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民众如何看待侵华战争?

回答
关于日本民众如何看待侵华战争,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长期演变的问题,很难一概而论。它牵涉到历史记忆、教育、政治宣传、世代差异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声音。要详细地讲述,需要分几个层面来理解。

一、 战争历史的认识与记忆:

官方叙述的演变与影响: 日本战后,尤其是随着美国的占领和民主化进程,官方对于战争的定性一直在变化。从最初的“圣战”或“解放亚洲”的宣传,逐渐转向承认战争的“侵略”性质,并对“给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表示反省。然而,这种反省的程度和方式,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政党执政下会有所差异。
国民教育的“淡化”或“模糊”: 许多研究指出,日本的国民教育在一段时间内,对侵华战争的具体细节,尤其是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暴行,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淡化”或“模糊”处理。教科书的编写和历史的叙述方式,往往侧重于日本自身的战争受难,例如原子弹轰炸、本土空袭等,而对对外战争的侵略性和加害性则相对语焉不详。这导致一部分日本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侵华战争的实际情况了解不深。
“战争受难者”叙事的主导: 在日本社会,“受难者”的身份认同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以及本土的空袭,让许多日本人对战争的残酷性有着切身的体会。这种“受难者”的视角,有时会使得部分日本人难以完全理解和接受作为“加害者”的责任,反而容易将焦点放在“我们也是受害者”上。
个人记忆与家族传承: 经历过战争的上一代人,他们的记忆和讲述对下一代人有直接影响。但即便是在同一家族内,对于战争的记忆和解读也可能存在差异。有些家庭可能出于对逝者的怀念,或者为了维护家庭的荣耀,而对战争的某些方面有所回避或美化。

二、 不同世代的视角差异:

经历过战争的世代(高龄者): 这个群体是最直接的战争经历者。他们的观点非常多元。一部分人可能怀有对战争的复杂情感,有对曾经的“帝国荣光”的怀念,也有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深刻反省。有些人可能因为亲身参与或目睹了战争而对侵略性有更清晰的认识,但也有一些人可能受到战时宣传的影响,或者出于维护国家荣誉感而有所保留。
战后出生但受父辈影响的世代: 这个世代成长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对战争的直接记忆已经模糊。他们更多是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和家庭的叙述来了解历史。如果教育内容侧重于“日本的苦难”或者对侵略历史的回避,那么他们对侵华战争的认知可能会相对片面。
年轻一代: 年轻一代对侵华战争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接触到的信息来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多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视角的历史叙述。因此,他们中一些人可能对日本的侵略历史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对战争责任有更深刻的反思。但也有一部分年轻人可能对这些历史问题不甚关心,或者受到一些“修正主义”思潮的影响。

三、 社会与政治因素的影响:

政治右倾化与历史修正主义: 近几十年来,日本社会存在着一定的政治右倾化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在对历史问题的态度上。一些政治人物和团体试图淡化或否认日本的侵略历史,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合法性。这类观点在日本社会中有一定的市场,会对民众的认知产生影响。
媒体的报道与舆论导向: 媒体在塑造公众认知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的主流媒体在报道侵华战争相关的纪念活动或历史事件时,其措辞和角度会影响公众的理解。例如,是侧重于“日中友好”的呼吁,还是强调“战争的教训”和“反省”,都会影响民众的感受。
“慰安妇”问题、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的争议: 对于“慰安妇”问题的定位、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等具体历史事件,日本社会长期存在争议。这些争议往往被政治化,加剧了日本国内对侵华战争的不同解读。部分保守派会质疑或否认这些历史事实,而进步派则坚持承认并反省。
对外关系的考量: 日本民众对侵华战争的态度,也受到中日两国关系的影响。当两国关系紧张时,一些日本民众可能会因为民族主义情绪而对历史问题表现出更强硬的态度。反之,当两国关系良好时,民众也更容易倾向于和平与理解。

四、 普遍存在的几种态度:

综合以上因素,日本民众对侵华战争的态度,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 深刻反省与批判: 这部分民众(虽然可能不是大多数,但声音不容忽视)对日本的侵略历史有清晰的认识,承认日本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并认为日本有责任承担历史遗留问题。他们积极参与反战活动,支持对历史真相的教育和研究。
2. 复杂情感与有限反省: 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心态。他们承认日本在战争中犯了错误,造成了伤害,但可能不太愿意深入追究细节,或者认为“战争是复杂的”,“谁没有犯过错”。他们更倾向于将注意力放在日本作为战争受害者的经历上,并且认为“已经反省了足够多次”。
3. 民族主义与合理化: 这部分民众倾向于将侵华战争视为“大东亚战争”的一部分,强调解放亚洲的历史背景,或者认为中国的抵抗是“反日”的体现。他们可能会淡化或否认日军的暴行,并将日本的行动“合理化”。这类观点在日本社会中时有出现,尤其是在政治右翼阵营中。
4. 漠不关心与信息鸿沟: 许多日本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由于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侵华战争的具体历史细节并不了解,甚至对此不太关心。他们更关注眼前的生活和日本国内的事务。

总结来说, 日本民众对侵华战争的看法并非铁板一块,而是一个光谱。从坚决的反省到模糊的认知,再到一定程度的合理化,各种声音和观点并存。这种复杂性源于战后日本社会对历史记忆的持续建构、世代之间认识的差异、教育的侧重点以及政治思潮的影响。要真正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抛开简单的标签,去倾听不同声音,并认识到历史的解读是一个动态且充满挑战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2017年上映的电影中,有一部作品十分“另类”,那就是记录片《二十二》


本片票房已经过亿,但是它讲述的故事一点不爆款,反而很沉重。


日军侵华时沦为慰安妇的中国妇女大概有20多万,2014年郭柯导演开始走访幸存者时只找到了32位,等到纪录片拍完,只剩下了22位。


22位慰安妇幸存者的故事,这就是《二十二》。影片上映之时,影片中的22位老人,只剩下了个位数。


她们就是历史的证词,她们的记忆就是历史的痕迹,如果她们不在了,这段历史迟早会慢慢消失。


歪曲历史可耻,忘记历史同样可耻。



说到这里,小十君想推荐大家看两部纪录片,同样是与那段历史有关。


但这两部纪录片的制作方是日本


8月15日,日本TBS电视台制作了一个简短的节目,只有26分钟,名字叫做《绫濑遥倾听战争》


看过的人不多,但8.7的评分挺高▼


绫濑遥,熟悉日本影视作品的朋友一定不会对她感到陌生。她虽然只有32岁,但是在日本影视圈也称得上是“老戏骨”了。



这个节目就是由绫濑遥担任解说和旁白,与一位名叫藤本安马的老人,一起拜访了日本濑户内海上的一个小岛——大久野岛


大久野岛,现在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观光景点,岛上养有许多兔子,又被称为“兔岛”。



但在70多年前,大久野岛没有名字,还从日本的地图上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


更为夸张的是,在相邻海岸线边运行的电车,凡行驶到这座岛附近的时候都要把窗帘拉上。不听从命令的人,会被宪兵带走。


之所以这样大张旗鼓,是因为日本军方违反了国际条例,在岛上秘密制造毒气。为了掩人耳目,人为将这座小岛从人世间“去掉”了。



而随行的老人藤本安马,是当年在岛上参与制造毒气的一名日本军人。


藤本安马说,他在15岁时被“边学习、边挣钱”的口号吸引,主动要求前往大久野岛。到了那里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制造毒气。



“死亡之露”,这是藤本安马制造的糜烂性毒气在岛上的代称,而制造毒气的化学方程式,他到现在都记得。



绫濑遥问他,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在制造毒气。


藤本安马说,在当时大家都认为,制造毒气是为了取得侵略中国战争的胜利,自然会认为这是光荣的事情,认为自己是英雄



绫濑遥又问他,为什么到现在还记得制造毒气的化学方程式。


藤本安马说,人应该为了生活而学习,而他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杀人。


他制造的毒气杀害了无数中国人,这是一种犯罪。


忘记化学方程式,也是一种犯罪。



藤本安马在2004年的时候,曾经前往中国河北一个村庄向村民谢罪,这里当年因日本使用毒气屠杀,死亡人数达1000多人。



在节目中,藤本安马再次回到那里,而当年原谅他的老人也已经步履蹒跚。


老人说,藤本安马愿意将事实的真相讲出来并谢罪,已经很不错了。但他最恨的,仍然是日本人。



藤本安马本人也受到了“惩罚”,他因制造毒气患上了胃癌,切掉了大部分的胃,几乎不能进食。


但他说一定要活下去,因为他死了,日本制造毒气的证词就没有了,他自己本人就是这段“负历史”的证据



因为有关制造毒气的历史资料,大部分被日本政府处理掉了。



在节目的末尾,藤本安马坚定地说,杀害了中国人的这一事实真相绝不能歪曲。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情绪出现异常的激动。


看着他老年斑遍布的脸,因患癌症而且略显病态的容貌,说着“杀害中国人是犯罪”时坚定的语气,我也没有想原谅他的冲动。


因为我没有代表那些死于毒气弹之下的灵魂原谅他的权力。



但是自己的才智被当成杀人的工具,因为“日本做出的这个愚蠢的决定”而赔上了一生的健康和一辈子的内疚,也有点可悲。


今夜我不想可怜他,我只想可怜全人类,在战争中被践踏和蹂躏的灵魂。


那藤本安马对自己的认知,为什么会从英雄变成罪犯呢?


由于时间过短,节目中并没有作出说明,当我看完日本另一家电视台(NHK)制作的纪录片之后,大概可以理解他的转变。


另一部纪录片的名字叫《731部队的真相》,在日本首播于8月13日。


这部纪录片观看的人数稍多些,豆瓣评分8.8


该纪录片以保存于俄罗斯国家音频档案馆中的一份磁带里的音频文件为基础,首次揭示了日本731部队在中国东北进行人体实验、滥杀无辜等残暴罪行。


磁带上的录音来自1949年哈巴罗夫斯克审判,录音长达22小时,记录了当时接受审判的731部队骨干成员的口供。



731部队,全称为日本关东军驻满洲第731防疫给水部队,对外宣称用以研究疾病防治与饮水净化,实则利用中国人和朝鲜人对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的效果进行实验。


从前小十君对于731部队的记忆仅限于上世纪一些恐怖电影,还有网上流传的一些零散的科普。



那些恐怖的片段,在这份录音中都得到了证实。


接受审判的他们,用平静的语气承认了731部队在中国东北秘密建造军事基地,并利用活体人类进行实验。



人体实验的内容包括冻伤实验、毒气实验、细菌感染等等……


冻伤实验,是在室外零下二十度的时候,将人露出手脚置于室外,形成冻伤后浸入水中,在不同的水温中查看冻伤情况。


据到过现场的人作证,“那些中国人的手指要么发黑脱落,要么只剩下骨头。”



细菌试验,比如开发携带高致死率细菌的炸弹,或者将细菌注入食物,让接受实验者吃下,记录感染的全过程。



根据资料显示,人不论接受何种实验,都会得到日本军医的治疗,痊愈后投入另外的实验中,直至死亡。


根据录音资料可知,进入731部队实验基地的3000多人,无一生还。


除了上述令人发指的事实,该纪录片中还有很多细节耐人寻味。


比如日本媒体首次承认了731部队存在的事实,并且揭露当时军方与日本的大学,似乎存在某些交易。



大量接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科学精英,曾宣誓以救治人类生命为己任的医疗工作者,成为了731部队屠杀的有力武器。


再比如,该纪录片正面承认二战期间日本在国内制造反华舆论,将中国人描述为“暴虐的土匪”。



随着战争局势的改变,731部队杀死了剩余的战俘,炸毁建筑,释放大量携带细菌的动物,仓皇离开了东北。


而成功回到日本的精英们,重新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开发伤寒杆菌炸弹的田部井和,成为京都大学的教授,细菌学界的权威。


主持过伤冻实验的吉村寿人,利用实验数据发表了大量论文,回国后成为教授。



虽然他在日记中提到,他并不愿意去东北。虽然战后他对外反复宣称,自己没有做过任何不人道的实验。


至于为什么他们没有受到审判,因为731部队向美军交出了所有实验的数据,换取了大部分成员的平安无事。


而被731折磨致死的无辜生灵,被迫参与731部队残暴行为的士兵,他们的生与死无人知晓,也无人在意。



在731部队做过少年队员的三角武在节目中说,撤退时他负责烧毁尸体,捡没有烧透的骨头。


他说,哪怕同情那些中国人,为了保命也不能说出来。


他说,这就是战争啊,眼角似有泪花。


而这,大概也是藤本安马拒绝继续当“英雄”的原因。



三角武和藤本安马,他们每一天都在罪责的重压下挣扎,为的就是等到可以说出秘密的这一天。


纪录片的最后,播放了一段庭审录音,来自一位负责培养细菌的731部队军医


他在介绍完自己后陷入了长达数秒的沉默,哽咽说出自己上有老母,下有妻儿,希望给他机会,重新做人等等。



说句实话,我在听这段录音的时候内心并没有什么感触,甚至有一丝“就你有妈,别人都没妈”的念头。


当最后字幕打出,这位医生在刑满之后、回国之前自杀身亡的字样,我陷入了沉默。



是啊,这就是战争,一个巨大的魔鬼。不论是亲临还是旁观,他都会激发你内心最深处的邪恶。


比如731部队进行的实验中,有很多是违背科学常识和人伦道德的。后人分析,可能只是出于“好奇”,比如将人与马的血液互换,将人的手和脚互换。


就像《二十二》主题曲MV中说的,不能发动战争,希望中日一直友好,因为战争会死去太多无辜的人。



根据资料显示,在日本国内因制造毒气而死亡的人数,达3700多人。


但是想让日本政府正视这段历史,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向TBS和NHK这两家电视台致敬。


毕竟在日本电视台的节目里听到“国家这种愚蠢的举动”“我恨死日本人了”“杀害中国人是一种犯罪”这样的话还是很意外的。


我们能做的,是永远记住这些不美好的记忆,不论是慰安妇,还是731部队。



遗忘他们,也是一种犯罪。


-------------------------


该原创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第十放映室(dsfysweixin)

微信版详见:「二十二」所处那段历史,日本人自己怎么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日本民众如何看待侵华战争,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长期演变的问题,很难一概而论。它牵涉到历史记忆、教育、政治宣传、世代差异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声音。要详细地讲述,需要分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战争历史的认识与记忆: 官方叙述的演变与影响: 日本战后,尤其是随着美国的占领和民主化进程,官方对于战争的定性.............
  • 回答
    关于侵华战争是否与普通日本民众无关,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尽量还原历史的全貌。简单地说“无关”或“全有关系”,都可能过于简化事实。一、官方层面与战争的联系: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战争是国家行为,而国家机器的运作离不开国民的支持或至少是默许。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由当时的日本政.............
  • 回答
    澳大利亚国庆日,这个本应举国欢腾、庆祝国家成立的日子,却在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一个痛苦且充满争议的纪念。每年1月26日,当许多澳大利亚人还在享受假日和庆典的时候,另一群人——主要是原住民及其支持者——则走上街头,用抗议和沉默来表达他们对这个日子的深刻不满,并将这一天称为“侵略日”(Invasio.............
  • 回答
    中国这次向日本无偿捐赠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日本民众的态度嘛,我觉得不会是铁板一块,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和看法。说实话,这事儿挺微妙的,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了。首先,最直接的感受,肯定会有 感激之情。毕竟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候,有人伸出援手,送来急需的物资,这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尤其是一些普通民众,可能对国际.............
  • 回答
    要评价上千名日本民众在东京游行支持特朗普、抗议美国大选结果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而不能简单地用“支持”或“反对”来概括。这背后牵涉到的动机、背景和可能的影响,都值得细细梳理。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日本举行这样规模的、针对美国国内政治的游行,本身就是一个极不寻常的事件。 日本社会普.............
  • 回答
    看待二战时期的日本民众,是一个复杂且充满矛盾的议题,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一概而论。战争对任何国家、任何民众都会造成深远的影响,日本也不例外。要理解他们,需要抛开简单的标签,深入到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中去。一、 被裹挟的“帝国子民”:国民意识的形成与强化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迅速走上了现.............
  • 回答
    看到日本网民要求德国驻日本大使馆“谢罪”的事件,我个人觉得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但也挺令人深思的现象。它触及到了历史认知、国家形象以及民众情绪等多个层面。日本网民要求德国大使馆“谢罪”,这背后可能是什么原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具体背景。通常这类事件的导火索,往往是一些看似细枝末节,但又触碰到特.............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给当地的普通民众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其影响至今仍深远。要详细地理解这场悲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1. 直接的杀伤力与瞬间的毁灭: 广岛(1945年8月6日): “小男孩”原子弹在日本时间上午8点15分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爆炸中心瞬间产生了.............
  • 回答
    这事儿嘛,听起来真是挺有意思的,也挺挺能代表一部分台湾人的心态的。说起来,这事儿的起因还挺简单的,就是有家日本寿司连锁店,为了宣传造势,搞了个活动:只要名字里有“鲑鱼”(台语念“ㄏㄧ”,谐音跟日文的“鲑鱼”一样)的人,就可以免费吃寿司。而且,如果带着几个朋友一起来,还能拿到更高的优惠,甚至请朋友也来.............
  • 回答
    日本民间为东京奥运会各国国旗设计的二次元拟人形象,这真是一个相当有趣且极具创意的想法!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卡通化,而是将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通过一种现代、年轻化的方式进行再解读和传播,有着多层面的意义和看点。首先,我们得承认,二次元文化在日本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它已经从一种小众的亚文化.............
  • 回答
    特朗普在海外,特别是G20国家的媒体和民众中的看法,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好与坏的评价,而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等多个维度。下面我将尝试详细阐述,并涵盖欧洲、日本等主要G20国家的视角。总体的观察: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即使在同一国家,民众的看法也可能存在显著分歧,这很.............
  • 回答
    2020年4月4日,那个特殊的日子,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沉甸甸的、超越了个体悲伤的肃穆。全国性哀悼活动,那响彻云霄的警报声,那在街头巷尾静默站立的人们,那一辆辆缓缓驶过的汽车熄灭的灯光,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集体的心声:纪念,缅怀,以及一种深刻的共情。那一天的哀悼,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同步。它是一种社会情感的.............
  • 回答
    埃菲尔铁塔在12月14日熄灭灯光,以这种方式声援叙利亚阿勒颇反对派占领区中遭受围困的民众,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举动。在我看来,这件事的意义和影响是多层面的,可以从几个角度去解读。首先,这是一种强烈的象征性姿态,旨在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埃菲尔铁塔不仅仅是巴黎的标志,更是法国乃至欧洲的象征,具有举.............
  • 回答
    12月24日发生在首都北京的民航总医院,本该是阖家团圆、喜迎圣诞的温馨夜晚,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力事件蒙上了浓重的阴影。一位在岗位上辛勤付出的女医生,在竭尽全力抢救病人时,不幸遭遇了患者家属的残忍袭击,生命就此画上了令人扼腕的句号。这起悲剧不仅夺走了一条鲜活的生命,更在无数人心底激起了深深的痛楚与愤.............
  • 回答
    2018年5月13日那天,上海街头发生的一幕,确实可以用“教科书级执法”来形容,而且至今仍被不少人津津乐道。当时,一名无牌照的司机被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交警支队的张警官拦下。事情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司机有多么狡猾或者司机有多么嚣张,而在于张警官处理这件事情的方式,可以说是将法律法规、执法艺术和情商完美.............
  • 回答
    关于桃园地检署在2018年5月11日侦办台湾“精日”组织“台湾民政府”一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起事件牵涉到政治、法律、社会认知以及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因此,要详细地理解它,需要把这些元素都考虑进去。首先,我们得明确“台湾民政府”这个组织。根据公开的资料,它宣称自己是依据《旧金山和约》等国际.............
  • 回答
    在日本的华人社群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人,他们在中国国内或与中国相关的议题上发表带有民族攻击和仇恨的言论。看待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或一概而论。首先,我们需要承认个体的多样性。任何一个庞大的群体内部都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立场。在日华人作为一个在异国他乡.............
  • 回答
    说起2020年8月30号那天央视主持人张宏民在街头独自吃雪糕,然后被网友嘲讽“无儿无女晚景凄凉”这件事,这事儿当时可是引发了不少讨论,可以说是挺有代表性的。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看这个事儿。首先,张宏民老师本人。人家当年可是家喻户晓的央视主持人,一个严肃、专业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在舞台上沉稳大气,播报新闻.............
  • 回答
    2019年12月15日夜,上海新闸路发生的一起事件,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的一处阴影。那是一个寻常的冬夜,但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力打破了宁静。一个男人,身怀利刃,在光天化日之下,将一把冰冷的刀对准了无辜的生命。这本身就是一起令人发指的恶性伤人事件。当社会秩序被这种赤裸裸的暴力践踏时,我们最先感受到的是恐.............
  • 回答
    对于港府在2019年8月15日公布的191亿元“撑企业、保就业”191亿元纾解民困措施,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审视。这套措施出台的背景非常特殊,当时香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动荡,经济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旅游、零售和餐饮等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推出大规模的援助计划,意图稳定经济、缓解民生压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