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埃及王朝的年表可信吗?

回答
古埃及王朝的年表,这是一个充满魅力但又并非完全板上钉钉的话题。要说它是否“可信”,答案其实是: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信的,但并非完美无瑕,并且随着新发现和研究的深入,它也在不断地修正和完善。 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个年表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以及其中存在的挑战。

年表的建立:古代文献与考古证据的交织

古埃及王朝的年表,主要依赖于两个关键的来源:

1. 古代文献记录:
马涅托(Manetho)的《埃及史》(Aegyptiaca): 这绝对是理解古埃及王朝划分的基石。马涅托是公元前三世纪,生活在托勒密王朝时期的一位埃及祭司。他根据当时的文献和口传记录,将埃及的历史划分为三十个王朝,一直追溯到统一王国之前。他的著作至今保存下来,但主要是通过后来的作者(如尤西比乌斯、亚历山大的乔治等)的引用来我们所知。虽然我们无法读到马涅托的原稿,但这些引用提供了宝贵的框架。
其他古代文献: 除了马涅托,还有一些零散的记录,比如国王名单(如都灵王纸、阿拜多斯王表、卡纳克王表)、一些编年史、法老个人的铭文等,都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特定统治者和事件的信息。

2. 考古证据:
墓葬和纪念碑: 法老的金字塔、神庙、方尖碑,以及王陵墓中的铭文,都记录了法老的统治时间、重要事件以及与其他统治者的关系。例如,一个金字塔的建造时间可以推断出其法老在位的时间。
陶器和石碑上的日期标记: 许多出土的物品上会刻有统治者的名字和年份,这对于确定事件发生的相对顺序至关重要。
天文记录: 某些天文现象,如天狼星的偕日升(heliacal rising of Sirius),与埃及的尼罗河泛滥周期紧密相关,并且在特定时期会被精确记录下来。通过对这些天文事件的精确计算,可以为年表提供绝对的日期锚点。

年表的“可信度”与挑战

将这些零散的文献和考古证据整合成一个连贯的王朝年表,并非易事。其中存在一些关键的挑战,也解释了为何年表并非绝对固定:

文献的可靠性与残缺: 马涅托的著作虽然是基础,但毕竟是隔代传述,并且可能存在抄写错误、信息遗漏或甚至是主观的政治偏好。他记录的统治年限有时存在争议。同时,许多原始文献已经遗失,我们只能依赖于二手甚至三手的资料。
“王朝”的定义: 马涅托划分的“王朝”并非总是基于血缘关系或同一统治家族。有时,一个王朝的结束可能意味着另一个摄政者或军事将领的崛起,甚至是外国统治者的介入。这种划分有时候是基于政治上的权力过渡,而不是家族传承的清晰界限。
闰年和历法问题: 古埃及的历法与我们今天的公历不同,存在闰年的计算问题,这可能导致实际统治年份与记录的年份之间产生微小但累积的偏差。
并位统治与争议: 有些法老可能同时统治着埃及的不同地区,或者存在争议性的王位继承。这些情况会让确定单一的统治顺序变得复杂。
中间时期(Intermediate Periods)的混沌: 古埃及历史中有几个时期被称为“中间时期”,这是中央集权衰落、国家分裂、地方势力崛起的时期。这些时期的国王名单往往非常混乱,文献和考古证据都相对稀少且相互矛盾,确定其准确的先后顺序和统治年限非常困难。

年表的修正与演进

正因为存在这些挑战,古埃及王朝的年表并非一成不变的“圣经”。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被修正和完善的学术成果。

绝对年代的确定: 过去,许多年代是基于相对年代(即哪位法老在前,哪位在后)和一些估算。但随着天文考古学的发展,通过精确计算特定的天文事件(如天狼星的偕日升),可以为年表提供更精确的“绝对年代”,例如确定某些法老统治的开始和结束的具体年份。这虽然提供了锚点,但有时也会引发对既有相对年代的重新审视。
新发现的冲击: 每次重大的考古发现,例如发现新的王陵、新的铭文或文献碎片,都有可能改变我们对某些时期或统治者的理解。比如,发现某个长期被认为只存在于传说中的法老确实存在,或者发现某个国王的统治时间比之前认为的更长或更短。
学术辩论: 关于一些关键法老(如胡夫、阿赫摩斯、埃赫那吞等)的精确统治年份和事件顺序,学者们之间一直存在着激烈的学术辩论。不同的证据解读、不同的研究方法,都会导致不同的结论。

总结:可信,但需要辩证看待

所以,古埃及王朝的年表是否可信?

可以说,它是非常可信的,尤其是在相对年代的划分和主要王朝的顺序上。 马涅托的框架以及大量的考古证据共同支撑了我们对古埃及历史的整体认识。我们确实可以大致了解从早王朝时期到希腊罗马时期的埃及历史脉络,知道哪个王朝接着哪个王朝,哪个法老是哪个王朝的重要人物。

然而,它并非绝对精准、毫无争议的定论。 特别是对于一些具体法老的统治年份、某些时期的具体事件顺序,以及一些小王朝或统治者的定位,都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并且会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而不断调整。

与其将其视为一个僵化的表格,不如将其看作一个基于现有最佳证据构建的、动态演变的学术模型。理解年表建立的原理和存在的挑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古埃及历史的魅力与复杂性。它让我们能够窥见这个伟大文明的辉煌,同时也要认识到历史研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求索、不断逼近真相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王表,是个非常专业的词,普通吃瓜群众应该不知道。但我写的东西就是给普通群众看的,不需要装逼。我将用人话解释,让完全没基础的人也能看懂。。

什么是王表呢?所谓王表,就是国王列表,kings list

埃及王表哪儿来的呢?法老陵墓,壁画,莎草纸,其他文献都有详细的法老列表,还有统治的时间(不是公元纪年),它们可以交叉证明

这是第一个原因。

这就是陵墓里的王表, Kings list. 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法老的名字。

怎么知道这是法老的名字呢?很简单,因为官方文件有固定的格式,我们以中国的奏折为例。

我拿到一份山西布政使高成龄写给雍正的奏折。这个高成龄在历史上很有名,雍正严厉打击贪污,到处抄家,连曹雪芹家都被雍正抄了。

但高成龄认为,官员工资太低,一个知县的正式月薪才3两银子,这个工资连日常基本花销都不够,根本无法维持市委常委的运转。还要养一套班子,结果导致官员连吃饭都不够,“逼得官员贪污”。

于是他向雍正提出“养廉银”政策,在打击贪污的同时,提高工资,高薪养廉。雍正采纳了这个谏言。

作为布政使,高成龄写的奏折必然是非常规范的。

好,我们看看这个奏折的格式,右边第一列的“臣”字写得比较小,表示在皇帝面前不能托大,所以官员又自称“微臣”。

“皇上”必须高高在上,所以第二列没写完就另起一行,顶格写。

第四列“臣工”两个字就写得很低,在“皇上”两个字之下,原因我就不解释了。

所以,这个奏折看起来没有对齐,其实是故意的,这就是规范。


古埃及也有类似的规范,但不是把法老的名字写在最高处。在他们的世界里,国王的名字必须写在一个圈圈里面,这个圈叫“王名圈”。

这个圈的实际意思是宫殿,表示法老生活在宫殿里。据网友反映,这个圈圈还有别的意思,画个圈圈诅咒你。

宫殿在古埃及语里的发音就是法老,埃及用宫殿代指国王。其实中国也这样,殿下代表王子,东宫西宫表示娘娘。

这是古埃及的一个方尖碑,就算你不认识上面的字,也能准确的找到法老的名字,因为他的名字外面有圈圈。

再看看陵墓,你能找到法老的名字吗?



回到王表,有人说了:埃及有国王列表,咱们夏朝也有啊,司马迁写的,司马迁同志的人品咱们还不放心吗?为了说句真话,鸡8都整没了。你们在座的各位谁有这个魄力?我就没有,我就舍不得那一斤肉。(毛重)。

其实还真不一样,夏朝的王表是后人写的,司马迁距大禹有3000年。而埃及的王表就是当时的人写的,刻在法老陵墓里

为什么法老陵墓里会有法老列表呢?这跟埃及人的信仰有关,古埃及人向往来世,认为来世才是永恒和更加美好的,所以他们才会做木乃伊保存尸体,期望灵魂回到身体,进入来世。

今世是暂时的,来世是永恒的,所以古埃及的陵墓比宫殿更漂亮。今天去埃及旅游,宏伟的建筑要么是陵墓,要么是神庙,不是是跟死有关,就是跟神有关,活人住的宫殿反而一个都没留下,可想而知古埃及人不太重视宫殿。

赵本山说得清楚:三室一厅是个临时住所,地下那个坑才是你永远的家呀。

法老死后除了做木乃伊,还会把家谱刻在坟墓的墙上,向死神报户口:姓名,别名,曾用名,家庭住址,手机号,知乎ID,父亲是那个法老,爷爷是那个法老,太爷是那个法老。。。。。

一代一代的往上倒,都有据可查,以此来向死神证明自己王权的合法性。第一张图里全是法老的名字。

没想到却给后人提供了详细的历史资料。

死神名叫奥西里斯,就是中国的阎王爷啊。

这是法老陵墓墙上的奥西里斯,他身后站着的是牛头马面。

开玩笑的,它后面的第一个,长着狼的脑袋,它是狼头神阿努比斯,他将护送法老进入来世。

为什么狼有这个身份呢?因为狼的嗅觉特别灵敏,它能闻到腐尸的味道,古埃及人经常看见狼在野外沙漠里扒尸体吃,包括人的尸体。所以古埃及人认为狼把肉身带到了来世。

第二个,长着老鹰的脑袋,他是鹰神荷鲁斯,他是法老的守护神。古埃及人特别崇拜老鹰,认为老鹰是最强的猎食者,所以他们用老鹰来保护法老。

这个雕像看起来平平无奇是吧,就是个普通法老雕像。

从侧面看就不一样了。

这个法老被老鹰强有力的翅膀保护着,法老觉得很安全很放心。

西方一直到现在都崇拜鹰。

看看下面的图,是不是都认识?

进行完一系列的仪式之后,狼神阿努比斯和鹰神荷鲁斯就牵着法老的手,一起步入来世。

古埃及的绘画是有风格的,所有人都是脸朝侧面,身体是正面,腿和脚是朝侧面

我试了下,这个动作很难做。

评论里有人说浴巾怎么这样?我说小伙子,这可不是浴巾啊。埃及地处沙漠,气候炎热,他们没有发明出裤子来,男人正式衣着就是这样,你对比上面的神,看看他们穿的什么,是不是跟我一样?


第三,光有王表还不行,还必须要有相应的实物证据:陵墓,木乃伊,壁画,神庙等。

同一个法老的名字会出现在陵墓里,然后发现外面神庙上也有他的名字,可能某个雕像上也有这个名字,交叉证明。

比如,挖了个墓,上面写着:张富贵之墓,儿子张梓轩,父亲张反越,爷爷张援朝,太爷张建国。

然后又了个墓,上面写着:张反越之墓,儿子张富贵,父亲张援朝,爷爷张建国,太爷张三民。这就对上了,Match!

有多少法老有实物证据呢?有人说是60%,中间缺少几个。只是缺少资料而已,并不影响整体的可信度。比如,根据资料,一个朝代有5个皇帝,只找到了第1,3,5个皇帝的尸体,那就足以证明这个朝代的存在。

吃瓜群众又要问了:埃及这边到底有什么交叉证明呢?有没有真实的例子呢?

举个真实的例子,古埃及排名第一的法老拉美西斯,他的地位如同中国的唐宗汉武。根据埃及历史记录,他跟赫梯人在卡迭石打过一场战争,卡迭石在今天的叙利亚。埃及出动了16000名士兵,2000辆战车, 最后大获全胜,这是拉美西斯的功绩之一。

赫梯人自己也记载了这场战争,也写了拉美西斯。可惜,赫梯人说自己没有失败,战争长期僵持不下,谁也不能吃掉谁,最后双方签署了互不侵犯友好协议。

就算埃及自己造假,叙利亚不会陪埃及造假,中东这些国家相互关系都很差。

我怎么看呢?谁胜谁负我就不纠结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至少说明真的有这个法老,而且3400年前真的发生过一场战争。这就叫交叉证明。

再举个例子,上面那个脑袋后面有老鹰的法老,他名叫哈夫拉,他是下面那个金字塔的主人。为什么我们知道这个金字塔是埋他的呢?因为这个金字塔里面也写着他的名字。

他在第四王朝,距今4500年,比拉美西斯还早15个王朝。


第四,有个考古学家根据王表,再核对陵墓,发现缺了一个法老的陵墓。那么,有两个可能:一是这个法老不存在,王表不可信。二是陵墓还没发现。

这个考古学家认为是第二个可能,还没被发掘。他于是花了数十年时间考古发掘,真给挖出来了,震惊了世界。这个法老叫图坦卡蒙,他在古埃及第18王朝,根据王表记载,他在位时间是公元前1348-1339年,共9年,死的时候只有19岁。

通过对他的木乃伊做法医鉴证,这的确是个年轻人,也证明了王表资料非常精确。

这个考古学家叫霍华德.卡特,他的投资商叫卡那封,是英国的爵士,所以有钱搞投资。但这个投资商在挖出图坦卡蒙的陵墓后不久死了,传得沸沸扬扬的“法老诅咒”就从这里来的。

法医对这个法老木乃伊的头颅进行CT扫描,然后利用电脑建模,复原了他的样貌。

这的确是个年轻的法老。

为什么他19岁就死了呢?是不是宫廷政变给杀了呢?经过对木乃伊的检验,发现他后脑勺有个洞,更加坚定了谋杀论。但做更进一步的法医鉴定,发现这个伤口是死后才有的。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古埃及要把死人做成干尸木乃伊,水份多的内脏先掏出来,放进罐子里,摆放在尸体旁边。其中脑子是最难弄干的,里面脑浆太多。他们用钩子从鼻子伸进大脑,使劲捣,把脑髓搅碎,再使劲摇晃,然后顺着鼻孔就可以把脑髓倒出来。各位可以想象一下,拿钩子伸进你鼻孔里捣。

捣碎后的脑花直接从鼻子倒出来。

可惜,这个图坦卡蒙死的时候太年轻,脑子里水太多,怎么倒都倒不干净。埃及的气温又高,制作木乃伊必须很快,不然尸体就臭了。

最后做木乃伊的师傅一合计,在他后脑勺打了洞,法老也没有闪,直接把脑花倒出来了。头骨上的伤口就留下来了。


不是死于谋杀,那这个法老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其实是先天疾病。 因为古埃及皇室为了保证血统纯正,都是近亲结婚,他父母是亲兄妹,结果导致这孩子有严重的基因缺陷,所以年纪轻轻就永远离开了我们。

他父母的木乃伊也找到了,经过DNA检验,证明了他父母的兄妹关系,也证明了他和他父母的关系。他父亲叫埃赫那吞,母亲叫纳菲尔提提(后妈,法老不止一个老婆)。

这就是出土的纳菲尔提提头像,她的眼珠是水晶做的,出土的时候丢了一只,所以现在只有一只眼珠。据说发掘她头像的时候把考古学家吓一大跳,因为她的眼睛在黑暗之中也散发着光彩,手电筒一照闪闪发光,反射的光线亮瞎了考古队的狗眼。

这个雕像是1912年德国考古学家发现的,随后带回了德国。后来埃及政府一直找德国讨要,要了几十年,一直要到二战前纳粹执政。我们都知道,希特勒的艺术水准很高的,他见过这个雕像,非常非常喜欢,称“永远不会交还王后头像,这是艺术品、珍宝,真正的宝贝”。这个雕像一直到现在也没归还,德国的态度非常强硬,说不存在谈判归还的问题,就是借给埃及展览一周也不行,雕像绝不能离开德国。

所以,这个雕像现在保存在柏林博物馆,是柏林博物馆所有展品里的镇馆之宝,估值4亿美元。

她最大的特点是脖子修长,下颌轮廓优美,不胖也不瘦,皮肤细腻,嘴唇很性感。复原后是这样:

Michael Jackson 1992年有首歌,讲自己穿越回了古埃及,见到了纳菲尔提提,Jackson 又唱又跳, 逗得纳菲尔提提很开心。

说回中国这边,《史记》是司马迁写的,他距大禹有3000年(假如有大禹的话),我们距司马迁才2000年。

夏朝的皇帝列表都是孤证,没有其他证据来辅佐。我们姑且当是真的,司马迁写的都是真的,有没有找到大禹的坟墓?有没有找到大禹的尸体?他用过的器物?夏朝任何皇帝都可以。有没有挖出夏朝的皇宫,里面写着夏?事情或许也有转机,大禹治水的时候,鞠婧祎已经当了76年的美女了。没事的时候找她问问,或许她知道证据。

埃及这边却可以找到,甚至来说,埃及第一个王朝不是产生了埃及文明的王朝,而是统一了埃及诸侯国的王朝,类似中国的秦始皇。

PS:司马迁比埃及艳后大70岁,司马迁活着的时候,古埃及还没有灭亡。

关于这个法老,以及古埃及皇室近亲结婚的事,请看我公众号:Michael-2282, 靳言之。

我是埃及专家,下面几个字什么意思呢?本人微信:15221566359.

user avatar

题主列的年表是近现代学者的“集大成”的研究成果。它是多位历史学家耗时两百余年,从纷繁杂芜的零碎资料一步一步拼凑推导出来的,而不是出自某个单一来源。所以可不可信,只需看它的各个论据可不可信就可以了。如果论据可信,别说他7000年历史,十万年历史都是可信的。如果论据不可信,说它有300年我们都嫌多,是吧。


接下来说说答主所知的几个大论据的来源:

1.曼涅托的《埃及史》。

它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最重要文献。它的准确性经过了数代学者的检验,被公认为“基本正确”。

所以古埃及的三十一个王朝确有其事。换句话说,如果曼涅托是正确的,那么古埃及的历史至少5000年起步。

那么历史学家们是如何证明曼涅托的记载是正确的呢?

曼涅托生活在公元前三世纪,第一王朝距离他已经有3000多年了。在这个时间跨度上,任何精确的描述似乎都有杜撰的嫌疑,这就好比我们现代人在描述周朝。

历史学家们采用的方法很简单:寻找实物证据,来印证曼涅托的说法。

目前为止,曼涅托列出的王名,除了个别以外,绝大部分法老都能在都灵王表阿拜多斯王表上找到。这三种资料的来源各不相同,历史跨度也不同,没有同源与互相引用的迹象,所以我们认为曼涅托的叙述是“基本可靠”的。

2.考古论据。

考古论据最大的优点是“绝对可靠”。

借助现代的手段,我们有能力判断出某件实物的具体历史时期。同时古埃及语的破译,也为鉴定文物的年代,特别是该文物属于哪个法老提供了直观结论。

目前找到的最古老的证明“上下埃及统一”的证据是“纳尔迈调色板”,它距今已经有5000多年了。这意味着无论曼涅托如何称呼这位国王,都不影响埃及作为一个统一国家已经拥有5000年历史的事实。

Ps:以现代的眼光来看,曼涅托能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将王表的误差压缩到百年以内,其能力真的令人印象深刻。

3.基于现代生产力理论进行合理推断。

纳尔迈调色板确认了古埃及王国诞生于大约距今5000年。那么5000年以前呢?

这个不好说。

主流看法认为,可能早于纳尔迈(也许就是美尼斯,尚无定论)统一埃及的是蝎子王

“蝎子王”并不是人名,而是一个头衔或尊号,就像我们现代的“哈里发”一样。新的研究表明,“蝎子王”至少有两位。

但即使如此,一两位国王对于埃及历史向上延伸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我们做个夸张的假设:假设以前存在五位早于美尼斯统一埃及的国王,他们每位都活了100岁,而且在位期间都保持了埃及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的稳定,那么也仅能将埃及的历史提高到距今5500年左右。然而,考古学证据明确表明了在5500年前,埃及的私有制刚刚产生,王权意识还处在萌芽阶段,这时怎么可能会出现统一埃及的“国王”呢?

所以现在一般认为,即使蝎子王真的统一过埃及,他所生活的时代距离美尼斯也不远。他可能就是美尼斯的父辈或者祖辈。美尼斯是在蝎子王的基础上完成了整个埃及的统一。

------------------

综上,各个论据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如今题主所看到的年表。答主认为它是基本正确的。


但这里面有几个细节要强调一下:

1.古埃及作为一个“国家”,它的历史不会超过5300年。主流看法是以美尼斯统一埃及作为埃及历史的起点,即距今5100年左右。所以说,埃及的历史有5000年是可靠的,这是有实物证实的。曼涅托和新王朝的统治者都持此观点。

2.古埃及人作为一个“种群”,其存在要远大于5000年。考古证据显示,至少距今6000年(题主认为可能还要再向上加1000年到1500年,即距今7000到7500年。因为目前的北非人种演化理论缺乏决定性证据),尼罗河畔就有人类定居。但那个时候一切都是原始的,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没有王权,一切种群关系都在缓慢演化中,所以描述这段时期的历史并没有多大意义。一般也不把这段时期作为“文明”的起点。

综上,答主的结论是:古埃及文明拥有5100年的历史,上限不超过5300年。再往前的历史就没有实际意义了。如此算来,古埃及文明还是地球上的第一文明,确实也是名副其实的“古文明”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埃及王朝的年表,这是一个充满魅力但又并非完全板上钉钉的话题。要说它是否“可信”,答案其实是: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信的,但并非完美无瑕,并且随着新发现和研究的深入,它也在不断地修正和完善。 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个年表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以及其中存在的挑战。年表的建立:古代文献与考古证据的交织古.............
  • 回答
    要论证古埃及王朝的存在,考古记录提供了层层叠叠、不可动摇的证据,它们就像一块块拼图,共同勾勒出了埃及漫长而辉煌的王权历史。如果要推荐一本书,《牛津埃及史》(The Oxford History of Ancient Egypt)无疑是其中翘楚。这本书由多位在埃及学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联袂撰写,它不仅概.............
  • 回答
    托勒密王朝时期,当亚历山大大帝的将领托勒密一世于公元前305年登上埃及王位,一场深远而持久的文化融合便开始了。这不仅是政治和经济上的交汇,更是古埃及古老的宗教信仰与希腊传入的宗教习俗之间激烈的碰撞、调和与共存。这种相互影响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体系在历史长河中相互渗透、吸纳、改造,最.............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为啥现代埃及学对古埃及历史的分期,会把波斯人(阿契美尼德王朝)那会儿算作“古典埃及晚期”,而把希腊人(托勒密王朝)的统治直接划入“外族统治时期”。这中间的门道,其实挺有意思的,得从历史的走向、埃及自身的特点以及后世的史学观念来理解。分期的逻辑:继承性与断裂性简单来说,分期的一.............
  • 回答
    古埃及的王表能够作为“信史”(即有可靠历史依据的历史记载),而夏朝则因缺乏直接证据和学术共识而被视为“传说”,这一差异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系统性区别: 1. 文字记录与考古证据的充分性 古埃及:文字与铭文系统的完整性 象形文字的成熟与传播 古埃及自公元前3000年起便发展出成熟的象形文字(H.............
  • 回答
    当然正常!不打《王者荣耀》不玩《绝地求生》,而且对古埃及文化也不是特别感兴趣的女孩,完全是普普通通、千千万万个女孩中的一员。事实上,这简直再正常不过了。你是不是有点小小的担忧,觉得身边爱玩这些游戏的女孩太多了,自己不玩是不是有点“异类”?别担心,我们来好好聊聊,让你彻底放下这个“疑虑”。首先,关于游.............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王朝对外战争的胜败问题,以及军队维持的根本目的,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讨论空间的历史议题。简单地说,认为中国古代军队“老是输”对外战争,或者军队维持的“主要目的”是对内镇压,可能过于片面和简化。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审视历史的多个侧面。对外战争的胜败并非一边倒首先,中国古代王朝并非在所有对外战争中.............
  • 回答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除了少数非洲和中东国家外)的政权确实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稳定性,这使得许多人开始质疑古代王朝周期性更替的理论是否还适用于当今世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古代王朝周期性更替的根源、近代国家崛起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古代王朝周期性更替的根源古代王朝的周期性更替,又被.............
  • 回答
    明朝在中国古代王朝的“国际形势”算不算最好的,这个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要说“最好”,这个词儿太绝对了,古代中国跟现在不一样,哪有什么绝对的“好”或者“不好”?更多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甚至是危机四伏。不过,跟一些其他朝代比起来,明朝在很多方面确实展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实力和地位,也经历了一些特别的阶段.............
  • 回答
    波斯古典时代,一个在人类文明长河中闪耀着璀璨光芒的篇章,由一系列强大而富有影响力的王朝书写而成。它们如同巨石般奠定了这片古老土地的文明基石,其政治、文化、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成就,至今仍令我们惊叹不已。谈及这些王朝,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那连绵的辉煌与跌宕的起伏,它们的故事,仿佛一幅幅色彩浓烈、线条流.............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仔细想想,古代王朝手里握着强大的军事力量,理论上确实有能力对游牧民族的马匹进行大规模的“清除”。但他们为什么不这么做?这里面的原因可远不止“心慈手软”这么简单,而是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层面。我这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明白,古代王朝面对.............
  • 回答
    要说一个古代王朝中期,普通农家出身的普通人,是走科举路子当上五品文官难,还是投身军旅成为五品武将难,这实在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因为两种路子各有各的“坑”,也各有各的“机会”。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仔细说道说道。科举之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步步惊心首先,说说科举。这条路,说白了,就是“读书人的出路”。.............
  • 回答
    古代流放的人,偷着回来的情况是存在的,而且不算罕见。这背后牵扯到朝廷的监管能力、流放地的具体情况、个人的胆识和能力,以及时代的背景。古代流放与“偷着回来”首先得明白古代流放的性质。流放并非简单的驱逐出境,而是将其置于特定地点,由当地官府监督,并常伴有劳动或服刑的刑罚。朝廷之所以流放,是为了惩罚犯人,.............
  • 回答
    明朝,一个在很多人心中占据特殊位置的朝代,它不像汉唐那样在疆域和对外影响力上达到巅峰,军事上也有不少软肋,为何却能在无数人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赢得如此多的“粉丝”呢?这背后,其实蕴含着更为复杂和动人的历史叙事。首先,我们得承认,明朝的“强盛”维度是多元的,并非单一的军事或版图扩张。如果将目光投向社.............
  • 回答
    中国古代之所以陷入王朝更替的循环,而未能建立共和制度,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政治思想等方方面面。与其说是一种“陷阱”,不如说是一种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模式。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共和制度的建立并非.............
  • 回答
    越南历史上,确实有“丁朝”、“黎朝”、“胡朝”等以皇帝姓氏为国号的朝代。这背后既有历史的惯性,也有当时政治和文化背景的考量,并非完全是后人随意命名。国号的起源与演变:在古代中国,国号的命名方式就很多样。早期的一些王朝,如夏、商、周,其国号就与夏禹的封地、商汤的族名、周文王的采邑有关。后来,国号逐渐与.............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历史评价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为什么不同古代王朝在后世会获得截然不同的评价,甚至出现“粉丝”和“批评者”阵营的分化? 所谓“明吹”、“汉吹”、“唐吹”和宋、清的“诋毁居多”,背后绝非简单的喜好差异,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历史评价从来都不是铁.............
  • 回答
    在塞琉古王朝和帕提亚王朝时期,波斯地区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充满变革的时代。这不仅仅是统治者的更迭,更是文化、社会和经济的深刻演变。塞琉古王朝时期:希腊化的浪潮与波斯身份的挣扎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帝国后,他的将军之一塞琉古一世建立了塞琉古王朝。这是一个希腊化的王朝,统治着广阔的亚洲领土,包括波斯核心地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探讨的价值。要直接比较现代一个师的兵力与古代一个统一王朝的兵力,其实有些跳跃,因为双方的作战单位、战术思想、后勤体系、技术水平以及战争的形态都相差过于悬殊。但如果从一个“假如”的角度出发,将现代一个师的兵力投放到古代的战场上,并假设其补给充足,那么结果会非常一边倒。为了让描述.............
  • 回答
    北宋和南宋的军事实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无疑是绕不开的重要话题。两者都曾是统一王朝的继承者,又都面临着严峻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因此它们的军事表现和由此带来的命运走向,都值得深入剖析。至于在众多割据王朝中能否排进前三,这需要我们跳出“割据”这个框架,将其置于整个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进行比较,会得出更 nu.............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