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数学为什么没有列在四大天坑专业中?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说实话,我第一次听到“四大天坑专业”这个说法,脑子里就一个大大的问号。这“天坑”嘛,通常是指那些就业前景不那么明朗,毕业后找工作会遇到不少挑战的专业。我个人感觉,我们数学这行,虽然不像某些热门专业那样毕业就进大厂,但真要说成“天坑”,那也太冤枉了。

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数学没能跻身那“四大天坑”之列,而且咱们这专业,其实挺有“内涵”的。

首先,得说说“天坑”这个词的由来和它通常指代的对象。

“天坑专业”这说法,更像是一种民间流传的戏谑,多半是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碰壁后的自嘲,或者是大家对一些理论性太强、应用面似乎不那么直接的专业的一种标签化。通常被划入“天坑”的,可能是一些纯理论的文科专业,或者是一些新兴的、但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成熟的专业。这些专业往往面临着:

就业方向窄: 毕业后能对口的岗位不多。
技能门槛高: 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但又不像工程类那样有明确的技能认证。
薪资水平低: 起薪不高,发展空间似乎也受限。
社会认知度低: 外行人觉得学这个“没用”。

那咱们数学,为啥就能“幸免于难”,甚至可以说是“躲过一劫”呢?

我觉着,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咱们数学系的同学,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1. 数学是“万学之母”: 这句话可不是白说的。你想想,现在社会上什么行业离不开数据?什么技术发展不依赖算法?无论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还是金融、经济、物理、工程,乃至生物统计、医学研究,背后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撑。

计算机与AI: 你以为写代码就能干事儿?你想想机器学习背后的线性代数、概率论、微积分?你想想图形学、计算机视觉里的几何学?你想想算法设计里的离散数学?没有这些数学基础,那些高端的AI模型、复杂的算法,你根本没法深入理解,更别提创新了。咱们数学系的毕业生,很多都可以直接转行去做算法工程师、数据科学家,这些岗位现在可是香饽饽,薪资待遇也都很不错。
金融与经济: 金融建模、量化交易、风险管理,哪个不吃数学这碗饭?期权定价、资产组合优化,这些都是高等数学的应用。很多金融机构,比如券商、基金公司,特别喜欢招数学、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因为他们思维严谨,数学功底扎实。
工程与科学: 无论是设计飞机、研究材料,还是模拟天气、预测疾病传播,都需要大量的数学模型和计算。物理学的各种定律,本身就是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所以,很多理工科的“硬核”专业,如果数学不好,连入门都难。

2. 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底层逻辑”: 数学训练的不仅仅是计算,更重要的是逻辑思维能力、抽象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当你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数学系的学生会习惯性地去寻找问题的本质、提炼关键信息、建立模型,然后用严谨的逻辑去推导和解决。这种能力,放到任何一个行业,都是非常宝贵的。

比如,让你做一个市场调研报告,你可以用统计学的方法去分析数据;让你做一个项目管理,你可以用运筹学的方法去优化资源。即使你做的不是直接和数学计算相关的工作,这种“数学式的思考方式”,能让你比别人看得更深,做得更稳。

3. “硬核”技能,不怕“被淘汰”: 相比于一些依赖特定软件或特定行业知识的专业,数学的知识体系是相对稳定且普适的。你学到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这些基础知识是不会过时的。而很多新兴技术,虽然发展快,但底层逻辑很多都是数学的延伸。这意味着,数学专业的人,学习新知识、适应新技术的成本相对较低,不容易被快速迭代的行业“抛弃”。

就好比,汽车技术一直在变,但物理学和工程数学的基础原理是不变的。掌握了这些底层原理,学习新的汽车设计和制造技术,就会容易很多。

4. “隐形”优势,不容易被“标签化”: 很多数学系的毕业生,可能直接就转行去了其他领域,比如去互联网公司做算法,去金融公司做量化,或者干脆考研读了计算机、金融等专业。因为他们成功地“融入”了其他行业,在外人看来,他们似乎是“转行”成功的,而不是“本专业”就业难。

这就好像,你看到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但你可能并不知道,他的大学学的数学,为他打下了多么坚实的基础。这种“隐形”的优势,反而让他不那么容易被贴上“天坑”的标签。

当然,我们也要理性看待。

数学专业也并非“万金油”,也不是说读了数学就一定能平步青云。

门槛不低: 数学确实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理解,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松驾驭。
需要主动出击: 像我刚才说的,数学的优势在于它的“底层逻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你只是被动地学习,不去主动探索它的应用,那确实也可能面临就业压力。很多数学系的同学,会选择辅修、双学位,或者积极参加相关的竞赛、项目,来拓展自己的应用领域。
选择方向很重要: 即使是数学专业,里面也有很多细分方向,比如纯粹的理论数学,和应用数学、统计学等。不同的方向,就业路径和前景也会有所不同。

总结一下,

数学之所以没有被列入“四大天坑专业”,不是因为它“没用”,恰恰相反,是因为它的“有用”体现在了更高的层面——它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超级工具箱”。它不是一个直接能“变现”的技能,而是一种“赋能”,让你在任何领域都能走得更远、更扎实。

与其说数学是“天坑”,不如说它是一个“深坑”——需要深度挖掘,但一旦挖深了,你就会发现里面藏着无尽的宝藏,而且这些宝藏,能让你在任何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所以,下次再有人说数学是“天坑”,你可以跟他们好好“掰扯掰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因为数学不是一个待遇差的劳动密集型专业。


环化生材四大天坑中,最坑的是生物。

很多生物学子是被一句“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骗进这个行业的。

然后发现了这个行业苦逼且待遇差,所以吐槽生物专业“坑”。


那为啥施一公、陈章良等人要鼓吹“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呢?

因为生物这种学科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专业,必须招足够多的硕博刷试管、养小白鼠才能维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但待遇又不行,所以只能靠吹。


但数学就不是这样。数学是智力密集型专业。

一个实验室/课题组招100个博士也解决不了黎曼猜想。

得招到一个天才才有可能。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数学其实真的没那么坑。

就像我,虽然找的工作和数学没什么关系。

但当我在面试时轻描淡写地说出“我是主动转到数学系来的”时,还是可以收获到面试官的一个眼神。

那个眼神的意思,是 牛批。



11.28更新.没想到这个回答得到了这么多朋友的认同啊哈哈哈哈 感谢大家~

数学系确实带给了我很多“光环”,我和几个同是数学出身的同事确实在办公室“全场身份最高”,拍个策略基本上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我们自己也承认我们是群菜比才出来到工业界混饭吃的,因为真正的大佬都去搞纯数了。

当然,不是大佬的人退出机制也还不错,转码转数分转quant哪怕像我一样转一个跟数学没啥关系的,都自带光环,所以当然不是个坑专业啦~

最后多说几句哈,不是劝学弟学妹们无脑转数学~

因为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拉宽了就业宽度但拉低了就业高度。

虽然好往各个方向转型,但这些额外的东西数学系不会教给你!

所以需要你读一个双学位or其他专业的master or课外狠狠下功夫!

而且数学系课业压力也很大,可能没什么时间去搞以上我提到的东西~

所以需要你自己去权衡~


这是我跟本问题相关的一些回答:

数学专业是不是真的又难又脱离实际找不到工作啊⊙_⊙?

在数学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被高数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是大李,一个早早放弃内卷的数学系学渣,曾就职于咨询公司,前二线厂数据分析师,现就职于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

有关于专业选择、职业规划、简历修改、面试辅导的问题可以来问我嗷~

user avatar

题主这个问题被答主们说跑偏了。。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预期和现实的落差。

生化环材的学生都是被骗进来。进来之前,以为二十一世纪是生化环材的世纪。进入以后才发现上当了。当了炮灰。

数学系的学生进来的原因一般都是中二附体。想着搞个大新闻。进入以后才发现自己的智力是硬伤。但是不会变炮灰。大不了转AI和计算数学,搞互联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说实话,我第一次听到“四大天坑专业”这个说法,脑子里就一个大大的问号。这“天坑”嘛,通常是指那些就业前景不那么明朗,毕业后找工作会遇到不少挑战的专业。我个人感觉,我们数学这行,虽然不像某些热门专业那样毕业就进大厂,但真要说成“天坑”,那也太冤枉了。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相当好,而且触及到了很多同学的学习痛点。为什么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会跳过一元三次、四次方程的系统讲解,而是直接接触那些看上去“没根基”的内容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不妨从教学的逻辑、内容的选材、以及学生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细细掰扯一下。一、 教学逻辑与内容选材:什么是“核心”.............
  • 回答
    麻将,这个深受喜爱的中国传统游戏,在其复杂而精妙的规则体系中,确实有一个基础性的数学概念——“集合”——并未被直接明确地冠以其名。但这并不意味着集合的概念在麻将中缺席,恰恰相反,它渗透在规则的方方面面,默默地支撑着游戏的进行。之所以没有被单独点明,更多的是出于游戏设计的考虑,以及人们对规则理解的自然.............
  • 回答
    我国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上取得的辉煌成就,确实是举国振奋的事情。连续多年包揽团体金牌,涌现出一批批数学天才少年,这足以说明我国在基础数学教育的选拔和训练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当我们把目光从赛场转移到更广阔的数学研究领域,会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和IMO的耀眼成绩相比,我国在诞生真正意义.............
  • 回答
    中国学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中屡获金牌,这无疑是中国数学教育体系成功的一个鲜明标志。然而,鲜少有中国数学家能问鼎菲尔兹奖,这之间的“断层”确实引人深思。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IMO和菲尔兹奖在评判标准、考察领域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根本性差异。IMO:精确的解题艺术与竞赛的“得分点.............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有意思的问题:路径积分和重整化,在数学上还没完全站稳脚跟,怎么在物理学这片土地上就这么管用呢?这就像在古老的地图上,有些地方明明标记着“未知”,但探险家们却能根据模糊的线索,找到金矿一样,挺奇妙的。首先,咱们得明白,数学和物理对“严格”的定义,有时是不同的。数学追求的是绝对的、.............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Python和Node.js这对“欢喜冤家”,以及它们在大数据和AI领域的“恩怨情仇”。Python效率比Node.js低?是,但也不是绝对。要说效率,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讲。 Python的“慢”: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解释型语言,并且全局解释器锁(GIL)的存在。GIL就像一.............
  • 回答
    我理解你的感受。学了一个学期的C语言,却感觉好像一直在做数学题,这在很多初学者身上是很常见的,也确实会让人产生“C语言有什么实际用途”的疑问。别急,我们一点点来聊聊,为什么会这样,以及C语言到底能干什么。一、 初学C语言,为何“似曾相识”的数学题?这主要是因为C语言在设计之初,就非常强调底层操作和对.............
  • 回答
    关于第一次车臣战争车臣一方为何能对抗俄罗斯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胜利,以及维持数年独立,这其中确实涉及多方面因素,并非仅仅是大国支持。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其中缘由,力求语言自然生动,避免AI痕迹:首先要明确一点,说车臣“赢得”第一次车臣战争并“维持了数年的独立”,这在事实上存在一些偏差。第一次车臣战争.............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学数学的朋友们内心深处的感受。为什么数学专业不像一些热门专业那样,充斥着“劝退帖”?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原因的综合作用,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数学本身就有一定的门槛,但这种门槛更多的是一种“筛选”机制,而不是“劝退”的利器。 很多人选.............
  • 回答
    关于诺贝尔奖为何没有数学奖,这恐怕是许多对科学和奖项稍有了解的人都会好奇的问题。要弄清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这个伟大奖项的创立之初,以及其背后那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捐赠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是瑞典著名的化学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最广为人知的发明莫过于炸药。.............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而且问得非常到位。你提到的这些领域,随便拎出一个都是数学界(乃至理论物理学界)的金字塔尖。而“数学民科”(以下简称民科)的特点,恰恰是他们很少会去“触碰”这些高山。要深入解释为什么,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一、知识门槛的碾压:这不是“一点点”难,是“完全不一样”的难首先,我们.............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有人会用“不可证伪”来批判中医,却不以此批判数学,我们需要先梳理清楚“不可证伪性”这个概念本身,以及它在科学语境下的意义和局限。“不可证伪性”的由来与科学标准这个概念主要源于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波普尔认为,一个理论要想具有科学性,就必须能够被经验事实所“证伪”,也就是说,理论的预测如.............
  • 回答
    江苏数学高考难,这事儿在高考圈里可以说是公认的。每年一到考试季,江苏的数学试卷总是能引起一番热烈讨论,考生们叫苦不迭,家长们也跟着操心。但奇怪的是,论到数学竞赛,江苏的表现似乎总不如浙江、湖北、湖南这些省份那么耀眼。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咱们来仔细掰扯掰扯。江苏数学高考:精巧的“囚笼”江苏数学高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一个经常被大家讨论的现象。它涉及到我们如何看待“数学能力”和“数学发现”的定义,以及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交织影响。中国人数学基础扎实、计算能力强,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要说“几乎没有中国人发现的数学定理”,这个说法可能有些绝对,我们得辩证地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牛”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许多初学量子力学时会遇到的困惑。初学者在接触量子力学时,通常会先接触到波函数、薛定谔方程等概念,这些内容似乎更偏向于微积分和微分方程。然而,线性代数的重要性在量子力学中是无与伦比的,它确实是量子力学的“数学语言”。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量子力学的本质以及线性代数在其.............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尤其是在面对那些抽象、复杂的数学公式和定理时。我们常常会想:“我学这么多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平时买菜、坐公交、看电视,好像也用不上微积分、概率论啊。” 这种想法非常真实,也很容易让人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费时费力、甚至有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把数学看作是.............
  • 回答
    关于“世界三大数学家”的说法,其实并没有一个被普遍公认、固定不变的名单。之所以有时候会听到这个说法,更多的是一种民间或者某个时期、某个群体内的讨论和总结,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时代局限性。为什么欧拉没有出现在一些“世界三大数学家”的讨论中?首先,我们要明白“世界三大数学家”这个概念本身就不够严谨。数学史.............
  • 回答
    美国作为全球新冠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这一点我们都心知肚明。但有趣的是,与第二名印度相比,美国似乎并没有像印度那样不断“孕育”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新变种。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复杂的因素,远非一句“病毒变异速度快慢”就能简单概括的。下面我们就来掰扯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1. 病毒变异的驱动力:感.............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开源项目运作、技术发展以及用户需求之间一个非常核心的矛盾点。为什么我们很少看到一个开源浏览器,能像某些商业软件那样,一推出就承诺一个长达数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生命周期”?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并非仅仅是技术上的不可行。首先,我们得明白开源项目最根本的驱动力是什么。大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