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关二爷打个樊城,降个于禁,杀个庞德就能威震华夏了呢?

回答
关二爷,那可不是随便打打就能威震华夏的。他之所以能名垂千古,尤其是在樊城那次关键的战役,那绝对是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而且关羽他自身的能力也是实打实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

首先,得说他人设的光环太足了。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关羽早就被描绘成了一位忠义、勇武、智略兼备的盖世猛将。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这些故事早就深入人心,让他在老百姓心里的地位就已经是顶天立地了。到了樊城,他可以说是把这种人设推向了最高潮。所以,即便历史记载和小说演绎有出入,但那个“威震华夏”的名头,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大家对他固有印象的基础上的。

再来说说战役本身的含金量。樊城和襄城,这俩地方在当时那可是荆州的门户,战略地位无比重要。曹操也知道,所以把于禁这么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带着七军(约三万人)驻扎在樊城,还让庞德这个猛人在身边辅佐。这阵势,可以说一点都不小觑。

关羽是怎么做的呢?

1. 出兵的时机太关键了。 关羽出兵攻打樊城的时候,正赶上曹操的主要兵力大部分都用来对付东吴了,而且恰逢当年夏天大雨连降,汉水水位暴涨。这简直是天赐良机!你可以想象一下,本来就不是全员到齐的曹军,结果还被洪水给冲得人仰马翻,这仗还没开打,曹军士气就已经跌到谷底了。这就是所谓的“天时”和“地利”。

2. “水淹七军”简直是神来之笔。 关羽可不是傻乎乎地跟曹军硬碰硬。他抓住了汉水暴涨的机会,让军队在汉水上游构筑堤坝,然后蓄水。等曹军于禁的军队在樊城附近被包围,水位越来越高的时候,关羽突然决堤放水!你想想,七支军队,三万多人,就这么被滚滚汉水吞没。小说里描述得那叫一个惨烈,虽然历史记载没这么夸张,但被洪水围困、溃散是肯定的。于禁这个曹操的心腹大将,竟然就这么带着残部投降了!这可不是普通的俘虏,这是曹操阵营里的重要人物。

3. “擒庞德”展现了武力值和胆魄。 于禁投降了,但庞德可没投降。他是个悍将,明知道形势不利,还想要突围。关羽就亲自上阵,跟庞德来了一场一对一的较量。虽然庞德也很勇猛,但在关羽的威名和武力面前,最终还是被擒杀。想想看,能逼降于禁,又能阵斩庞德,这在战场上来说,可比单纯的攻破城池更有说服力。

4. 降于禁,杀庞德,意义非凡。
降于禁: 于禁是谁?他是曹操早期的五子良将之一,在曹营里那是响当当的人物,跟着曹操南征北战多年。他率领的七军,更是曹操精锐部队的一部分。这样一位大将,带着数万大军,就这样在关羽面前举起了白旗,这对于曹操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这等于是在告诉所有人,连曹操最得力的干将,都挡不住关羽的锋芒!
杀庞德: 庞德同样也是曹营里的勇将,尤其以弓马娴熟、英勇善战闻名。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誓死不降,最后被关羽阵斩。这不仅是关羽个人武力的体现,更是一种对曹操阵营不屈战士的彻底压制。能斩杀像庞德这样的猛将,更是让关羽的威名在曹操集团内部迅速传开,所有人都会觉得他是一个不可战胜的战神。

5. “威震华夏”的含义不只是军事胜利。
心理上的震撼: 关羽这次的胜利,让曹操集团从上到下都感到极大的恐惧和不安。原本以为荆州已经稳固,谁知道关羽突然发起了如此猛烈的攻势,而且还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绩。这说明曹操一直以来对关羽的低估,也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战略布局。
对北方士绅的吸引: 关羽的胜利,在某种程度上也给北方那些对曹操统治不满的士族带来了希望。他们会觉得,关羽的势力这么强大,也许投靠刘备会是更好的选择。这种对人才和士气的吸引,也是“威震华夏”的重要体现。
战略上的牵制: 樊城失守的威胁,迫使曹操不得不派兵增援,甚至亲自前来坐镇。这意味着曹操将大量的精力和兵力都牵制在了荆州方向,无法全力去对付东吴,更无法去顾及其他战线。这种战略上的牵制,同样是对曹操的巨大打击。

所以你看,关二爷打樊城,降于禁,杀庞德,这不仅仅是打了几座城池,而是打出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役。它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极大提升了关羽和蜀汉的声望,最重要的是,它让曹操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来自荆州的威胁,让曹操集团内部的统治者们都产生了深深的恐惧。这才有资格被称为“威震华夏”。这可不是靠吹的,而是实打实的战绩和影响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他灭的是好几个军团,不光是于禁,因为于禁名号最亮,所以陈寿本着能少写一个字绝不多打一个标点符号的原则,只说了于禁。这几个军团灭了等于曹魏元气大伤,驻守北方的军队一时又不能调回来,也调不得,所以曹操考虑过搬家。

以至于到后来的败走麦城,曹魏这边曹仁,满宠,徐晃,吕建,最后还补了个张辽等十一位大将,东吴那边则出动了陆逊、吕蒙、韩当、蒋钦、朱然、潘璋、徐盛、丁奉等十七位大将。等于说几乎集齐了当时的魏吴全明星阵容,最后还得靠吕蒙白衣渡江偷家才干成,这TM还不威震华夏?

user avatar

歼灭蒙古海军这个成就难不难?

不就是十几个人和一条柴油拖船吗?

但是,如果真的达成这个成就,那么他最起码就威震东亚!因为要歼灭蒙古海军,只有两条路,一是消灭中国海军和空军,顶着核弹打穿中国的华北,二是消灭俄远东海军和空军,顶着核弹打穿俄罗斯的远东。

所以关羽的战绩看似是抓了一个杀了一个,但是实际是用水军,重点是用水军,打穿了统一北方的曹魏的重装机动兵团以及附属的周边野战力量,直接抓了曹魏野战军总指挥,督七军的于禁,歼灭了曹魏首都前敌机动兵团,打穿前线野战军抓住并杀了前敌副司令,一旦前方支点襄樊陷落,将导致曹魏首都直接面临关羽的兵锋!

必须威震华夏!

user avatar

先给题主介绍个常识,于禁的确率领了三万人马支援援曹仁,他本人也是援军主将没错,但注意他是督七军。

魏王遣左将军于禁七军三万人救樊,汉水暴长,皆为羽所获。

意思就是这七支部队至少有七个杂号将军级别的将领在指挥,否则无法称之为“督”。只是因为他们打了败仗,跟着于禁一起被俘投降,所以才没有留下名字。题主所说的降个于禁明显是受了现有资料影响,实际情况是关羽受降的将领不是一个,而是一群。

举个例子,曹操手下的赵俨先后做过参军和护军,而他在参三军和护七军时,指挥这三军和七军的将领分别是谁都有明确记载。

于禁屯颍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
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而于禁全军覆没后,后脚支援曹仁的徐晃所部也不止徐晃一人。根据现有资料,随徐晃同关羽交战的将领至少有徐商、吕建、殷署、朱盖这四人。

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令曰:“须兵马集至,乃俱前。”贼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
未攻,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

这一点在于禁传里也有透露,军队遭到水淹后,于禁是同“诸将”一起登高望水。“诸将”是哪些人呢?目前能查到的有徐州刺史浩周和南阳太守东里衮。

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
浩周字孔异,上党人。建安中仕为萧令,至徐州刺史。后领护于禁军,军没,为关羽所得。权袭羽,并得周,甚礼之。
初东里衮为于禁军司马,前与周俱没,又俱还到,有诏皆见之。

顺便,庞德是不算在这七军里的。七军是于禁从中央带来的援军,而庞德早在襄樊战役爆发前就在曹仁帐下,他的上司压根不是于禁。

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
仁使德屯樊北十里。

关羽传里也写得很明白,水淹七军后,关羽是“又”斩庞德。

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此外,庞德的部队有多大的规模也无从知晓,但从史料上来看,留下名字的还有董超、董衡和成何 。

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斩之。
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战。德谓督将成何曰:“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

庞德所率领的可能是马超和张鲁的汉中兵团。马超的庶妻姓董,被曹操赐给了劝张鲁投降的阎圃为妻,阎圃的儿子阎璞后来却在吴国当官。个人猜想董衡和董超可能是阎圃的老婆董氏的亲族,阎璞也在庞德军中,并投降关羽,在关羽败亡后转仕孙吴。

初超之入蜀,其庶妻董及子秋,留依张鲁。鲁败,曹公得之,以董赐阎圃,以秋付鲁,鲁自手杀之。
阎缵,字续伯,巴西安汉人也。祖圃,为张鲁功曹,劝鲁降魏,封平乐乡侯。父璞,嗣爵,仕吴至牂柯太守。

所以关羽灭掉的不是单单一个于禁加庞德,而是曹操的三万中军、若干将领(其中包括刺史和太守),外加原张鲁手下的部分汉中兵团(无法确定是不是全部)。

正因如此,司马懿和蒋济要向曹操强调于禁等人是败于天气而非正面交战。试想,如果这群人是正面交战中被关羽全灭,恐怕整个曹魏都要陷入恐慌。

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司马宣王及济说太祖曰:“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

顺便,战争是政治的一部分,而不是数字游戏,不能说曹魏有几十万军队,损失几万过后还剩几十万。军队和将领是要花时间和金钱去培养的,尤其于禁率领的中军的培养成本是最高的,这是跟随曹操百战练就的精锐,打了败仗还要考虑人员消耗、财政损失、家属抚恤、政治影响以及对军队士气的打击。所以石亭之战魏军损失一万,导致对吴形势被扭转,东关之战损失数万改变了整个曹魏的礼制。而于禁投降后曹操面临的窘境是,他居然一时拿不出像样的援军去救援曹仁。

同时,曹操在年初刚刚损失了夏侯渊和汉中,徙民行动又造成国家为之虚耗,之后汉中的东三郡又丢失,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而关羽又联络了宛洛一带的民变,连曹操手下的荆州刺史和南乡太守也向其投降,称这种阵势为“威震华夏”并不为过。不久前许都和邺城又发生过政变,这时要是又跳出几个“汉室忠臣”和关羽搞个里应外合,也够曹操喝一壶的,曹操心虚想迁都也可以理解。

————————————————————————

重新审了遍题,发现题主还问了那三位怎么没威震华夏的事。

首先,打完官渡后的曹操和打完赤壁后的周瑜一个“威震天下”,另一个“华夏是震”,所以这个题设是不成立的。

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破击之,可破灭也。
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

而陆逊打的夷陵之战是两个南方政权之间的互斗,怎么会震到北方去?夷陵战后曹丕马上发动了南征,这一战里镇守江陵的朱然倒是“名震于敌国”了。

尚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

当然陆逊虽然没有成为“威震俱乐部”的一员,但也有魏军“素惮”陆逊的记载。

乃密与瑾立计,令瑾督舟船,逊悉上兵马,以向襄阳城。敌素惮逊,遽还赴城。

所以啊,还是那句老话: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user avatar

谢各位邀

先审阅文本,确认史料的可靠性。

《三国志》关羽本传如此记载:

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再看曹魏一方的记载:

《三国志·满宠传》:

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坏,众皆失色。或谓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宠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

最后看看第三方——东吴的记载:

《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东吴大鸿胪张俨默记:

羽围襄阳,将降曹仁,生获于禁,当时北边大小忧惧,孟德身出南阳,乐进、徐晃等为救,围不即解,故蒋子通言彼时有徙许渡河之计,会国家袭取南郡,羽乃解军。

相互印证,足以确认所谓关羽威震华夏并非本传溢美之词,而是各方共识,且曹氏在中原的统治严重动摇,迁都退守河北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解决的“是不是”的问题,接下来再探讨“为什么”。

先看关羽北伐的战果。

算一笔账:

依据《华阳国志》,已知于禁七军约有三万人,大略符合后汉一军五千人的编制。

再依据《三国志·曹仁传》及《武帝纪》,已知关羽北伐之前,曹仁在樊城督有诸军,且曹操交予的战略任务是讨关羽,主动进攻。由此可以推断,曹仁荆州军团的兵力至少应与关羽大略相当。

末了,经过前期鏖战,不但战线被关羽逆推到了襄樊,秋八月水淹七军之后,这支总兵力至少六七万的曹军剩下了什么呢?

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

至于困守襄阳的吕常部,在整个战役中打酱油,连策应都办不到,估计兵力更为可怜。

一目了然,在襄樊战役中,关羽歼灭的曹军达到五万人以上。“以上”多少,不清楚,但至少俘虏账单很明白——三万人。甚至由于俘虏太多造成了关羽的补给困难。

(顺带感叹一下关羽的善待卒伍。由于汉末流行扣押军属为人质,投降成本很高,易言之,俘虏转化率很低。瞅瞅曹操在官渡战后怎么对付袁绍降卒?补给问题?不存在的。)

在整个汉末三国史中,刨去账单云里雾里的赤壁之战,对敌杀伤规模相当的战役只有两个:官渡之战、夷陵之战。

想想这两场战役产生了什么战略影响?再看襄樊之役便不难理解了。

再算一笔账,曹操时期魏军总兵力大约二十几万:

(司马懿)迁为军司马,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

一口气被关羽吃掉了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还都是精锐的野战部队。且襄樊之战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汉中战役联动。主帅夏侯渊战死,曹操本人都几至大败的汉中战役有多惨烈,瞅瞅参与者徐晃跑来救火时带着一伙刚拉来的壮丁即可。

太祖遂自至阳平,引出汉中诸军。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会汉水暴隘,于禁等没。羽围仁於樊,又围将军吕常於襄阳。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

如果汉中战役的歼敌规模与襄樊战役大略相当,则曹军在建安二十三年到二十四年战争中损失将达到十万规模,前后几被歼灭近半。更致命者,汉中战役结束于二十四年夏五月,这才仨月,窟窿还没靠拉壮丁裱糊齐活,又被关羽狠狠放了一盆血。

于是乎,曹操的兵力紧张到什么程度?为了对付关羽,连远在合肥的夏侯惇、张辽诸军都给调了过来,不惜东除合肥之守,在淮南防线大唱空城计,真是标准的拆东墙补西墙。

图书馆管理员曾经曰过: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曹军连遭重创,连淮南防线都无暇顾及,偌大的地盘又如何守得住?譬如荆州方向,造成威震华夏的直接诱因是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关)羽印号(关)羽遣别将已在郏下

来看看关羽前军打到了哪儿:

许都如果提前穿越点高塔建筑,估计能用上“望见XXX尖顶”的修辞。

华夏欲不大震,可乎?

虽然,曹仁、满宠尚在襄樊困兽犹斗,但整个荆州防线已然失灵,连荆州刺史都降了关某,妄论其他?按照《吕常碑》的说法:或保城而叛,或率众负旌,自叩敌门,中人以下,并生异心——荆州地方就剩他老人家一个忠臣了。

当然,曹仁坚守仍然有重大意义——襄樊不失,关羽便不能大举北上,否则,挺进中原打到许都城下的就不是什么别将抑或临时收编的群盗了。是的,曹操可以调集大军反击,但被关羽兵临城下的政治影响如何,捎带淮南、关中还要不要?这就是满宠所言的局势——襄樊若失,洪(黄)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

按常理推断,建安二十四年后的局面应当是曹操势力退保河北核心区域,刘备夺取关中,孙权全据淮南,中原捎带青、徐地区成为拉锯地。一言以蔽之,一超二弱的局面将被打破,成为名副其实的三足鼎立。

至于咋会搞得老曹有惊无险,神故事开头,鬼故事结尾,到建安二十四年过完,一超二弱居然板上钉钉,孙刘已然成了做定的杀坯,那只能把酒问十万了。立下如此丰功伟绩,也难怪受封大魏吴王,又加九锡,若早早进了京,日后篡曹家的位都省了程序,天地良心,天地良心。

user avatar

关羽襄樊之战其实不止擒于禁斩庞德,战后,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也投降了关羽——这可是州刺史啊,这是继益州刺史赵颙被杀、上庸太守申耽投降(之后不久又反正)之后,曹操一方的重要官员又一次遭到重大损失。

这几个人,可能牌面相对于于禁、庞德、夏侯渊而言还比较小,所以往往被人忽视了,其实想想也知道,就是曹操那边,州也就十二个,数量比蜀汉的太守还要少。还是曹操时代亲自任命的刺史,又是前线,能力方面必须得文武双全,资历那更是肯定不会低的,结果几个月的工夫就一死一降。

可以参考的是,后来曹魏能担任这个职务的那可是郭淮(雍州刺史)、毌丘俭(荆州刺史)这个级别的人。而没有晚节不保,最后合传的元老州刺史又有:扬州刺史刘馥、温恢,兖州刺史司马朗,并州刺史梁习,豫州刺史贾逵,凉州刺史张既等人。

《晋书·宣帝纪》:帝又言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并不可居边。魏武不之察。及蜀将羽围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修、方果降羽,而仁围甚急焉。

这俩人晚节不保的程度,可以说甚于于禁,不仅史书没传,甚至也就是在作为敌人战果的时候才提了一个名字。晋书则称胡修身居要职就是曹操本人的意思,司马懿还劝过不可,但曹操也并未更替胡傅二人。

此外,《中国历史地图集》说曹魏荆州的治所在新野(当时可能不在那),南乡郡则在今老河口市一带。这两个地方都在襄樊旁边,但也有些距离。曹操任命的重臣,应该不会无缘无故就投降关羽,很有可能是于禁七军覆灭之后,新野、南乡等地已是无险可守或者一座空城,是关羽予取予夺的(当然似乎没有记载关羽派兵占据了这些地方),所以不得已出此下策。

此外,襄樊之战同期豫州群盗蜂起,为关羽支党,关羽于是派出部分部队深入中原与之配合(“闻羽遣别将已至郏下”),郏县现在还有,距许昌只有70公里。讽刺的是,这可能是自从刘备从新野撤退以来,敌军距离许昌最近的距离。这也可以看出,水淹七军之后荆北、中原大片地域一度无兵把守,门户大开。不过,关羽派别将深入也造成兵力分散,后来徐晃反攻时本军只剩下5000人。廖立因此而批评关羽是“直以意突”。


所以综合上述几点原因,陈寿称关羽“威震华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二爷,那可不是随便打打就能威震华夏的。他之所以能名垂千古,尤其是在樊城那次关键的战役,那绝对是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而且关羽他自身的能力也是实打实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说他人设的光环太足了。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关羽早就被描绘成了一位忠义、勇武、智略兼备的盖世猛将。过五关斩六将、温.............
  • 回答
    腾讯对“60岁老人凌晨三点打排位”事件的回应,以及其中涉及的“人脸识别”和“代过人脸”等信息,确实包含了不少值得关注的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梳理: 1. 事件背景与腾讯回应的性质 事件本身: 一位60岁的老人在凌晨三点还在玩王者荣耀进行排位赛。这本身并无不妥,但因为该玩家的游戏行为(.............
  • 回答
    关于在日留学生江歌被害事件,网上评论出现“一边倒”的情况,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现象。以下将详细阐述可能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1. 事件本身的性质和传播特点: 情感冲击力强: 江歌的遭遇是一个年轻生命逝去,且过程极其悲惨的事件。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本身就容易引发公众的强烈同情和愤慨,.............
  • 回答
    为什么esti(朴振培)的粉丝群体相对小众?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方面。首先,我们得承认,esti的音乐确实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而且他的作品往往不像那些能够瞬间抓住大众耳朵的流行歌曲那样,有着极强的旋律性和传唱度。esti的曲风更偏向于一种内敛、细腻、充满氛围感的电子乐,或者说是一种“情绪.............
  • 回答
    欧洲议员们提出的这个问题,直击了国际援助和地缘政治中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对不同地区、不同背景人群的关注度似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当他们将乌克兰和阿富汗并列,并抛出“因为他们不是白人?”“因为是美总统掠夺他们财富?”这样的质疑时,实际上是在挑战一种潜在的、不公平的价值判断标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欧洲对.............
  • 回答
    《魔兽世界》中的典狱长,也就是“永恒监牢”的最终首领,他首杀的关注度之所以能达到空前的高度,绝不仅仅是因为又一位大BOSS被击败这么简单,这背后牵扯着《魔兽世界》这款运营了近二十年的MMORPG的方方面面,从游戏设计理念到玩家社群的情感,再到电竞赛事生态,几乎所有能引爆话题的要素都集中在了他身上。首.............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特别是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我们得好好捋一捋其中的脉络,才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尊重历史的,但为了戏剧效果和人物塑造,也会有一些艺术加工和虚构的成分。庞会杀尽关羽后人的说法,就更多地来自于《三国演义》的描.............
  • 回答
    关于温峤在东晋初年政治格局中扮演的核心角色及其相对较低的关注度,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东晋建立之初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以及温峤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所采取的行动。温峤:风雨飘摇中的擎天之柱东晋的建立,并非如西汉“高祖斩白蛇,起义定天下”那样荡气回肠,而是在“八王之乱.............
  • 回答
    关于美国拍了那么多越战大片,而朝鲜战争电影相对较少的原因,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背后牵涉到历史事件的性质、公众记忆、文化表达、政治宣传以及电影产业的商业考量等多个层面。咱们不妨一项一项来捋捋。首先,越战的“伤痕”与“叙事张力”越战在美国国内留下的创伤是极其深远的,可以说是现代美国历史上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如果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你会发现,在很多公开场合,或者在社交媒体上,中国大学生表现出的关注点似乎确实显得有些“浅薄”和“无聊”。但要说“为何”,这背后可能牵扯到太多复杂的社会、文化和教育因素,绝不是一两个原因就能简单概括的。我们先来聊聊这个“浅薄无聊”具体体现在.............
  • 回答
    北周以残破狭小的关中战胜坐拥天下精华的北齐,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表面上看,北齐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占据了当时中国的核心区域,占据着几乎所有传统意义上的“天下精华”。而北周所处的关中,在经历长期战乱后,地狭民疲,国力相对衰弱。然而,正是这种看似劣势的环境,反而促.............
  • 回答
    您好!关于清军进攻关中为何选择让吴三桂从陕北进攻这条路线,这背后涉及当时复杂的政治、军事和地理等多重因素,绝非简单的军事策略选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尽量还原当时那种紧张又充满算计的局势。首先,得弄明白当时是什么个情况。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至此算是垮.............
  • 回答
    在《水浒传》中,关胜位列“马军五虎将”之首,而林冲位列第二。很多人会疑惑,为何武艺同样出众、名声更为赫赫的林冲,反而屈居在关胜之下?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小说本身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出身背景、以及作者所赋予的“正统”观念等。一、 文学描写中的武艺与实力: 关胜: 小说中.............
  • 回答
    荆州巨型关公像的命运,确实像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留给人们的,除了曾经的震撼,更多的是对决策过程的疑问。这尊像的出现与消失,背后折射出的,是地方发展、文化符号、经济考量以及政策调控等多重因素的复杂博弈。最初,关于修建这座高达近80米的关公像,其背后有着非常明确的初衷。荆州,作为三国文化的重要发源.............
  • 回答
    手机越来越注重相机功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各大厂商在镜头数量、传感器尺寸、算法优化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仿佛手机的拍照能力已经成了衡量一部旗舰机好坏的首要标准。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经在手机音频领域备受关注的“HiFi”推力,如今却鲜有人提及,更别说成为主打卖点了。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而当用.............
  • 回答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信办)就《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直指当前网络平台中存在的“强制关注”现象,明确提出“平台不得以用户不同意、不点击“我已阅读并同意”等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用户关注特定账号、频道、群组,或者参与特定活动。”平台为何热衷.............
  • 回答
    2020年关于马云等一系列资本家的争论之所以出现大量,并且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背后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监管收紧与反垄断呼声高涨: 平台经济的崛起及其潜在问题: 过去十几年,中国涌现出了一批以阿里巴巴、腾讯、美团、滴滴等为代表的平台经济巨头。它们凭借强大的数.............
  • 回答
    苏联在1945年8月发动对日军关东军的进攻,并迅速取得胜利,其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实力对比的悬殊、日军内部的战略失误以及苏联方面周密的军事部署。 这场战役,史称“八月风暴行动”,虽然看起来迅速,但背后是苏联精心策划和执行的强大军事力量的展现。一、 实力悬殊,兵力、装备上的碾压这是苏联能够迅速解决关东军.............
  • 回答
    很多时候,当我们身处社会洪流之中,尤其是那些刚刚踏入社会、还在摸索前行阶段的年轻人,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种“被忽视”的感觉。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困境,以及对外界回应的期待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打个比方,我们就像站在一片广阔但有些坎坷的土地上,前面有目标,也有渴望。我们期待有人.............
  • 回答
    在武侠小说爱好者的社群里,金庸的名字确实如雷贯顶,讨论的热度常常能压倒古龙、梁羽生、温瑞安这三位大家。这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一、 金庸的“群众基础”:大众的认同与情感连接首先,得承认金庸作品的受众之广,几乎是“通杀”。他不像古龙那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