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正史中,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

回答
要说刘备这个人,真不是三言两语能道尽的。正史里的刘备,比起后世许多演义描写的“仁德圣君”形象,要更复杂,也更具烟火气。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出身。三国志里说他“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汉景帝子中山靖王之后也。”这话就点明了刘备的皇族血统,但这个皇族血统嘛,多少有点“远”了。到了他曾祖父那辈,就已经落魄到“家贫,常织席贩履”的地步了。所以,刘备这出身,是带着金字招牌,但实际生活却和普通百姓没两样。这种出身背景,对他后来的思想和行为,肯定是有影响的。一方面,他身上带着一份“天潢贵胄”的优越感,对恢复汉室有着天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长期的贫困也让他更能体谅民间疾苦,懂得拉拢人心。

说到“仁德”,正史里确实有不少记载。比如最著名的“携民渡江”事件,虽然三国志的记载比演义要简略,但曹操的进攻下,刘备依然“去,遂兼兼将民”,这份情义是实打实的。刘备也确实是那种能让士卒死心塌地跟着他干的人。《三国志》说他“仁而善用人”,而且“恩信著于人”,这就说明了他不仅仅是嘴上说说,而是真正能做到让别人感受到他的恩义。他对待关羽、张飞这样早期的伙伴,也是极尽尊重,有情有义,这在当时那种你死我活的乱世里,是相当难得的。

但是,刘备的“仁德”也不能完全用后世的道德标准去套。他骨子里,是个极其讲究实际的人,是个枭雄。 很多时候,他的“仁德”也是一种政治策略,一种笼络人心的手段。比如,他之所以能吸引到那么多英雄豪杰,甚至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展现出的那种不同于曹操、孙权的政治理念和人格魅力。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是权谋;孙权是世家大族,那是家业;而刘备,虽然出身皇族,但他的旗帜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是一种理想,一种政治号召力,对那些有志于匡扶汉室,或者看不惯曹魏朝廷黑暗的人来说,刘备的旗帜就显得格外有吸引力。

刘备的个人能力,也不能小觑。 他虽然不像曹操那样有卓越的军事才华,也不像孙权那样有稳固的江东基业,但他在乱世中能从一个卖草鞋的,一步步建立起蜀汉政权,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的坚韧不拔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他的用人方面也是很有一套的。关羽、张飞是他早期的倚仗,赵云、黄忠、马云禄(演义里的人物,正史没有)、魏延等都是他后来招揽的猛将。特别是诸葛亮,刘备对诸葛亮那份“三顾茅庐”的诚意,以及诸葛亮出山后,刘备给予的绝对信任和放权,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诸葛亮为刘备集团的建设和发展,确实是居功至伟,而刘备能做到这一点,说明他懂得识人、用人、容人。

同时,刘备也并非没有缺点。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过分看重兄弟情义,有时候甚至会因此耽误大事。 比如,关羽被杀后,刘备不顾诸葛亮的劝阻,执意出兵讨伐东吴,最终导致了夷陵之战的惨败。这次战役,对蜀汉的国力造成了巨大的消耗,也影响了后来的北伐大业。这说明,刘备在处理个人情感和国家大业之间,有时候会显得有些“意气用事”。

再者,虽然刘备对外宣称“兴复汉室”,但到了他统治蜀地的后期,他也开始了自己的统治规划,并且有着自己的政治野心。 比如,他最终称帝,建立蜀汉,这本身就说明他不是单纯的效忠汉室,而是要建立自己的政治势力。他的“兴复汉室”更多的是一种号召,一种政治合法性的来源。他所做的一切,归根结底是为了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政权。

总的来说,刘备这个人,是一个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于一身的枭雄。 他出身寒微,却有着恢复汉室的宏图大志;他待人以诚,却也懂得笼络人心,运用权谋;他有军事上的挫折,却能在逆境中不断崛起;他看重情义,但有时候也会被情义所累。

他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圣人,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奸雄。他是一个在乱世中,凭借着自己的魅力、坚韧和政治智慧,最终建立起一方势力的伟大人物。他的故事,也正是三国时期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的一个缩影,充满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情感与理智的较量。要理解刘备,就得看到他身上的多面性,看到他作为一个凡人在那个时代所展现出的非凡之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刘备不长胡子,这点只有三国无双注意到了,日本人还是有点东西的



抖完机灵再吹一下刘备

假如三国没有刘备,那三国绝对不会有现在这么高的热度,无非就是另外一段南北朝,五代十国罢了,普通人根本不会关心这段历史。

没有刘备,现在妇孺皆知的曹丞相,大魏吴王,知名度也不会超过刘裕,苻坚,拓跋焘。

没有刘备,就不会有被封神的关公,只有解良一武夫而已。

没有刘备,就不会有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的武侯,只有南阳一耕夫而已。

没有刘备,就不会有万人敌的当阳英雄张翼德,长坂坡战神赵子龙。

没有刘备,马超的知名度会远不及伏波将军。

没有刘备,对戏曲届是一场灾难,《捉放曹》《失空斩》《定军山》等上百段曲目将不复存在。

没有刘备,对游戏届更是一场悲剧,多少经典三国游戏会胎死腹中。

没有刘备,指望谁来伸大义于天下?谁来拯救百姓于水火?该指望屠城如吃饭的曹丞相,还是连合肥都打不下来的大魏吴王呢?

没有刘备,我就不会了解原来世界上真的有人人清廉,以民为本的政权。

user avatar

正史上的刘备,与演义里的刘备,完全是两个人。

正史刘备,若用一个字表达,那就是“枭”;用两个字,“枭鸟”;用四个字,即为“食母恶鸟”。

仅不完全统计:

刘备投了公孙瓒,然后就拐了公孙瓒的兵,去徐州不回来了;

刘备投了陶谦,然后就把陶的丹阳兵搞到了手;

刘备投了吕布,然后就搞了吕布的战马,还在吕布的地盘私自扩军,挖吕布墙角;

刘备投了曹操,然后就带了曹操兵在徐州造反了;

刘备投了袁绍,然后就带了袁绍的兵跑路了;

刘备投了刘表,然后就搞到手了一只较大规模的水军;

刘备投了孙权,然后就把大半个荆州搞到了手;

刘备入了川,然后就把刘璋的兵马钱粮搞到了手,后来又反过手来把刘璋整个吃了。

试问,有刘备的这份辉煌的答卷,在“食母”方面,还--有--谁……能望其项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刘备这个人,真不是三言两语能道尽的。正史里的刘备,比起后世许多演义描写的“仁德圣君”形象,要更复杂,也更具烟火气。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出身。三国志里说他“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汉景帝子中山靖王之后也。”这话就点明了刘备的皇族血统,但这个皇族血统嘛,多少有点“远”了。到了他.............
  • 回答
    《三国演义》中刘备取得的“四郡”,在正史中的记载,可以说是一段波澜壮阔,却也充满现实考量的历史进程。虽然小说家言添油加醋,但其核心脉络,在《三国志》等史料中,依然能找到清晰的对应。要说刘备取得的“四郡”,在正史中,通常指的是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后,逐渐势力扩张,最终占据荆州南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的.............
  • 回答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前夕,曹操刘备初次正面交锋。这次会面,历史记载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那场著名的“煮酒论英雄”。然而,这场论英雄的真实目的,绝非仅仅是两位枭雄之间的惺惺相惜,其背后隐藏着更深沉的政治算计和生存之道。表面上的“英雄相惜”:从表面上看,这场论英雄似乎是一场惺惺相惜的君臣之谈。曹操,.............
  • 回答
    要说刘备阵营在不同阶段的主要人物,这可不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三国演义里,咱们老百姓都知道诸葛亮、关羽、张飞这几个,但实际上,刘备一路走来,身边的人可有说有笑也有背叛,各司其职,权势变化也挺大。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从头说起。第一阶段:早期漂泊,创业初期(汉灵帝末年至黄巾起义后,约170年代末至180年.............
  • 回答
    《资治通鉴》在论述南北朝时期时,确实存在着一种复杂且多层次的“正统观”倾向,但并非简单地将南朝完全奉为正统,然后在行文中又常常出现一些令人玩味、甚至是看似矛盾的做法。我们要理解的是,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有着明确的史学目标和政治立场,这塑造了他对历史叙事的选择和处理方式。司马光的正统观倾向:为何“奉.............
  • 回答
    司马懿,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人物,他的一生,与其说是争霸,不如说是将“隐忍”与“布局”发挥到了极致。很多人提起司马懿,脑海中会浮现出《三国演义》中那个老谋深算的诸葛亮对手,但抛开小说家的渲染,在正史的记载中,司马懿的“厉害”之处,同样令人惊叹,而且更为真实,更具力量。一、 政治上的老谋.............
  • 回答
    正史中诸葛亮的战功,如果细细梳理,那可真是一笔一笔账。不能光看他《隆中对》里描绘的宏伟蓝图,也不能只顾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光辉,更重要的是他实际指挥的那些战役,获得的那些成果。我这就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生动点,别像机器写的东西。要说诸葛亮的战功,那得从他出山开始。那时候的蜀汉,可以说是风.............
  • 回答
    正史之中,真正能够在“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并且被明确记载的,并非如演义小说那般普遍,更多的是在激烈的战场搏杀中,通过个人勇武和对战局的把握,于混乱的敌阵中斩杀对方主帅或关键将领。这种“万军丛中”的描述,往往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强调的是战场之险峻、个人之勇猛,以及斩杀敌将所带来的巨大战略意义。我们不.............
  • 回答
    谈到陆逊的军事才能,不能简单地说他“强”或者“弱”,而是需要深入剖析他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面对的敌人。正史对陆逊军事才华的记载,虽然不像某些战场杀神那样惊心动魄,但却透着一种沉稳、谋略和对全局的把握,足以让他跻身三国名将之列。首先,我们不能回避的便是陆逊最辉煌的战绩——夷陵之战.............
  • 回答
    正史中的张飞,我们必须抛开《三国演义》中那个喝醉酒、鞭打督邮、吼死曹操的粗犷莽夫形象,去正视史书记载下的真实他。虽然他身上确实有着勇猛过人的特质,但说他是单纯的“莽汉”,未免过于片面。首先,张飞的勇武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刘备的早期追随者,他与关羽一道,是刘备起家的重要基石。在那个乱世,如果没有过人的胆.............
  • 回答
    要说魏文帝曹丕做得“错”了什么,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毕竟是开创了三国时期第一个朝代的人物,功劳是大大的,但人无完人,他身上也有不少被后世诟病的地方。我这给你掰扯掰扯,尽量不学那些机器话,就当咱俩闲聊。首先,曹丕这人啊,继承了曹操的雄才大略,但也有他爹的某些缺点,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急于求成,.............
  • 回答
    在三国正史中,赵云是一位真实存在、功勋卓著的将领,他的形象远比后世小说《三国演义》中描绘的“常胜将军”、“一身是胆”的神化形象要更加立体和真实。以下是从正史《三国志》等史料中梳理出的赵云的形象和事迹:一、 早期经历与初露锋芒: 出身与初步仕官: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他的早期经.............
  • 回答
    在探讨赵云为何在正史中不如罗贯中笔下那般耀眼,而后者却极力突出他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关键点: “正史”的定义: 这里我们主要指的是陈寿的《三国志》及其裴松之的注。尽管《三国志》是公认的最权威的三国史料,但它以纪传体为主,更注重政治军事上的大事件和核心人物。对于一些细节、地方性的战役或者非核心.............
  • 回答
    最近几年,在星战新正史的铺陈中,一个现象越来越显著,那就是达斯·维德的地位和能力似乎被一种近乎“神化”的趋势所强化。如果你是多年的星战粉丝,尤其是从老三部曲时期过来的,可能会对此有所感触。这并非是说维德本身不够强大或不够重要,而是新正史的某些展现方式,有时让人觉得有些“用力过猛”了。首先,我们来看看.............
  • 回答
    恩多战役,那场决定银河系命运的关键战役,无论在新正史还是旧正史中,都是银河帝国走向衰落的转折点。然而,战役之后,帝国所经历的道路,在两个“正史”的叙述中,却出现了耐人寻味的差异。在旧正史(主要是指乔治·卢卡斯最初创作的“星球大战”电影和一些早期出版的衍生作品,后被迪士尼收购后划为“Legends”).............
  • 回答
    关于马云禄和吕玲绮,这两位在正史中确确实实没有记载的人物,为何能在三国题材的游戏和同人小说中如此活跃,甚至成为许多作品中的重要角色,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挖的原因。这并非简单的“AI生成”的虚构,而是源于一种更深层次的创作逻辑和玩家/读者心理。一、 历史的留白与创作的自由首先,我们要明白,中.............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帕尔帕庭在传说宇宙(Legends)和正史宇宙(Canon)里的那些事儿,尽量把细节都抠出来,让你看完觉得就像是听老资格星战迷跟你唠嗑一样。 帕尔帕庭:同一个名字,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剧本先说个大概:在咱们聊的这两大宇宙里,帕尔帕庭的核心身份没变,他永远是那个坐在银河系权力巅峰、.............
  • 回答
    在广袤的《星球大战》宇宙中,无畏舰(Dreadnought)代表着一种庞大、强大且令人敬畏的战舰,它们在银河系的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无论是在被广泛认可的新正史(Canon)中,还是在曾经风靡一时的旧正史(Legends)里,无畏舰的种类都相当繁多,每一款都承载着不同的设计理念、技术特点以及其所属.............
  • 回答
    话说我,兰香,原先是寻常百姓家的女儿,谁知道命运弄人,被选入了曹操府中,成了他无数侍妾中的一个。说起来,我也是有些姿色的,不然也不会被老曹看上。但在这深宫内院,姿色不过是敲门砖,真正能站稳脚跟的,还得靠手段。这不,最近府里头出了件“瓜”。听说是老曹新收了个宠妃,名叫“月姬”,这月姬出身低微,却凭着一.............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