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PhD不就这样么?
之前在知乎另外一个问题下面看到有人总结做数学的痛苦,其中第一条就是:一年365天至少有300天是毫无进展的,然后下面有人回复说:一年中有 65 天有进展也太恐怖了。
至于赚钱,那个问题下面另外一个回答给了这个图:
至于说实质性地帮助,相信题主也明白,这个题目下面回答的人没人真的能帮到你,只能是同样在读的PhD来说一下自己的境遇,然后大家一起丧,丧完了回去该干嘛干嘛。
所以呢,下面我也来丧一下。。。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女朋友,看来她在我博士毕业之前是不打算打搅我了,所以感谢她可以让我安心做完PhD,不管她是谁。
我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感觉到非常的不对劲,然后去查了一下,结果发现当时的心理状态是中等抑郁,中等焦虑,严重压力水平,然后我师姐聊了聊,人一脸平静地说,焦虑和压力不是博士的常态么?我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不管怎么说,靠着高热量的饮食和我妹调的安神饮品,我现在情绪还算稳定,只要别和我提课题相关的话题。
至于说家里面,虽然我家家庭情况可以说挺不好的,父母九十年代就下岗了。但好歹现在在西安终于有一套全款的房子了,父母也有退休金,所以他们的态度也是你管好自己就行,你只要饿不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其他亲戚里倒是有事情多爱唠叨的,但是几年前我就彻底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当时是一次年饭,大家都聚在一起,然后有人问我:你学的这个数学,到底是干什么的?然后我一脸微笑地讲了半个小时Gromov的symplectic camel。从此之后再没人问过我了。
好了,算是丧完了吧,再说下去我都快不行了。不过今天晚上毕业的人请吃饭,所以看起来我还是有足够的理由活到明天的。
因为这就是自由的代价。
首先,如果把博士看成工作而不是学习的话,博士阶段就对应于硕士毕业之后的职场。一个人硕士毕业之后,如果去业界,除了创业之外,基本上也是从初级职位做起。而做初级职位,有不愉快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如果就从这一点上来说的,PHD的不愉快其实也就是初入职场的不愉快。
但是,初入职场的吐槽抱怨诚然是一直都有,但是除非碰到奇葩上司,很少有人说『精神上的折磨』,但是博士们却一直很喜欢吐槽自己『Permanent Head Damage』和『精神上被虐的死去活来』,如果个别人这么说,还可以理解为矫情,但是如果很多人都这么说,那必然其背后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之前也有实证研究调查过,博士们似乎确实比其他的行业更加的『抑郁』一些,这不能完全用『初入学术界』来解释。
第一个原因,应该是注意力的不同。初入职场,需要焦虑的事情很多,可以说薪水和事业上都有,一方面自己希望能够多学习多充实,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快快加薪。而薪水确实是可以加的——刚入职,和有了三四年的经验之后,薪水确然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焦虑感分到两个方面,那么尽管整体的还是一样的焦虑,但是落在事业上的就被分散了。
但是博士们不同,博士期间的奖学金数额或许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很少有绩效这个说法,也不存在『我好好干明后年工资涨一半』这种情况,可以说就是一个大体固定的数额,那么博士们的焦虑感显然就都更多的投放在了事业上。这种情况下,『不愉快』的感觉是会更加的严重。
第二个原因,也就是我一开始说的,这是自由的代价。职场的初级职位,自主权往往并不太大,有一层层的上级指挥,开始只需要把执行层面做好,就会很有成就感。虽然有时候会吐槽上级的命令,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没有很多的自主权,相应的也就没有了很多的烦恼:自己执行好了,就有成就感,至于事情最终成不成,那是上面的事情了,自己也没有能力左右高层的政策。
但是你看博士们的吐槽:『自信的崩塌』、『对自己严重的怀疑』……其实还有一个职业,也经常有这样的焦虑感,那就是市场上大大小小的操盘手们。操盘手面对很多的投资组合的选择,尽管有分析师推荐,尽管有数据辅助,但是决定终究是要自己来做的。这种对财富管理的最终自主权,是操盘手们荣耀的证明,也是他们压力的源头。
博士们也是一样的,把上面关于操盘手的描述,加上『精神』两个字,基本就是了。因为要做出好的文章,终究是要有一点创新的,而创新意味着自主,也意味着你要为自己的决定而负责,你要承担一个研究项目做一年没有任何产出废掉重新来的风险……等等等等。
所以如果选择了读博士,就是选择了想要在精神上更加的『自由』一点。但是自由并不是一个纯粹美好的事情,它同时也是沉重的负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