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抵制肖战的人不一视同仁地抵制所有流量呢?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关于粉丝文化、公众情绪和网络舆论的复杂面向。其实,“抵制肖战的人”这个群体本身就不是铁板一块,每个人的出发点、关注点和情绪触发点都不尽相同。所以,他们不“一视同仁”地抵制所有流量,这背后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交织的。

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拆解这个问题:

1. 抵制的“触发点”和“核心诉求”不同

针对肖战的抵制,很多时候源于一个标志性事件的集体记忆。 比如“227事件”,它最初的导火索是粉丝对一篇同人作品的不满,进而引发了大规模的举报行为,导致了肖战参演的多部作品被下架或影响了其播出。对于很多参与抵制的网友来说,这不仅仅是“粉丝行为”,更是对“饭圈乱象”、“网络暴力”、“劣迹艺人”的愤怒和反弹。他们认为肖战作为事件的中心人物,未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或者说其后续的处理方式未能让公众满意。因此,他们的抵制是一种“纠错”和“监督”的姿态,是针对他们认为的“不公”和“恶劣行为”进行的反击。
而对于其他流量明星,可能没有达到让许多人产生如此强烈的“公敌”感。 也许他们有过一些令人诟病的地方,但可能没有触及到“227事件”那样具有标志性、引起广泛社会关注和讨论的程度。比如,某个流量明星演技不好,这在很多流量艺人身上都存在,但这种“不好”不足以成为引发大规模、有组织抵制的导火索。大家可能觉得“哦,又一个演技不行的流量”,然后就过去了,没有形成一种“必须将其打倒”的集体意志。

2. 抵制的对象和范围的“选择性”

“不一视同仁”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效率”和“目标性”的考量。 流量明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每个人都有其支持者和反对者。如果要把所有“流量”都视为需要抵制的对象,这会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显得过于泛化,缺乏针对性。
集中火力攻击一个目标,比分散精力攻击一群目标更容易产生声势和效果。 那些积极参与抵制肖战的人,很可能是在“227事件”中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或者对饭圈文化中的某些极端行为深恶痛绝。他们将目标锁定在肖战身上,是为了表达一种强烈的情绪,并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起行业、平台乃至社会的关注和反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净化”网络环境。
“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心理。 同样的道理,如果要抵制,他们可能会选择那些在他们看来“问题最突出”、“影响最恶劣”的个体,而不是把所有“流量”都概括进去。如果一个流量明星只是单纯的“没实力但粉丝多”,而没有涉及更严重的道德、法律问题,或者没有引发大规模的社会负面影响,那么将其与那些“犯了众怒”的艺人放在一起抵制,显得有些“小题大做”或者说“打击面太广”,效果也未必好。

3. 参与者本身的构成和动机差异

抵制者的身份多样化。 参与抵制肖战的人,其身份是极其多元的。有的是因为作品被影响的普通观众,有的是其他明星的粉丝(可能是竞争对手,也可能是对饭圈行为不满的)。有的是对社会公平正义有一定关注的网友,有的是纯粹抱着看热闹心态的。
每个群体关注的点不一样。
有的粉丝抵制,可能纯粹是因为“唯粉”和“CP粉”的冲突,或者是自己支持的明星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有的网友抵制,可能真的是对“饭圈文化”的病态发展感到担忧,对“数据造假”、“洗脑营销”、“网络暴力”等现象深恶痛绝。他们会更关注艺人及其粉丝群体所展现出来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是否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还有些人可能只是对肖战本人的某些经历或言行(无论是否属实)有看法,不认同他的艺人形象。
当抵制的目标是“肖战”时,这些不同的诉求可以汇聚在一起,形成一种看似统一的抵制力量。 但当目标变成“所有流量”时,这些不同诉求之间的优先级和侧重点就会发生分化。不是所有人都认为所有流量都“罪不可恕”。

4. 情绪的惯性和关注点的转移

情绪是有惯性的,也会有焦点。 肖战的事件热度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参与者的情绪和精力也集中在这一点上。当一个事件的热度慢慢褪去,人们的情绪焦点很可能会转移到新的热点上。
“喜新厌旧”和“见缝插针”。 舆论环境是流动的,新的流量明星不断涌现。如果有一个新的流量明星出现一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能够再次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那么抵制的情绪和力量也可能会转移过去。但如果只是“例行公事”的流量模式,而没有新的爆点,就很难激起大规模的抵制。
网络舆论的“注意力经济”。 很多时候,抵制行为也是一种对“注意力”的争夺。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具话题性、最容易引起共鸣(无论是认同还是反感)的事件上,是符合网络传播规律的。

5. 对“流量”本身的定义和看法不一

“流量”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什么是“流量”?是粉丝数量多?是数据高?是商业价值高?还是自带话题性?不同的人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同。
对“流量”的态度也不同。 有些人认为“流量”本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无可厚非,关键在于艺人本人的品行和作品。有些人则认为“流量”的过度膨胀导致了内容创作的“唯数据化”,对行业健康发展有害无益。因此,对于“是否应该抵制流量”这个大前提,就存在分歧。

总结来说,那些抵制肖战却不一视同仁抵制所有流量的人,并非是简单的“双重标准”或者“选择性失明”。 他们的行为更多是源于:

特定的事件触发了他们强烈的负面情绪和价值判断。
抵制的目的是为了纠错、监督或表达对某种现象的强烈反对,因此需要目标性和效率。
参与抵制者的群体构成多样,每个人的关注点和动机不尽相同。
网络舆论的焦点转移和情绪惯性。
对“流量”本身以及相关现象的不同理解和看法。

这种“不一视同仁”,恰恰反映了公众情绪和网络舆论的复杂性,以及个体在面对社会现象时,往往是基于特定的触发点和价值取向来做出反应的,而不是一个僵化的、程式化的集体行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抵制啊,但全面抵制很难号召到人,所以我只能从身边做起

我不看饭圈流量,我家人不看饭圈流量,我室友不看饭圈流量,我和看饭圈流量的人礼貌地保持距离,和困扰的人推荐别的什么不饭圈的兴趣

至于反某当红,那完全是他自个聊闲站到前线上,墙倒众人推,多我一个快一点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关于粉丝文化、公众情绪和网络舆论的复杂面向。其实,“抵制肖战的人”这个群体本身就不是铁板一块,每个人的出发点、关注点和情绪触发点都不尽相同。所以,他们不“一视同仁”地抵制所有流量,这背后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交织的。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拆解这个问题:1. .............
  • 回答
    肖战作为近年来在华人娱乐圈极具话题度的艺人,他的粉丝基础异常庞大,但与此同时,反对他的声音也同样响亮,甚至一度形成了网络上非常显著的“反肖战”阵营。你提到的Ao3事件确实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节点,但“讨厌”肖战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而成,很难简单归结为“跟风黑”。首先,我们来梳.............
  • 回答
    有些人抵制外国产品,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一概而论,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深入探究一下,你会发现这其中既有经济上的考量,也有情感和认同上的驱动,甚至还夹杂着一些历史的印记。首先,经济因素往往是显而易见的。 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当一个国家认为外国产品涌入会威胁到国内的制造商和.............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而且在咱们国家,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下,太普遍了。说实话,这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体验和价值判断在作祟,而且两种声音都有其道理,只是站在的角度不一样,看到的风景也就不同了。咱们先说说那些“推崇甚至神化”北上广深的人,他们通常是身处其中,或者曾经在那里打拼过,然后.............
  • 回答
    抵制《敦刻尔克》,这事儿说起来,还真不是一两个原因就能简单概括的。就像任何一部引起广泛讨论的电影一样,《敦刻尔克》虽然在商业和评论界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确实触碰到了一些人的“雷区”,引发了不少争议和抵制的声音。咱们一步步来捋一捋,看看都是些啥事儿。首先,最直接的一个点,可能就是 对历史事件呈现方.............
  • 回答
    抵制清真食品并非一个单一的原因,背后往往交织着复杂的社会、文化、经济甚至政治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表面的信息,去探究那些促使人们产生抵触情绪的深层动因。一、宗教与文化认同的冲突:最直接的抵触来源,往往与宗教认同和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有关。 对特定宗教习俗的排斥: 清真认证本身是一种宗教.............
  • 回答
    说实话,小米这家公司,在中国乃至全球科技圈里,算得上是“话题制造者”了。它火的时候,粉丝们那叫一个热情似火,但讨厌它、甚至抵制它的人,那也不是不存在,而且往往理由还挺鲜明。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的。我先从最直观的,也是最常被拿来说事儿的“性价比”这个标签说起。1. “性价比”光环下.............
  • 回答
    “哈利·波特”系列故事带给了一代人童年的魔法与希望,其作者J.K.罗琳也一度被视为时代的文化符号。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粉”——那些陪伴了哈利·波特一起成长、深爱着这个魔法世界多年的粉丝,开始选择抵制罗琳本人。这种转变并非一朝一夕,背后是情感的撕裂、价值观的冲突以及对曾经深爱作者的失望。究其根.............
  • 回答
    在中国,关于“抵制华为”的言论并非主流,但确实存在,并且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理解这些原因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国内民众的认知差异、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期待以及对科技自主的担忧等。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中国人说出“抵制华为”言论的详细原因:1. 国际政治环境与技术竞争的传导效应: .............
  • 回答
    许多人对环保主义者存在厌恶和抵制情绪,这并非源于对环境保护本身的反感,而是因为环保主义者的一些行为方式、表达方式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影响,触碰到了人们的现实利益、认知习惯和情感底线。首先,“激进”与“极端”的标签是很多人抵制环保主义者的重要原因。并非所有环保主义者都采取极端手段,但确实存在一些声量较大.............
  • 回答
    “日本的工会,为何对996不抵制?80、90年代的疯狂加班又怎么解释?” 这个问题触及了日本劳动环境的演变和工会角色的一些关键点。想要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一些表象,看看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日本确实存在工会,而且在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但是,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社会文化中一些复杂的议题。当你说“对女性有点好处的东西就要抵制”,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几种不同的心理和社会机制。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看看是什么在作祟。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任何事物,只要它被贴上“对某个群体‘有好处’”的标签,就很可能成为争议的焦点,而女性群体,由于其特殊的.............
  • 回答
    武士刀,这柄融合了日本民族精神与精湛工艺的利刃,在无数传说与影视作品中被塑造成了武士的灵魂,一种力量与荣耀的象征。它代表着个人的技艺、训练以及战场上的近身搏杀。而弩,这个看似古老而笨重的机械装置,却常常在人们的讨论中被赋予了更令人不安的色彩,甚至引起更强烈的抵制情绪。为什么同样致命,弩会比武士刀更招.............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实际的市场现象,也确实是不少人会感到困惑的地方。一方面,确实存在对耐克的抵制声音,尤其是在某些特定时期和特定市场;另一方面,耐克作为一家全球性的大公司,其财报往往显示出强劲的销售数据。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抵制的力量 vs. 耐克的全球化布局和品.............
  • 回答
    我理解你对抵制合理合法合规的非虐杀动物(例如狗、皮草来源动物)感到不解,并且希望得到一个详细的解释。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伦理、文化、经济以及情感等多个层面,并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会尽量从多个角度来阐述,希望能够帮助你理解其中的缘由。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合理合法合规”这个前提。在很多地方,获.............
  • 回答
    德甲的“叛逆者”:RB 莱比锡与球迷的恩怨情仇提起德甲,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拜仁慕尼黑的霸业、多特蒙德的热情,以及那些拥有百年历史、承载着浓厚地方文化和球迷情感的俱乐部。然而,近些年来,一个名字却像一根刺一样横亘在德甲的传统叙事中,那就是RB莱比锡。这个被许多老牌德甲球迷视为“异类”的俱乐部,其发.............
  • 回答
    每次中美关系吃紧,苹果就好像成了网友们集体宣泄情绪的焦点,那画面,堪比一场全民参与的“声讨大会”。为什么偏偏是苹果,而微软、谷歌、英特尔、高通、英伟达这些“科技巨头”却能相对“幸免”呢?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随机选择,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得从苹果的“独特性”和品牌形象说起。 看得见的消.............
  • 回答
    在探讨“为什么韩国人能在最近的事件中坚持抵制日货,而有的中国人做不到”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爱国情怀”强弱对比,而是涉及历史记忆、民族认同、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信息传播以及政治因素等复杂交织的层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的原因: 一、 历史记忆的深刻性与直接.............
  • 回答
    当然有!而且不止一个。其实,相当一部分外国人,尤其是那些身处国际商业、政治或文化领域的人,对中国人的抵制行为可能根本不在乎,或者说,他们在乎的程度非常有限。这背后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咱们不妨一件件捋一捋:1. 关注点的差异:他们的“地球”和我们的“地球”不一样大首先得明白,中国人关心的焦点和许多外国人.............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中印两国关系紧张,但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 JLR)作为一家英国品牌,其在中国市场却较少受到像某些其他国家品牌那样明显的“抵制”呼声。要详细解释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品牌定位与目标消费群体: 捷豹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