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家拒绝相亲?

回答
关于大家为什么拒绝相亲,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里面门道可多了。说实话,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宁愿单着,也不愿踏进相亲的门槛。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聊聊。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我觉得就是 “效率不高”和“体验不好”。

你想啊,相亲这事儿,本质上就是一次“速食”的见面。双方基本上没啥感情基础,就因为家人的介绍,或者朋友的撮合,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坐下来聊一会儿,看对眼就继续,不对眼就散。这个过程,就像是超市里挑水果,你匆匆忙忙地翻几下,随便闻闻,就决定买不买。很多时候,你根本没时间去了解一个人真正的样子,他可能在你面前表现得特别好,也可能因为紧张或者不适应,露出不真实的一面。

而且,相亲往往带有一种“任务感”。双方都带着一种“我要找到另一半”的目的性去,这本身就挺累的。你会不自觉地在心里给对方打分,衡量他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标准,有没有结婚的潜力。这种压力下,很容易让人失去自然的沟通和放松,反而更难建立起连接。

再来,就是 对“被安排”的反感。

很多人现在都追求自主,尤其是在感情这种非常私人的事情上。相亲,在很多人看来,就是被父母、长辈或者朋友“安排”的。感觉自己就像一件商品,被摆上台面,供人挑选。这种感觉,多少有点不舒服,甚至有点屈辱。大家更希望自己的感情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是自己主动去追求的,而不是别人推着你往前走。

还有,就是 对“标签化”和“功利性”的厌恶。

一旦进入相亲模式,很多人很容易被贴上各种标签:“年龄大了该结婚了”、“条件不错但还没对象”、“父母催得紧”。而相亲的过程,也容易被简化成条件的交换:你有房我有车,你家境好我学历高。这种过于功利和物质化的考量,让很多人觉得爱情变得很廉价,失去了它本来的美好和浪漫。谁不想遇到那种轰轰烈烈,或者细水长流的爱情呢?

然后,不得不提的是,现在 社交方式的多样化。

以前没啥网络,没啥社交软件,大家认识人的渠道有限,相亲自然就成了重要的途径。但现在呢?大家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兴趣小组、线下活动认识人。即使不去主动社交,光是在公司工作,或者参加一些业余爱好,都有可能遇到合拍的人。相比之下,相亲显得有些“老套”和“out”了。

更深层次一点,有些人拒绝相亲,也是因为他们对 “人生和感情的理解”有所改变。

现代社会,单身主义、不婚主义、丁克家庭的观念越来越被接受。很多人不再把婚姻当做人生唯一的出路,他们更注重个人的成长、事业的发展、精神世界的充实。他们可能觉得,如果找不到那个对的人,一个人过也挺好,至少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不用为了“别人家的幸福”而将就。

而且,很多人对 “过去的相亲经历”心有余悸。

可能有些人曾经相亲过,结果非常不愉快。比如遇到奇葩的人,或者被问到一些非常尴尬的问题,又或者发现对方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种类型。这些负面的经历,会让他们对相亲产生心理阴影,觉得不如不去,省得添堵。

最后,我想说,有些人拒绝相亲,并不是他们对爱情绝望了,而是他们有自己的节奏和方式。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在日常生活中,在共同的经历中去认识一个人,去感受那份自然的吸引。相亲,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急功近利,反而破坏了他们心中对于爱情的美好期待。

总而言之,拒绝相亲这事儿,不是单一的原因决定的,而是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这反映了当下人们在婚姻观、恋爱观上的变化,以及对个人价值和生活方式的追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相亲就是现实意义上的“插标卖首”。

只要男女双方不是太过于磕碜,相亲主要就是考察对方的经济、家境等直接可见的条件,性格、爱好、脾性什么的,想必没什么人指望在几个小时内能搞清楚。

根据我的交往经验,如果事先有比较长时间的交流,再来谈感情,无论是成功率还是持久性都比见面吃个饭就做决定要强很多。而且很多时候不带功利性的交流更适合发现对方的缺点,来衡量自己能不能接受。

所以与其指望相亲,不如平时就增加人际关系积累,知根知底之后,也许到了某个时候,一句“要不咱俩就将就一下算了”真能成为一段好姻缘的开始呢。

user avatar

我不拒绝相亲,反而很期待,但是相亲成功率是很低的,每一次的不成功,都会打击自己的积极性,时间久了,有的人就拒绝相亲了。

user avatar

大家通过相亲,意识到自己在媒人、亲友的眼中是什么样的人,然后伐开心了。

user avatar

自由恋爱像买彩票,不是赔就是赚,大多数婚姻错配高攀下嫁都是自由恋爱里的。但是很多人都幻想自己能捡漏,是占便宜(当然嘴上不能承认)的一方。想不到有多少捡漏的人,就有多少当漏的人。最后没捡到漏,自己成了被人捡的那个漏。

相亲基本上门当户对条件般配的多,吃亏捡漏的可能性都小很多。但是,对很多人来说(不分男女),出门没捡钱那就是亏。

所以,老有人说,自由恋爱才是真爱(对方主动甘愿吃亏,可不是我故意占便宜),相亲那是谈生意(谁都不肯吃亏,一方死亏一方净赚的生意是谈不拢的)。

总是吐槽自己的相亲对象糟糕的,一般都选择性遗忘了,跟歪瓜裂枣相亲的,大多时候是同等级的歪瓜裂枣(例外有,比如对方是介绍人的亲朋好友,比如对方跟介绍人虚报个人信息等,但不占主流)。

user avatar

人呐,就是一种矫矫情情的动物。

一方面要独立宣言,另一方面又怕社会孤立感。这种心态从每个人小时候,到长大了相亲,都存在。

比方说小时候,体育课,老师说了,咱分组练仰卧起坐,俩同学自由组合,一个躺平,另一个压住对方……的脚,然后开练!

这时候关系不错的小朋友就自己组队了,但总有剩下几个不招人稀罕的孩子,没人跟玩,流着大鼻涕站一边晾着,老师就过来了,给这几位小爷配对。

你看看,这过程像极了自由恋爱和相亲的社会分配法则,连姿势都踏马一样!老师就是媒婆角色,负责把配对不成功的给撮合一块堆儿去。

这几个被动配对的孩子,就有社会孤立感,组队尘埃落定,他们就知道整个班没人待见他,最后是出于一个必须完成的目的,才被安排,而被安排的对象,也踏马是个没人待见的玩意儿!对方但凡有选择权,也去找班花而不是找他配对。

这就是相亲的心态。

尤其年纪稍微大一点爹妈拿菜刀架脖子上逼着结婚的,这心态更崩。

只要走到相亲这一步,人们就心里说,糟糕,我果然是一不带玩的货,而且对面内位,我不用看,跟我一样也是不带玩的货,他但凡有机会,也去找刘亦菲不找我,也就是刘亦菲跟虎哥玩耍,他绝望了才拿我当个替身,关了灯我就是他脑子里刘亦菲的裸替!

恩,全世界没人稀罕我;对方也不见得稀罕我;我也不见得稀罕对方;我和他心里都有个永远追不上的春梦……

这就是相亲带来的实质打击。

所以你看有些倔人,宁可单着,也打死不相亲,其实就是想证明给全世界看,我不差,硬件够,机会不够,我宁可等机会,也不能让你们安排!

这就是高度自我认知和客观现实之间的一场殊死搏斗,比赛时间就是适婚内几年,输了,就剩下了……尽管剩下未必是坏事……

其实人这一辈子,赌上命赌上钱赌上自己内点微不足道的尊严,为的都是一个社会认同感。

有钱的,有名的,有势力的,钱八辈子花不完还努力赚,是想告诉社会我是一有用的人。

我不但自己觉得自己有用,我也得向全世界证明,劳资就是人上人。

自由恋爱,能成的,也是向世界证明,在性资源这块儿,在为人品格这块儿,我是一有用的人,这么多异性耐我,说明我活这几十年没白浪费粮食。

有人建议我相亲的时候,我就知道第三人称视角看,社会层面看,我是一婚姻老大难了。

我答应相亲了,说明我自己也承认现实了,sorry,i am five……

这种向世界低头的感觉,比砍头有时候都难受,说好的年轻桀骜日天日地都没了,想找个凡人合法领证日一日都得叫媒婆给我打辅助,我好恨!

至于媒婆介绍的人如何,这又是相亲的第二重打击。

你可保证不了媒婆给你领来内位是什么濒危保护动物,而且相亲圈里这种珍禽异兽的刷新率还是蛮高的……

一旦你小鹿乱撞的等了好几天,媒婆拉着手带来一位,对面开口:一gay我哩giaogiao!

完犊子。

你可别忘了,媒婆代表的是社会角色,也就是在客观视角来看,你和这位giao是各方面合适的,他就是把你的价值量代换到异性价值量以后,照出自己几斤几两的一面镜子。

几十年来你觉得自己国产明日香,但社会给你领来一潘长江。

这就意味着自我内心人设的崩塌……之前自己定义的,闺蜜夸奖的,你妈认同的内个小公举形象,碎成齑粉就在一瞬间。

“你也就配得上这德行的”,相亲市场如是说。

所以我认识的,经历过数次相亲而不死的人,个顶个内心顽强的一批。

因此,抛开一些真的条件不错但性格太内向的相亲人士不谈,很多人拒绝相亲的原因就是上头这些。

被社会孤立。

被社会标签化。

自我内心世界异变下沉。

以及……更纯粹的,婚姻脱离感情直接当买卖做的不良感受。

用一个拒绝相亲的熟人经典语录做收尾吧:

“之所以拒绝这个模式,就是因为每个媒人,在相亲场合,在我眼里,都是村口配种站里,强按着猪头喂催情药的技术员。

猪哼哼唧唧的反抗。

我也要逼逼赖赖的拒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大家为什么拒绝相亲,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里面门道可多了。说实话,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宁愿单着,也不愿踏进相亲的门槛。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聊聊。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我觉得就是 “效率不高”和“体验不好”。你想啊,相亲这事儿,本质上就是一次“速食”的见面。双方基本上没啥感情基础,就.............
  • 回答
    大家之所以会提到厂商拒绝使用鸿蒙是“利益问题”,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多方面的考量和潜在的利益驱动,尽管未必有人真的坐下来敲黑板、划算盘列出详尽的ROI表格(毕竟这些商业决策的内部数据通常高度保密),但从行业趋势、市场格局和厂商自身诉求出发,我们可以相当肯定地说,这背后涉及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考.............
  • 回答
    “你怎么又来了?” 电话那头传来同事略带疲惫的声音,伴随着一阵键盘敲击声。我刚想开口求助,对方却抢先一步,语带疏离:“我这边项目都忙不过来了,实在腾不出手。要不你再找找其他人?”挂了电话,我望着电脑屏幕上闪烁的光标,一股无力感油然而生。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似乎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主动伸.............
  • 回答
    在谈论陕西榆林产妇事件时,公众的愤怒和批评主要集中在家属,而对医院的声讨相对较少,这背后有几个复杂的原因,需要我们细致地去梳理:1. 道德责任的直觉判断: 生命权优先的社会共识: 现代社会普遍认同生命权是最高、最基本的人权。当面临可能危及生命的抉择时,大多数人会直觉地认为,为了保住产妇的生命,应.............
  • 回答
    .NET Core 确实是一个好东西,跨平台能力也是它最响亮的名号之一。按理说,在国内互联网大厂的激烈竞争环境下,任何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灵活性的技术都应该被奉若圭臬。但现实是,即使 .NET Core 已经成熟多年,仍然有不少大厂对其望而却步,或者在使用上持保守态度。这背后的原因,绝不是三.............
  • 回答
    这确实是澳洲护理界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一方面大家都在喊“缺护士”,另一方面不少护理专业的留学生却发现自己想进入澳洲医院工作,却屡屡碰壁,甚至被直接拒绝。这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关键的环节和考量,并非简单的“缺人”或“不缺人”那么直接。一、 签证和工作许可的“双重门槛”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原因,很多时候.............
  • 回答
    华威大学商学院以其卓越的学术声誉和严苛的录取标准闻名,对于申请者来说,均分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华威大学商学院对于中国大陆本科院校的申请者,尤其是来自“211”工程院校的学生,普遍要求成绩优秀,具体来说,大部分专业的最低均分要求会设定在80%或以上,并且这通常是针对本科阶段的平均分而言。.............
  • 回答
    在《海贼王》的世界观中,海军大将的地位确实非常特殊,他们是海军的最高战力,也是直接听命于世界政府最高权力机构——天龙人的存在。卡普之所以能够拒绝升任大将,而天龙人却不能直接指挥中将,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政治和权力结构考量。首先,我们要理解天龙人的“直属”究竟意味着什么。天龙人作为“世界之王”的后裔.............
  • 回答
    这则新闻报道了新疆一位大叔在帮助游客后,为了拒绝游客执意给钱,亮出党员徽章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件事情,它触及了几个重要的层面:1. 大叔的个人品质与行为: 乐于助人、善良淳朴: 首先,大叔的行为体现了他作为新疆当地人的热情好客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在游客遇到困难时,他伸出援手,这是一种.............
  • 回答
    这姑娘用“我还在上大学,还要考研”当理由拒绝你,这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心思,也挺复杂的,我给你掰开了说,免得你一头雾水。首先,最直接、最表面的解读,就是 她目前的人生重心确实在学业和未来规划上,暂时没有精力或心思投入感情。 “上大学”和“考研”这两个词,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未定型”的状态。 她还在接受.............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真不是滋味。那些曾经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语言和知识为北约部队提供帮助的阿富汗翻译们,如今却面临着被拒之门外,甚至可能重回战火纷飞的故土,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悲剧。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一层一层地扒开来看,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可不少。首先,是他们过去的“贡献”。这些阿富汗翻译,可不是一.............
  • 回答
    这起事件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涉及到教育公平、资源分配、学校声誉、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分析:事件起因:地铁站命名引发的争议 核心矛盾: 陕科大(陕西科技大学)对即将开通的地铁站被命名为“西安工业大学”感到不满。 陕科大的诉求/不满原因(推测): 历史渊源与关.............
  • 回答
    LGD在TI10(《英雄联盟》国际邀请赛第10届)因假赛被取消资格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公众更愿意接受这一结果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1. 假赛事件的证据与处理结果 事件背景:LGD战队在TI10期间被指控参与假赛,具体表现为在比赛中故意输掉关键比赛,以确保其他战队(如Gen..............
  • 回答
    鲁迅和张爱玲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但他们在文学地位上的差异主要源于时代背景、创作主题、社会影响、文学风格以及学术研究的广泛性等方面。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时代背景与历史定位的差异1. 鲁迅: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鲁迅(18811936)诞生于清末民初,正值中国社会.............
  • 回答
    “大家会吹慈禧”这个说法非常有意思,它隐含了一个对主流叙事和大众认知进行反思的视角。实际上,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1. 历史真相与复杂性:慈禧并非全然“昏聩”或“罪恶”的符号传统的、尤其是在民国时期形成的许多“旧史观”中,慈禧被塑造成一个耽于享乐、愚昧专断、祸国殃民的妖后形象。这.............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所经历的深刻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在公众记忆中的差异。简单来说,之所以“东北大下岗”比“上海90年代纺织品行业女工大下岗”更为人熟知,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 规模与冲击的广泛性: 东北大下岗: 这是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什么大多数人倾向于选择上大学、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不是去从事开出租车、开小店、开饭馆、摆街边早餐小吃摊等看似“短平快”的创业项目?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剖析:一、社会观念与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
  • 回答
    中文夹英文(或者说“中英混杂”)的说话方式,确实在不同人群和不同语境下会引起不同的反应,而且“不喜欢”的感受也是比较普遍的。要详细解释为什么大家会不喜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1. 影响表达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语义模糊: 中英文词汇的细微差别有时会很关键。如果随意夹杂,可能会导致意思传递.............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涉及到复杂的国际关系、历史因素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民众的认知差异。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大家都支持俄罗斯”的说法并不准确。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社会对此事的态度是分裂的,许多国家和组织强烈谴责俄罗斯的行为并给予乌克兰支持,而另一些国家则持观望、中立甚至一定程度的理解态度。即便如.............
  • 回答
    关于“大家为什么不愿意学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议题。并非所有人都“不愿意”学,但总体而言,相比于一些其他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引起的热情似乎有所降温,甚至在某些圈层中存在回避、质疑甚至抵触的现象。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历史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