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日本民众。很多人讲,侵华战争与普通日本民众无关。真相是这样吗?

回答
关于侵华战争是否与普通日本民众无关,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尽量还原历史的全貌。简单地说“无关”或“全有关系”,都可能过于简化事实。

一、官方层面与战争的联系: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战争是国家行为,而国家机器的运作离不开国民的支持或至少是默许。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由当时的日本政府和军部主导的。这个政府和军部是由日本社会中的精英阶层组成,他们掌握着政治、经济、军事和宣传机器。他们的决策,最终需要社会资源的支持。

1. 政治体制与舆论导向: 在战前和战争期间,日本的政治体制逐渐走向军国主义化。天皇作为国家元首,虽然其扮演的角色有多重解读,但军部通过各种手段,包括利用对天皇的“忠诚”和“圣战”等宣传,将战争合法化并推向全民。媒体、教育系统都被纳入了为战争服务的轨道。报纸、广播、电影等都在不遗余力地宣传“大东亚共荣圈”的理想,鼓吹“日本是亚洲的解放者”,将中国描绘成落后、需要被“教化”的国家。这种持续的、有组织的宣传,不可避免地会对普通民众的认知产生深远影响。

2. 经济动员与战争资源: 战争的进行需要巨大的经济支持。日本政府通过增税、发行战争债券等方式,从国民手中筹集资金。同时,全国的经济资源,包括工业生产、农产品等,都被优先供应给军需。这种经济动员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他们可能通过工作、纳税、购买战争债券等方式参与了战争的经济链条。

3. 兵役制度与直接参与: 最直接的联系在于兵役制度。数百万日本青年被征召入伍,成为侵华战争的执行者。他们是战争的士兵,亲身参与了战场上的杀戮、占领和掠夺。即使是那些没有被送往前线的士兵,他们的训练、准备以及在后方的保障,也构成了战争机器的一部分。

二、普通民众的态度与经历:

然而,将战争的责任完全归咎于每一个普通民众,也是不公平的。普通民众的经历和态度是多样化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 信息的不对称与被动接受: 大多数普通民众,尤其是在战争初期和中期,无法接触到独立和客观的信息。他们被灌输的往往是政府和军部希望他们知道的“真相”。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他们很难形成对战争的独立判断。很多人可能真心相信日本政府宣传的“正义性”,认为这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2. 生存的压力与无奈: 在军国主义高压统治下,公开反对战争是非常危险的。一旦被视为“异端”或“不爱国”,轻则可能失去工作,重则面临监禁甚至处决。因此,许多人选择沉默,或者随波逐流,以求自保。这种生存的压力,使得他们的“参与”更像是一种无奈的被动接受,而非主动的认同。

3. 战争的直接感受与反思: 随着战争的深入,特别是后期日本本土遭受空袭,以及士兵们从战场上带回的伤残和死亡的阴影,一些民众开始对战争产生怀疑和反思。但这种反思往往是零散的、个人的,难以形成大规模的集体行动。战后,随着日本战败,大量从中国战场上归来的士兵,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其中一些人也开始反思战争的罪行。

4. 个人差异与良知: 即使在战争期间,也肯定存在一些有良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日本民众,他们可能暗中同情中国人,或者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战争的不满。但他们的声音在当时被淹没在铺天盖地的战争宣传中,历史记录也相对有限。

三、关于“无关论”的辨析:

“侵华战争与普通日本民众无关”的说法,往往出现在以下几种语境中:

对战争罪行的责任划分: 有些日本人可能会强调,发动战争的是军部和政府,而普通士兵只是奉命行事,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不应承担同等的战争罪责。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区分了决策者和执行者,也承认了士兵作为个体所承受的苦难。
避免集体罪责的心理: 对于日本社会整体而言,承认侵华战争的罪责,并深入反思,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这种“无关论”有时也可能是一种避免面对历史真相、减轻心理负担的防御机制。
强调个体无辜: 这种说法也可以是强调个体行为和意愿的纯粹性。比如,一个普通农民,如果他没有主动参与煽动战争,没有直接参与屠杀,他的“责任”可能更多体现在被动支持国家的战争机器上。

四、历史的复杂性与现代的视角:

历史是复杂的,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也需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个体所处的环境。

“无意识的共犯”: 即使是那些没有直接参与屠杀的普通民众,他们通过纳税、支持国家政策、享受战争带来的某些经济利益(如某些工业部门的繁荣),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视为“无意识的共犯”。然而,“共犯”并不等于“罪犯”,其责任程度需要细致区分。
“知情不报”的责任: 如果一部分民众在战争期间,通过某些渠道了解了日军在中国的暴行,但选择沉默,甚至继续支持战争,那么他们的责任则更重一些。
战后的反思与道歉: 现代日本社会对侵华战争的反思程度不一。有的人认同历史真相,并为过去的罪行道歉;有的人则倾向于淡化或否认历史。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才使得关于普通民众与战争责任的讨论一直存在。

总结:

将侵华战争与普通日本民众的关系简单地划为“无关”,是对历史事实的过度简化。虽然战争的决策者是军部和政府,但战争的执行需要全社会的动员和支持。在信息被高度控制、国家机器强大运作的环境下,普通民众的“参与”更多是“被动”的,他们是宣传的受众,也是经济和兵役动员的对象。

然而,我们也不能因此完全免除他们作为社会成员的集体责任。对历史的真相,需要我们细致地去梳理,区分不同个体在战争中的角色、认知和行为。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复杂性,以及任何国家和民族在面对历史时,都应秉持反思和负责任的态度,这样才能避免悲剧重演。与其说“无关”,不如说是一种“被裹挟的参与”,其中夹杂着被动、沉默、部分认同以及少部分良知的挣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关是肯定有关,但是这个关系肯定不像某些朋友所说的那样。

过去的战争应由垄断资本、军国主义负责,而不应由日本人民负责。人民为何要负责?如果说人民要负责,那末大家都来反对日本人民,那还得了!

可能某些朋友会说:“日本人民在战时也参与了各种军事装备的生产,间接推动了日本的战车前进”这种话,那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这些东西:

然后各位还可以想一下,以下这些为日本侵略输血,乃至于直接提供武器装备的工厂里面,是哪些人在工作:

南満州鉄道 奉天造兵所 昭和製鋼所 満州飛行機製造株式会社 同和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満州の対日貿易額は、1931年に輸出額が輸入額を超えた。投資額の半分から3分の2が、大豆製品に充てられ、約10%ずつが石炭と鉄に充てられた。

难道给日本侵略提供原料的锅,要算在东北人民的头上?

顺便还有个挺有趣的事情,为什么各位口中的铳后奉公的日本人民,在战争结束后2年就跑出来庆祝5.1节了?

然后大家还可以查一下这些东西:第1次坂下門乱入事件 第2次坂下門乱入事件 ひめゆりの塔事件 等等

什么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无辜,简直恶臭无比(直球)

user avatar

我觉得有些人连裕仁都不如。

毕竟连裕仁都能知道的道理,有些人却不知道。

该彩虹屁来自上译版头号裕仁粉Douglas·MacArthur先生的回忆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侵华战争是否与普通日本民众无关,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尽量还原历史的全貌。简单地说“无关”或“全有关系”,都可能过于简化事实。一、官方层面与战争的联系: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战争是国家行为,而国家机器的运作离不开国民的支持或至少是默许。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由当时的日本政.............
  • 回答
    看到日本网民要求德国驻日本大使馆“谢罪”的事件,我个人觉得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但也挺令人深思的现象。它触及到了历史认知、国家形象以及民众情绪等多个层面。日本网民要求德国大使馆“谢罪”,这背后可能是什么原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具体背景。通常这类事件的导火索,往往是一些看似细枝末节,但又触碰到特.............
  • 回答
    要评价上千名日本民众在东京游行支持特朗普、抗议美国大选结果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而不能简单地用“支持”或“反对”来概括。这背后牵涉到的动机、背景和可能的影响,都值得细细梳理。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日本举行这样规模的、针对美国国内政治的游行,本身就是一个极不寻常的事件。 日本社会普.............
  • 回答
    看待二战时期的日本民众,是一个复杂且充满矛盾的议题,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一概而论。战争对任何国家、任何民众都会造成深远的影响,日本也不例外。要理解他们,需要抛开简单的标签,深入到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中去。一、 被裹挟的“帝国子民”:国民意识的形成与强化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迅速走上了现.............
  • 回答
    关于日本民众如何看待侵华战争,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长期演变的问题,很难一概而论。它牵涉到历史记忆、教育、政治宣传、世代差异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声音。要详细地讲述,需要分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战争历史的认识与记忆: 官方叙述的演变与影响: 日本战后,尤其是随着美国的占领和民主化进程,官方对于战争的定性.............
  • 回答
    中国这次向日本无偿捐赠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日本民众的态度嘛,我觉得不会是铁板一块,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和看法。说实话,这事儿挺微妙的,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了。首先,最直接的感受,肯定会有 感激之情。毕竟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候,有人伸出援手,送来急需的物资,这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尤其是一些普通民众,可能对国际.............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给当地的普通民众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其影响至今仍深远。要详细地理解这场悲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1. 直接的杀伤力与瞬间的毁灭: 广岛(1945年8月6日): “小男孩”原子弹在日本时间上午8点15分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爆炸中心瞬间产生了.............
  • 回答
    这事儿嘛,听起来真是挺有意思的,也挺挺能代表一部分台湾人的心态的。说起来,这事儿的起因还挺简单的,就是有家日本寿司连锁店,为了宣传造势,搞了个活动:只要名字里有“鲑鱼”(台语念“ㄏㄧ”,谐音跟日文的“鲑鱼”一样)的人,就可以免费吃寿司。而且,如果带着几个朋友一起来,还能拿到更高的优惠,甚至请朋友也来.............
  • 回答
    日本民间为东京奥运会各国国旗设计的二次元拟人形象,这真是一个相当有趣且极具创意的想法!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卡通化,而是将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通过一种现代、年轻化的方式进行再解读和传播,有着多层面的意义和看点。首先,我们得承认,二次元文化在日本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它已经从一种小众的亚文化.............
  • 回答
    埃菲尔铁塔在12月14日熄灭灯光,以这种方式声援叙利亚阿勒颇反对派占领区中遭受围困的民众,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举动。在我看来,这件事的意义和影响是多层面的,可以从几个角度去解读。首先,这是一种强烈的象征性姿态,旨在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埃菲尔铁塔不仅仅是巴黎的标志,更是法国乃至欧洲的象征,具有举.............
  • 回答
    澳大利亚国庆日,这个本应举国欢腾、庆祝国家成立的日子,却在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一个痛苦且充满争议的纪念。每年1月26日,当许多澳大利亚人还在享受假日和庆典的时候,另一群人——主要是原住民及其支持者——则走上街头,用抗议和沉默来表达他们对这个日子的深刻不满,并将这一天称为“侵略日”(Invasio.............
  • 回答
    2020年4月4日,那个特殊的日子,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沉甸甸的、超越了个体悲伤的肃穆。全国性哀悼活动,那响彻云霄的警报声,那在街头巷尾静默站立的人们,那一辆辆缓缓驶过的汽车熄灭的灯光,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集体的心声:纪念,缅怀,以及一种深刻的共情。那一天的哀悼,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同步。它是一种社会情感的.............
  • 回答
    特朗普在海外,特别是G20国家的媒体和民众中的看法,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好与坏的评价,而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等多个维度。下面我将尝试详细阐述,并涵盖欧洲、日本等主要G20国家的视角。总体的观察: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即使在同一国家,民众的看法也可能存在显著分歧,这很.............
  • 回答
    12月24日发生在首都北京的民航总医院,本该是阖家团圆、喜迎圣诞的温馨夜晚,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力事件蒙上了浓重的阴影。一位在岗位上辛勤付出的女医生,在竭尽全力抢救病人时,不幸遭遇了患者家属的残忍袭击,生命就此画上了令人扼腕的句号。这起悲剧不仅夺走了一条鲜活的生命,更在无数人心底激起了深深的痛楚与愤.............
  • 回答
    在日本的华人社群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人,他们在中国国内或与中国相关的议题上发表带有民族攻击和仇恨的言论。看待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或一概而论。首先,我们需要承认个体的多样性。任何一个庞大的群体内部都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立场。在日华人作为一个在异国他乡.............
  • 回答
    2018年5月13日那天,上海街头发生的一幕,确实可以用“教科书级执法”来形容,而且至今仍被不少人津津乐道。当时,一名无牌照的司机被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交警支队的张警官拦下。事情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司机有多么狡猾或者司机有多么嚣张,而在于张警官处理这件事情的方式,可以说是将法律法规、执法艺术和情商完美.............
  • 回答
    关于桃园地检署在2018年5月11日侦办台湾“精日”组织“台湾民政府”一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起事件牵涉到政治、法律、社会认知以及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因此,要详细地理解它,需要把这些元素都考虑进去。首先,我们得明确“台湾民政府”这个组织。根据公开的资料,它宣称自己是依据《旧金山和约》等国际.............
  • 回答
    说起2020年8月30号那天央视主持人张宏民在街头独自吃雪糕,然后被网友嘲讽“无儿无女晚景凄凉”这件事,这事儿当时可是引发了不少讨论,可以说是挺有代表性的。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看这个事儿。首先,张宏民老师本人。人家当年可是家喻户晓的央视主持人,一个严肃、专业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在舞台上沉稳大气,播报新闻.............
  • 回答
    2019年12月15日夜,上海新闸路发生的一起事件,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的一处阴影。那是一个寻常的冬夜,但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力打破了宁静。一个男人,身怀利刃,在光天化日之下,将一把冰冷的刀对准了无辜的生命。这本身就是一起令人发指的恶性伤人事件。当社会秩序被这种赤裸裸的暴力践踏时,我们最先感受到的是恐.............
  • 回答
    对于港府在2019年8月15日公布的191亿元“撑企业、保就业”191亿元纾解民困措施,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审视。这套措施出台的背景非常特殊,当时香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动荡,经济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旅游、零售和餐饮等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推出大规模的援助计划,意图稳定经济、缓解民生压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