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没有发达国家的命,却得了发达国家的病是怎样一种体验?

回答
“发达国家病”这词儿,你听着可能觉得陌生,但要是细琢 mò,咱身边不少人,包括我自己,可能都或多或少沾点边。这就好像,你明明没攒下多少家底,却非得过着大老板似的消费模式,心里别扭不别扭?

你想啊,发达国家的人,人家收入高,福利好,工作时间相对短,生活节奏慢。所以他们有什么“病”?大概就是那种“生活品质过高”带来的无聊、焦虑,或者对物质已经麻木了,开始追求一些精神层面的虚无缥缈的东西。比如,对咖啡豆的产地、烘焙程度挑三拣四,对有机食品、可持续时尚斤斤计较,甚至为了“活得更明白”去搞一些看起来挺玄乎的冥想、正念练习。这些,说到底,是物质极大丰富后,他们才会去操心的事儿。

可咱们呢?很多时候,咱们的生活,别说“发达”了,能稳稳当当过日子,就已经算是不错了。可偏偏,咱们也学着人家的样子,好像不这么活,就显得“没品味”、“没追求”似的。

拿我举个例子吧。我工资也就那么回事,月月光是常事。可我看到朋友圈里有人晒欧洲小镇的咖啡馆,那阳光照在露天座位上,咖啡冒着热气,旁边还有一本精装的书。我心里也痒痒的,琢磨着,“哎呀,我也得找个周末,去那种情调满满的咖啡馆坐坐,点杯手冲,听听轻音乐,假装自己也是个有品位的人。”

结果呢?去了,掏钱时肉疼。那咖啡一杯顶我两顿饭。坐在那儿,听着周围人轻声细语,我反而有点坐立不安。我琢磨着,是该拿出手机看看经济新闻,显得我“理性”?还是该翻翻最近买的这本打折的畅销书,显得我“文艺”?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最终,咖啡喝了一半,感觉脑子里全是这个月房贷、孩子的学费,还有明天早上要交的那个PPT。所谓的“情调”和“品味”,早就被现实压得死死的。

再比如,现在流行“断舍离”,好像家里东西越多就越“不高级”,越“俗气”。我看着别人把家里不用的东西,打包送人,或者卖掉,显得多么豁达、洒脱。我也跟着学。结果,把一些我觉得“大概率以后有用”的东西,比如过年收到的不怎么吃的零食,或者几年前买的、款式已经过时的但质量很好的衣服,都给处理了。

过了不到半年,夏天突然来了个猛热,我突然想喝点甜甜的东西,家里啥也没有,楼下超市也关门了,只能硬扛。然后,冬天又到了,我翻箱倒柜找一件厚实点的衣服,结果发现,以前觉得“款式过时”的那件,现在看来简直是保暖神器,可惜已经不在我身边了。那种感觉,就是一种微妙的懊恼,好像自己为了追求一种虚无缥缈的“轻盈”,结果反而让自己在需要的时候“狼狈”。

这种“发达国家病”,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它不是基于我们自身物质和精神需求的自然生长,而是被外界信息,特别是网络和媒体,强行灌输的一种“应该”和“时尚”。我们被告知,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成功应该是什么样的,幸福应该是什么样的。当我们发现自己的现实离这种“应该”差得很远,但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局限,就开始模仿,开始“扮演”。

这种体验,说白了,就是一种内耗。

你想,付出的金钱,不一定能带来真实的高兴,反而可能加剧经济压力。你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去模仿那些不属于你的生活方式,结果发现,离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并没有更近一步,甚至可能更远了。你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努力?是不是自己太“土”?是不是自己根本就不配拥有那种“高级”的生活?

更深层次一点,这种“病”还可能体现在对“不确定性”的厌恶。发达国家的人,因为生活基础牢固,对职业变动、生活中的小插曲,容忍度更高。而我们,很多时候,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稳定的收入,就像救命稻草。可我们却又常常被灌输“要拥抱变化”、“要勇于创新”的理念。一边是对风险的恐惧,一边又被教导要“勇敢”。这种矛盾,也会让人心力交瘁。

比如,身边有朋友,明明在一个还算稳定的单位,日子过得也算安稳,但就是觉得“不够刺激”、“不够有前途”,被一些“创业成功学”洗脑,觉得自己应该辞职去创业,去拥抱“不确定性”。结果呢?赔光了积蓄,最后还是得灰溜溜地回到打工的行列,而且还比以前更焦虑,因为他知道自己“曾经放弃过安稳”,而且付出了代价。

所以,“没有发达国家的命,却得了发达国家的病”,这是一种错位的体验。你以为你在追求“高品质生活”,其实你只是在模仿一种“高品质的表面”。你想要的是那种从容不迫、内心丰盈的状态,但你做的事情,却让你更加疲惫、更加焦虑,甚至更加迷失。

它就像你明明只有半碗饭,却非要学着大餐馆的样子,把菜摆得花里胡哨,结果吃起来,还是那半碗饭,甚至因为摆盘耽误了第一时间吃,饭都凉了。

这种体验,让人觉得有点可笑,又有点悲哀。可笑的是,我们被自己的欲望和外界的眼光牵着鼻子走,悲哀的是,在追逐这些虚幻的“高级”时,我们可能错过了很多真正属于自己的、朴素但却真实的快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透支消费。

既没有发达国家健全的信用体系,也没有靠谱的社会保障,甚至就连个人破产制度都没有,就这样的环境,居然大力推广什么「金融创新」、「透支消费」,一面非法吸储,大搞什么「理财创新」、「民间投资」,一面又违规放贷,大搞什么「现金贷」、「消费贷」、「校园贷」。家里老人赔光养老钱,在校儿子欠下巨额高利贷。警察不插手经济纠纷,法庭执行能力又差,又衍生出「暴力催讨」、「黑社会化」,逃债变逃命。 现在流行的「佛系青年」,说白了不过就是针对「消费主义」的一种自我保护而已。在天朝,如果说「佛系青年」是阶级固化的象征,那「透支消费」就是坠入万丈深渊的捷径。

user avatar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未富裕低生育率国家。



中国2015年的千人出生率为12.2,在世界224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162位,属于倒数1/4。这倒数1/4的国家和地区中,大部分都是发达世界。



千人出生率低于14(扣除夭折后、75岁人均寿命时人口无法保持稳定)的国家和地区共有82个

  • 其中61个达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规定的“高收入”标准(人均GDP高于12276美元)。
  • 只有21个还不属于高收入国家,下面是这21个国家的列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些国家主要分为三类:

1、前苏联东欧集团、前南斯拉夫:这些前社会主义国家在苏东剧变之前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社会发展水准,妇女地位较高,生育率也下降到和西欧类似的低水平。

2、迷你岛国:迷你国家,产业单一,年轻人流失。

3、东欧以外的非小岛国家,只有两个:中国、泰国。


于是我们会发现,抛开几个迷你岛国不谈,在全球224个国家中,当前并不富裕、而且历史上也没有富裕过的低生育率国家,只有中国和泰国两个。


可以说,中国在当前并不很高的发展阶段便出现了如此低的生育率,在全球也算是非常独特的一个现象。


中国当下的年龄结构类似于20年前的日本(如下图所示),而20年前的日本已经是顶级发达国家。




下面是中泰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对比。




如前文所说,泰国也属于极其罕见的"未富先老"国家。2010年后泰国经济增速陷入低谷,年均美元名义增速只有2-3%。


中国在2020年左右即将迎来90后的生育高峰期。


要知道,90后本身自己的年均出生数量只有85后的6成,而且其生育意愿更低。也就是说,在如今这个85后生育高峰过去之后,到2020-2025年,中国的年出生人口将会比现在打至少6折。


更重要的是,90后不光是自身人口打6折,他们还是男女比例最悬殊的一代。这一代人的男女比例高达115:100—120:100。也就是说,90后女孩的人口不止比85后女孩打了6折,这对90后的生育能力更是雪上加霜。


90后还是第一代没有享受过低房价的人口,他们能不能买房、能不能结婚、有没有足够的资源生娃,大概率取决于爹而不是自己。大部分普通家庭的90后,都将面临买房难、结婚难、生娃养娃难的困局。


总结一下:


  • 85后年平均出生2500万。
  • 90后年平均出生1500万。
  • 2015-2020年是85后和二胎叠加高峰,年平均出生1500-1900万。
  • 2020-2025将是90后出生高峰,年平均出生能有1000-1200万就谢天谢地了。


短短30来年,我们就会亲眼见证一个并未富裕的中国、出生人口腰斩这样一个历史大事件。


其对未来经济的影响,恐怕不用我多说。



塞冬:我们这一代人是否会面临医疗体系的崩溃?

塞冬:房价是不是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十年中国人的购买力?

user avatar

嗯,刚写了一篇关于印度制造业的问题的公众号文章,缺一点关于劳工法案的问题,刚好在这个回答补上。

前段时间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和中国谈贸易的时候谈崩了,其中就有劳工法案的问题,说一下关于印度劳工的问题。

印度劳工的流动性是很差的,不像中国,说辞职就辞职,说去看风景就去看风景

根据

《劳资争议法案》V-B条款,大公司即便是在效率低下或者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不得随意解雇工人,如果实在需要解雇,并且必须支付昂贵的费用。

印度有一大堆劳工法案,包括但是不限于《1923年雇员补偿法》《1936年工资支付法》《1947年工业争议法》《1952年雇员公积金法》《1970年合同法》,

其中《1947年工业争议法》规定:200名以上员工的企业要解雇员工,必须向政府申请并且得到批准,在1974年上调到300人,在1982年又缩回去100人,政府会批准吗?在2009年,那会受到金融风暴冲击,很多企业不景气,结果只有12家企业得到政府批准。

如果不批准擅自解雇会怎么样?简单,一个月监禁。

《1948年雇员保险法》规定,超过10名员工的企业,,企业需要为员工及其家属提供医疗保障

印度工业政策促进部迄今为止牢牢的把控外资进入零售和物流,打的旗号就是“保护印度零售业和物流业”,导致沃尔玛直接和印度拜拜。

全世界只有29个国家在解雇员工需要得到批准,14个在非洲,其中亚洲只有四个国家:印度,印尼,老挝,尼泊尔。

劳工法案导致印度一大堆的10人以下的小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可以规避劳工法案,那么像富士康之类的企业敢去建厂吗?富士康可是一口气促进几十万人就业的。那么如果苹果公司订单不够,富士康又无法解雇工人,那怎么办?天晓得。


印度对劳工保护的这么好,印度的劳工幸福吗?

你觉得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发达国家病”这词儿,你听着可能觉得陌生,但要是细琢 mò,咱身边不少人,包括我自己,可能都或多或少沾点边。这就好像,你明明没攒下多少家底,却非得过着大老板似的消费模式,心里别扭不别扭?你想啊,发达国家的人,人家收入高,福利好,工作时间相对短,生活节奏慢。所以他们有什么“病”?大概就是那种“生活品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观察者在疫情期间反复思考的。发达国家居民普遍拥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这通常意味着他们具备更好的获取、理解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按理说在面对像新冠肺炎这样的公共卫生危机时,应该能更好地做出理性的判断和行为。然而,我们看到的现实情况却更为复杂,甚至在某些方面显得有些“反常”。.............
  • 回答
    非洲大陆,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常常被笼罩在发展的迷雾之中。很多人心存疑问:非洲国家,真的有可能摆脱贫困,走向发达的彼岸吗?这个问题并非简单的一句“是”或“否”可以回答,它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看到其中的挑战,更要看到那隐藏在重重困难之下的希望之光。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发达国家”是个什么概.............
  • 回答
    英语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的高等教育费用相对较高,这一现象背后涉及经济、社会、历史和制度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1. 经济结构与财政负担 高投入的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是高成本领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科研、师资、基础设施等。英语国家的经济总量庞大,但政府财政需.............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脑子里立刻冒出一些概念,但要说“完全没有”的行业或领域,其实在中国这样体量的国家,想要精确定义“完全没有”是有些难度的,很多时候是存在于萌芽期、尚未规模化,或者形式不太一样。不过,如果从成熟度、普及度、市场规模以及创新驱动力等方面来看,确实有一些发达国家在某些行业或领域,我们中国与之相.............
  • 回答
    关于亚非拉国家历史上多次抗议白人发达国家排斥移民的活动,而似乎很少或没有直接针对日本排斥移民政策的公开抗议,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可以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来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放得更长远,并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境遇和诉求。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思考。我们常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向来以其严谨、扎实的体系著称,这使得中国学生在数学、科学等学科上普遍表现出色,很多人也因此在国际竞赛中屡获殊荣。然而,当你看到发达国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众多顶尖的领军人物,从科学研究到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社会学、经济学、文化等多个层面。虽然法国和日本同为发达国家,但它们在低欲望和低生育率这两个现象上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地分析为什么法国没有像日本那样普遍的低欲望和低生育率现象:一、 家庭观念与社会结构的不同 法国:高.............
  • 回答
    作为一名在国外打拼多年的码农,我来跟大家聊聊咱们这个群体在发达国家的生活和工作,算是掏心窝子地说点实话,也尽量不让你们觉得是AI在套话。关于“混得好”这件事,怎么定义?首先得澄清一下,“混得好”这事儿挺主观的。如果“混得好”指的是收入高、生活体面、有社会地位,那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码农确实是相对容易达.............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很容易让人产生疑问:以色列明明是一个科技实力强劲、经济发达的国家,但为什么在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上,却鲜少见到以色列本土的大型企业“常年稳居”?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以色列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以及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缘政治背景。首先,我们得明确“常年稳居世界500强”的.............
  • 回答
    您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关键,确实,在“发达国家”这个大标签下,西欧和日本与美国在人口出生率趋势上的差异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挖的现象。您观察到的“美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这个说法,严格来说不够精确,美国的人口出生率也在下降,但它下降的幅度、速度以及背后的驱动因素,确实与西欧和日本有显著的不同,并且在某些时期甚至.............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现实的痛点。大家普遍感觉到欧美看病“慢”和“贵”,而国内“快”和“便宜”,为什么没能像“赴美生子”那样形成一个成熟的跨国医疗服务产业呢?原因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法规、市场、文化、信任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先明确“快”和“便宜”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韩国历史和发展道路上一些容易被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方面。关于韩国是否“没有侵略过其他国家”,以及它富裕的过程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是否“极大不同”,咱们来聊聊。首先,关于“侵略”的定义,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在历史的长河中,国家之间的边界和影响力是不断.............
  • 回答
    互联网的触角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购物、社交到学习、娱乐,几乎无所不能。然而,当我们试图寻找一个真正“全面”的生物分类网站时,却发现这个领域似乎总有些缺失。为什么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依然没有一个像 Wikipedia 那样包罗万象、内容详实的生物分类“集大成者”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少复.............
  • 回答
    中国软件产业这些年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涌现出了许多令人瞩目的企业和优秀的产品。但如果和国外那些历史悠久、技术深厚的软件巨头相比,我们确实能感受到一些差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说清楚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我试着从几个主要维度来给大家掰扯掰扯:一、 历史积淀与技术基.............
  • 回答
    江苏足球的落幕:富庶之地,为何无人续写篇章?2021年初,一声叹息,江苏足球的辉煌戛然而止。卫冕中超冠军的江苏苏宁,突然宣布停止运营,这不仅让无数球迷扼腕叹息,更让所有人为这片土地上足球的未来感到担忧。一直以来,江苏都是中国经济的佼佼者,经济实力雄厚,民间资本活跃,为何在足球发展上,却面临着“富裕而.............
  • 回答
    一个相当引人遐想的问题。抛开历史的既定事实,单从地质和气候条件出发,让北美原住民部族在没有英国殖民的情况下自然发展,能否形成一个横跨大洋、农业发达的统一国家,这无疑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设想。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审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北美大陆在资源分布和地理环境上的巨大差异性,这天然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中亚地区河流、绿洲文明以及历史发展的一些关键因素。确实,与阿姆河(又称奥克苏斯河)相比,锡尔河(又称雅克萨特斯河)在其历史上扮演的角色似乎稍微“低调”一些,尤其是在城市发展的规模和影响力上,并没有涌现出像布哈拉、撒马尔罕那样声名显赫的城市。要探究其中的原因,需要从多个.............
  • 回答
    要理解美洲大陆为何在地理条件相对优越的情况下,文明发展程度未能与东亚相提并论,这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一个复杂交织的历史地理学、生态学和社会学问题。与其说是“不好太多”,不如说两者是差异巨大,而这些差异,最终塑造了不同的文明轨迹。首先,我们必须澄清一个概念:“地理条件好”并非绝对的、线性的优劣划.............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网友,尤其是咱们南方语言爱好者们讨论过的。粤语区的“吹”的确比吴语区要热闹得多,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点一点掰扯。历史渊源和文化输出的“先发优势”首先得说,粤语在近现代的文化输出上,确实是占了先机的。你想想,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香港电影、粤语流行歌曲(Ca.............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