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满洲与准噶尔蒙古的战争参加军队主要是八旗还是绿营?

回答
满洲与准噶尔蒙古的战争,这是一段横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时近一个世纪的漫长而血腥的冲突。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较量中,参战军队的主力并非单一的八旗或绿营,而是两者协同作战,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构成了清朝对外征伐的中坚力量。

八旗:清朝的立国之本与精锐骨干

首先要明确的是,八旗是清朝的核心军事力量,是伴随努尔哈赤崛起,一路征服明朝、统一蒙古的战功赫赫的军队。在对准噶尔的战争初期,八旗自然是当仁不让的主力。

早期与核心作战力量: 康熙年间,清朝三次亲征噶尔丹,出征的军队主要就是由精锐的八旗兵组成。这些八旗士兵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继承了满洲人骁勇善战的传统,尤其是在骑兵方面,八旗的骑射技能和战术素养在当时是极为出色的。他们是战场上的冲锋陷阵的主力,承担着最艰巨的作战任务。
骑兵优势的发挥: 准噶尔蒙古骑兵以其机动性强、勇猛善战著称,而八旗骑兵在与之对抗中,也展现了其不俗的实力。尤其是在初期,八旗的骑兵数量和质量都占有优势,能够有效地抵挡甚至击溃准噶尔的攻势。
将领的选拔与指挥: 当时负责指挥作战的将领,多出自八旗贵族,他们对军事作战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理解,能够调动和指挥八旗军队进行大规模的作战。
八旗的局限性: 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和时间的推移,八旗的缺点也逐渐显露。长期以来,八旗制度虽然保证了军事力量的纯粹性,但也导致了八旗子弟养尊处优,训练松懈,战斗力有所下降。尤其是在长途奔袭、后勤补给困难的情况下,八旗军队的优势开始减弱。而且,八旗人口毕竟有限,难以支撑连年不断的消耗战。

绿营:国家力量的补充与支撑

绿营,又称“八旗汉军”和“绿旗兵”,是清朝在征服全国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汉族军队。它们是清朝统治稳定的基石,也是对外战争的重要补充力量。

大规模征兵的需要: 满蒙之间的战争规模宏大,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对军队的后勤、数量和持续作战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八旗兵虽勇,但数量不足以应付如此庞大的战争。因此,征调大量绿营兵就成为必然。
步兵和后勤保障: 绿营在战争中主要承担了步兵的任务,他们构成了军队的地面主力,负责攻城、守城、阵地战等。同时,绿营在后勤运输、筑城设防、开凿河道等方面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平定准噶尔的过程中,清朝修建了大量的军事工事和补给线路,这些都离不开绿营兵的辛勤付出。
多民族军队的构成: 绿营不仅有汉族士兵,也包含了不少蒙古、朝鲜等民族的士兵,这使得清朝的军队成分更加复杂和多元化,也为战争提供了更广泛的人力资源。
训练与战斗力的问题: 绿营的训练和管理水平相对八旗而言,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也有精锐的绿营部队,但总体上其战斗力不如八旗。在面对准噶尔精锐骑兵的冲击时,绿营的表现有时会逊色于八旗。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清廷也逐渐加强了对绿营的训练和整顿,一部分绿营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提升。

协同作战与战局演变

在满洲与准噶尔的战争中,八旗与绿营并非孤立作战,而是协同作战,互相配合。

康熙时期: 康熙皇帝在前几次亲征噶尔丹时,确实以八旗为主力,辅以部分绿营。八旗骑兵在正面战场吸引并牵制了准噶尔的主力,而绿营则负责后勤补给、筑城推进,并在关键战役中协同作战。
雍正时期: 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对准噶尔的军事行动更加系统化和大规模化。他积极整顿军队,一方面加强了八旗的训练,另一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绿营兵。此时,绿营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成为支撑战争的重要力量。
乾隆时期: 乾隆皇帝时期是清朝对准噶尔战争的最高潮和最终胜利的时期。他两次发动对准噶尔的回师(即平定准噶尔的战争),投入了规模空前的八旗和绿营兵力。其中,富察·傅恒和阿玉什等率领的军队,既有精锐的满洲八旗,也有大量的汉军绿营。尤其是在后期,绿营兵的比例明显增加,成为支撑战争持续进行的关键。例如,在第二次平定准噶尔的战争中,清军更是集结了数十万的兵力,其中绿营兵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总结

因此,要问满洲与准噶尔蒙古的战争参加军队主要是八旗还是绿营,答案是两者都是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不同时期、不同战役中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初期和核心作战力量: 八旗是更主要的成分,尤其是骑兵主力。
战争的支撑和扩大规模: 绿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并且在后期逐渐成为主体部分。

这场战争是一场复杂的综合性军事行动,清朝动用了其几乎全部的军事资源,八旗和绿营在其中各自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缺一不可。没有八旗的精锐,清朝难以与准噶尔的骑兵抗衡;没有绿营的庞大数量和后勤保障,清朝也无法支撑如此漫长和消耗巨大的战争。两者共同构成了清朝平定准噶尔的强大军事机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乾隆初年修建的绥远(呼和浩特)驻防旗城,就是针对外蒙和准噶尔准备的。

清朝康熙末年到雍正年间,与准噶尔开战是,北路清军大营在外蒙古西陲的乌里雅苏台与科布多。当地气候寒冷,难以阻止屯田,清朝就启用内务府下山西投充商人承运军粮。将河套周边地区出产的粮食,用驼队接力的形式,经过8000多里长途跋涉,运到乌里雅苏台与科布多两处大营。

当时北路清军又2.5万战兵和约2万厮役。战兵以八旗、内属蒙古(察哈尔与土默特)、外蒙古部分蒙古王公的苏木箭丁、黑龙江等地索伦兵和汉兵绿营组成。厮役主要是绿营和一些发配的囚徒罪臣等等。

因为运粮实在困难,都是先连续运送三四年粮食,积攒起来,才能供应这2.5万战兵和2万厮役打几个月的仗。和通泊之战,就是如此。

雍正中期,清军和准噶尔军各经历过一次惨败后,双方暂时议和。

清朝认为,在外蒙古维持庞大的兵力,军费和粮饷运输的开销实在过大。于是决定仅在库伦、塔尔厮等外蒙古战略要冲地点维持尽量少的兵力,2万多大军悉数撤回。

在内蒙古的绥远等地,修建一系列驻防旗城,安置撤回的旗兵和土默特兵。而且位于靠近粮食出产地河套地区,有充足的粮食和饷银供应驻防兵。

一旦外蒙古又有事,或与准格尔再度爆发战争,再以内蒙古绥远等地为前进出发基地,向外蒙古集结。


乾隆年间再征准噶尔时,北路清军3万人当中,蒙古兵的比例最大(由外蒙古各部王公的苏木箭丁、内属蒙古察哈尔八旗、内属蒙古归化城土默特左右翼兵等组成),其次是旗兵(即绥远驻防、山西右玉驻防、张家口驻防与京师八旗),然后是黑龙江索伦与八虎尔兵等这及部分。

北路清军基本都是满蒙和索伦兵。西路清军(在新疆哈密等地集结)里的陕甘绿营兵比较多。


归化城,是明朝那个漠南右翼土默特的俺达汗主持修建的。绥远驻防旗城,乾隆二年修建。这两个城挨在一起。“归化”、“绥远”,各取一个字,就是归绥,即今天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满洲与准噶尔蒙古的战争,这是一段横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时近一个世纪的漫长而血腥的冲突。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较量中,参战军队的主力并非单一的八旗或绿营,而是两者协同作战,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构成了清朝对外征伐的中坚力量。八旗:清朝的立国之本与精锐骨干首先要明确的是,八旗是清朝的核心军事力量.............
  • 回答
    满族确实是女真族的后裔,这一点在历史学界是普遍认同的。你可以把女真族看作是满族的前身,就像我们常说的,后人是前人的延续。但是,说满族和女真族之间“差异巨大”,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观察,尤其是当你提及满文和女真文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历史的深处,看看这两者是如何演变的。首先,我们得明白,女真族并.............
  • 回答
    清朝时期,满人的居住区“满城”与洋人租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特定人群的聚集地,但它们在性质、起源、管理方式、居民构成以及所享有的特权上,有着天壤之别。理解这两者的区别,就像是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叙事。满城:皇权下的民族聚居区首先,我们得明确,“满城”这个概念,虽然在清朝历史中常常被提及,但它更.............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关于罗马如何未能“拉丁化”希腊,反而最终让帝国东部地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拜占庭)深深地印上了希腊文化的烙印。这其中的逻辑,确实不是一句简单的“征服者被征服者文化反噬”就能完全概括的,它更像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文化渗透、融合与演变的过程。首先,我们要明白,罗马对希腊的征服.............
  • 回答
    满清入关与日本侵略,表面上都是外族对中国的武力征服,但其本质意义存在根本性的区别,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看待历史以及应对当下的一些思潮至关重要。满清入关的本质意义:满清入关,从根本上说,是一次内部王朝更迭伴随着的民族融合过程。 政治统治的延续与重塑: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
  • 回答
    在“满清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指导下,如果满清晚灭亡一段时间,中国是否会被彻底肢解,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因素,并基于历史的逻辑进行推演,同时尽量避免 AI 写作的刻板痕迹,让分析更具人情味和历史的厚重感。首先,“满清宁与友邦不与家奴”这句话本身就带.............
  • 回答
    诺曼人统治英格兰和满族统治中国,这都是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征服并建立王朝的范例,尽管地域、文化背景和具体过程迥异,但在统治性质、影响以及对被统治民族的整合方式上,存在着引人深思的异同。要深入理解这两段历史,我们需要剥去被时空隔阂包裹的表象,审视其内在的驱动力与结果。异:征服的背景、方式与统治模式的差异首.............
  • 回答
    扬州十日与清朝针对蒙古部落的屠杀,在历史评价上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涉及了历史事件的性质、规模、影响以及后世的解读和政治考量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审视。1. 事件的性质与主导方:忠义之战 vs. 统治巩固 扬州十日: 这一事件发生在明末清初,是由清军(满洲八旗为.............
  • 回答
    理解蒙古人民共和国与满洲国,我们得从它们诞生的历史背景、政治体制、国际地位以及各自的命运轨迹来审视,这样才能勾勒出它们鲜明的轮廓,并比较其异同。这两者都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东亚地缘政治巨变的产物,但它们的设计初衷、运作方式以及最终结局却有着天壤之别。 蒙古人民共和国:民族独立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诞生背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非要在这两者之间挑选一个作为“最后一个王朝”,那我的选择会是 清朝。我知道,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反直觉,毕竟蒙古本身作为征服者,建立过元朝,那也是一个非常辉煌的王朝。而且,从时间线上看,蒙古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影响要比满清更早,其建立的帝国版图也更为辽阔。但是,当被限定在“最后一个王朝.............
  • 回答
    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巅峰时期,那确实是一支让满清八旗都不敢小觑的 formidable force。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实力”来概括,而应该审视他们当时所处的阶段、拥有的核心力量、面临的客观条件以及实战中的表现,才能更清晰地理解这个问题。大顺军的巅峰实力,究竟有多强?首先,我们得看看大顺军的核心是.............
  • 回答
    好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确实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对比。我们来仔细聊聊,为什么金朝和清朝,同样面对着来自北方蒙古各部的挑战,最终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这背后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从战略、政治、文化到军事,方方面面都有体现。核心的差异:统治的根基与对蒙古的态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金朝和清朝的统治根基和对蒙.............
  • 回答
    李自成如果没在九宫山陨落,他是否有机会与南明、满清形成鼎足之势,甚至击败其中一方,最终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一个类似南北朝的格局?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却又充满变数的历史假说。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时间倒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1645年,重新审视当时的内外环境,以及李自成及其领导的大顺政权所面临的机遇与挑.............
  • 回答
    要说李自成闯军后期整体的战斗力,这得从几个方面细掰扯,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和满八旗比,那更是个复杂的问题,各有千秋,也各有短板。咱们先说闯军。李自成这支队伍,一开始就是从河南一路打上来的,骨子里就有股子草莽劲儿,一股子能豁出命去的狠劲儿。他手底下的人,大部分都是被明朝逼得活不下去的.............
  • 回答
    临高启明,这本奇书里,明朝那会儿的朝廷,面对自家那点破事儿,加上北边儿的满清铁骑,南边儿的农民起义,可谓是焦头烂额,心力交瘁。这时候,他们若是能放下身段,有点“顿悟”,就像突然想起自家后院起火,自家请了火烧自家房子一样,主动找上那“临高启明”这群穿越来的“天兵天将”,别说借师助剿,就算是把半个江山都.............
  • 回答
    在满语中,“a”和“e”作为元音,它们在词汇中的发音和拼写方式,确实存在一些区别,虽然在汉语拼音的“a”和“e”概念里,这两种音很容易混淆,但满语的“a”和“e”在实际发音上是有细微差异的,并且它们在词语中的出现也并非随意。首先,我们得理解满语的元音系统。满语有八个基本的元音,其中“a”和“e”是其.............
  • 回答
    这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初次接触都会感到疑惑。明明是“理想”电容、“理想”导线,听起来应该不会有问题,为什么能量还会“凭空消失”一半呢?这里面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理想”以及能量的传递过程。咱们先从最基础的概念捋一捋。电容的储能:电容就像一个蓄水池,它储存的是电荷,而电荷的堆积会形成电势差(电压)。.............
  • 回答
    清朝的评价,如果走向一味批判和全面否定,那便失去了它应有的历史厚度与现实关照。历史并非一成不变的简单是非题,更像是一幅色彩斑斓、阴影交织的画卷。全盘否定清朝,就好比只看到了画卷中的污渍和破损,而忽略了其所承载的时代精神、文化积淀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一味批判与全面否定:为何不具备现实意义?首先,历史.............
  • 回答
    在晶体学中,点缺陷和位错是两种常见的晶格畸变。理解它们是否满足热力学平衡,对于我们认识晶体的性质、行为以及如何控制它们至关重要。下面我将从热力学平衡的定义出发,深入探讨点缺陷和位错在这一定义下的表现。什么是热力学平衡?在物理学和化学中,热力学平衡指的是一个系统在没有外部影响的情况下,其宏观性质(如温.............
  • 回答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量与黄金储备挂钩,会不会因为经济发展得太快,导致黄金储备不够用,从而引发通货紧缩?这个问题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咱们得仔细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核心概念:金本位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发行的纸币(比如我们现在用的钱)可以直接兑换成一定数量的黄金。这种制度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