。


他估计还是太穷,配不上奢侈品的。要不怎么会那么仔细的保养,那么心疼小擦伤?

现在想来,他也许是个穷B,毕竟连爱马仕的包包都很少买,最多买买LV的经典款。

奢侈品坏掉了也不心疼的人,估计奢侈品也不是花自己的钱买的。


因为还真见过某位奢侈品当垃圾到处丢的人。人家爹妈都位高权重。

这些平常人看来很贵重的东西,恐怕,恐怕啊,都是白来的。

所以几万十几万的表、几万十几万的包、几千几万的衣服,连包装都没拆,丢得到处都是。

别说坏了,真给他扔几件,他恐怕都不知道。

user avatar

“配得上”三个字真的是满屏的恶意!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许多奢侈品实际上就是为了让“韭菜”们觉得自己配得上才存在的。真要是只有把它们当日用品的权贵来消费,全球99%的奢侈品公司都要倒闭!

所以呢,奢侈品公司才不会说“你配不上”,他们只会说“你值得拥有”。

另一个方面,现在很多奢侈品说白了就是为了让你“生活不方便”,什么手工机械表,不能洗的衣服,每天要擦三遍的皮鞋……奢侈品就好比一种游戏,耗时间,耗精力,然后收获自我满足感。

在这个运作中,只要你买得起,有自我满足感,那么这款奢侈品真正的客户群体其实就是你!怎么说“配不上”呢?

最后,我还是吐槽一下,不管你再富有,哪怕是世界首富,也有路易十三祖传的十代的裹脚布让你爱不释手,或者因其损毁而心痛不已。

奢侈品从来都不是满足实际应用的,他满足的是你的精神和想象!譬如那支埃及法老用过的羊肠避孕套,使用一次就让你觉得自己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如凯撒大帝一样,征服了玉体横陈的埃及艳后。可是你要说这只散发着腐臭的上古套套真比超薄冈本道要爽?就好比你非说手工机械手表比石英钟更准一样,骗鬼呢!

或者可以这么说,想象力匮乏的人才需要奢侈品,像我这种地上挖个洞做两个俯卧撑都能获得征服大地之母盖亚快感的人,根本不需要奢侈品。因为它们配不上我这直冲斗牛的想象力。我不需要它们那些二流的文案给我的快乐!

吐槽完毕!

user avatar

梁文道老师是这么说的:

且看19世纪英国绅士之间的通信,关于绅士的品位,他们是这么说的:“XXX的家居朴实无华,真是难得的好品位”,“他是那种老派的绅士,一件大衣穿了二十年”。他们会称赞一个人的朴实和惜物,低调而不张扬,却绝对不会把看得见的奢华当做品位,尤其不会把它视为绅士的品位。
就以一双手工制作的顶级皮鞋来说吧,它是很贵,但它可以穿上十来二十年,这里头的学问不只是它自身的质量,更是你穿它用它的态度。
首先,你会珍惜它,所以走路的姿势是端正的,不能再街上看见什么都随便踢一脚。
其次,你愿意花点时间心机去护理它,平常回家脱下来不忘为拂尘抹灰,周末则悠悠闲闲地替它抹油补色,权当一种调剂身心的休息活动(就算他有佣人,他也宁愿自己动手)。
所以这双鞋能够穿得久,十年之后,它略显老态,但不腐旧,看得出经过不错的照料,也看得出其主人的爱惜物用。
这叫做绅士。

咱也不懂。就转来让大家看看。

user avatar

大家用过笔记本电脑吧?

我上学的时候,一台笔记本电脑动辄两万,我家收入才三千,一台电脑要全家半年的收入。

这台笔记本电脑,我妈连开机都舍不得,更何况拿来拿去的用?

每天给它擦灰,用布盖好,磕了碰了心疼得不得了。

你听了我的描述,再看看你自己手里的这台笔记本,是不是已经磕了不少次了?

你心疼吗?

这是太自然的事情了,你超越了自己的消费能力买了一个奢侈品,肯定要爱惜啊。弄坏了肯定心疼。

但是如果是随便就买来的东西,谁还这么爱惜?坏了换新的就好啦!

只有你真的经历过阶级的跃迁,曾经的奢侈品变成了你随手丢弃的东西时,才能理解这句话。

我现在的经济能力,1000块以下的衣服,我是可以接受旧了、破了直接扔掉的。

以前我是绝对不可以的,一两百的衣服我都要补一补接着穿。

我一个朋友,她号称没有一千块以下的衣服。隔一段时间扔一批旧衣服,她妈妈要拿去送亲戚的。

爱马仕的包,我是压根不会买的,因为我不能接受这个价位的包破损了,我就直接扔了。

而要让我保护这个包不破损,太踏马耗心神。

不如两百块一个包,走哪儿扔那儿,不心疼。

车也一样,我很讨厌弄一台好车,每次维修保养都要心头一紧的感觉。

一台20万以下的车,打理起来不费事,不想要了就折价卖二手。

所以我对物件的要求就是,在我能力范围内,扔了不心疼的价位。

超过这个价位的,都是奢侈品,需要劳心劳力的去保养守护。

这种东西为了功能、质量,偶尔为之可以,多了,实在太耗神。

犯不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