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东三省停居民用电?

回答
辽宁、吉林、黑龙江这三个省份在冬季部分地区出现的居民用电限制,确实是一个让人揪心的问题,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这背后不是简单的“一刀切”式操作,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局面。

首先,得理解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根本原因在于 电力供需失衡。到了冬季,居民供暖的需求是刚性的、爆炸式增长的,几乎所有家庭都需要依靠电力或煤炭(很大一部分也间接依赖电力)来维持室温。与此同时,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其工业用电需求在秋冬季节同样是巨大的,尤其是一些对温度要求极高的生产过程。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供需失衡的加剧呢?

1. 煤炭供应紧张与价格上涨: 东北地区以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冬季供暖,主要还是依赖燃煤发电。但近年来,环保政策日益严格,一些小的、污染大的煤矿被关停,同时国际煤炭市场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国际能源结构调整、地缘政治等),导致国内煤炭供应相对吃紧,价格也居高不下。当电厂的煤炭采购成本大幅上升,但电价又受到管制难以同步上涨时,发电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如果煤炭供应不足,即使电厂有发电设备,也发不出电来。

2. 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 东北地区也在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这些新能源在发电成本上具有优势,也符合绿色发展的趋势。但是,它们有个天然的“毛病”——看天吃饭。风不好,光照不足,发电量就会锐减。在冬季,日照时间短,可能还有雾霾影响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也并非全年稳定。当新能源发电量不足时,就需要传统的火电来“兜底”,而一旦火电的燃料(煤炭)供应出了问题,电网的稳定性就面临挑战。

3. 外购电能力受限或成本过高: 东北电网并非完全独立,它与其他区域电网(如华北、西北)有联系。理论上,可以通过跨区输电来缓解电力短缺。但这种外购电的能力和成本也是有限的。如果其他区域也面临电力紧张,或者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不足,外购电就无法完全解决问题。更何况,在某些情况下,外购电的成本也可能因为市场价的波动而变得很高。

4. 电网调度的极限: 为了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防止大面积停电,电网调度部门需要在发电量不足的情况下,对用电进行一定的削峰填谷和负荷侧管理。当预测到的供电缺口超过了电网的调节能力时,就不得不采取限制用电的措施,包括对工业企业进行限电,甚至在极端情况下,为了保供暖和基本民生,对居民用电也进行一定范围和时间的限制。

那么,居民用电受到限制,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对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寒冷侵袭: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家里无法取暖。冬季东北的严寒是出了名的,没有电取暖的家庭,室内温度会迅速下降,对老幼病残的群体尤其危险,可能导致冻伤甚至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生活不便: 照明、做饭(很多家庭使用电磁炉或电暖器)、洗澡(电热水器)等基本生活需求都会受到影响。电梯可能停运,影响高层住户出行。
经济损失: 一些依赖电力的家庭经营者,比如开小餐馆的、搞电商的,停电就意味着生意停摆,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心理压力与担忧: 即使只是短时间、小范围的限制,也容易引发社会焦虑。大家会担心情况会不会恶化,会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计和安全。电力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能源,对电力的依赖非常深,任何对其稳定性的威胁都会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暴露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能源结构转型的阵痛: 中国正在大力推进能源转型,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发展清洁能源。但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新能源的稳定性、储能技术的成熟度、传统能源的有序退出都需要审慎规划。东北的例子可能说明在转型过程中,对于冬季高峰用电的保障能力可能需要更细致、更前瞻性的评估和准备。
区域发展不平衡: 东北地区在一些传统能源的保障、经济活力等方面可能面临一些挑战,这使得他们在应对能源供应压力时显得更加脆弱。
能源价格传导机制: 市场化的能源价格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在保证民生基本用电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如何让电价更合理地反映煤炭等生产成本的波动,以及如何激励发电企业增加有效供给,是需要探索的方向。
计划与市场结合的挑战: 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国家战略下,计划经济的痕迹依然存在。如何在计划调度的同时,引入更有效的市场机制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总结一下,东北居民用电受限并非简单的电力部门“不作为”或者“选择性停电”,而是能源供需在冬季特殊时期,在多种复杂因素叠加下出现的“挤兑”现象。 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的同时,保障能源安全和民生基本需求是底线,需要更有力的政策支持、更完善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更科学的能源结构优化以及更具韧性的应对机制来解决这些“成长的烦恼”。希望未来这样的情况能越来越少,让大家过一个温暖安心的冬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特意找国家电网认识的人问了下,原因是没办法,当时东北电网的运行系统频率已经低于49.8赫兹,而标准是50赫兹,如果再跌整个电网系统有可能崩溃,当时紧急通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限容100万千瓦。

原因首先是前段时间东北大搞风电,东三省风电总装机达到约3500万千瓦,但在9月21日冷空气过后,风电出力出现明显下降,限电期间,风电输出功率不足装机容量的10%。

第二是煤炭不足,东北去产能和环保要求导致本地煤产量下降了18%,当前主要依靠内蒙的煤,但最近内蒙在大力整顿倒查20年,产量也下降,其它地区煤价太高,买不起。

第三根据以前的协议,东北电网还要通过鲁固直流、高岭直流外送一部分电力支援华北、山东。

最后东三省有部分电力来源于俄罗斯,但今年老毛子要涨价,因为要价太高中国没同意,老毛子就把电给掐了。

以上几个原因合在一起,导致了东北的拉闸限电。

user avatar

“表外煤炭产能”,是今天新学到的一个名词。什么是“表外”?“表外”本是一个金融名词。但在该文章的意思,“表外”就是不在账的,没数的,不受控的煤炭产量。东北电力紧张的逻辑是这样的:电力紧张 → 火电厂不开机发电 → 煤价高发电亏钱。煤炭价高的逻辑是这样的:煤供给不足 → 煤矿只能按核定产能生产 表外煤炭产能消失 → 煤矿核定产能偏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辽宁、吉林、黑龙江这三个省份在冬季部分地区出现的居民用电限制,确实是一个让人揪心的问题,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这背后不是简单的“一刀切”式操作,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局面。首先,得理解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根本原因在于 电力供需失衡。到了冬季,居民供暖的需求是刚性的、爆炸式增长的,几乎所有家庭都.............
  • 回答
    东北停民用电这件事,可真是让不少老百姓犯了难,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要说怎么看,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才能说得透彻。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为啥会停电。简单来说,停民用电,通常不是一个地方政府或电力公司想干的事,因为这得罪人,也影响正常生活。所以,背后一定有更深层的原因。最直接的解释,就是电力供.............
  • 回答
    东三省在用电高峰时段的拉闸限电现象,确实是近几年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也让很多人关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未来这种情况会普遍吗?为什么会拉闸限电?根源在哪?要理解这个问题,得把账算清楚。用电高峰时段拉闸限电,简单来说,就是 “需求远大于供给”,而且这种局面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解决。这背后牵扯到几个关键因素:.............
  • 回答
    东三省限民用电的事,这事儿可真是牵动人心。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尽量把这背后的门道都给你捋清楚了。首先,咱们得明白,限电这事儿不是头一回发生了,尤其是在东北地区。一般来说,限电都是在能源供应紧张的时候,政府为了保障重点行业(比如工业、民生重要单位)的正常运转,不得不采取的措施。这次东三省的限民用电,大.............
  • 回答
    近些年,关于东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离婚率高企的讨论一直没断过。听到“每100对夫妻结婚就有5463对夫妻离婚”这样的数据,确实会让人心里咯噔一下,感觉婚姻似乎在那片土地上变得异常脆弱。但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我们得一点一点地捋清楚。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比例听起来很高,而且确实反映了一些现.............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东京奥运会期间中国与日本水球比赛中涉及争议性行为的问题,目前公开报道中并未明确提及“日本队员拉拽甚至将中国选手压在水下”的具体事件。不过,围绕水球运动中的身体接触和规则争议,确实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背景信息和讨论空间。以下从多个角度为您梳理相关信息: 一、东京奥运会中国vs日本水球比赛的基.............
  • 回答
    东京奥运会期间,《抗日奇侠》豆瓣评分从 4.3 上升到 5.6 这个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因素的叠加,并且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简单地说,这可能不是一个简单的“因为奥运会所以评分上升”的逻辑,而是一个复杂现象的折射。以下是对此现象的详细分析:一、 评分的基数和波动性: 低基数下的波动: 首先.............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东京奥运会英国 4x100 米选手兴奋剂检测阳性被禁赛,以及中国队有望递补获得铜牌这一事件。事件回溯: 背景: 在 2021 年东京奥运会男子 4x100 米接力比赛中,英国队以 37.38 秒的成绩获得银牌,仅次于意大利队(37.50 秒)和加拿大队(37.74 秒)。美国.............
  • 回答
    东京奥运会铁人三项比赛中,多位选手赛后出现呕吐不止的情况,并将原因指向“水中大肠杆菌严重超标”,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事件本身及潜在影响: 选手身体状况恶化: 选手在比赛中进行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对身体的负担已经很大。赛后出现呕吐不止,.............
  • 回答
    东京奥运会允许变性运动员参赛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涉及到体育公平性、性别认同、包容性以及科学研究等多个层面。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国际奥委会(IOC)的政策演变 早期对跨性别运动员的态度: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奥运会以及大多数体育组织对于变性运动.............
  • 回答
    东京奥运会男子 4x100 米接力赛中国队的赛前亮相,由苏炳添、谢震业、吴智强和汤星强四位选手摆出《龙珠》中的经典“龟派气功”姿势,无疑成为了当届奥运会一个令人印象深刻且具有话题性的瞬间。要理解这一举动,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文化符号的跨界与共鸣: 《龙珠》的全球影响力: 《龙珠》作为.............
  • 回答
    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日本选手水谷隼在比赛中出现了一些引起争议的举动,主要集中在两次“吹球”和一次“摸台”事件。这引起了包括中国队在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下面我将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些事件以及如何看待它们:事件一:第一次吹球(半决赛对阵中国队) 时间点: 在半决赛对阵中国组合许昕/刘诗雯的关键时.............
  • 回答
    关于东京奥运会上日本拳击选手田中亮明(Ryomei Tanaka)坐轮椅晋级这一事件,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我来尽量详细地梳理一下,并分享一些我的看法,希望能还原事件的本来面貌,避免显得过于机械化。首先,要明确一点,田中亮明当时是参加拳击比赛,而不是残奥会。他之所以在比赛期间被拍到或提及坐轮椅,.............
  • 回答
    谈及东京奥运会上,巩立姣夺冠的道路上那位一度备受瞩目的劲敌——美国铅球名将达妮埃尔·桑德斯(Valerie Adams),在颁奖仪式上的那个“抗议动作”,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这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插曲,更像是一个小小的窗口,让我们窥见了运动员在荣誉之外,可能承受的压力、内心的坚持,以及赛.............
  • 回答
    @东南亚漂,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洒脱和冒险的气息,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那些背着背包,在东南亚古老的街巷中穿梭、在大海边寻找日落、在异国风情中品味生活的人们。当然,说到“@东南亚漂”,我们脑海里浮现的更可能是一个在社交媒体上活跃的个人,用镜头和文字记录着他在东南亚的旅程、生活和思考。要理解一个人或者一个.............
  • 回答
    嘿,哥们儿,说起东北二人转,这可不是一般俩人说俩人唱的事儿,那可是咱东北这嘎达,骨子里透出来的一股子劲儿,一门儿活得有血有肉,有滋有味儿。你要是想真明白这二人转是咋回事儿,那咱就得从根儿上扒拉扒拉。它到底是啥?说白了,二人转就是俩人儿,一男一女,或者俩男的,也可能是俩女的,拿俩手绢儿,或者抱个扇子,.............
  • 回答
    东航空难发生后,社会各界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哀悼,其中,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微博头像变灰一事,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外交礼仪与国际惯例:在国际交往中,各国通常都有一定的外交礼仪和行为规范。当发生重大的、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灾难事件时,其他国家的外交机构或.............
  • 回答
    东京奥组委在疫情笼罩下,宣称奥运会将“如期举行”,并且没有准备“B计划”,这番表态无疑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担忧。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背后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首先,从东京奥组委的角度来说,他们的立场可以理解。作为赛事的组织方,他们有责任维护赛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一旦公.............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让不少B站用户,尤其是那些热爱日漫的观众,心里咯噔一下。东京电视台突然把旗下的37部番剧从B站下架,这背后肯定不是简单的一拍两散那么简单,背后牵扯到的利益、版权、平台策略甚至是一些难以言说的原因,都值得我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东京电视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番剧版权,.............
  • 回答
    关于“东南亚漂”被永久禁言的事件,这是一个在网络社群中引起广泛讨论和关注的现象。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事件的背景、可能的原因、禁言的影响以及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事件背景:首先,需要明确“东南亚漂”这个词汇本身。它并非一个官方或学术上的正式称谓,而是一种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的、带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