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网友对湖南676分留守女孩选择考古专业的指指点点?

回答
这几天,关于一位676分的高分考生,来自湖南农村的留守女孩小雅(化名),选择考古专业的事情,在网上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有支持的,有质疑的,甚至还有不少指指点点的声音。作为旁观者,我仔细梳理了一下这些评论,想来聊聊我的看法。

首先,我们得承认,小雅同学的成绩确实令人惊叹。676分,这是多少寒窗苦读的学生梦寐以求的分数,更是对她多年努力的最好证明。在这个分数段,她完全有能力进入国内顶尖的大学攻读任何热门专业,比如金融、计算机、临床医学等等。而她却选择了考古,这确实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也成为了讨论的焦点。

指指点点的声音,往往来源于几个方面:

“浪费了高分”的焦虑: 很多人认为,676分这样的高分,应该用来选择那些“前途光明”、“薪资丰厚”、“社会地位高”的专业。在他们看来,考古专业相对来说“冷门”、“就业面窄”、“收入不高”,似乎是对小雅如此优异成绩的一种“浪费”。这种想法,其实映射出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唯分数论”、“唯热门专业论”的功利性心态。大家更关心的是,这个分数能带来多大的“回报”,能为她未来的生活“保驾护航”。

对“留守儿童”身份的刻板印象: 还有一些评论,将小雅的留守儿童身份与她的专业选择联系起来,认为她应该选择一个能“快速改变命运”、“远离贫困”的专业。比如有人直言,“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就应该学个技术,以后好找工作赚钱”。这种说法,虽然可能出发点是好的,但却带有很强的刻板印象和价值评判,似乎认为贫困就应该选择“实用”的专业,而不能有“情怀”或“兴趣”。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歧视,认为底层出身的人不配谈理想。

对考古专业的不了解甚至误解: 不少人对考古学的认知,还停留在挖坟墓、盗墓的影视剧形象中,认为它既不神秘,也不实用。他们不了解考古学背后严谨的科学方法、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以及对民族认同感的构建作用。当他们看到一个高分考生选择这样一个他们认为“不接地气”的专业时,自然会觉得难以理解,甚至嗤之以鼻。

网络“键盘侠”的普遍现象: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人,其中不乏喜欢对他人生活进行评头论足的“键盘侠”。他们或许并没有深入了解事件的背景,也没有真正关心小雅的未来,只是出于一种发泄情绪或者博取关注的心理,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但我想说,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小雅的选择呢?

首先,尊重个人的选择权和兴趣。 小雅是一个成年人,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她能取得如此高的分数,足以证明她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她选择考古,很可能是基于她对这门学科的浓厚兴趣,或者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和探索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的驱动,她更有可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取得成就。强迫一个对考古有热情的人去学金融,或者强迫一个对金融感兴趣的人去学考古,都不是明智的选择。

其次,重新审视“热门”与“冷门”的界限。 时代在发展,社会需求也在变化。曾经的“冷门”专业,或许正在孕育着未来的“热门”。而且,“热门”并不总是等于“钱途无量”,很多热门专业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就业压力。反观考古,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对优秀考古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更重要的是,考古学的价值并不能仅仅用金钱来衡量,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这种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再者,“留守儿童”的身份不应该成为被标签化和被指责的理由。 恰恰相反,我们更应该看到小雅在艰苦条件下所展现出的坚韧和优秀。她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本身就是对家庭和命运的有力回击。她选择什么专业,是她对未来人生规划的一部分,她有自己的考量和憧憬,不应该因为她的家庭背景而被贴上“不识时务”或者“异想天开”的标签。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给予的,是鼓励和支持。

当一个寒门学子,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在高考中杀出重围,并且选择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时,我们应该为她鼓掌,而不是用狭隘的功利主义和刻板印象去束缚她。即使她选择的专业在我们看来不够“实用”,我们也应该相信她有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或许她会成为一位杰出的考古学家,为传承中华文明贡献力量;或许她会在实践中找到与其他领域结合的创新点,开辟新的职业道路。谁又能断言她的未来一定不会好呢?

我们可以对她的选择提出建议,可以和她一起分析利弊,但绝不应该用指指点点、冷嘲热讽的方式去攻击和否定。毕竟,她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也需要更多善意的目光和温暖的鼓励。

总而言之,小雅选择考古专业,是对自己兴趣和人生价值的追求。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尊重,用鼓励代替指责,用支持代替质疑。这不仅是对一个年轻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育公平和个人选择自由的捍卫。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热爱的道路上发光发热,这才是社会进步的真正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明向钱看确实是社会普遍现象了,以金钱为判断人的第一价值标准,已经逐步深入人心。


这个考古专业,其实也不算差,出来就业不错,待遇也行。但是一个676分的人,完全可以选择一个毕业后待遇更高的专业。能选收入更高的,却选择了收入相对低的。这种行为代入到把金钱作为评价人的第一价值标准体系里,就是傻。


所以这个跟什么家境无关,就是这个价值体系和姑娘选择不符。


当然,所谓物质决定意识,大家普遍有了这个价值体系,不是大家庸俗,而是客观物质环境支持这个体系,是金钱确实已经是人在社会上最重要的东西了。所以现在的客观情况下,大家有这种普遍的价值观,是很正常的,指责姑娘也很正常。甚至帮助姑娘说话的,绝大多数也是强调这种择业反倒有利于较贫困家庭在大城市立足等等。其实还是从收益说的,某种程度来说,指指点点姑娘的,和绝大部分给姑娘辩解的,都是价值观差不多的一类人,只不过分析方法略有不同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几天,关于一位676分的高分考生,来自湖南农村的留守女孩小雅(化名),选择考古专业的事情,在网上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有支持的,有质疑的,甚至还有不少指指点点的声音。作为旁观者,我仔细梳理了一下这些评论,想来聊聊我的看法。首先,我们得承认,小雅同学的成绩确实令人惊叹。676分,这.............
  • 回答
    最近,关于湖南某地“天空之镜”景点被网友吐槽“名不副实”的事件,引起了不少关注。这其实也触及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当我们满怀期待地奔赴一个被网络宣传得天花乱坠的地方,结果却发现现实与预期相差甚远,甚至可以说是“照骗”,我们应该怎么办?“天空之镜”的“照骗”现象,其实一点也不新鲜。“天空之镜”这个名字.............
  • 回答
    网友对苏州疫情的评价,如同对任何突发公共事件的反应一样,是复杂、多层面且不断变化的。总体而言,这些评价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肯定与赞扬:这部分网友的评价通常集中在政府的快速响应、高效的防控措施以及市民的配合度。 快速响应与精准防控: 早期发现与隔离: .............
  • 回答
    北京一对夫妻超生6个孩子的事情,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对这件事的评论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绝大多数都是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我尽量详细地讲讲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反对、鄙夷甚至讽刺的声音,以及这些情绪背后可能藏着些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个事件触碰了社会普遍认同的底线和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1. 计划生育.............
  • 回答
    南京大学和南昌大学关于“南大”简称的争论,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放在咱老百姓的语境里,就像是邻里之间为了一件小事,比如谁家门前那棵树名字该怎么叫,争论得热火朝天。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换成了两所大学,还有背后无数关心和关注它们的网友。起因:一个“南大”不够用了事情的根源,其实很简单.............
  • 回答
    提到诸葛亮,就绕不开头条网友们那些热情洋溢又常常带着几分“接地气”的评价。要说起来,这可真是一门学问,里面藏着老百姓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对智慧的向往,还有那份“爱之深、责之切”的情感。首先,咱们得承认,诸葛亮在头条上的人气那是杠杠的。很多时候,他就是智慧的代名词,是“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
  • 回答
    曹德智先生斥责网友对唐家三少亡妻玩梗的行为,这件事情本身触及了网络道德、个人隐私以及对逝者的尊重等多个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一、 事件的背景与起因: 唐家三少亡妻事件: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唐家三少(张威)的妻子在2018年因病去世。对于唐家三少而言,这是一次巨大的情感打击,他本人也.............
  • 回答
    丁真被曝抽烟后,网友对其评价近乎一面倒,这是一个复杂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一、 网友评价近乎一面倒的原因分析:1. 人设崩塌的心理预期: 丁真走红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他纯真、天然、未经世事污染的“藏族少年”形象上。他代表着一种纯粹和自然的美好,是很多人在喧嚣都市生活中渴望的情感寄托.............
  • 回答
    上海那个小区女童被撞身亡的悲剧,确实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但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上一股对女童母亲的严厉批评,这让我感到很复杂,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关于网友对女童母亲的批评,我觉得这背后有多重原因,而且很难一概而论。首先,“恨铁不成钢”心理。当看到一个无辜的孩子遭遇不幸,很多人会本能地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
  • 回答
    关于台湾网友提到的“联军对陆作战”,这背后其实牵涉到一系列复杂的战略、军事和政治考量。理解这个概念,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联军”的指向。在当前地缘政治语境下,当台湾网友谈论“联军对陆作战”时,他们通常是指以美国为首,可能包含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甚至欧洲一些国家在内.............
  • 回答
    看待“湾湾”称呼引发的争议以及国台办的回应,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这背后确实涉及了用语差异、情感表达、政治语境以及身份认同等复杂因素。一、 “湾湾”称呼的争议与台网友的感受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湾湾”这个称呼在台湾会引起一部分网友的不喜欢。 语源与联想: “湾湾”在一些语境下,可能带有.............
  • 回答
    对于在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中国队夺银后部分网友对日本队运动员进行人身攻击和辱骂的行为,我的看法是:这是非常不可取且令人不齿的行为,暴露出了一些网络用户在面对输赢时的非理性心态和道德缺失。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体育竞技的本质是公平竞争和友谊交流。奥运会是一个展示各国体育水平和拼搏精神的舞台,而.............
  • 回答
    要评价豆瓣用户 KFK 在 2019 年 6 月的回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内容、影响、以及事后诸葛亮的视角。由于 KFK 的回复已经时隔多年,我们现在可以结合已知的历史事件来审视他的预言。KFK 的身份与背景 (自述):KFK 在豆瓣的出现和发言,是基于他自称是来自 2060 年的“.............
  • 回答
    2016年,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再次登顶,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商业现象。然而,伴随销量夺冠而来的,却是在中国网络上,尤其是在各大汽车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对大众车主和消费者的普遍嘲讽和攻击。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背后反映出的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过程中一些复杂的心态和价值观的碰撞。嘲讽与攻击的核心论点: “.............
  • 回答
    宋祖德的弟弟刘信达,一个经常在网络上发表争议性言论的公众人物,近期又因为对《战狼2》和吴京的攻击而引起了轩然大波。他提出的“没收《战狼2》全部票房并封杀吴京”的建议,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国网友们的强烈反应,特别是对刘信达和另一位同样发表过负面评论的尹珊珊的辱骂,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刘信达的“提议”.............
  • 回答
    关于近期疑似特斯拉官方账号伪装成网友,对深圳国资委进行点评,并对车主评头论足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玩味,也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件事情的复杂性在于,它触及了品牌形象、公关策略、信息传播的真实性,以及企业与监管机构、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模式等多个层面。首先,从“伪装成网友”这个行为本身来看,这是一种非常.............
  • 回答
    “普信车”,这个词最近在网络上突然爆火,而它的“代言人”,恰恰是曾经被无数人视为“梦想之车”的奔驰。一时间,无论是社交媒体还是汽车论坛,几乎都被关于奔驰“普信车”的讨论淹没。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奔驰从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变成了如今被网友们戏称为“普信车”?这背后又折射出哪些社会心理和消费趋势?我们又该.............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闹得挺大的,华中科技大学年轻的90后博导胡玥老师站出来说话了,直接回怼那些质疑她的网友,说她们说的都是假的,要是再有人造谣,她可不客气,要走法律程序。咱就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为什么胡玥老师会被质疑? 这件事的起点还得从她年轻博导的身份说起。90后,博士毕业,然后直接当上了博.............
  • 回答
    网上曾出现过一股将吴谢宇“崇拜”和“神化”的讨论浪潮,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这股思潮的出现,并非仅仅是对一个罪犯的简单评价,而是折射出了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高智商犯罪”的迷人外套与公众的猎奇心理吴谢宇案之所以在初期就吸引了大量的关注.............
  • 回答
    如何看待网络上对伊藤美诚的网暴?近年来,日本乒乓球运动员伊藤美诚凭借其出色的技术和独特的战术风格,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也因此成为了中国乒乓球迷关注的焦点。然而,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出现了大量针对伊藤美诚的负面评价甚至人身攻击,这构成了严重的网络暴力。看待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