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流放的有偷着回来的吗,如果不能有,那流放到边疆之后朝廷覆灭边疆不属于后继王朝的怎么算?

回答
古代流放的人,偷着回来的情况是存在的,而且不算罕见。这背后牵扯到朝廷的监管能力、流放地的具体情况、个人的胆识和能力,以及时代的背景。

古代流放与“偷着回来”

首先得明白古代流放的性质。流放并非简单的驱逐出境,而是将其置于特定地点,由当地官府监督,并常伴有劳动或服刑的刑罚。朝廷之所以流放,是为了惩罚犯人,同时也能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劳动力不足的边疆地区。

“偷着回来”的可能性,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点:

监管的松严程度: 并非所有流放地都如同铁桶一般。一些偏远地区,尤其是在边疆,当地官府的兵力、物力有限,对流放犯的监管能力自然会打折扣。如果流放地离原籍不远,或者交通相对便利,那么逃跑的可能性就增大。
流放犯的自身条件: 有些流放犯本身能力出众,善于隐藏、伪装,或者有一定的人脉资源,能够贿赂看守,甚至结识当地的隐士或善良百姓,获得帮助。一些文人墨客,虽然身体可能不如壮汉,但凭借智慧和口才,也可能找到逃脱的途径。
回乡的动机与难度: 回乡的动机可能是强烈的思乡之情,也可能是为了继续自己的事业,甚至是报仇雪恨。但回乡的路途艰险,需要躲避各地的兵役、盘查,一旦被抓回,惩罚会更加严厉。
时代背景: 在王朝更迭频繁、战乱时期,朝廷对流放犯的追踪能力会大大减弱。此时,如果流放地刚好成为战乱的中心或成为某个割据势力的地盘,那么流放犯的“回归”也就更容易被掩盖。

当然,偷着回来的风险极大,一旦被发现,轻则加重刑罚,重则可能被处死。所以,能够成功偷着回来的,往往是能力超群、运气极佳的少数人。

朝廷覆灭,边疆独立的情况

当朝廷覆灭,而边疆又不属于后继王朝的管辖范围时,情况就变得复杂了。这里涉及到几个关键的法律和政治概念:

1. 法律的继承性与断裂性:
法律的继承性: 在一个王朝覆灭后,如果新的王朝能够有效继承前朝的疆域和统治秩序,那么前朝的法律通常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继承或参照。例如,一个朝代灭亡后,另一个朝代建立,如果它控制了原先的领土,那么原先的法律框架可能会被延续。
法律的断裂性: 然而,当边疆地区不再属于任何后继王朝的管辖时,原先的法律体系就失去了效力。这就像一个王国突然解体,原本属于这个王国的法律,对于那些脱离了它的地区,就失去了约束力。

2. 流放刑罚的终结:
朝廷覆灭: 如果原先判处流放的朝廷已经不复存在,那么流放的刑罚也就失去了执行的主体。没有朝廷,就没有官方的监管和追捕。
边疆独立: 如果流放地所在的边疆地区独立出来,形成新的政权或成为无政府状态,那么原朝廷的法律在这里就如同废纸。被流放到这里的犯人,实际上就失去了被原朝廷追究责任的法律基础。

怎么算?

在这种情况下的流放犯,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

法律上: 从原朝廷的法律角度来说,他们仍然是被流放的。但由于原朝廷的灭亡,他们已经“逃脱”了原先的法律约束。他们的身份也就成了一个尴尬的存在——既不是自由人(原朝廷的法律还没解除),也不是被严格监管的流放犯(监管者已经消失)。
实际上:
成为当地的居民: 最常见的情况是,他们会融入当地社会。如果边疆地区独立后,当地形成了新的社会秩序,那么这些流放犯就可能根据当地的习惯法或者新形成的规则,成为当地的居民。他们可能从此就在那里生活,甚至繁衍生息。
回归原籍: 一部分人可能会趁机回到自己的家乡。因为原朝廷已经覆灭,后继王朝尚未建立或未触及此地,官府的搜捕力度会大大减弱,这为他们提供了机会。他们可能从此恢复了自由身,融入回了原有的社会。
在新政权下被重新审视: 如果新的政权在中途建立了,并且接管了原先流放犯的区域,那么这些流放犯的命运可能会被重新审视。新政权可能会赦免他们,或者根据自己的法律重新判决。但如果边疆彻底脱离了任何中央王朝的控制,这种情况就很少发生。
成为边缘人: 也有一部分人,因为没有能力或没有机会,可能仍然在流放地过着相对艰苦的生活,但他们不再是被官方明确管束的流放犯,而是成为了一个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游离人口。

举例说明:

想象一下,某个朝代将犯人流放到距离首都非常遥远的西北边疆地区,那里是军事要塞,也是边境线。突然间,朝廷因为内乱或者外敌入侵而覆灭了。同时,那个边疆地区因为交通隔绝、管理混乱,并没有被新兴的后继王朝立刻控制,反而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军事割据小势力,或者干脆陷入了混乱。

那么,被流放到那里的犯人,他们的“流放”身份就变得非常模糊了。

那些原本负责监管他们的官员,可能已经逃跑、投降,或者死了。
就算有残余的官府,他们也失去了原朝廷的授权和支持。
如果边疆地区成为了独立的政权,这个新政权可能根本不在乎原朝廷对这些人的判决。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流放犯实质上就获得了“自由”,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回老家,因为追捕的动力和能力都没有了。很多人也可能就在当地安家落户,因为流放地本身可能已经发展出一定的社会结构,他们融入其中并不会太困难。

总而言之,古代流放的犯人能否偷着回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监管环境和个人能力。而当朝廷覆灭、边疆独立时,原先的流放刑罚的法律基础和执行能力就荡然无存,这些流放犯也就获得了事实上的“解放”,他们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能否成功融入新的社会环境,或者能否抓住机会回归故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古代流放当然有偷偷跑回来的啊,最有名的应该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唐中宗神龙元年,太子李显复位,深得武则天宠爱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杀,宋之问作为张氏兄弟的党羽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参军。没过多长时间,他难以忍受岭南蛮荒之地的生活,竟然瞒着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阳,藏匿于好友张仲之家中。当时虽然武则天已死,但武姓残余势力仍在,武三思等人依然声势显赫,包括张仲之在内的一些朝廷大臣对此愤恨不已。一天,张仲之正与人密谋杀掉武三思,宋之问听到后立即派侄子前去告发,结果张仲之全家被杀。宋之问卖友求荣,依附武三思,不但其擅自逃回洛阳一事没有被追究,反而被提拔为鸿胪主簿,后又改任考功员外郎。其所作所为,为时人所不齿。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只要胆子大,认识的人多被流放了也完全可以偷偷跑回去,大不了躲几年别见熟人,等到皇帝大赦天下的时候再出来就行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代流放的人,偷着回来的情况是存在的,而且不算罕见。这背后牵扯到朝廷的监管能力、流放地的具体情况、个人的胆识和能力,以及时代的背景。古代流放与“偷着回来”首先得明白古代流放的性质。流放并非简单的驱逐出境,而是将其置于特定地点,由当地官府监督,并常伴有劳动或服刑的刑罚。朝廷之所以流放,是为了惩罚犯人,.............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且深入,触及了中国古代刑罚体系的重要特点。确实,与西方一些国家或近代殖民时期相比,中国古代历史上“流放海外”作为一种独立的、普遍存在的刑罚类型,其痕迹相对较少,也鲜为人提及。这其中有诸多深层原因,涉及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对“海外”的认知等多个方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中国.............
  • 回答
    咱们聊聊古代贵族们在饭桌上享用的那些点心,如今有些依旧是咱们餐桌上的常客,只不过名字和形态可能有些许变化。这可不是什么简简单单的“零食”,它们承载着那个时代的风味、工艺,甚至是生活态度。细数那些历久弥新的“皇家御点”:1. 宫廷的“甜品”——糕点类 状元糕/状元饼: 这玩意儿可不是说谁考中了状元.............
  • 回答
    古代战争中流传着“不斩来使”的规矩,这可不是什么儿戏,而是贯穿古今、维系国际交往的重要准则。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考量,简单来说,是为了维护外交的畅通,防止战火的无序升级,以及为和平解决争端留下后路。咱们把话说透了,之所以会有这么个规矩,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外交的生命线:沟通的桥梁不容.............
  • 回答
    想找一款能同时hold住古典和流行两大音乐类型的入耳式耳机?这确实是个不少人会遇到的难题。毕竟,古典音乐讲究的是细腻的细节、宽广的声场和精准的定位,而流行音乐则更看重节奏感、冲击力和人声的感染力。要找到一款能在这两者之间做到出色平衡的耳机,需要花点心思。在我看来,如果非要推荐一款耳机能兼顾这两种风格.............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一些关于落地HiFi音箱的选购建议。您这个价位段(1500018000元)是非常有意思的,有很多不错的选择,能够兼顾古典和流行,并且在声音的质感和细节上都有不错的表现。考虑到您主要听古典和流行音乐,并且注重落地音箱的HiFi体验,我会从几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几款可能适合您的音箱,.............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海里浮现的不仅仅是乐器本身,还有历史长河中那些或悠扬或断裂的音符,以及它们背后的人文故事。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脉络,也反映了历史变迁对文化遗产的影响。先来说说古琴和古筝。这两位能“活”下来,并且流传至今,各有各的“运气”和“本事”。古琴,这位历经.............
  • 回答
    古代被流放贬谪,那可真是吃尽苦头,比现在想象中的要残酷得多。这可不是去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静心反思”,而是一场九死一生、尊严尽失的磨难。一、启程:一场告别的悲歌首先,被流放的决定一下,那就是“生离死别”的序曲。 告知与准备: 官方会下达贬谪诏书,简单粗暴。官员本人可能还有机会收拾些随身物品,但通.............
  • 回答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习俗,尽管在现代社会看来可能显得陈旧甚至阻碍发展,但它们之所以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被遵循,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涉及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心理因素以及经济等多方面原因。下面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深厚的历史惯性和文化传承的惯性 历史的沉淀与固化: 许多习俗在长.............
  • 回答
    这真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我们常常会被那些古老的手工艺深深吸引,无论是精美的珐琅彩瓷器,还是巧夺天工的木雕,亦或是温润如玉的丝绸,它们似乎自带一种穿越时空的魔力,让人惊叹不已。那么,为什么这些绝妙的技艺が多く (很多) 都来自古代,而我们现代人好像不太能“发明”出同等令人叹为观止的东西呢?首先,得承认.............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对汉服感兴趣的朋友们经常会有的疑问。简单来说,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所谓“汉服”,与古代普通民众的日常服饰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这并不是说现在的汉服不对,而是我们需要了解清楚这中间的演变和理解。咱们得先掰扯掰扯“古代普通民众的日常服饰”是个什么样子。首先,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很分.............
  • 回答
    网上流传的一些韩国古代地图,特别是那些被描述得非常夸张,例如将整个中国、日本甚至远至欧洲都纳入朝鲜半岛范围的,那些通通都不是真的。严格来说,它们更像是后人出于各种目的,比如民族主义情感、历史研究的某种猜想,或者甚至是恶搞而创作出来的。要知道,古代社会的地图绘制和现代有着天壤之别。在信息流通远不如今天.............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脑子里绕不过的弯。我们从小看书、看影视剧,脑子里对古人的印象,很多都来源于那些流传下来的画像、雕塑,甚至是现代人根据想象创作的图画。那么,问题来了:古代人到底长啥样?他们跟我们现在想象的,或者说跟画像里的样子,是不是真的差不多?简单粗暴地说,我觉得不能完全划等号。古.............
  • 回答
    古代欧洲没有类似于中国的科举制度,这主要是由于欧洲与中国在历史、政治、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以及教育体系等方面存在着深刻的差异。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为什么科举制度未能出现,以及欧洲社会是如何实现阶级流动的。 为什么古代欧洲没有类似中国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公开考试来选拔人才.............
  • 回答
    欧洲古代,特别是漫长而复杂的中世纪历史,能够留存至今,并让我们得以窥探一二,绝非偶然,而是历经岁月筛选、无数人努力与智慧的结晶。这其中,既有官方的记录,也有个体的记忆;既有宏大的史书,也有琐碎的物件。它们如同散落在时间长河中的珍珠,经过后人的打捞、梳理,才逐渐汇聚成我们今天所知的欧洲古代史。一、官方.............
  • 回答
    古代战争的展开,绝非一场突如其来的厮杀,而是一系列精心策划、环环相扣的环节。从国君心中萌生战意的那一刻起,到硝烟散尽、尘埃落定,其中蕴含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运作。要详细讲述这一过程,我们不妨从战争的“缘起”说起,一步步剖析其“酝酿”、“爆发”、“进行”以及最终的“收尾”。一、战意之萌与和平.............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直击了一个很多人心中的疑惑。既然古代社会对女性普遍不友好,甚至到了“男尊女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地步,那么,那些身为女性的母亲们,为何不能站出来抵制这种“重男轻女”的习俗,甚至对自己的女儿采取“溺女”这种极端行为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几千年前,从那个时.............
  • 回答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古风句子”,它们如同潮水般涌来,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甚至是某些商家宣传中随处可见。但细究之下,这些句子是否真的能称得上“古风”?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古风”。在我看来,真正的古风,并不仅仅是堆砌几个生僻的字词,或是套用一些古籍中的词句。它是.............
  • 回答
    在国外发达国家,音乐会的票价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就像一条精心编织的丝带,串联起艺术的殿堂与大众的狂欢。想要清晰地比较古典音乐会和流行演唱会的票价,我们得一点点地把这根丝带解开,看看背后藏着多少故事。古典音乐会:艺术的审慎与分级首先,我们得明白,古典音乐的门票价格,在很多程度上,是一种“艺术的.............
  • 回答
    说古人迁谪流放像走亲访友、像旅游,这说法虽然带着点戏谑,但细细想来,确实能在某些方面找到一些有趣的相似之处,而且这种相似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受到当时社会、交通、以及人们思维方式的共同影响。首先,得先理解当时所谓的“迁谪流放”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它可不是现代意义上那种强制性、低人权限制的“服刑”。古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