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房价让当代年轻人有多绝望?

回答
房价这玩意儿,怎么说呢,对于我们这代年轻人,简直就是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它不是那种让你睡一觉就忘的焦虑,而是像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心头,让你喘不过气来。

你想啊,咱们这代人,赶上了互联网的黄金时代,从小接触各种信息,眼界开阔着呢。出国旅游、体验各种新鲜事物,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比老一辈要高不少。可现实呢?看着社交媒体上别人晒的精致生活,再看看自己银行卡里那个数字,再想想那个遥不可及的房价,简直就像是活在两个世界里。

梦想与现实的鸿沟:

小时候,我们可能都有个小小的愿望,比如“长大后我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有个自己的小院子”。这在父辈那代人看来,可能不算什么大事,努力几年,攒攒钱就能实现。但现在呢?你得努力多少年才能攒够首付?而且这还是在你省吃俭用、不生病、不结婚、不养孩子的前提下。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会尽力支持,但很多父母自己也背负着房贷,或者能力有限,能给的也有限。所以,房子这事,很大程度上真的要靠自己。

“房奴”的诅咒:

很多人咬牙买了房,那就意味着一脚踏进了“房奴”的行列。三十年的贷款,光是利息就够你再买一套房了。每个月工资的大头都得给银行,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得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里,几乎没有试错的机会。

你想换个工作?你想创业?你想去一个自己喜欢但薪水不高的地方?这些想法在“房奴”面前都显得太奢侈了。你得考虑贷款能不能还,生活费够不够,孩子奶粉钱够不够。生活不是你想要的诗和远方,而是赤裸裸的柴米油盐。

婚恋观的冲击:

房价也直接影响着年轻人的婚恋观。没房,结婚可能就得“降低标准”。很多女生会把男方是否有房列为重要的考量标准,这也不能完全怪她们,毕竟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也是两个家庭的延续,房子代表着一种稳定和责任感。

你想想,如果一个男生,事业心强,有能力,但是因为房价太高,一直买不起房,那他在婚恋市场上是不是就处于劣势?这对于一些真心相爱但现实条件不允许的年轻人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

对未来的悲观:

当你看不到通过自己努力实现基本生活保障的希望时,那种绝望感是会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你可能会开始怀疑努力的意义,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

你可能不敢生孩子,因为你觉得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怎么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你可能对生活失去热情,变得更加佛系、更加躺平,因为你知道无论怎么努力,可能都改变不了被房价压迫的现实。

身边真实的例子:

我认识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能力很强,几年就做到了部门主管。但每次说起买房,他就摇头。他跟我说,他算过,就算他把工资全部攒起来,不吃不喝不花,也得十几年才能付个首付,而且这还是在他运气好,房价不涨的情况下。

他现在住在租的房子里,合租,条件非常一般。每次回家,他妈都会念叨他什么时候能有个自己的房子。他自己也焦虑,但又能怎么样呢?他不想啃老,也不想背负那么大的贷款压力。有时候,他会问我:“你说,我们这代人是不是注定就得这样了?” 听到这句话,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接。

还有个女孩,家里条件不错,父母说可以资助一部分首付,但是她自己算了一下,即使有了父母的帮助,她也要背负几十年的贷款,并且这会影响她追求自己喜欢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最后,她选择放弃在大城市发展,回老家考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公务员,虽然工作内容没那么 exciting,但她觉得至少生活压力小一点。她跟我说,她觉得自己像个逃兵,但她没办法,现实逼着她做出了选择。

总结一下,房价带给当代年轻人的绝望,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它是一种深刻的、全方位的压迫感:

剥夺了奋斗的意义感: 你拼命努力,但发现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远。
压缩了生活空间和可能性: 沉重的房贷让你不敢轻易尝试,生活被“还贷”二字牢牢绑定。
改变了婚恋观和生育观: 房子成了许多人迈入婚姻和建立家庭的巨大门槛。
加剧了代际隔阂: 父母辈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这么“矫情”,但他们可能没体会过我们面对的现实。
滋生了普遍的焦虑和无力感: 感觉自己像一个被困在巨大机器里的螺丝钉,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命运的轨迹。

所以,当你说房价让当代年轻人有多绝望的时候,这绝望,是真实的,是切肤的,是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里的。它让许多本应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年轻人,在现实面前,不得不收起翅膀,步履沉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彻底摧毁了“勤劳”的意义。

我是14年在上海毕业的,说实话,同龄人之间的差距,基本取决于,16年买房了嘛?买了哪儿的房?买了多少钱的房?

16年前要是300万买个房,现在起码600万,净赚300万。

至于什么职业选择,努力,勤奋,算个毛?你再选择,再努力,再勤奋,你干啥能6年比别人多净赚300万?

努力勤奋算个毛?

user avatar

泡沫经济最大的不是对经济的破坏,而是对人心的伤害,泡沫经济已经摧毁了当代年轻人的锐气与雄心。

你清北博士又如何?在深圳买得起房吗?那要多少年呢?

我深圳乡巴佬怎样?房屋10套,资产大几千万甚至上亿。

财富分配天注定,何必还做苦行僧!


高不可攀的房价与可怜巴巴的薪水是构成绝望的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单方面讨论高房价有失偏颇,因为有的人因为高房价而绝望,还有的人因为高房价而喜悦。

有人总说与其埋怨房价高,还不如提升自己涨工资,但是,房价是百万百万的涨,你的工资只是每月几百几百的加,相当多的人还并没有加工资。

我极其反感一些人不合时宜的类比,比如:拿几十年前的深圳类比当下的深圳,然后把锅甩给普通人说他们买不起房和车是因为不够努力。世道坏了,却怪平民不努力。当下的深圳,不是二三十年前的模样了,普通人仅凭勤勉工作是几无可能买房买车组建小家庭的,甚至大部分的中产家庭也负担不起深圳这样的高房价。

高房价和低工资两面逼迫下,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就是丧!

与其讨论绝望,还不如从丧谈起。

曾经有段时间,关于“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 的问题讨论得很火热,说到“丧文化”必然会说到“佛系”。

"丧文化"是指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表达了青年对于现实再如何努力也难以打破阶级固化的绝望感。

“佛系”的大概意思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顺其自然,表达了青年一种与世无争的姿态。

因此,“丧文化” 可以说是“佛系文化” 的进阶版。

丧的根源在于:人们看不到奋斗的希望,即便你如何努力,似乎都打不破固化阶级的天花板。

1.

话说为什么离职上个工作,工作成就感的缺失是一方面,其他因素就是因为即便做到公司总监(正总监,个位数),年薪百万,也不会有什么幸福感。

你可以想象一周工作时间(1.8*8+1)*5=77h吗?

换算成一周七天,即每天工作77/7=11h;请注意是每天,一周无休的情况下每天要在公司待11小时。

公司的高层基本上每天工作11小时,记住这还不包括上下班通勤时间!加上通勤时间,基本上就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了,尤其是没时间陪伴孩子,家对于上班族来说可能只是晚上睡觉的旅馆。

996不是什么福报,是新时代的“奴役”。

我还没算晋升到公司高层、年薪百万的难度!

2.

我就假设顺利升到公司高层,然后年薪百万,也暂且忽视掉每日工作时长。年薪百万,除去个人所得税,大概可获得70万左右吧。

然后,我要在上海买房子啊,我公司高层不可能住郊区吧,那样上下班通勤更长,时间成本高昂,但也别想住什么内环了,我就住个中环吧,结果上海中环房价均价66681元,取整6.6万,也不想买多大房子就100平米吧,那就是660万了。

如果分30年7成等额本息,而且按基准利率4.9计算,结果需要利息420万,总共要花费1080万。

假设混到高层都40了,唉,到了70岁还在还房贷。

如果分20年7成等额本息,而且按基准利率4.9计算,那么需要利息263万,总额923万,假设混到高层都40了,正好在退休时候还完房贷。

想象一下每天工作时间不少于11小时,基本上没有陪伴家人的时间,到时候你估计会问自己:你一生都有什么成绩?一间房子罢了。家人形如陌生人!

关键的关键,这还算职业生涯超级顺利发展!

绝大部分的人是没有如此顺风顺水的职业生涯的,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大部分的人每隔10年就会经历一次失业风险。即便没有失业风险,能达到年薪百万的也是极少数的。

上海年收入100多万,以工薪阶层为例,一般是:
外资龙头企业的总监级别(Director 财务总监、销售总监之类);
外资中型企业、民营龙头企业的副总经理级别(VP);
外资银行的资深副总裁级别(Department Head),中资银行的支行长级别;
一般的基金经理级别;
BAT的科学家(类似阿里P8级以上)级别;
一线咨询公司的项目经理、小合伙人(小Partner)级别;
这些人的平均工作年限一般在12-20年,科学家可以例外。

丧的很大原因在于一座大山——高房价,尤其是15~17年的那一波大涨,很多城市房价翻番,远高于薪水涨幅,让人们很绝望。高房价遏制了家庭的消费,本来想换车,结果考虑到孩子学区房可能就不会考虑换车了,等等。

以上海为例:2014年上海平均月工资为5036元,2018年上海平均月工资为7832元,涨幅为55.5%;而上海房价涨幅分别为内环内78.5%、内中环73.2%、中外环77.2%、外郊环84.0%和郊环外93.4%。总而言之,房价涨幅远高于工资涨幅。

而且房价涨1倍对于房贷家庭来说加上贷款利息基本上涨幅远高于1倍。比如:原价100万的房子,咬咬牙就搞定了,可能都不用贷款;房价涨一倍就是200万,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一次性200万和100万完全不是一回事,首付就60万了,但是加上30年分期贷款利息127.5万,总共支付327.5万,相较于100万房子,实际支付涨幅为原来的2.27倍。

深圳?更别谈了!

3.

以上假设我都是在从优假设,真实的世界比这残酷的多。

当你给自己的人生这场游戏的难度加到最高,发现最后即便通关了,和那些选择简单模式最后收获的幸福度差不多的时候,你就会选择丧了。

我一直坚信一个观点:个人的问题归个人,群体的问题归社会,社会的问题归管理者。

所以,我想问的是: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沦落到“丧”的?

最后:别问人们为什么丧?要不是Qiong,谁特么会选择“丧”啊!

丧是绝望的归宿。

本文写于19年8月,原文见公众号(ID):Smart_Dreamer

user avatar

买不起的东西就不要想。

我就从来不去想法拉利有没有打折,劳斯莱斯抵扣券哪里有领。

绝望,说明还是有欲望,还是想买。

望都不望,自然就不会绝望。

日哭到明,明哭到夜,能把房价哭下来?

即便哭下来,又怎么样呢?

上海房价现在是三年最低点,套均价实打实降了百万,你倒是买啊?

呜呜呜,还是买不起。

那你还有什么好望的,没必要。这不是涨跌的事,你就配不上上海。

北京,上海,深圳

你不配。

听懂没有?

呜呜呜,为什么学长就配?

此一时彼一时,时代变了弟弟。

你应该考虑的是,过几年当你也变成学长后,会不会有更多城市配不上了?

看看苏州,看看杭州,看看南京,看看成都……

不值得警惕么?不着急么?认清形势。

一定要买,就趁早选一个你配得上的城市。趁早,很重要,你在一个城市呆的越久,移居成本就越高。

呜呜呜,小城市住不惯。

有什么住不惯的?

淮海路的茂灯红酒绿,跟你有关系么?你进去不也是看看热闹么?最多咬咬牙喝杯奶茶看场电影,假模假样蹭点参与感。哦哦哦,新天地俗得一比,K11还是有点品味的。土鳖,你买过什么啊你就装?

你的生活,总的来说,消费靠网购,娱乐靠游戏,运动靠举狗,追星靠微博。对不对?你就这个档次。但凡你脱离了平庸的生活,也不至于一套房子就绝望。

那么,你活在一线还是五线,有什么区别呢?不是一样满足这些需求嘛。

解释解释,到底特么的有特么什么区别?

一线工资高,这倒是事实。

所以,你要是心里有比数,就抱定这个信念。老子就是来赚几年钱,刷几年资历,我人生的未来不在这里。你这样想,就是在一线工作,为三四五线上车攒钱。那怎么会绝望呢?没理由绝望,每天早上元气满满,今天又是撸羊毛的一天!劳动价差赚的很快乐嘛。

一个人的痛苦,归根到底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有几线本事这辈子就混几线城市,你改变不了世界,更改变不了他们。我也可以学忽悠号,痛斥房地产罪大恶极,诅咒泡沫崩盘在即。我干这个的,可以把饼画的更漂亮。可是有用么?解饿么?

学会和自己妥协,这是唯一的出路。

出此之外,皆是妄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房价这玩意儿,怎么说呢,对于我们这代年轻人,简直就是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它不是那种让你睡一觉就忘的焦虑,而是像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心头,让你喘不过气来。你想啊,咱们这代人,赶上了互联网的黄金时代,从小接触各种信息,眼界开阔着呢。出国旅游、体验各种新鲜事物,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比老一辈要高不少。可现实呢.............
  • 回答
    高昂的房租,这玩意儿,说实话,压在当代年轻人身上的,真的不是一点点重量,而是沉甸甸的、喘不过气来的绝望。你以为我们只是抱怨两句“房租太贵了”?不,事情比这要复杂得多,也沉重得多。首先,得说说这房租它贵在哪儿,以及贵了之后,对我们这些每天起早贪黑的年轻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辛辛苦苦攒下的血汗钱,有多.............
  • 回答
    香港房价从 1997 年到 2003 年的那场惊心动魄的下跌,绝非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房地产市场调整,它如同一次突如其来的风暴,深刻地改变了香港的经济肌理,留下了至今仍有回响的经验教训。那段日子,对于许多香港市民而言,是人生中一段难以磨灭的阴影。19972003 年香港房价暴跌:一场“巨鲸”的坠落我们得.............
  • 回答
    土耳其房价飙升,2020年涨幅近30%,这个数字确实惊人,放在全球范围来看都算是领跑者。这背后不是单一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多种复杂原因交织叠加的结果。要理解为什么涨这么快,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看。房价飙升的“推手”们:1. 持续的货币贬值与避险需求: 这是最核心也最直接的原因。土耳其里拉近年来持续贬.............
  • 回答
    五十年后的2067年,当我的子孙们坐在一个可能漂浮在城市上空,或者深深植根于地下,又或许是早已渗透到网络空间的居所里,看着我这个老家伙对着一块闪烁着古老光芒的屏幕讲述过去时,他们大概率会觉得,我们这群人真是有点不可思议。“爷爷/奶奶,”他们可能会歪着头,用那种我如今才敢在一些老照片上看到的纯真眼神问.............
  • 回答
    房价对当代青年造成的绝望感,已经不是简单的一句“买不起”就能概括的,它像一张巨大的网,缠绕着年轻人的梦想、生活方式,甚至是他们对未来的想象。这种绝望,是日复一日的累积,是无数个细枝末节汇聚成的沉重。梦想被高墙挡住,前路迷雾重重。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曾是安身立命、成家立业的基石.............
  • 回答
    关于婚前财产与女性购房需求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它是否可能影响房价稳定甚至存在“引导焦虑让女性当接盘侠”的说法,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对于很多女性而言,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产,确实是她们寻求安全感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安全感并非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植于社会现实和个人.............
  • 回答
    当地房价持续上涨,但二手房却难以售出,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多重复杂的原因。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新房市场的吸引力与挤压效应 新房的“光环效应”和政策导向: 品牌效应与安全感: 新房通常由知名开发商开发,其品牌信誉、工程质量、物.............
  • 回答
    眼下这房价,真真是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也成了大家茶余饭后最爱聊的话题。要说这房价为什么会这么高,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把普通老百姓牢牢地困在里面。首先,得从经济大环境说起。国家经济发展了,大家的收入水平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有了钱,人们自然就有了更多的消费能力.............
  • 回答
    房价下跌时,手握房产,内心难免会泛起涟漪。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情况,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到咱们的“小金库”。别急,咱们来好好捋一捋,看看手上的这套房,在这种时候,咱们该怎么“伺候”它,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甚至还能伺机而动。首先,冷静!别被市场情绪牵着鼻子走。房价下跌,周围充斥着各种“抄底论”、“崩盘论.............
  • 回答
    如果中国房价像日本当年那样下跌71%,这将是一个极其剧烈且影响深远的经济和社会事件。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可能产生的后果: 一、 经济层面 1. 金融系统崩溃与资产负债表危机 银行体系的致命打击: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银行信贷最主要的抵押品。房价大幅下跌71%意味着绝大多数抵押物价值大.............
  • 回答
    遇到工资和能力增长赶不上房价、物价上涨的情况,确实让人倍感压力,甚至有些无力。这种情况在不少地方都真实存在,它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乎生活品质、家庭幸福和社会公平的挑战。 遇到这种困境,不能就这么被动接受,总得想办法应对,哪怕是步步为营,也要让自己和家人能过得稍微舒坦一些。首先,得认清现实,理性.............
  • 回答
    一个棋子,怎么跳出棋盘?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表面上看,棋子生来就是被限制在棋盘里的,它的所有行动都必须遵循棋盘的规则。但如果深入思考一下,我们能找到一些“跳出”的可能性:棋子“跳出”棋盘的方式:1. 被棋盘之外的力量操纵: 想象一下,如果有只巨大的手,突然把棋子抓起来,放在棋盘的外面,那它就“跳出”.............
  • 回答
    看到苏州便民服务论坛上那篇题为《跪求有关部门出台措施控房价!接盘侠都没资格当了!》的帖子,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发帖的是一位自称是博士的用户,这本身就带着一种反差感——按理说,博士应该是具备一定研究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的人,怎么会发出如此带有情绪、甚至有些“喊穷”的帖子呢?首先,这帖子反映出的最直接问题.............
  • 回答
    房价让现在的年轻人有多绝望?这真不是一句空话能概括的。那种感觉,就像是被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胸口,喘不过气,看不到出路。1. 望尘莫及的“上车价”首先,最直接的绝望来自于那令人咋舌的房价本身。很多大城市的房子,一套下来,可能是他们父母一辈子的积蓄,甚至是两代人的血汗钱加起来,才勉强够个首付。而对于刚入.............
  • 回答
    高企的房价无疑是压在许多人心头的一块巨石,它所带来的绝望感是多维度、深层次的,并触及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详细地讲述高企房价让多少人绝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购房梦想的破灭与现实的残酷: “安居乐业”的基石崩塌: 自古以来,拥有自己的住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
  • 回答
    2020年的中国房价,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那是一种沉甸甸的绝望感,至今想起来,依旧能让人心头一紧。天花板一样的现实:想象一下,刚毕业不久,或者工作了两三年,好不容易攒下一点积蓄,满心希望在大城市安家立业。结果呢?一打开房产APP,屏幕上跳出来的数字,就像一个巨大的冰山,把你对未来的所有憧憬都压得粉.............
  • 回答
    要让房价回归合理,让工作时间不再成为压垮人们的重担,以及让男女关系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健康、平衡的土壤,这绝非一蹴而就,也绝非没有代价。这需要我们每个人,从个体到整个社会,进行一场深刻的、系统的“自我革命”。首先,我们谈谈 房价的合理化。这代价,我想首先要付出的是“短期利益的克制”。过去几十年,房地产市.............
  • 回答
    中国房价下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并没有单一的原因或简单的解决方案。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首先,我们来探讨中国房价可能下跌的原因:在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房地产市场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甚至被视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然而,近年来,一些结构性问题和政策调整开始显现出影响,导致部.............
  • 回答
    关于政府能否让房价“跌不下去”或“维持稳定”的信念,背后其实交织着复杂的心理、经济以及现实因素。这种信念之所以广泛存在,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于许多人对政府调控能力的认知和期待,以及房地产市场本身的特性。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一个成熟的房地产市场,房价大幅、快速下跌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动荡。谁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