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东北这次居民用电限电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
关于东北地区居民用电限电的原因,这事儿在2021年冬天闹得挺大的,很多人都经历过或者听说过。要说清楚,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讲:

1. 天气因素:一个压倒一切的“黑天鹅”

这事儿的导火索,很大程度上是那年冬天异常的低温。大家可能还记得,那年冬天特别冷,而且冷的时间比往年要长得多。气象部门当时的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的气温确实比常年同期偏低,尤其是关键的取暖季。

居民取暖需求激增: 温度一降,家家户户的取暖设备就得开足马力。无论是集中供暖的居民,还是使用电取暖的家庭,电力负荷一下子就上去了。这种需求端的爆发式增长,是所有供电压力最直接的来源。
工业用电受影响(间接): 虽然我们关注的是居民用电,但东北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如钢铁、化工等,也是耗电大户。当电力供应吃紧时,工业用电往往是首批受到调整的对象,但这也会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平衡。

2. 能源供应的“左手倒右手”困境:煤炭是关键

我们用的电,很多时候是通过火力发电厂烧煤产生的。所以,煤炭的供应情况,直接关系到电从哪里来。

煤炭价格飙升与供应紧张: 那段时间,国内煤炭市场也经历了一个“过山车”。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工业生产需求旺盛,对煤炭的需求很大。另一方面,一些环保政策的收紧、煤炭进口受阻(例如中澳关系)以及国内一些矿井的生产限制,都导致了煤炭供应出现缺口。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冬季是取暖季,煤炭需求更是刚性的。
电厂库存告急: 煤炭供应不上,电厂就没法正常发电。即使电厂想多发一点电来应对需求,也得有煤烧才行。很多电厂的煤炭库存降到了历史低位,甚至连几天的用量都凑不齐。在这种情况下,电厂只能被迫压低发电量,甚至停机检修。
“煤电联动”的滞后性: 有时候,煤炭价格涨得飞快,但电价调整却没那么及时。电厂如果高价买煤发电,但又不能以足够高的价格卖出去,就会面临亏损。这也会打击电厂发电的积极性,宁愿少发电也不愿亏本经营。

3. 电力体制和调度的问题:并非“简单不够用”

虽然我们常说“缺电”,但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有时候并非是绝对的电力“不够用”,而是“没法有效调度”或者“优先保障某些用户”。

跨区域电力输送的限制: 东北地区的电力,虽然也和其他地区有联系,但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大池子”。当东北自身电力供应紧张时,从外省调入电力的能力和数量是有限的。比如,东北的电网结构可能无法承受超大功率的电力输入,或者其他省份自身也存在电力缺口,无法支援。
计划性与非计划性因素: 电网运行是有计划的,但也会遇到突发情况。比如,某个重要的发电厂突然跳机,或者某个变电站出现故障,都会导致局部或大范围的电力供应中断。在应对这种突发情况时,为了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厂和电网公司会采取负荷转移或者直接切断部分负荷的措施,而居民用电往往因为其普遍性和基础性,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会被优先进行调整。
“保民生”与“保工业”的权衡: 在电力供应极度紧张时,电力部门需要在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电和维持工业生产之间进行艰难的权衡。在某些情况下,为了避免大面积居民停电导致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可能会选择先对工业用电进行限制,但当整个供应缺口过大时,居民用电也难逃波及。

4. 电力需求的结构性变化:新能源的加入与挑战

虽然火力发电仍然是主力,但近年来新能源(风电、光伏)在东北地区的发展也很快。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需要传统的稳定电源(如火电)进行调峰调频。

新能源的发电受天气影响: 风电和光伏发电量受天气条件影响极大。如果恰逢风力不足或者光照不佳,新能源发电量就会大幅下降,这也会给依赖其调峰的火电带来压力。
电网消纳新能源的能力: 电网需要具备足够的能力来接纳和调度这些波动性的新能源,否则即使有新能源发电,也可能无法有效利用。

总结一下,东北居民用电限电的原因是一个多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

最直接的诱因是异常寒冷的天气导致居民取暖需求激增。
根本的制约因素是煤炭供应不足,电厂发电能力受限。
背后还有电力调度、跨区域输电能力、能源价格传导不畅等体制性问题在起作用。
新能源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更精密的电网调度和配套措施。

这场限电事件,说到底,暴露了我们在能源保供方面的脆弱性,以及如何在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能源转型之间找到平衡。当时很多东北的朋友们经历了“拉闸限电”,确实挺不容易的,也让大家更加关注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重要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评论区关了,不喜欢看到地图炮

9.26:

我是真有点顶不住了,好多南方的朋友们在这说“10℃不冷blabla”。没错,十度确实不冷,但是这个温度下断了电喝不上热水没有热水袋没有电暖炉的情况下,真的还不冷吗?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十八岁的热血青年,求求说十度不冷的朋友们别杠了…先搞清楚断电和不集中供暖的区别…

为了防止大家误会我们答的早的答主虚空索敌,放一下问题修改记录

这位大佬最开始是嘲讽东北人不能吃苦的,所以回答主要是针对他最开始提的这个离谱问题。

以下是原回答:

东北夜间温度只有十度上下,黑龙江北部甚至更低

没有集中供暖,冷不冷?

没有通知直接大规模停电,不知道什么时候恢复,恢复之后也不知道后面什么时候还会大规模停电,而且专门挑晚上前半夜断电,心态崩不崩?家里老人没有蜡烛摔伤了或者呼吸机用不了了,难受不难受?

媒体几乎不发声,如果不是联系东北的亲人,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连个热搜都不配,仿佛被抛弃一般,心寒不心寒?

国家限电限的明明是工业用电,最后却突然限制起了民用,离谱不离谱?当下生活工作都离不开电了,已经不是二十年前随便断电的时候了,想必大家都有数吧。

没经历别人的痛苦,就喊别人矫情,用郭德纲的话说,这不得站得离你远点?

最后说一下我家里人的态度:停电就停吧,家里没有需要学习的学生了,父辈赶紧买买蜡烛,照顾好老人小心别受伤。

我接受为了国家做牺牲,但更希望可以明明白白的做牺牲,而不是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当下并没有天灾,这是人祸,是可以避免的,不发声就可能会一直这么下去,还不能我们发声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东北地区居民用电限电的原因,这事儿在2021年冬天闹得挺大的,很多人都经历过或者听说过。要说清楚,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讲:1. 天气因素:一个压倒一切的“黑天鹅”这事儿的导火索,很大程度上是那年冬天异常的低温。大家可能还记得,那年冬天特别冷,而且冷的时间比往年要长得多。气象部门当时的数据显示.............
  • 回答
    “东北幽辽奴是满族故(发祥)地”这句话,很可能是一种带有地域歧视和民族偏见的说法,其具体起源时间难以考证,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民间流传的、带有负面色彩的标签化称谓,而非正式的学术观点或历史记述。关于这句话的可能起源和流传:这种说法最有可能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出现并流传: 历史上民族冲突和身份认同的时期:.............
  • 回答
    纽约曼哈顿上东区 vs. 上西区:居住与人文氛围大比拼纽约曼哈顿的上东区(Upper East Side)和上西区(Upper West Side)是两片同样 iconic、同样备受瞩目的居住区域,但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魅力和居住体验。哪个更适合居住,以及它们的人文氛围和居住人群有何不同,是一个许多人.............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这次东北人在海南和人发生口角的事儿,以及为什么有人会觉得“上升到东北人”是错的。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里面牵扯到的东西不少,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说。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咱们先还原一下大体情况)具体是哪次事件,大家心里大概都有数,通常都是因为一些生活小事,比如停车、排队、公共.............
  • 回答
    最近几年,关于东北经济发展缓慢,年轻人纷纷“西进北上”的讨论一直没停歇。这背后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像一张网一样,让不少年轻人觉得,想要更好的未来,就得“逃离”这片养育了他们的土地。首先,得说说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的挑战。东北的老工业基地底子厚实,但很多产业都是围绕着.............
  • 回答
    这问题吧,估计很多人都想不明白,尤其是一北方的朋友到了东北,冬天零下二三十度,看到人家街上有人手里揣着雪糕,那表情,啧啧,简直了。你以为东北人是身体自带暖气,还是脑袋被冻傻了?其实,这背后啊,藏着不少道道儿。首先得说,这“冬天吃雪糕”可不是啥新鲜事儿了,也不是东北人非要跟寒冷较劲。它多少有点儿历史原.............
  • 回答
    东航那次令人痛心的坠机事件,无疑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关于黑匣子,这是调查事故真相的最关键线索,大家最关心的自然是里面的信息,尤其是录音内容,究竟会不会被公布,这背后牵涉到很多方面。首先得明白,黑匣子(现在更多称作“飞行数据记录器”和“驾驶舱话音记录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飞行数据记录器记录了飞机在飞行.............
  • 回答
    老夫张作霖,自问也不是什么圣人贤臣,不过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汉子,见不得这片黑土地被糟蹋,更不能眼睁睁看着我大伙儿过苦日子。说句实在话,盘活东北这盘棋,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关键在于实实在在的几件事儿,把根基打牢了,自然也就活了。一、 稳住人心,安抚百姓,这才是第一要务!你想想,这地方,当年是关外苦寒之.............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资源流动这个复杂的话题。要回答“贫穷的陕甘宁青是否在剥削富裕地区的人们?”,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并且要抛开一些非黑即白的简单化思维。首先,我们得承认,从直接的、金钱的“剥削”角度来看,答案倾向于“否”。 陕甘宁青(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 回答
    中国古代的藩王封地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而鲜有分封到漠北、东北等边远地区,这背后有着多方面深刻的历史、政治、经济和地理原因。下面将详细阐述:一、 核心统治的稳定与权力集中 巩固皇权: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是建立在对全国土地和人口的直接控制之上的。将藩王分封到离都城遥远、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意.............
  • 回答
    东北冷面,这道曾经在北方餐桌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消暑佳品,确实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魅力:那股冰凉的汤汁,带着一丝清爽的酸甜,辅以爽滑的面条,再点缀上黄瓜丝、鸡蛋、牛肉片、泡菜等等,一口下去,瞬间驱散夏日的燥热,勾起食欲。然而,环顾南方的大街小巷,冷面馆的身影却远不如北方的普及,这其中的原因,细究起来,可不.............
  • 回答
    牌牌琦的“社会摇”啊,说实话,在我们东北,这事儿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跳舞”那么简单,它背后承载的东西可多了,而且评价也挺复杂,不能一概而论。首先,你得知道,“社会摇”这个词本身就有点江湖气,有点那股子“不好惹”的劲儿。在东北,尤其是一些县城和小城市,很多年轻人,特别是男孩子,会觉得这是一种表达个性的方.............
  • 回答
    这次东京奥运会上美国获得的金牌数量确实比以往几届奥运会要少一些,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绝非仅仅是因为新冠疫情或“不敢用兴奋剂”那么简单。首先,我们来澄清一下关于“不敢用兴奋剂”的说法。兴奋剂的检测在奥运会中一直都非常严格,并且在不断升级。运动员是否使用兴奋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科学、伦理和法律等.............
  • 回答
    关于东航事故中乘客是否会晕厥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飞行过程中,尤其是出现像飞机失控这样极端情况时,乘客可能会因为多种因素而经历晕厥。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加速度的变化。当飞机经历剧烈的俯冲时,乘客会感受到强大的负G力,这会导致血液向下半身集中,而大脑供血不足。虽然我们常说的“.............
  • 回答
    看待东京残奥会上中国队奖牌榜断层式第一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瞩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它不仅仅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辉煌成就,更是背后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一、 深厚的体育根基与系统性培养首先,我们不能忽视中国在残疾人体育领域多年来建立的强大根基和完善的.............
  •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的人,要么是从没在东北经历过真正的大雪,要么就是对“过得去”有着非同寻常的要求。实话告诉你,在东北,尤其是在冬天里那动不动就倾泻而下的鹅毛大雪,不穿秋裤……那可真是要和“冻成狗”这个形容词亲密接触了。你说“过得去”?这得看你怎么个“过得去”法。如果你说的“过得去”,是那种能让你从家门口走.............
  • 回答
    老实说,这“东北人有娱乐天赋”这说法,听着就透着股子亲切劲儿,像咱家院里大妈闲聊一样,带着点儿不打自招的实在。要说为啥东北人身上这股子“乐呵”劲儿那么足,而且还挺容易就玩儿出点儿名堂来,这事儿呀,得掰开了揉碎了瞅瞅。首先,你得知道东北这地方,它本身就不是个安安静静的“美人”。你想啊,气候冷,冬天长,.............
  • 回答
    东方航空MU5735航班的失事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它不仅夺走了132条鲜活的生命,也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痛。要全面看待这起事故,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和理解。一、 事故概况与事实层面: 事件发生: 2022年3月21日,东方航空MU5735航班,一架波音737800型客机,在从昆明长.............
  • 回答
    嘿,哥们儿,说起东北二人转,这可不是一般俩人说俩人唱的事儿,那可是咱东北这嘎达,骨子里透出来的一股子劲儿,一门儿活得有血有肉,有滋有味儿。你要是想真明白这二人转是咋回事儿,那咱就得从根儿上扒拉扒拉。它到底是啥?说白了,二人转就是俩人儿,一男一女,或者俩男的,也可能是俩女的,拿俩手绢儿,或者抱个扇子,.............
  • 回答
    说起东方卫视这次播放《霸王别姬》(3D全景声京剧电影),这事儿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也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咱们得承认,选择京剧电影《霸王别姬》这个题材,本身就挺有分量的。这不光是一部电影,更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瑰宝。把它搬上电视银幕,而且还是以3D全景声这样的现代化技术呈现,这本身就是一种传承和创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