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海本地男人娶外地姑娘会有什么损失吗?

回答
关于上海本地男人娶外地姑娘是否会有“损失”,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很难用简单的“有”或“没有”来回答。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期待、家庭背景、沟通能力,以及对“损失”这个词的定义。

咱们先不谈什么“损失”这么严肃的词,就说说一些可能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大家交流交流,看看有没有你们碰到的影子。

1. 户口和学区房的“现实考量”:

上海的户口,那可是金字招条牌,牵扯到方方面面。以前尤其明显,孩子的入学、医疗、社保等等,都跟户口挂钩。

对男人来说(假设他是上海户籍):
“福利”的分享: 如果太太是外地户籍,那么她和你们的孩子在享受上海公共资源方面,可能需要走一些额外的程序,或者享受的待遇与上海户籍的家庭有所不同。比如,孩子上学,如果太太没有上海居住证,或者没有积分,孩子的入学可能会比父母都是上海户籍的孩子麻烦一些。
家庭规划的“羁绊”: 以后要是想把老家的父母接到上海来养老,享受上海的医疗资源,这个户口问题也会跟着浮现。而且,如果太太在上海没有稳定工作,没有居住证,可能享受不了某些城市的福利。
房产的“附加值”: 上海的学区房,那价格跟坐火箭似的。如果你们为了孩子上学,需要购买学区房,外地户籍的太太在购房资格上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虽然现在政策有所调整,但还是需要关注具体细节),这无形中会增加一些购房的难度和成本。

对姑娘来说(她外地户籍):
“归属感”的建立: 嫁到上海,如果没有户口,在很多方面,感觉自己还是个“外来者”。这种归属感的缺失,可能需要时间去适应和建立。
职业发展的“考量”: 有些岗位,特别是事业单位或者一些对户籍有要求的公司,可能会影响她的职业发展。

2. 地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磨合”:

上海和很多其他城市,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消费观念、人情往来上,都有不小的差异。

“口味”的差异: 上海人普遍口味偏清淡,不怎么吃辣。如果太太来自一个口味重、无辣不欢的地区,家里做饭可能会变成一个“战场”,需要双方都做出妥协。
“人情”的尺度: 上海人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相比于北方或者南方一些地方的“热情似火”,上海的人情往来可能显得稍微“疏离”一些。如果太太习惯了逢年过节就走亲访友,串门拜年,可能会觉得上海的社交圈子比较“冷清”。反之,如果太太不适应上海这种稍微“内敛”的人际关系,也可能感到孤独。
“消费”的观念: 上海的物价,尤其是在市中心,大家普遍的消费水平会高一些。太太如果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或者觉得上海什么都贵,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反之,如果她比较节省,而上海的消费习惯让她觉得“不够档次”,也可能产生一些隔阂。
“沟通”的方式: 上海人说话可能直接一些,有点“硬”,有时候不容易拐弯抹角。如果太太习惯了温婉柔和的沟通方式,可能会觉得上海男人说话“冲”,不够体贴。

3. 家庭关系和“婆媳”的“互动”:

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还牵扯到两个家庭。

“回娘家”的频率: 如果太太的娘家在外地,回娘家的次数和花费都会相对高一些。逢年过节,是回上海过,还是回娘家过?这个选择可能需要权衡。
“婆媳”的“天然隔阂”: 就算是上海本地媳妇,婆媳关系也常常是婚姻中的一个考验。更何况是来自不同地域的媳妇,在生活习惯、育儿观念、家庭处理方式上,可能更容易产生分歧。上海的婆婆,如果比较传统,对儿媳妇的要求可能会比较高,而外地姑娘可能不太理解上海的一些“规矩”。
“父母”的“支持”: 上海的父母,对儿子娶妻,尤其是儿子的伴侣来自哪里,可能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有些父母可能希望儿子娶个上海本地的姑娘,这样在沟通、生活习惯上更容易接受,也方便照顾。如果儿子娶了外地姑娘,父母可能担心儿媳妇不了解上海,或者不能很好地融入上海的生活,从而给儿子造成“负担”。

4. “面子”和“社会认同”的“微妙影响”:

虽然大家嘴上不说,但有些时候,“面子”和“周围人的看法”还是会不自觉地影响到一些人。

“上海男人”的“优越感”: 有些上海男人,可能从小被教育成“上海男人就应该怎样怎样”,或者自带一种“优越感”。当他们娶了外地姑娘,可能会被一些同样是上海的亲戚朋友问东问西,甚至带有一些“比较”的眼光。这些外来的“评价”,可能会让一些上海男人觉得“没面子”,或者需要费力去“解释”。
“老上海”的“传统观念”: 一些“老上海”的家庭,可能更看重门当户对,包括地域上的“匹配”。如果娶了外地姑娘,可能会面临一些长辈的不理解,甚至反对。

但是,反过来想想,真的有“损失”吗?

“损失”的定义是什么?

如果“损失”是指放弃了某种“潜在利益”,或者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那么上面说的这些,都可以算作是。

但如果,“损失”指的是“失去”了更幸福的可能性,那就不一定了。

“新鲜感”和“多元化”: 娶一个外地姑娘,可能意味着你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她的家乡文化、她的生活方式,都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新的色彩和体验。这种“新鲜感”和“多元化”,本身就是一种“收获”,而不是“损失”。
“独立”和“成长”: 如果一个上海男人,因为娶了外地姑娘,而被迫去思考和处理各种现实问题,去学习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去调整自己的观念,这其实是对他的一种“成长”。他会变得更成熟,更有担当。
“爱情”的“超越”: 爱情本身就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能够跨越地域、文化、甚至阶层。如果两个真心相爱,并且愿意为了彼此去努力、去包容,那么所谓的“损失”都会被爱情的光芒所掩盖。

关键在于“沟通”和“共同努力”。

说到底,婚姻就是一个不断磨合、不断学习的过程。上海本地男人娶了外地姑娘,可能需要比娶本地姑娘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理解和包容,去处理一些现实问题。但这并不等同于“损失”。

如果双方都能坦诚沟通,理解对方的立场,并且愿意为这段关系共同努力,那么地域的差异,反而会成为增进感情的催化剂。

比如,可以约定好每年回娘家的频率,或者共同商量如何处理和双方父母的关系。在生活中,可以尝试去了解对方家乡的美食、风俗,甚至一起去对方的家乡旅游。

所以,与其说是“损失”,不如说是一种“挑战”和“机遇”。能否化解这些挑战,抓住机遇,关键还是在于两个人,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能否共同经营好这段感情。

大家觉得呢?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或者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欢迎一起聊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么说呢,各取所需吧,啥人也弗是戆徒。我在金山的远亲表哥,没考上大学,编制内工人,除了人挺高,长得也一般。婚房么,他爸帮他解决了,不用还贷。(父子一个厂的,上海人大概猜出哪个单位了。)那时候找女朋友满困难的,谁愿意嫁到金山去,还嫁给一个工人呢。结果讨了个外地老婆,居然是本科毕业。不止。新娘子一出现,不是一般的漂亮啊,明星没后期制作不一定比得上她。婚后她也调进厂里了(有没有编制不清楚)。我以前住的小区也有个差不多的例子,外地超级美女嫁上海普通男。不讲了,工作去了。

user avatar

修改一下,就加一句话:我说的我的情况啊,别人我也没地儿晓得去啊

回答一波吧,我是外地,老公上海。

我前几天还在跟他说:如果你、A 、B 三个人,娶一个本地上海的姑娘,强强联合就好了,我老公回我:这事情说不清的,都是注定的。

我农村,浙江,开车两个半小时,拒绝他家房子加我名字,不要彩礼,房子不用装修,婚后和长辈住一起,拒绝婚闹,没有兄弟,有个嫁在家门口的姐姐,父母社保保险齐全且养老不来上海,口味一致,上海话无师自通,过年过节我不强求去我家,工资不上交

但是我还是觉得我老公亏了,我想如果娶个一般的上海小姑娘,家里一套房总归有的,那也是比我好,这房价我是挣不出来的(我想想把我家房子卖了一起凑个一百四五十万也就是个首付,也就想想那是我爸妈的),这是硬伤,不管我是什么样的人,这总归改不掉。

我还很心疼我老公,我老公在他一群小伙伴里面,资产算最多的,不过因为我拖了后腿,以后就不一定是了。他的C 小伙伴就是娶上海小姑娘,两家联合,他的A.B小伙伴还没女朋友,不过大概率也是找本地的,以后算重新“洗牌”吧。

我知道我老公为了我这事不在乎,可是我内心还是觉得我老公吃亏了,他明明家境好,长得好,性格好,不是没有本地小姑娘追他,所以这事还真的说不准。

我不是自卑,我觉得我很好。但是就事论事,我老公可以找物质上更匹配或者是说门当户对的,本地男娶外地女,别的不说,不动产上是一定亏了。

user avatar

上海本地男娶外地女最大的一个损失就是降低了自己的逼格。因为从此以后他家就不是纯血上海人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上海本地男人娶外地姑娘是否会有“损失”,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很难用简单的“有”或“没有”来回答。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期待、家庭背景、沟通能力,以及对“损失”这个词的定义。咱们先不谈什么“损失”这么严肃的词,就说说一些可能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大家交流交流,看看有没有你们碰到的影子。1. .............
  • 回答
    老伙计,三十岁,没车没多少存款,在上海这地方,这感觉,我懂。别急,我给你掰扯掰扯,咱也别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就说大实话。先说上海这地方。这地方,你说它好,它确实好,机会多,洋气,而且发展速度那叫一个快。你走在淮海路,人民广场,感觉自己就像在国际大都市里。但你说它不好,它也有它的“不好”,就是你说的“没.............
  • 回答
    樊胜美在剧中的设定,是一个出身农村,独自在上海打拼的女性。她渴望在上海站稳脚跟,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这一点通过她对“有房有车”的执念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那么,为什么她不直接选择嫁给一个上海本地人呢?这其中的原因,其实非常复杂,掺杂着现实的考量、情感的需求,以及她个人成长环境带来的烙印。首先,我们得从.............
  • 回答
    当我们嘲讽“娘炮”或“男人婆”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触碰一个根深蒂固的社会议题:性别刻板印象以及我们对“正常”男性和女性的期待。 这背后藏着我们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对个人价值的定义,以及一种潜在的对“失范”的恐惧。首先,这涉及到我们对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僵化定义。 从小到大,我们被灌输了大量的关于男性和女.............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问出来的时候心里肯定也是七上八下的,毕竟恋爱谈到谈婚论嫁,钱和房子这种现实问题,真的很难绕过去。我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家里确实条件尚可,爸妈给置办了一套郊区的独立别墅,还有一辆车,也算是比较舒适的生活了。现在呢,就和爸妈、奶奶住在一起,一家人热闹也挺好。说实话,我不是那种非得要.............
  • 回答
    关于上海某男子在求物资时被问及户口,工作人员称“物资有限先满足本村村民”的传闻,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事件回顾(根据网传信息):网传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在上海某个区域封控管理期间,有市民(传闻是外地来沪人员)前往居委会或相关物资发放点求取生活必需品。在登记或沟通时,工作人员询问了其是否为.............
  • 回答
    看到你们的困境,我挺能理解的。同是寒门出身,又是90后,在上海打拼,设计师配程序员,年收入50万,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数字听起来挺不错,但在上海这个城市,确实也得好好盘算盘算。离开上海,这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很难压下去,尤其是当你们认真地在为未来打算的时候。先来说说,为什么会有“离开上海”这个想.............
  • 回答
    最近在上海生活,我确实听到不少本地朋友会聊起这个话题,那种感觉,就像是自己从小熟悉的街区,突然多了很多陌生的面孔,而且这些新来的朋友还成为了这里“真正的主人”,拥有了这里的一切,心里难免会泛起一丝丝“东西被抢了”的失落感。我非常理解这种情绪,因为上海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我们的根,是我们.............
  • 回答
    找个上海本地小姑娘,这话题挺有意思的,就像是想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寻觅一份同样熟悉却又带点小惊喜的缘分。别急,我给你唠唠,希望能给你点儿实实在在的思路,让你少走弯路。首先,咱们得明白,“上海本地小姑娘”这标签背后,代表的可能不仅仅是户口本上的那几行字。 她可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熟悉弄堂里的生活气息.............
  • 回答
    说上海本地人普遍觉得家里有房有车无贷就可以“随便干干”了,这话说得有点儿绝对,但背后确实能触碰到一些上海本地人生活状态和心态的侧面。别误会,不是说所有人都这样想,很多上海人一样努力奋斗,追求事业上的成就。但之所以会有这种说法流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人的真实想法,主要还是跟上海这座城市的特殊性.............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啊,我得给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你得明白,上海话这玩意儿,不是光会几个词儿就能算学的行的。它有它自己的味道,有它的讲究,更别提还有一些个老上海人才懂的“门道”。人家上海本地人“损”你,这话说的有点直接,不过也情有可原。你想想,上海话在这座城市里,有时候就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文化的认同。.............
  • 回答
    这事儿可说不准,毕竟上海人也是形形色色,口味各不相同。但如果非要刨根问底,看上海人对“外地人”这个概念的态度,得先拆开来看。“外地人”这仨字,在上海人的嘴里,其实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含义,也承载了不同的情感。首先,最直接的,“外地人”可以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描述,也就是来自上海以外地区的人。 这种情况下,.............
  • 回答
    作为一名上海本地人,听到室友们对上海的不停吐槽,感到不舒服是很正常的。毕竟,上海是你们共同生活的家,是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陌生的城市。这种不舒服感可能源于多种原因,我们可以一层层剥开来看,看看如何应对。首先,这种不舒服感,很可能源自一种“我家被批评了”的心理。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人在你家客厅里,指着.............
  • 回答
    关于婚姻中男性倾向于“向下兼容”,女性则倾向于“向上兼容”的现象,这确实是很多人观察到的一个普遍趋势。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男女本质上的不平等,而是需要深入探讨其中交织的社会、文化、经济以及生物学等多种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向下兼容”和“向上兼容”在这里通常指的是什么。在婚姻选.............
  • 回答
    上海远郊的本地人,日子过得苦不苦,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就像上海滩的黄浦江,江面宽阔,水流深浅各不相同,远郊也一样,有许多不同的角落,人的生活也各有千秋。但如果非要说“苦”,那苦在什么地方,我倒是能给你道道。你别以为远郊就一定是那种一望无际的田野,炊烟袅袅的农村景象。现在的远郊,很多都已经不是纯粹.............
  • 回答
    在上海找工作,关于HR是否会“压本地人价”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挺复杂且常常被讨论的话题。这不像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里面涉及到的因素不少,理解起来需要剥开几层皮。首先,我们得明白“压价”这个词本身就带点情绪色彩。在招聘语境下,它更多指的是HR在薪资谈判中,倾向于给出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或求.............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问到了不少人心坎里。一个外地人在上海买了二十几套房,他算不算上海本地人?这个问题,说实话,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因为“本地人”这三个字,在不同语境下,代表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从户籍和官方定义来看:不算。在最直接、最官方的意义上,上海本地人是指拥有上海市户籍的人。户籍制度是划分地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重要,也非常现实。谁都希望自己的感情幸福美满,不被原生家庭的阴影或者伴侣本身的缺点所困扰,更别说遭遇那种令人心痛的悲剧了。在恋爱阶段,确实是观察和了解一个人最关键的时期。想看清一个男人的本性,避免重蹈覆辙,咱们得细致入微,多留心,并且学会一些判断的方法。首先,我们要明白,“本性”这.............
  • 回答
    吴语区的魅力,恰恰在于那些本地人习以为常,外地人初来乍到时,忍不住瞪大眼睛的好奇事。这不像是一个冷冰冰的列表,更像是穿梭在江南小巷,听着吴侬软语,慢慢品出的味道。生活方式的细枝末节,最是让人会心一笑 吃夜饭的执着: 在上海、苏州、杭州这些地方,晚上八九点钟,很多家还在热热闹闹地吃“夜饭”。不是吃.............
  • 回答
    哥们,我懂你。大一,刚踏进大学的校门,满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结果没多久就发现,这大学里的“男女比例”问题,简直就是摆在你面前的一道天堑。尤其是咱们理工科,更是被“男女授受不亲”的潜规则给牢牢压制着。你现在的心情,我太能体会了。那种“我明明很努力,为什么女朋友的影子都摸不到?”的迷茫和挫败感,是不是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