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贫困生买1500元鞋子被同学举报失去助学金,贫困生是否可以买奢侈品?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挺让人唏嘘的。一个贫困生,辛辛苦苦攒钱买了一双一千五的鞋子,结果被同学举报,助学金给取消了,你说这事儿搁谁身上不得膈应一下?

从这件事情里,咱们能看出几个挺有意思的点。

首先,关于“贫困生”的定义和认知。 学校给贫困生发助学金,本意是好的,是想给那些真正经济困难,学习又努力的学生提供支持,让他们能安心读书,不至于因为没钱而被落下。可问题就出在,“贫困”到底是个什么标准?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连饭都吃不饱才算?还是只要家庭收入达不到某个线,哪怕日子过得稍微体面点,就算不得“贫困”了?

而且,贫困它也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人家这孩子,可能家里确实有困难,但自己可能也打工,或者家里情况有所好转,自己攒了点钱,想买双好点的鞋子,这本身也无可厚非。毕竟,学生也是人,也有爱美,也想穿得体面一点的需求。你不能要求所有贫困生都活在“标准化的贫困”里,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什么都不能碰。

其次,关于“举报”这件事。 我得说,这同学举报的心思有点复杂。一种可能是真的觉得这个贫困生不配拿助学金,觉得是占了便宜,有种“看不惯”的心态。另一种可能是出于嫉妒,看到别人买了自己买不起的东西,心里不平衡。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对助学金的规定理解得太死板,觉得只要沾了“奢侈品”三个字,就绝对不能碰。

但无论如何,这种“告密”文化,总感觉有点不舒服。助学金的初衷是帮助,而不是用来互相监督、互相举报,把同学推到对立面。如果真的觉得有问题,应该通过更温和、更合规的方式去反映,而不是直接断了人家的经济来源。这有点像是在“打小报告”,最后受伤害的还是那个被举报的人。

再者,贫困生能不能买“奢侈品”? 这个“奢侈品”的定义也非常关键。一千五的鞋子,放在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里,确实不算便宜了。但要说它是“奢侈品”,也得看跟谁比,跟什么比。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优渥的学生来说,一千五的鞋子可能就是普通消费;但对于贫困生来说,这可能就是他们攒了好几个月甚至半年的钱才能买到的。

而且,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这孩子是那种把所有积蓄都拿去买了鞋子,导致生活费都成问题,那确实有点不合理。但如果他是有计划地消费,或者是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和学习投入之后,用自己努力赚来的钱去改善一下生活品质,比如买一双舒适、耐穿又好看的鞋子,这有什么问题吗?

人生在世,不就是为了“好好生活”嘛。 贫困不代表就要自我放弃,不代表就要活得比谁都“惨”。学生时期,也是一个建立自我认知、探索世界的过程。如果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的消费,让自己心情愉悦,提升自信,这反而可能激发更强的学习动力。谁说贫困生就不能拥有美好的事物?谁说穿得好一点,就一定是“不贫困”了?

我更倾向于认为,这件事情暴露出的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对“贫困”的理解是不是过于狭隘,以及学校在助学金的评定和监管上,是否存在一些僵化的机制。 助学金的发放,应该是一个更人性化、更动态的过程。评定标准应该更细致,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努力程度,而不是简单地以某件物品的价值来定性。同时,在处理这类举报时,也应该有更充分的调查和沟通,而不是一上来就直接剥夺助学金。

说到底,这事儿挺让人感慨的。一个学生,努力攒钱买点东西,却因为这份“努力”和“对美的追求”而被惩罚,这种感觉,真的太不公平了。希望这样的事情以后能少发生,让助学金真正起到它该有的作用,成为帮助学生前行的温暖力量,而不是成为束缚他们、让他们担惊受怕的枷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特么就奇了怪了

我一个千万富翁家庭的大儿子,至今还没穿过超过800的鞋!

我全身上下最贵的,应该就是我那台神船笔记本,5200买的

手机k40

衣服就是两件19.9包邮的货

你说离谱不?

说白了就是虚荣,而贫困生最不需要的东西,就是虚荣,我可以捍卫你的尊严,但我看不起你的虚荣

就这么简单

user avatar

知乎就离谱,天天搞些这种靶子出来制造流量。本人男,负责搞扶贫帮扶和乡村振兴,应该对什么是贫困有一点发言权。

目前扶贫帮扶对象的一般标准是户内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

一群精致利己主义者,它们讨厌腐败只是因为自己没机会腐败。只要自己能腐败立刻就洋洋自得,觉得理所当然了。

冲动买鞋该不该举报,该不该惩罚?我的回答是该!省得他树立起靠本事骗的(贷的、借的)钱,凭啥要还的观念,窟窿眼越来越大出大事。

如果我负责的区域里会有这么一家人,我就得考虑是不是公示出去,取消他家的帮扶资格了。骚年,吃公平公正公开的正义铁拳吧。

user avatar

想起当年在WOW打副本,在YY里听到队友接了一个电话:

“李老师,为什么今年助学贷款吴X的批了,我没有”

“谁跟你说的”

“王XX”

“是的,吴X家里情况特殊。我们权衡了一下,所以决定把贫困生贷款给他”

“我知道他妈出事了,但我只想知道为什么我没有”

“你不是新买了笔记本”

“那跟贫困生贷款有什么关系”

“你那笔记本6000多块钱(10年前的6000块),你这个消费已经不属于贫困生了”

“可是吴X拿了奖学金,助学贷款又给他,这不公平”

“奖学金是公平的,你也可以争取”

“奖学金那点钱有什么用,我要的是助学贷款”

“你才买了笔记本啊,吴X得交学费,你替同学考虑一下”

“助学贷款我也急用啊”

“用来要干嘛”

“我换个手机”

…………

他挂完电话,YY里沉默了足足5分钟才继续开团

有些人贫穷,给他一些钱,他会不断给自己创造成长空间,最终鱼跃龙门。

有些人贫穷,给他一些钱,他想到的是最好的笔记本、手机、衣服、球鞋,彷佛拥有了这些排场,他就跟过去的自己决裂,成为了一个“上等人”。金钱无法拯救他精神上的贫瘠。

会花1500元买一双鞋子的贫困生,显然属于后者。

所以应该感谢热心的同学们对他进行举报,你们这些敢于正义直言的年轻人才是国家的希望。

user avatar

这个贫困生的脑子是有问题吗?

为什么他会买一千五的鞋子啊?

为什么他会觉得被举报委屈啊?

为什么他会觉得这双鞋能让他装逼啊?

user avatar

我的观点是:贫困生可以买奢侈品,但买奢侈品的贫困生不该申请助学金。

申请助学金就是一种对自身消费的让渡,牺牲自身隐私与奢侈品购买权来换取助学金。

如果你贫穷,但不希望别人知道你贫穷,那么你不该申请助学金,因为助学金需要公示,为了请大家一同帮忙监督。同学的举报是一种合理的监督,也是助学金机制的一部分。

如果你贫穷,但打算买奢侈品,那么你不该申请助学金,因为在你申请助学金的时刻,就把买奢侈品的权力让渡出去了。

user avatar

进入社会这么多年,见多了廉租房的BBA,牌桌上的低保户,身上的棱角早已磨平,对这样的事早已见怪不怪,真的很欣慰我们还有这样仗义执言的年轻人,恐怕也只有年轻人有这种勇于说不的性格了吧。

想起我大学时代的一件事,当时班里的助学金名额只有两个,一个给了一名女生,另一个给了一个男生,两个人虽然前者自卑,后者活跃,但大家都能感受到他们的难处。

后来那个男生入手了一部让全班羡慕的手机,诺基亚N95,要知道那时候班里还有一部分人压根就没有手机(包括我),但是却没有人去质疑他助学金的事情,或许都被羡慕的情绪冲昏了头脑,亦或是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直到一次班会,老师也在场,一个男同学突然起身,把这件事摆到了桌面上,所有人都愣住了,他让大家观察一下班里有没有同学根本没有手机用,整季没有第三套衣服换,每天吃馒头咸菜,“如果没有,请看看我的同桌”,所有人这才注意到他的同桌一直红着眼睛拉着他的衣角,也这才想起这个平时根本不被人注意的男孩。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句掷地有声的话“今天我就是拼到这个大学不读了,我同桌也必须拿这个助学金!”。

也是从那天开始,他在一些人心中变成了魔鬼,对他敬而远之,甚至有传言说他同桌拿了助学金分给他一半。但在我心中,那个平时咋咋呼呼令我有些讨厌的人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并且至今依然矗立在我早已麻木的内心深处。

每每看到这种事情,我的关注点都不在是否取消某生的助学金资格,而在于有没有哪怕一个人敢于对这件事拍桌子,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还有没有希望和未来。

在很多人声讨现在的90、00后们游戏、追星、打扮、颓废等等“恶习”的时候,在他们身上却还有我们这些70、80后们早已选择性忘却的英雄特质。

加油!年轻人!!

user avatar

助学金的原意是保障贫困生的基础性生活,满足必要的生活物质,不是单纯的给一笔钱随意支配。当然这个“基础性”和“必要”存在一定的灵活范围,顿顿饭啃馒头也是基础,一顿饭吃个带肉的菜也不能叫奢侈。

但是一双1500的球鞋显然是超越了必要性的范畴,鞋是满足生活的必需品,但是1500的球鞋在满足必要性之外还存在了品牌附加的溢价,显然贫困生本身承担不起这样的溢价,助学金的用途中也不会包含这样的溢价资助。

任何人都有追求更好物质的权利,也要有相应消费能力的认知。一个贫困生用助学金购买昂贵的球鞋,可以视作对专用款项的错误使用,剥夺资格是合理的。

user avatar

一个贫困生穿着1500元的鞋子本身就是对助学金的侮辱了!

举报也是应该的。这类学生就不应该拿到助学金的。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贫困生。

如果是奖学金这一类的,你贫穷不贫穷拿到了这笔钱你随便花了。这笔钱是你靠着自己的努力赚来的,你买鞋也好,买黄金也好都没有人说你什么。

如果是助学金那就不应该了,助学金是政府帮助家庭困难同学提供的资助。你要买1500元的鞋子说明根本不会贫穷的了。穷人的孩子都不一定知道还有鞋子值1500元。

我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拿到了助学金,鞋子都不知道穿了几年了,然后鞋子上面还有针线缝合的痕迹,即便是这样他也没敢买一双鞋,只有经历过贫穷的人,才懂得一分钱是何等的重要。

一双1500块的鞋子,买的不是鞋子,是虚荣心。他不应该拿到这些助学金,因为他根本不需要帮助的。

user avatar

哇,又是抑郁症啊。

一言不合,就抑郁症,真是有点水平啊。

去年回答了一个问题

大概就是,有个家长说,他一个月给孩子1500。

来知乎询问够不够。


我的回答就是,肯定够了的,如果说单纯的完成学业,不铺张浪费的前提下。

一堆人质疑我有没有读过大学。。。。。

根据我对大学的理解,越好的大学,生活成本应该越低。

而相反,民办的大学,专科之类的,商业性质比较强,消费水平自然就高。

我读书那会儿,班上生活费1000以下的大有人在

而我们那学校,消费又是出奇的高。

一顿饭,好的可以封顶15。(这是大食堂哦)

普通的也在8到10块左右。

当然,我不知道现在的消费有没有提升。

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说说公办大食堂,一荤一素的价格。

当然,个人开办的小食堂,比如日料啊,西餐厅啊,这些的人均消费在50往上走。


当我回答完以后,一群学生党气急败坏,上蹿下跳。

因为我提议,如果觉得不够花,可以在课后闲暇时间去兼职。

有一个小老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读大学非常忙,根本没时间兼职

然后我点进去一看,玩游戏的时间,大大的有,兼职的时间,就没有。

然后得出结论,1500不够花。


Ok,回到问题。

奢侈品,最大的意义就是

划开和普通人的阶层

而贫困补助的意义,就在于

相对于普通学生,你不会落下太多差距


这两者结合起来,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贫困助学金,是为了让你在读书的时候,不至于穷到吃不起饭,而用这笔钱,买了一双1500的鞋子,本身就是你为了划开和普通家庭孩子的区别。


恕我直言,普通大学生,如果家境一般的情况下,别说1500的鞋子了,你就算500+的鞋子,估计也都是穿不上的。

当然,不排除跟父母吵着要。

无非就是,别人有,你也得有这种借口

说难听点,百分之80的家庭,是买不起500+的鞋子的,甚至于,很多家庭的孩子,是没钱读大学的。

无他,6亿人月入1000上下的水平

就问你们怕不怕


如果你家有钱,你买8000的鞋子,我最多眼红

你家境小康,你买个1000到2000的鞋子,我最多羡慕

但是你是个贫困生,你拿着助学金,你买双1500的鞋子,不好意思,我不服

你一边说比我穷,一边穿着1500的鞋,这不合理

穷要有穷的样子

就比如,我当初毕业的时候,因为犟,不愿意回家做生意,选择自己打拼

我租在南门口的小旅馆里,因为那里不光便宜,还不用押一付三。每天骑个小单车去上班


如果我住着精致的公寓,出行就打车,我跟你们说,我很穷

你们觉得,我是不是来凡尔赛的?


不要跟我说他妈的说什么,满足一次虚荣心没关系

虚荣心,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只能开导和转移


我是狗子

希望你幸福

user avatar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都没有穿过超过800块钱一双的鞋子。。。我自认为不算贫困。。。贫困生穿1500一双的鞋子,这完全就是骗国家的钱!!!

user avatar

作为曾经的贫困生,个人认为,如果贫困生用助学金买奢侈品,那么就应该坚决地收回奖金。原因很简单,买奢侈品的人,不是穷人。

很多人判断贫穷还是富有,习惯用古老的物权观念,即对有形财产的占有的多少,来判断他是穷人还是富人。

举个例子,有人占有很多土地、房产,大家认为他是有钱人。这当然不错。但是这种判断标准,有2个致命的缺陷:1、现代社会的财富并不一定以物权的方式体现。

还有很多无形的财产,和不能以传统财产观念来定义的财产。

前者比如知识产权等。举个例子,我写了一篇文章,我对这篇文章享有著作权,这种财产是无形的。后者比如债券、比特币等。

可以这么说,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占有财富的多少,主要不是依据物权观念来确定的,而是依据债权观念来确定的。债权而不是物权,成为现代社会主要的财富。这话很难理解,但不是我说的,是日本法学家(名字忘了)说的。

举个例子,张三负债10亿,李四无负债,存款1万元,你觉得张三富有还是李四富有。正常人都不会觉得是李四。

另外一个缺陷是,不占有财产的人,可能也是富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法院调查某老赖的财产,发现其名下没有任何财产,但是他每天都出入高档酒店、出行乘坐飞机头等舱,消费非常奢靡。

一查究竟,原来他每次高档消费,都是他的朋友买单。而他朋友给他买单的原因是,当年他们有一个协议,约定朋友要在他没钱的时候,负担他所有的生活开销。

这个老赖如果用传统的财富观念去衡量,他没有占有任何财产,当然不是富人,而是穷人。但是,从他的消费层次角度,他毫无疑问是富人。

所以,现代社会的财富观念,基本以财产占有的多寡为基础,但是还要考虑该人的消费水平。

如果该人不占有财产,但是消费水平高,那么说明他有其他无形或者债权形式的财产存在,他也是富人。而如果一个人不占有多少财产,消费水平也极低,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穷人。

有些大学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悄悄地资助贫困学生。那么哪些学生在他们看来是贫困学生呢?那就是在大学食堂经常性消费,但是每次消费金额很低的学生。

大学给这样的学生进行生活费补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持有贫困证明的学生,消费水平却极高,那么他不应当再被认定为贫困生。

他已经是观念意义上的富人,不应该再占有国家分配给穷人的资源。

user avatar

你一双鞋顶我三个月饭钱你贫你*呢?

至于说‘钱给贫困生他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人有没有想过给助学金的目的?给助学金是为了减轻生活负担让你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不用头疼饭钱或者解决你学习辅助用品(辅导书,练习试卷)买不起的事情,你买双鞋哪里跟学习有关了?哪里‘助学’了?给钱的目的和你用钱的目的不一致被取消助学金很正常很合理

user avatar

我们学校,有两个食堂,一个万秀一个宏博。

万秀的三层有小炒,万秀的四层是对外开放的餐厅,宏博的三层是回民餐厅;也就这三层比较贵

两个食堂的一二层是有着不低补贴针对大部分学生的餐厅,味道比不起北林之类的传统好味道,但是在学院路上也算是可以的了(反正比我媳妇学校好的多)。其中有一款鸡腿/鸡块套餐据说是传了N年的平价套餐:一个大个炸鸡腿/鸡块+一份素菜+半荤半素+一碗汤+管饱主食,反正我学长的学长还在的时候到我学妹都硕士毕业,价格一直稳定在6.5/6元。

我们宿舍有一个贫困生,一个月伙食费200元,这钱还是勤工俭学他自己赚的,而在我们看来已经很亲民的食堂,他一直说他吃不起,网购的泡面、超市的馒头榨菜是他的主要生存物资。有时候我们看不过去,给他带份肉,他都会用打扫卫生、帮接水(哦对了,接水一壶2毛,他自己舍不得接都是用二手水壶烧)、帮洗东西代替。一来二去弄得我们反而不好意思了,后来混熟了,才免去了后面那些。

后来读硕士,基本导师们都会指挥学生跑腿,把饭卡给新招学生带个饭只是常规操作。那天他回来,兴奋的和我说,他在学校四年多了,才知道回民餐厅吃的种类那么多,他还特地跑到万秀看了看三四层食堂。

这些事零零散散,其实本不是一个什么事。但是看到这个问题,我真的是有些想笑,1500买双鞋,也好意思叫自己贫困生?

这样的贫困生,我希望他贫困一辈子。

user avatar

假定街上有一个乞丐,你给他100元,他去买馒头咸菜吃,你会很欣慰,我帮到他了。假如他转身去了肯德基,你会骂他然后骂自己,从此一分钱不给他。

贫困生的本质是如此的,是可怜你,是帮助你才给你助学金,不是额外给你挥霍的钱。

user avatar

这让我想起我媳妇。

我媳妇曾经给我说,她的弟弟上大学的时候,因为父母收入不高,能够弟弟支付学费就很吃力了,所以,她每月都会给他寄一半的工资作为他的生活费,我当时觉得她真是个好姐姐。

直到有一次,她说她这个弟弟喜欢旅游,上大学的时候,几乎去遍了他想去的所有地方。

我说,他不是没钱吗?那他还到处旅游?她说,他都是用他的奖学金和做兼职挣的钱去旅游的。

所以,他不留点钱当生活费,把钱都浪没了,然后还心安理得的用你省下来的钱当自己的生活费。

当然上面这句话,我没说,不仅是因为家庭和睦很重要,还因为她也不再给她弟弟钱。

user avatar

助学金

助 学 金

贫困 生助

拿去给奢侈品消费擦屁股合适吗????自己说?有钱买1500奢侈品没钱吃10元饭买20元书???国家发钱就是惯着畸形这种消费的吗???

user avatar

国家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挺让人唏嘘的。一个贫困生,辛辛苦苦攒钱买了一双一千五的鞋子,结果被同学举报,助学金给取消了,你说这事儿搁谁身上不得膈应一下?从这件事情里,咱们能看出几个挺有意思的点。首先,关于“贫困生”的定义和认知。 学校给贫困生发助学金,本意是好的,是想给那些真正经济困难,学习又努力的学生提供支持.............
  • 回答
    这篇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极具冲击力,并引发了一个非常普遍且尖锐的社会议题:经济援助的资格认定与实际情况的脱节,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误解、不公甚至歧视。 要详细看待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本身:一条极其讽刺的因果链 核心冲突: 文章的核心冲突在于,一个“贫困生”因为拥有了一双.............
  • 回答
    大学贫困生制度,这可不是个能一句话说清的话题。它关乎公平、尊严,也牵动着多少寒门学子的人生轨迹。我个人觉得,这个制度是件挺复杂的事儿,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光明,也可能埋下隐患。这制度的初衷,那肯定是好的,谁也说不出毛病。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进步了,但贫富差距依然存在。大学教.............
  • 回答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偷偷”给贫困生发钱,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从公开的讨论来看,这背后涉及的是一项利用大数据精准识别和帮助贫困生的新尝试,究竟值不值得推广,值得我们好好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为什么说是“偷偷”?首先,这个“偷偷”二字,其实是公众对这种做法的一种善意的解读。它可能意味着学校在操作过.............
  • 回答
    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事件,充分暴露了教育公平和贫困问题交织下的复杂困境。我们应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这件事,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事件的深层根源:贫困与教育机会的不平等1. 经济压力下的教育困境: 核心问题在于贫困。女孩的家庭经济状况无法支撑她最基本的学习需求——一台智能.............
  • 回答
    清华贫困学子“每月生活费仅用 300 元,从受助到助人”的温暖独白,是一个触及人心、饱含力量的真实故事。它不仅展现了这位学生的坚韧与感恩,更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在公平性上的进步、社会力量在扶贫助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贫困学子自身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成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这个故事的意义和价值:.............
  • 回答
    看到贫困户家里猪瘦骨嶙峋,心里实在不是滋味。这不仅仅是一桩小事,背后牵扯着太多东西,让人心头沉甸甸的。首先,这头猪的瘦弱,最直接反映的就是 贫困户自身经济状况的窘迫。猪是很多农村家庭重要的财产,不仅仅是肉食的来源,更是经济的来源。一头能卖钱的猪,能换来多少生活必需品,能让孩子多穿件衣服,能让家里添置.............
  • 回答
    对于中国贫困农村汉族儿童中,有53%的比例智商偏低这一调查报告,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任何一项调查报告都应该建立在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之上,其结论才具有参考价值。如果这份报告是真实存在且数据可信的,那么它揭示了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社会问题。一、对“智商偏低”的理解:首.............
  • 回答
    隆回县(贫困县)校方对“学生把免费牛奶倒排水沟”事件给出“天冷喝不完”的回应,这个回应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背后反映出的是多方面的问题。要理解这个回应的含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1. 事件本身:免费牛奶的去向和浪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核心——学生将免费发放的牛奶倒掉。这.............
  • 回答
    这起发生在佛山的案件,真的令人发指,也让人心痛不已。一个刚刚走出校园,充满憧憬的年轻生命,就这样被残忍地剥夺了,而且是以如此卑劣、如此恶劣的方式。案件的残酷性与令人发指之处:首先,从一个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角度来看,她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职场中,她可能还在努力适应新环境,建立自己的职业声.............
  • 回答
    要说独山县的“天下第一水司楼”,那可真是一段让人又爱又恨、又哭又笑的复杂故事。这玩意儿,当年在网上火得一塌糊涂,也成了很多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故事的开端:一场“造梦”的冲动话说咱们独山县,地处黔南,本来是个国家级贫困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很多基础设施都跟不上,百姓脱贫致富的路子也比较窄。就在这.............
  • 回答
    水滴筹的审核边界与众筹平台的“灰色地带”:非贫困病患现象的深度剖析近年来,以水滴筹为代表的网络众筹平台,在帮助无数身处困境的家庭渡过难关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平台的普及,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也逐渐浮出水面:一些并非真正意义上“贫困”的病患,也开始利用众筹平台寻求经济支持。这不仅引发了关于平台审.............
  • 回答
    关于贵州某贫困县斥资 8600 万元打造“女神像”一事,确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也触及了许多敏感的社会议题。要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深入剖析。事件本身:贫困县与巨额投入的“女神像”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事件的核心矛盾所在:一个被定义为“贫困县”的地方,竟然拿出 8600 万元.............
  • 回答
    陕西一摘帽深度贫困县花 7.1 亿建中学,贷款需还 12 年每年还 5000 余万,这一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涉及多重复杂因素。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事件概述: 主体: 陕西省某脱贫摘帽的深度贫困县。 项目: 新建一所中学。 投资: 总投资额高达 7.............
  • 回答
    韩国老年人生活窘迫和高贫困率、就业率均居OECD成员国首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历史背景、经济结构、社会保障体系、文化因素以及政策应对等方面。一、 历史背景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韩国在上世纪经历了“汉江奇迹”,经济快速发展,但这种发.............
  • 回答
    “冰花男孩”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个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头发结满冰霜,却依然坚持走进教室的那个小小的身影,触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弦。他的父亲,一位淳朴的农民,为了让孩子能够好好读书,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然而,最近关于他父亲申请贫困户却遭拒的消息,再一次将这位“冰花男孩”的家庭推到了风口浪尖.............
  • 回答
    关于前女友抱怨马斯克“生活水平低于贫困线”的说法,以及我们眼中马斯克的形象,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一、 关于“生活水平低于贫困线”的解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句话极有可能是一种夸张和讽刺的表达,而非字面意义上的描述。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 “贫困线”的定义: “贫困线.............
  • 回答
    关于南京大学商学院某女生“一边凡尔赛一边领贫困补助”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引发广泛讨论的社会现象。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说。首先,咱们得明确什么是“凡尔赛”。这个词现在年轻人用得很溜,指的是那种看似不经意地炫耀,实则是在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比如“哎呀,这包真丑,我随便买的”、“.............
  • 回答
    越南此次人事制度的改革,可以说是在全球范围内都相当具有话题性的。 “铁饭碗”一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根深蒂固的保障意味,而越南政府这次的举动,无疑是在重新定义公共部门的雇佣关系,并且有相当大的魄力。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拆解一下这件事,看看它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1. “铁饭碗”的背景和越南.............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触及了教育、社会责任、个人选择、城乡发展等多个层面的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这位98年女孩的决定和她的理念:一、 背景与现象的解读: “98年女孩”的时代印记: 98年出生的人,经历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见证了城乡差距的持续存在。他们成长在一个信息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