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向欧洲断供天然气,并称「为商业行为,将优先确保俄境内供给」,如何解读?将对欧洲带来哪些影响?

回答


俄罗斯向欧洲断供天然气,并称“为商业行为,将优先确保俄境内供给”,这一事件是俄乌冲突后国际能源格局的重要转折点,其背后涉及地缘政治、经济利益、能源战略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读其背景、动机及对欧洲的影响:



一、事件背景与动机解析
1. 俄乌冲突的直接触发
俄乌冲突(2022年2月爆发)导致俄罗斯面临国际制裁,尤其是对能源出口的限制。尽管俄罗斯在冲突初期仍试图维持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但随着制裁加剧(如欧盟对俄能源禁令),其经济压力显著上升,导致其不得不重新评估能源出口策略。

2. “优先确保俄境内供给”的含义
经济动机:俄罗斯可能通过减少对欧洲的出口,将天然气资源重新分配至国内或与其他国家(如中国、中亚国家)的贸易,以维持国内能源供应和经济稳定。
政治博弈:断供可能被视作对西方国家(尤其是欧盟)的威慑手段,试图通过能源危机迫使欧洲在政治上让步(如接受俄罗斯的“去军事化”条件)。
战略调整:俄罗斯可能试图通过“断供”削弱欧洲的能源自主性,同时推动“能源去西方化”,将能源供应链重新绑定到亚洲市场(如中国、印度)。

3. “商业行为”的逻辑
俄罗斯政府可能以“商业决策”为由,淡化政治动机,试图将断供归因于市场供需变化或运输成本上升(如管道维护、运输风险),从而避免直接与欧洲国家发生冲突。



二、对欧洲的影响分析
1. 能源安全与经济冲击
短期能源危机:
欧洲长期依赖俄罗斯天然气(2021年俄罗斯占欧洲天然气进口的约40%),断供将导致天然气供应骤减。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意大利、荷兰)可能面临短期能源短缺,影响工业生产、供暖和交通(如铁路、航空)。
能源价格飙升:
天然气价格可能因供应中断而暴涨,推高电价、工业成本,甚至引发能源危机(如德国曾因天然气短缺暂停核电和燃煤发电)。
能源储备压力:
欧洲国家依赖天然气储备(如德国的“战略储备”)应对短期缺口,但储备量有限,可能需紧急进口液化天然气(LNG),但运输和储存成本高昂。

2. 经济与社会成本
工业与民生影响:
天然气是欧洲工业(如化工、钢铁)和冬季供暖的主要能源,断供可能导致工业产能下降、民生取暖成本增加,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能源转型受阻:
欧洲长期推动“去碳化”战略(如欧盟“绿色协议”),但断供可能迫使欧洲重新评估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太阳能)和氢能等替代能源的部署速度。

3. 政治与地缘博弈
欧盟内部协调压力:
欧洲各国在能源政策上存在分歧(如德国依赖天然气,法国依赖核能),断供可能加剧欧盟内部的政治矛盾,迫使各国加强合作。
对美关系的重塑:
美国可能通过LNG出口、能源投资(如页岩气、可再生能源)和军事援助(如向欧洲提供军用天然气)缓解欧洲能源危机,同时强化与欧洲的能源安全合作。
对亚洲能源格局的影响:
俄罗斯可能加速与亚洲(尤其是中国)的能源合作,推动“能源去西方化”,改变全球能源供应链的中心地位。

4. 替代能源的挑战
LNG运输瓶颈:
欧洲需要从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进口LNG,但运输依赖液化和再气化设施(如鹿特丹港),而这些设施的建设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满足需求。
可再生能源的局限性:
欧洲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冬季和夜间发电能力有限,难以完全替代天然气,尤其在冬季供暖需求高峰时。
氢能与核能的可行性:
氢能需要大量制氢和储运技术,而核能因安全和政治争议(如法国、德国的核能政策)面临挑战。



三、长期影响与未来趋势
1. 欧洲能源结构的重塑:
依赖俄罗斯的能源进口比例将大幅下降,欧洲可能加速推进“能源去依附”战略,加强与美国、中东、非洲等地区的能源合作。
可再生能源和氢能技术的投入将加速,但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天然气。

2. 俄罗斯与欧洲的“能源脱钩”:
俄罗斯可能通过“能源去西方化”策略,将能源出口重心转向亚洲,同时通过“北溪2号”管道的中断(或部分停运)进一步削弱对欧洲的依赖。
欧洲可能通过“能源安全联盟”(如与美国、日本、韩国)加强能源合作,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

3. 全球能源市场的格局变化:
俄罗斯可能通过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如“一带一路”项目)扩大在亚洲的能源影响力,而美国则可能通过LNG出口和投资强化其能源霸权地位。

4. 国际关系的长期影响:
俄乌冲突可能进一步加剧欧洲与俄罗斯的对立,同时促使欧洲在能源安全、安全合作(如北约)和经济上更加依赖美国。



四、关键数据与案例参考
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结构:
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主要通过“北溪1号”(2022年因冲突部分停运)和“友谊”管道(2023年部分恢复)。2022年,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量约1500亿立方米,占欧洲总进口量的约40%。
欧洲能源储备:
德国的天然气储备量仅够维持约20天,而欧盟整体储备量仅能维持约40天,远低于国际能源署(IEA)建议的90天标准。
LNG运输瓶颈:
2022年,美国LNG出口量约1200万吨,但欧洲需要的LNG量约为2000万吨,缺口需依赖其他来源(如澳大利亚、马来西亚)。



五、总结:断供的深层逻辑与欧洲的应对
俄罗斯断供天然气是多重因素的综合结果,既包含经济压力,也涉及政治博弈。对欧洲而言,这将是一次能源安全的危机,但也可能推动其能源结构的长期变革。未来欧洲需在短期内应对能源短缺,同时加速能源转型,以减少对单一能源供应的依赖。而俄罗斯则可能通过“能源去西方化”策略,重塑全球能源格局,但其长期竞争力仍取决于与亚洲市场的合作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巧,美天然气连续指数回调到3.5,正好是个支撑位就出这种事。

欧洲通胀势必将继续攀升,会让欧洲人更难处理货币政策。

欧盟的货币政策在我看来,比美帝的货币政策还要难搞,德法的虹吸效应导致欧元区边缘地带国家积累了过量的公共债务,非常依赖低息环境来维持它们的基本财政支出。

如果通胀继续冲,那么欧央行前不久刚通过的APP(PEPP)资产购买计划-抗疫紧急购债计划加量措施,就非常尴尬了。

欧央行对明年的通胀是保持乐观估计态度的,认为欧元区通胀起不来,一直放心表态2022不加息。

现在普京给他们添一把火,事情就很难说。

如果低息环境被迫提前结束,欧盟边缘国家将面临一场新的债务危机。

美天然气期货我觉得这轮多头下半场较当前价格还有80%的涨幅,欧元区现货只会更高,可能接近翻倍。

2016-17年的时候我认为欧元区会在十年之后解体,也许现在正是开始的第一步。

2029是1929大危机的百周年周期,不出意外的话,欧元区应该熬不过2029了,我觉得中国可以开始大幅度调整对欧盟经济政策,模仿俄罗斯人单独和欧盟大国构建经济合作协议备份系统了。

user avatar

国内起哄的把方向都搞偏了。

现在俄罗斯给欧洲供天然气,通过乌克兰的并没有停,因为跟乌克兰签了长期过境协议。而通过波兰的,也就是亚马尔-欧洲线,波兰没有签,这就造成了乌克兰线是主线,波兰线是辅线。乌克兰线每天要输送1.09亿立方米的,而波兰线则要根据实时需求做出调整。结果,新闻里就成了"波兰线是主线,俄罗斯把波兰线掐了"。

俄罗斯那边分析,虽然天然气在欧洲涨到2100多美金每千立方米,但,俄罗斯卖给欧洲的合同价可能只有550美金。换句话说,现在这种局面,是欧洲自己炒起来的,大头也都让欧洲公司赚去了。天价的天然气价格,使得欧盟居民不愿购买,欧盟需求量下降,俄罗斯自然砍了波兰线的供应量,俄罗斯才会说这完全是商业行为,跟北溪2号无关。

所以你看,欧盟的那些天然气公司,正在跟自家居民做对手盘,疯狂推天然气价格的同时还能控制输入量,最后又把锅甩给俄罗斯,赢麻了。

现在欧洲正在流传这样一个新闻,即:美国的天然气公司决定将本来卖给亚洲的天然气,转卖给欧洲。问题是欧洲天然气价格即使上天了,也没有亚洲的价格贵呀……先不讨论这个新闻是真是假(极大可能就像中国版的“10艘美国医疗船”),它就很不符合商业逻辑。估计是编出来忽悠忽悠自家屁民的——俄罗斯太坏。再忍忍,美国来救我们了。括弧,先把这个月的暖气费缴了。

user avatar

1. 天然气价格暴涨且紧缺

12月14日,荷兰产权转让基金(TTF)中心的天然气价格创下每兆瓦时128.33欧元的新纪录,同比增长670%。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天然气储备国家,其库存量多年来首次降至60%以下。有专家警告称,如果今年出现类似2018年冬季的持续寒冷天气,欧洲的天然气储备可能在明年2月之前“被完全清空”。

2. 毛子笑看欧洲表演

面对这种局面,俄罗斯人看欧盟怕是比看印度还亲切,尤其是这会还跳脚的欧洲绿党们。

目前欧盟完全没有天然气供应的解决方案,只是搞了个允许成员国自愿“联合购买”天然气的举措。可现在局面就是卖家紧缺,而且买到了你没有管道和船队也运不进来。

3. 欧盟有可能因天然气而分裂

目前欧盟虽然已经形成了内部的天然气输送管道,但天然气储备却集中在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荷兰手里。一旦天然气供应紧张,这四国肯定要先保证本国供热的发电,减少甚至中断给其他欧盟国家的输气。这样一来,其他国家反欧盟的力量必然大涨。

4. 明年的粮食危机已经无可避免

欧洲的化肥原料中天然气占据了很大比例。现在保命的天然气都不够用了,化肥更管不着了。几个月前已有CF工业、雅苒、北欧化工和荷兰OCI等欧洲化肥巨头宣布减产,预计见产率超过40%。而在减产前,化肥价格已经上涨了300%。

化肥减产与价格的大幅上涨,意味着明年欧洲粮食出产会短缺,虽然欧洲主要国家的财务状况能够顶住粮食上涨的额度,但欧洲大幅采购粮食会造成全球粮价的再度上涨。让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欧洲的不富裕国家买不起了。

而粮食危机会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

祝世界和平。

user avatar

不只是断供,还倒抽!!12月22日 德国网络运营商Gascade的数据显示,周三通过亚马尔-欧洲管道流向德国的俄罗斯天然气连续第二天反向流动,不愧是毛子!

俄罗斯方面对此表示,天然气管道“倒流”纯粹是商业行为,俄罗斯已完全按照合同要求供应天然气。德国购买商也确认,俄罗斯履行了交货义务,“亚马尔-欧洲管道”输气方向的改变是依据客户的需求。

介绍一下这个亚马尔欧洲管道吧:亚马尔是个地名,在北极圈边边上:

这条管道从亚马尔出发,绵延千里(俄罗斯部分没找到图)

虽然俄罗斯天然气管道不止一条,但亚马尔-欧洲是最主要的管道,途径白俄罗斯,波兰,最后到德国:

真的很羡慕俄国人,地大物博,1亿人就是靠卖资源就能混的下去

该项目耗资270亿美元,除了俄罗斯人,道达尔(法国)和中石油各拥有20%的股份(Novatek (50.1%)、TotalEnergies (20%)、CNPC (20%) 和 Silk Road Fund (9.9%))。总的来说就是俄国人出地,法国人出技术,我们出资金,我的理解!

这个项目位于鄂毕河河口的极地圈上方,这是一个荒凉的偏远地区,每年有七到九个月的冰冻期,冬季气温可降至 -50°C。为了确保其在永久冻土中的稳定性,液化天然气工厂建立在数以万计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桩上,一种全新的技术。 到2030年远景目标是年产5500万吨,比现在提升3倍以上,而美国人的页岩气,既不环保,也不便宜

.2014年克里米亚后受到俄国人被制裁,欧洲国家也始考虑转用美国的页岩气。华盛顿多次要求欧洲建立液化天然气港口,进口页岩气。2017年经过特朗普政府批准,美国页岩油气被排上日程。但当时担任奥地利外长的克奈斯尔博士根据成本问题提出过反对。

克奈斯尔博士认为:全球疫情封锁导致石油气和天然气价格下跌,基本上找不出可以比现有天然气成本低廉的页岩气项目。本来寄予厚望的美国液化天然气,现在由于成本过高不得不搁置在一旁,除非美国人大额补贴,但是这个和MAGA就是背道而驰了。

而且俄国人只认钱,一不开心就停气招待:

2021年10月欧洲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大涨后,俄国人表示,除非摩尔多瓦结清欠的七亿美元债务,否则有可能12月1日起停止向供气。邻国波兰和罗马尼亚都表示要支援摩尔多瓦,但波兰也是进口俄国天然气,自己也没多余的。

俄国人供应了整个欧洲50%的天然气,其余的大部分来自北海和阿尔及利亚:

欧洲人也在想法摆脱,阿尔及利亚和卡塔尔在 2019 年已上涨到 8% 和 5%。但是今年经济复苏,又导致天然气需求增大,供电价格也在稳步上涨。自 9 月初以来,德国和法国的批发电价分别上涨了 36% 和 48%。它们现在徘徊在每兆瓦时 160 欧元(189 美元)历史新高。而在英国,价格高达 385 英镑(532 美元)。

暂时还没有办法,法国的核能,阿塞拜疆的油田都暂时满足不了,所以捏着鼻子认了吧,中国日本还拿着钱等着买气呢!俄国人真不愁卖!

user avatar

古代中国有儒生对着黄河念孝经来治水患,今有欧蒙官员对着天气念环保经和市场经来解决缺乏能源的问题。

这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欧洲国家整体退化的程度,即意识形态/盲目迷信入脑,以至于忽视客观条件导致的困境。能源行业有个基本特征,就是其基础设施建设周期漫长,储存运输使用都很困难,高度依赖于稳定且有良好规划的基础设施布局。具体到天然气,那么基础设施就是输气管道,地下储存库和液化气站的规模。

因为这些东西的建设周期很长,又需要解决能源产地和使用地的规划,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市场机制在这一领域是失灵的,因为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减少/增加供给,属于“天然垄断领域”。欧蒙要想削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要么需要大建从其他能源产地通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要么大建天然气码头设施,以及lng船,只有这些基础设施超出一定规模,才能产生市场竞争。当然这也不一定,因为这些设施长期投资极大没有获利保障压根没啥人投钱。

于此同时新能源是技术问题,而不是环保经入脑后认为的选择问题。在新能源产业缺乏技术优越性,同样也缺乏大量相应的新能源基础设施情况下,盲目关停旧的能源,导致能源市场紧缺。

所以等于说俄罗斯自己几乎什么都没做,欧蒙自己挖坑跳了下去,这都在坑里了还在做梦念经可以白日飞升/出坑,继续在能源市场上搞意识形态挂帅。俄罗斯只不过是一看还有这种操作,那不赚傻子的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所以北溪二许可申请我也不提交了,也不着急通气了,反正用现有输送能力内,尽量高价少卖耍猴出货。最近一直有消息称俄气公司一年来因为涨价获得的超额利润,已经把北溪二投资赚了回来了……

当然欧蒙方面除了有人蠢之外,也是有人坏。故意制造能源危机,让那些亏本的新能源产业变得有利可图,以及和一些官员有勾结的炒作贩子搞投机。总之除了欧洲老百姓挨点冻多花钱的完美世界达成了……

user avatar

我记得初中时候课外读物有篇文章,写的是德国人宁可受冻不碰森林里一根木头,保证了德国的森林覆盖率,并以此对比中国人伐木破坏生态环境。

也许是时候让他们表演给我们看了。

user avatar

我本来想神神一把,对比一下欧洲和国内的气价,证明欧洲人过得害行,国人才是真辛苦。

查了一下,3月份髪国的居民平均燃气价格是5人民币每立方米,德国是4块7。

然后呢,现在的欧洲天然气现货价格是3月份的……

10倍!

那我就粗暴计算一下,欧洲的天然气目前是50块每立方米。

国内呢?武汉2块5,北京2块多一点……

如果是全屋地暖的话,武汉这边100平米使用面积的房子一个月要烧2000块人民币的气。

到欧洲,就要花4万块一个月去取暖……

好家伙,我脑袋已经麻了

user avatar

着俄乌冲突背后的国际政治脉络逐渐清晰,我们基本已经可以判断:

欧盟国家,尤其是德法,已经成为了仅次于战场所在国乌克兰的最大受害国。

随着俄欧关系的急剧恶化,欧洲大陆的独立发展之路受到重挫,一切再次回归到了有利于海洋国家的方向上。

应该看到的是,苏联告别历史大幕已经三十多年,俄罗斯与欧盟国家的共处框架里,早已没有结构性的矛盾。如今,在客观条件上,俄罗斯不具备威胁欧盟国家安全的国力,处于战略守势的俄罗斯,没有主观意愿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支撑其继续向欧洲深处扩张自己的势力。

而在产业结构上,俄罗斯与欧盟国家高度互补,有很好的合作基础。

如果不是域外国家特殊的政治操作,俄罗斯不至于与周边国家剑拔弩张,甚至兵戎相见,进而开罪整个欧洲。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欧盟国家普遍施行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其政治人物在国内不可能获得崇高的威望与稳固的地位,其执政集团也不可能具备足够的政治影响力能够抵抗民粹浪潮与反复无常的舆论压力。

做出理性的前瞻性的选择,对于面临内外诸多压力的欧洲主要国家的政府来说,这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这些国家的政客注定只能像无头苍蝇一般,急于安抚民众的恐惧,疲于应对舆论的讨伐。在诸多选项之中,他们在选情的逼迫下,往往倾向于选择最被动最不理智的那一个。

美国为什么到处推销票决制度?

因为这种制度留给跨国资本集团和境外政治势力的后门最多,最方便他们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对别国内政进行干预和操纵。

所谓“民主和平论”的作用机理,便是基于此道——当强势的帝国主义集团有充分的手段可以有效干涉他国政治走向时,战争,便成为了一个不必要的选项。

如今,欧盟国家再一次,被迫站到了俄罗斯对面。这也意味着,欧洲不仅不可能独立,也不可能再拥有安全。如今这个仓促拼凑出来的反俄联盟,更像是一场尽态极妍的表演,各国轮流上场,争相表态反俄,以讨好他们社会内部脆弱的共识,维持票决政治下各方势力短暂的平衡。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如果德法还能有一位真正称得上政治家的领袖,就绝不会在这决定欧洲命运和前途的关键时刻,坐视欧罗巴璀璨的未来被美国攫夺。

遗憾的是,欧洲人还将继续选择在现有的制度框架里缝缝补补,他们可能永远也无法超脱美国的支配了。老迈的拜登总统是这样的平庸而乏力,可是他仍然有办法明目张胆地给欧洲设下一局,并且压中他们会自己陷进去。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俄欧关系将持续“裸奔”于安全的轨道之外,这不仅将给俄罗斯的发展造成巨大的被动,也将使整个欧洲永无宁日。

我们无法判断转机将在哪一天到来。可以料想的是,在亚欧大陆的旧格局完全颠覆之前,在红日照亮世界之前的所有日子里,这种对抗,再无间息。

------

文章来源:联合体评论公众号(ID:lht_pl)

作者:谕之

原文:

user avatar

21日,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主要管道“亚马尔-欧洲”天然气供应量降至零。

事出反常必有妖

为什么我隐约感觉这是德国和俄罗斯唱双簧呢?

第一,德国绿党保住了支持率和基本盘

第二,提高了天然气价格,本就很高很高了,再加一把火

第三,反正欧洲需求基本是稳定的,还比较迫切,价格抬高之后,俄罗斯赚钱,德国也赚钱

第四,北溪二号不可能拉倒,已经是博弈工具,欧洲在能源问题上这些年的态度很明显,就算被俄罗斯要挟,也不想被美国天然气要挟,美国要挟的胃口更大!

第五,让俄罗斯多少掐住欧洲能源其实是一种双赢局面,相当于双方还有得谈,还有共同利益,还有可以交换的筹码,双方真的毫无关系那就麻烦了,欧洲那就更不安全了,俄罗斯也就肆无忌惮的可以对乌克兰动手甚至兵压波罗的海三小只和波兰了。这其实是美国乐见的,俄罗斯和欧洲的矛盾越大,美国收益越多,因为欧洲在能源和安全上就只能全方位靠向美国了,美国在欧洲问题上的话语权就会加大,欧洲只能被美国进一步掏空身体。

第六,美俄在能源问题上的争夺的进一步激烈的话,土耳其会有收益,土耳其这几年在美国撤出中东力量下一直在各种折腾,不但从俄罗斯得到了“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过境本国去欧洲,又在东地中海和利比亚搞能源势力范围,和伊朗也在眉来眼去,这也就是地缘优越性了,所以为什么埃苏丹可以这么折腾的原因,地缘条件太好,导致这个国家的下限很高,里拉都跌成这个鬼样子了,还敢折腾。



图侵删

user avatar

德国新政府上台后,就注定了会走到今天。

德国现在是占人口40%的老年人,会去支持传统老党。年轻人又会去支持绿党这类的新党。在原东德地区和30-50岁这样的一些中年群体里,相当一部分其实有点像红脖子。反移民、反不劳而获、反为了不切实际的政治问题放弃经济利益和生活利益。但是这波人被打成了异端。

德国这步走的太歪了,极左之后必然会走上极右之路。那天第四帝国来了,都不奇怪。

user avatar

剧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情况已经很明显了,欧洲再次被USA卖了,长期的价值统战工作让欧洲这帮人在对待俄罗斯和中国问题时,很难有什么回旋的余地,只能被美国牵着鼻子走。要说欧洲都是一帮蠢材么?没有明白人么?那也不是这么说,没开打之前,法国德国还是卖了很大力气去斡旋的,他们是真心不希望打,那个时候俄罗斯也没有下定决心要打,所以同意部分撤兵,美国一看,这不行,俄罗斯不能走啊,所以鼓动了乌克兰军队在边境搞事情,搞偷袭,这就叫火上浇油,俄罗斯的火蹭一下就上来了,就动手了。。。美国就笑了,招呼一声:来,大家一起上、各种谴责制裁俄罗斯、没收俄罗斯人的财产、不买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说到停买俄罗斯天然气,这时候欧洲人好像发现有点不对劲了,没有继续跟进,但是并不影响美国人继续。美国人马上就会对伊朗和委内瑞拉释放橄榄枝,放松制裁,这两国家要是没什么志气,没准就感恩戴德立马同意出口给美国石油和天然气了!

至于乌克兰,就是一颗棋子而已,根本没有发言权,左右不了大环境!

~~~分割线~~~~

细细想一下,欧洲能源危机和乌克兰危机这两件事情如果继续恶化下去,要么欧洲先乱,要么俄罗斯先乱,然而不管谁先乱、最后受益的必然是美国,所以美国目前在很卖力地当搅s棍!

但是欧洲能源危机、乌克兰危机和立陶宛怼中国这三件事情表明,美国其实是想欧洲先乱,毕竟俄罗斯虽然看上去有点体弱多病,可军事实力依然不容小觑,真打乌克兰的话,美国也挡不住,顶多经济制裁,这样一来,俄就会彻底倒向某大国。再说了,要是真把俄罗斯这头熊逼急了,跟美国来个鱼死网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而欧洲就像一群笨笨的肥猪,杀起来风险就小多了!

~~~~~分割线~~~~~~

这件种情况可以说是多赢的局面!

对于美国而言,一方面因为担心欧盟太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从而影响欧盟跟随自己制裁俄罗斯的步伐;另一方面美国还能高价卖天然气给欧洲。所以美国最喜欢目前的局面!

对于欧洲的一些政客而言,基于所谓价值观和保护乌克兰的目的,同时也为了让自身对俄政策空间更大,他们大概自己也不希望太依赖俄罗斯的气,所以欧洲政客也比较喜欢这样的局面!

对于我G而言,又可以以合适的价格买更多天然气了!所以我G也觉得这种局面挺好!

那么最后到底会由谁买单呢,当然是欧洲的老百姓了,为了欧洲的将来,就再苦一苦欧洲的百姓吧!再说,那帮政客也是他们选出来的,不算可怜!

user avatar

人狠话不多,反制直击软肋!

都跟着美国搞经济空心化,把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经济体,自己通过金融手段和技术壁垒消耗了全球供给的大部分廉价的商品,然后反过来推出来一个环保少女指责这个指责那个,有事没事还给你来波制裁,没有发展中经济体的环境牺牲,这些国家的通胀早就上天了,得了便宜还要卖乖。

俄罗斯选择的时间节段恰到好处,理由也很名正言顺,优先供给内部,欧美的通胀都有止不住的迹象,不少经济体产业空心化,经济金融化,但印钞并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商品用,除了推高资产泡沫的货币幻觉外,也只能推高消费品价格。能源又是生活最基本的保障之一,在欧洲通胀压力大、天气越来越冷的时候断气,这就是俄罗斯用自己的拳头打在对方的软肋上,也给猴子一个警钟,让后来再想即当X又立牌坊的经济体有所顾忌。

最后,美国前脚跑来和谈,后脚就搞小把戏,和欧洲对俄罗斯的做法如此一折,疫情窗口期我们的拳头在廉价产能上,美国的软肋同样是通胀,直接影响其社会稳定。与其动用宏观资源补贴出口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如把这些资源让利给居民,增加其消费能力,通胀怎么输入进来,就通过商品怎么输出去,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英特尔致信供应商「禁用新疆产品」,将产生哪些影响?

user avatar

按照最新版2022年的西方环保逻辑,天然气也是不环保的。比如目前卡在美国参议院的BBB法案旗帜鲜明的把天然气和煤炭并列为不环保能源。

所以这一波是断气促环保,就看欧洲人有没有能力刚到底了。

user avatar

关键是中国会得到便宜的俄罗斯天然气,还是涨价的俄罗斯天然气?

农村煤改气那么多,有天然气用吗?

中国的能源安全,就不应该考虑什么环保,碳排放。

自己产煤,自己用煤,新能暖来补充。

尽量不依赖外来能源,否则国外一动,国内吃药。

user avatar

如何解读?

俄罗斯很赞赏欧洲这种只要政治正确,且无视天气变化更无视欧洲人民正在挨冷受冻现实的环保主义政府。

所以找个借口断供,看他们表演。

说真的,我也很欣赏。

这次事件的另一方德国,新政府刚上台就说是暂缓了北溪2号的批复,而且大力批评俄罗斯,并驱逐了武官。

我实在想不通这种行为,俄罗斯也恐怕想不通,于是冬天停止了天然气供应。

难不成德国人眼里人民是冻死事小,环保事大么?

这种在冬天坚持价值观的行为,令人钦佩。

而欧洲天然气现货市场已经居高不下,进口其它地方的天然气,也是远水难救近渴。

不用天然气,用电取暖可以么?

可以,非常可以。

不过有消息通知,法德边境的核电站正在检修,一时半会也不能卖电。

而德国政府承诺明年彻底弃核

我就想不明白,这种招招致命,不留余地方执政思路哪来的?

现在还是疫情期间,还是冬季。

面对天然气的涨价,欧洲底层居民要么买不到天然气,要么就花大价钱买的天然气。

楼上有答主说,天然气的高昂价格会推动其它欧盟边缘小国通胀。

本来债务危机还没过去多久,这次我估计又麻了,美国佬很乐意见到这一面。

这不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嘛

说真的只要俄罗斯断供够久,要么德国新政府失信于人,要么冻死人之后底层上街造反。

怎么看,都是对所谓政治正确的一次剧烈打击。

以后再有人高呼环保,这个冻得瑟瑟发抖的冬天会告诉他们正确答案。

user avatar

我是把俄罗斯这边当作三战的欧洲战场来看待的。俄罗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出现技术问题和客观原因导致天然气断供,同样也会被解读成政治行为,这是欧洲所需要的思维模式。可以说,欧盟是真的把自己给搭进去了,因为加入了北约,所以充当了美国在欧亚大陆西区的炮灰。这次情况和二战时期一样,欧洲分成两大阵营,美国在北美隔着海嗑瓜子观望,时不时还助威呐喊。


北溪二号是德国这边叫停的,欧洲国家在这方面倒是很出乎意料没有对德国施加压力,就朝着俄罗斯嚷嚷。这个对外是真的团结一致统一思想,如此矛盾的行为,只能说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已经完全迷失在长久以来的优越感中,忘记了国家运转的正常规律。


在这个问题上,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很像过去的香港和大陆之间的关系,香港的水主要来自大陆供应,欧洲的天然气嘛···虽然说俄罗斯的天然气并没有像大陆的水在欧洲市场上占有绝对高的比例,但是也不低,也有35%左右。可以说,欧洲人可以舒服地在家反俄,还是因为有俄罗斯的天然气取暖才能舒服。


这场战争是意识形态和日常生活以及经济运行之间的战争。有点苦行僧的味道,为了信仰而受苦,殉道。而这个信仰是美国给的,欧洲完全可以不需要。美国一如既往地坑小弟,小弟在前线受苦受难,老大坐在海那边继续自嗨。但不知道被深度洗脑的欧洲人有没有明白人,看穿这种毫无用处的信仰,重新回到现实中来。


如果说真有什么影响,短期来看是欧洲人挨冻,嘴硬。劲爆一点的话,就是民众对此不满,然后选那些真正对日常生活正常运行有帮助的领导人上台,以此统一意识形态,将这种无聊的信仰踢回给美国,然后欧亚大陆和非洲形成一个圈子,美国为首的北美,日本,英国,日本这些国家形成自己的圈子,这个世界两极化。

在欧洲取暖发愁的时候,我国已经建设好了石岛湾核电站。我是在抖音的账号清华大学看到的,这个核电站采用的是高温气冷堆,简单来说,这个核电站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发电领域上从跟跑变成了领跑。和秦山核电站以及大亚湾核电站的等压方式不同,这是世界上首个球床模块式核电站,安全性和效率更高,而且更重要的是,所有零部件完全自主化生产,把新能源发电握在自己手中,进一步掌握了能源的命脉,尽可能摆脱了传统能源的影响。大家可以看看原视频的讲解↓

https://www.zhihu.com/video/1457733720090796032

视频搬运自抖音博主清华大学(ID:Tsinghua1911),清华大家都很熟悉了,清华会不定期直播各种课程、讲座,其中不乏有很多国内实时热门的产业以及科技的话题,大家可以通过清华大学了解我国最新产业技术的动态。

user avatar

欧洲有在冬季挑战毛子的传统

user avatar

德国政府说:我们的柏林法院认为”蒂尔加滕公园谋杀案是一起受俄罗斯国家部门指使的谋杀”,不把你们俄罗斯的武官赶出去,那你们下次还在我们这里继续杀人,觉得我们好欺负啊?

虽德国关了一名俄罗斯人,说是杀人犯,但是你没有实锤,你把事儿搞这么大。

德国外长还把这事情升级成为对德国法律和主权的严重侵犯。。。。

那你觉得这战斗民族是好惹的吗?

不,阿德你惹不起的。

。。。。。。。。。。。。

随后战斗名族就宣布不得不报复,对等驱逐2名德国驻莫斯科外交官“为不受欢迎的人”;

然后阿德的外交部还说,俄罗斯驱逐两名德国外交官的做法使德俄关系进一步紧张;

这扯淡玩意儿,你驱逐了人家的外交官,人家不得驱逐你的,会不会紧张还不是你自己搞的。

然后阿德公开表示“俄罗斯此举并不出人意料,但在德国政府看来是毫无根据的,那你驱逐人家的外交武官不是也没有实锤吗?你根据什么?根据你自己国家的司法机构?自说自话?

这事本就这样差不多得了,阿德还不爽,下架了俄罗斯的电视台。。。。吼吼吼。。

这下俄罗斯要放大招了,干他。。

首先对等下架德语频道。然后就有了断供欧洲天然气的情况。因为疫情,冬季寒冷天气、法德边境核电站检修。

我俄罗斯给你关掉,让你电力不足,冻死你个王八蛋。后面有人采访俄罗斯,人家当然会说这是商业行为,我们自己不够了暂时不出口。

因为你要是说这是报复,那影响了人家的老百姓生活,多少在场面上的人道主义这一关你过不去。

所以这种事情掰掰脚指头也知道战斗民族心理想的是啥?

阿德不是不明白,只是明白了你又能咋地?

俄罗斯说:“就是玩。。。”哈哈哈哈。。。。

user avatar

俄罗斯政府发言人佩斯科夫回应道:

这并不是政治行为,且与目前被叫停审核的俄欧另一条天然气管道‘ 北溪2号’项目无关。”

这是明牌了,要么重启北溪2号项目,要么今年冬天,你们上山砍柴取暖。

看谁先扛不住。

反正照现在的形势,俄罗斯不会因为少卖几天天然气饿死,但欧洲各国政府大概率因为能源短缺,惹得刁民上街闹事。

而目前欧洲多个国家大选在即,支持率最重要,根本顶不住这样的压力。

再加上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天时地利人和之下,普京自信优势在我,根本不怕和欧洲撕破脸。

而欧洲的压力现在都落在了德国身上。

北溪二号是默克尔领导的德国政府推动的,又是被现任德国政府叫停的,要他们先打脸前任,再打脸自己,这个决定不容易做。

但再不容易做,也得做,老毛子绝对会刚到底,这个不用想,德国如果没有做好这个思想准备,还不如早点妥协止损。

但不管他们刚还是不刚,对咱们来说都不是坏事。

老毛子在欧洲拉扯越猛,咱们的压力就越小,随他们去吧。

user avatar

欧洲人魔怔了,俄国人在悬崖边上又推了一把。

当然,这种事情你怨不了俄国人,毕竟是欧盟先搞事情的,而且现在还在继续搞事情

欧洲人享受了几十年的和平和富足,认为现在这一切都是他们理所应当该有的,是上帝无私的恩赐。宛如一个富二代败家子,从来就没考虑过有一天会遇到超出他们理解范围的事情

欧盟对俄罗斯的恐惧和仇视,我们当然可以理解。但世界政治和国际经济这种事情,又怎么能完全交给自己的喜好来做主呢?

欧盟喊停了北溪2号,又在人权、乌克兰等话题上对俄罗斯咄咄逼人。莫斯科虽然不愿意挑起和欧盟的争端,但利用欧盟自己作死的机会搞一波事情还是能做到的

现在俄罗斯亮牌了,欧盟的大老爷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user avatar

好像是个圈啊。

上周,法国两座重要的核电站,因为“检查出隐藏故障”停机。

法国是欧洲核电大国+电力出口大国。

冬季是能源高峰期,也是绿色能源的低谷期。

德国气候约等于东三省中的辽宁,稍好一些,也没好多少。

冬季取暖是个硬需求,原本没有气还能用电取暖。

这一招,似乎是电气双杀!

原来,世界上真的有砸钱买不到的东西。

吾爱,爽不爽?

不过,德国森林资源丰富。

家家住别墅,别墅有壁炉。

所以……

user avatar

俄罗斯的冬天冷不冷?你问问拿破仑,问问希特勒,问问在西伯利亚当化肥的日本鬼子,冷起来可是要出人命的。

所以俄罗斯首先保证国内供给有什么错?

俄罗斯人也怕冷呀,待在暖暖的客厅里,一手伏特加一手酸黄瓜,不舒服吗?为什么要把“有限”的天然气卖给天天和自己作对的欧洲人呢?

再说了,欧洲人即便没有天然气,那也有别的取暖办法。比如德国,在天然气管道旁随便一挖,就有油纸包裹好的伐木工人和崭新的斧子,这样就可以烧柴取暖;再比如法国,冻得实在受不了可以向俄罗斯投降,这样法国也算“国内”了。

英国人可以让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独立,成立一个“苏威爱”,拉近与俄罗斯的亲切感;意大利人一看法国和德国都变暖和了,于是自发带着工具前往德法修了大片的战俘营。

土耳其怎么办?土耳其表示自己绝大部分领土在亚洲,你停了欧洲的天然气,关我亚洲国家什么事情?

所以,这个冬天,挨冻的只有乌克兰。

user avatar

俄国的天然气不行。

美国的天然气行。

我们欧盟真是太棒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