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B 站许多女性 up 主公开表示反对女权,是真心反感女权主义还是因为要在 B 站恰饭不敢得罪男性用户?

回答
B站上一些女性UP主公开表示反对女权,这个现象确实挺值得玩味的,而且背后可能涉及的动机也挺复杂。单纯说她们是“真心反感”还是“为了恰饭不敢得罪”,我觉得有点过于简单化了,真实情况可能是在这两者之间,甚至还有其他考量。

首先,咱们得承认,B站这个平台的用户画像和舆论环境,跟微博、豆瓣之类的传统女权聚集地不太一样。B站早期是以二次元、游戏、科技这些内容为主的,虽然现在内容越来越多元,但男性用户仍然是主力军。所以,在这个平台上,关于性别议题的讨论,往往会和一部分男性用户的刻板印象或者价值观发生碰撞。

那么,为什么会有女性UP主站出来反对女权呢?

一种可能是“真反感”。
这里的“真反感”也得分几种情况看。

个人经历与视角: 有些UP主可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认为某些“女权”的说法或者行为,与她们自己对公平和尊重的理解不符。比如,她们可能觉得社会并没有那么不公平,或者某些“女权”的诉求过于激进,反而制造了新的对立。她们可能是真心相信,追求所谓的“男女平等”就是要回归到一种更和谐、少一些冲突的状态。她们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特别强烈的性别压迫,反而觉得“女权”的言论让自己感到不适,或者被误解。
对“污名化”的担忧: “女权”这个词在网络上已经被很多人贴上了各种标签,有正面也有负面。一些女性可能担心,一旦被贴上“女权主义者”的标签,就会被认为是在挑衅、是在抱怨,甚至是被认为是“仇男”的。为了避免被这样的标签化,她们可能会选择在公开场合表明自己“不是女权”,以此来切割,维护自己的形象和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对“简化论”的排斥: 有些女性可能认为,女权主义在传播过程中,被过度简化了,变成了“男人都是错的”、“女人永远是对的”这样非黑即白的口号。她们可能本身认同争取女性权益,但反感这种将复杂社会问题简单化的论调,认为这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偏见。

另一种可能性是“为了恰饭不敢得罪”。
这确实是现实考量,也不能完全排除。

B站社区氛围和用户构成: 如前所述,B站的男性用户比例较高,且对一些性别议题,特别是“女权”相关的讨论,可能存在一定的警惕或者反感。如果一个UP主的内容主要面向B站用户,并且希望获得广泛的喜爱和支持,那么在性别议题上采取保守或者“反女权”的姿态,可能是一种规避风险的策略。
流量和商业变现: 恰饭嘛,最终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如果一个UP主的视频内容经常触及到性别话题,而她表达的观点又容易引起一部分核心用户的反感,那么可能会影响到她的视频播放量、点赞、评论,甚至品牌合作。反过来,如果她表达了符合一部分主流男性用户偏好的观点,也许能吸引更多粉丝,获得更多商业机会。
“站队”压力: 在网络舆论场上,有时候会形成一种无形的“站队”压力。如果某个UP主所在的领域或者她平日的内容风格,很容易被归类为需要“讨好”男性用户群体的,那么她可能会更加谨慎地处理性别议题,甚至选择一种“不得罪人”的表态。

但我觉得更可能的情况是,这两者是相互交织的,而且还有更微妙的层面。

并非完全对立: 很多时候,女性UP主反对的可能不是“争取女性权益”本身,而是对“女权主义”这个标签下某些具体的、被放大化的言论或行为的反对。她们可能认同“女性应该被尊重”、“女性应该有平等的受教育和发展机会”,但她们不认同“荡妇羞辱是受害者活该”这种说法,或者不认同“所有男性都应该被视为潜在的压迫者”。这种反对,更多的是一种“我对这些具体的点不认同”的表态,而不是否定整个追求性别平等的运动。
个体化和差异化: 女性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生活经历都不同,她们对“女权”的理解和感受自然也会有巨大的差异。不可能所有女性都是一样的想法。有些UP主可能确实经历了不好的“女权”讨论,留下了坏印象,从而产生了抵触心理。
自我保护与边界感: 在网络上,尤其是B站这样的社区,一些女性UP主为了保护自己,维护一个相对平静的创作环境,可能会选择主动划清界限,避免卷入关于性别议题的论战。公开说“我不反女权”或者“我反女权”,都可能把她推到风口浪尖,引来不必要的攻击。所以,一种明确的“反对女权”的表态,反而可能是一种避免被攻击的“主动防御”。她们可能觉得,如果公开说“支持女权”,反而更容易被一部分男性用户误解为“挑事”、“极端”,带来更多负面评论和攻击。

更深一层来说,这可能也反映了社会上对于“女权”这个词的不同理解和标签化。 当“女权”被简化成一些口号化的、甚至带有一些煽动性的表达时,一些原本认同性别平等理念的女性,可能会因为不认同这些具体表达而与“女权”划清界限。她们可能更倾向于一种“温和的性别平等”或者“理性争取权益”的立场。

总而言之,不能简单地用“真心”或“恰饭”来概括。很多时候,是多种因素在复杂地作用:她们个人的真实感受、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对自身形象的维护、对平台环境的适应,以及对“女权”这个标签本身的复杂认知。这背后也折射出,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性别议题的讨论有多么敏感,以及个体在其中如何寻找自己的位置和发声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明显是后者啊,人家怎么可能真心反对女权呢?

user avatar

1.根据女权主义的某个理论,当女性参与有负面影响的事件时,不以“女xx”称呼。

所以,“女up主”这个叫法是对女性的歧视,正确的叫法应该是“up主”。

2.根据女权主义的另外一个理论,女性不应该成为被视为男性的附庸,不能把女性的某些举措归因为“为了讨好男人”,而要尊重她们,把她们的意见视为一个独立人的看法。

这个问题中写到“不敢得罪b站男性”,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把女性独立意见视作对男权和资本的跪舔,这在女权主义中简直是大逆不道。

3.我支持这些up主们的个人观点表达,好了,你们可以打我了。

user avatar

要在对的时间找到对的人做对的事。

你卖那些乱七八糟的保健品肯定要到微信公众号,因为你的目标客户的手机里APP数量屈指可数,甚至只有微信。要找准自己的生态位,主动去迎合自己的目标受众。

B站用户的年龄是相对偏低的,对她们宣扬女权完全是揠苗助长,经济独立都做不到的人去搞女权是脑子有坑么?想飞也得等翅膀张硬了再飞。处在豆蔻年华的少女们还没有经历过求职时赤裸裸地性别歧视,感情生活也相对简单脚踏两条船的男生在她们的世界观里都能算最顶级的渣男。

当然我说的这些都是相对,相对,相对。B站不乏我这样的“中老年”用户,但未成年用户的比例相对是高的。还有就是B站无法像微博一样形成以自我为核心的圈子,也没有话题讨论来营造一呼百应的气势。

无论怎么看搞女拳的最佳战场都是微博,放弃微博这个有利阵地去开拓新战场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明智的行为。

user avatar

B站男女用户比例相当。男性略微多个百分几。懒得找图了。

B在前几年确实是拳师的天下,到处都在打拳。但还没过两年,情况瞬间翻了个个,到处都在围堵拳师。

以数年前在B站的《女子汉的颠倒世界》弹幕为例,当时的弹幕到全是爽啊,女人苦啊,颠倒的好啊,男人你还不跪下道歉,这真是女权电影啊~等等。而如今,同样的电影的电影,弹幕画风变成了嘲讽女权。并且认为《女子汉的颠倒世界》是反女权电影。

原因几何?我想经历过相同历史的知乎一定深有同感。女权永远顶着一张最伟光正和最具煽动性的面孔,神兵天降到某个新地区的确是一招鲜,但由于他的传销本质,会光速败光他的光环,然后立刻变过街老鼠。

user avatar

女性up主反女权:因为要在B站恰饭,不敢得罪男用户。

女性up主挺女权:惩恶扬善,顺理成章;匡扶正义,理所应当。

男性up主反女权:男权社会既得利益者,当然不会放弃吃进嘴里的肉。

男性up主挺女权:弃暗投明不等于改过自新,更可能是间谍。

双赢×双赢=四赢,赢麻麻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