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母亲太强势,三观不正怎么办?

回答
面对强势且三观不合的母亲,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局面,而且处理起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智慧。毕竟,血浓于水,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亲近的人之一,但同时,她的人生阅历、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都可能导致她形成与我们截然不同的三观。

首先,要认清一个事实:我们很难改变一个成年人的核心价值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有时不仅仅是年龄的差异,更是经历、认知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强行去纠正她的三观,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引发更多的冲突和矛盾。与其想着“改造”她,不如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与之“共存”。

你需要做的第一步,是清晰地认识到“你的三观”和“她的三观”是独立的个体。她有她的判断和选择,而你有你的。当她的言行触及到你无法接受的底线时,你需要学会划定界限,并且坚定地执行。这并不代表你不爱她,而是你对自己价值观的尊重。

比如,如果她的强势体现在对你生活的过度干涉,事事都要按照她的想法来,甚至在你已成家立业后仍然如此,那么你就需要温和而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可以尝试用“我理解您的好意,但是这件事我需要自己做决定”或者“您的想法很好,但我有不同的考虑,我希望能够按照我自己的方式来处理”这样的话语。关键在于,不要在她指责或命令时立刻反驳,而是等她情绪稍微平复,或者在她说完之后,冷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在沟通中保持情绪的稳定。强势的母亲往往能敏锐地捕捉到子女的脆弱点,并加以利用。如果你在回应时也充满情绪,那么对话很容易失控。深呼吸,尝试站在她的角度去理解(即使你不认同她的观点)。很多时候,父母的强势和不合时宜的观念,源于他们对孩子的担心、爱,或者是他们自身的不安全感。当然,这绝不是为她们的错误观念开脱,而是为了帮助你找到沟通的突破口。

当她表达一些你认为“三观不正”的观点时,如果你觉得争论没有意义,甚至会伤害感情,那么学会“选择性倾听”和“温和反驳”。你可以微笑着听,点点头,表现出你听进去了,但并不代表你认同。如果一定要回应,可以说“嗯,您说的有一定道理,不过在我看来,这件事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者“我尊重您的看法,但我有自己的想法……” 重点在于“尊重”和“我的”,避免使用“你错了”这种直接对抗的词语。

同时,建立你自己的信息获取和价值判断系统。不要仅仅依赖母亲传递给你的信息和价值观。多看书,多听讲座,多和与你三观相合的朋友交流,拓展自己的视野。当你拥有更独立、更成熟的判断能力时,母亲的言语对你的影响就会减小。你会更清晰地知道,她的想法不代表全部真理,甚至可能是有偏颇的。

在某些敏感的问题上,比如你的人际关系、婚姻观、甚至一些社会事件的看法,如果她持有让你难以接受的观点,你可以选择“回避”。当她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时,你可以找借口离开,比如“我去倒杯水”、“我还有个电话要打”、“我得去忙点别的”。如果她追问,你可以简单地回答“这件事我不方便多说”或者“我们对这个事看法不太一样,就不讨论了吧”。

最后,也是最难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保证自己心理健康的前提下,维持适当的亲子关系。这意味着你可能需要学会一些“策略性”地与母亲相处。比如,在一些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上,可以适当迁就一下,让她感受到你的关心和顺从,这样也能减少她的“攻击性”。但同时,在你认为重要的事情上,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底线。

这整个过程,就像在走钢丝,需要在尊重、爱、界限和自我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需要时间和不断的实践,也许你会犯错,也许会有挫败感,但请记住,你是在为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心理健康而努力,而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题主的描述是准确的话:

有2种功夫,题主可以试着练一练:

1.精神太极!

2.左耳进,右耳出神功!


我看了题主在其他回答下的评论,其实我猜到题主的工作应该是JC,或者GA,这样的工作。因为体制内恐怕不容易调动,否则,去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发展,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多烦恼了.......

如果确实无法远离,又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的话,那就只能改变自己,去学上面提到的2个“功夫”!


首先,所谓“精神太极”,就是当对方很“强势”的时候,千万不要跟她吵!标准回答只有2个:“好好好!”“是是是!”然后,自己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其实,像题主母亲这样的情况,很大的可能是她小时候也经历过和你类似的情况,或者遇到过什么突发事件变成这样的!

特别是看题主年龄应该也不小了,这个时候的父母其实和“小孩”一样,希望秀存在感........

所以,“硬顶”没有好处!不如用“太极”的方式,化解她的强势,让她自己感到无从下手!


至于“左耳进,右耳出神功!”

电视剧《小女花不弃》里有这样一个桥段:

花不弃大骂东方祏是“无赖”,东方祏笑着跟花不弃说:“你骂吧,你尽管骂,反正你再怎么骂,也不会骂掉我一块肉........”

现实中也是如此........诸葛亮之所以能“骂死王朗”,是因为诸葛亮有音波功吗?NO!不过是王朗自己的心态崩溃而已!

所以,如果能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在意的话........母亲再怎么强势又有什么用呢?

记住,“只要你自己不觉得尴尬,那别人更不会觉得尴尬!”


最后,我想说,即便是题主对于母亲不满,题主还是依然关心自己母亲的!就像是闹离婚的人,越是吵得厉害,离婚的几率反而越小!越是能平静面对的,反而离婚的几率越大.......所以,个人认为,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应对,相对更靠谱!


当然,要怎么做是题主自己的事情!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面对强势且三观不合的母亲,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局面,而且处理起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智慧。毕竟,血浓于水,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亲近的人之一,但同时,她的人生阅历、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都可能导致她形成与我们截然不同的三观。首先,要认清一个事实:我们很难改变一个成年人的核心价值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
  • 回答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复杂而悲惨的案件,从法律角度审视杀害分尸凶手的定罪量刑。首先,必须明确,案件中被杀害分尸的人,其过往行为(杀害一家三口、霸占他人母亲、强奸他人妻子)属于极端恶劣的犯罪行为。然而,这些罪行并不能成为任何人对其施加私刑、剥夺其生命权以及进行肢解的合法理由。 法律的准则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
  • 回答
    这起令人痛心的悲剧,一个17岁的年轻生命就此凋零,实在让人扼腕叹息。上海男孩因母亲批评而选择跳桥轻生,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父母太强势”或“孩子太叛逆”就能概括的问题。这背后,往往交织着复杂的情感、沟通的障碍、以及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境。要深入剖析,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一、 青少年时期特.............
  • 回答
    跟强势的母亲一起长大,成年后的性格就像是被一层细密的网笼罩,有些地方被过度塑造,有些地方则因为缺乏自由伸展而显得不够舒展。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听话”或者“叛逆”,它渗透到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甚至你选择的生活道路。核心的“讨好”与“对抗”的两极分化首先,最明显的影响就是你可能在“讨好”和“.............
  • 回答
    和控制欲极强的母亲相处,就像是在一张布满蛛网的旧地图上摸索前进,每一步都可能被牵制,每一点空间都可能被压缩。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又心力交瘁的问题,因为血缘关系带来的情感纠葛,让“处理”这两个字变得异常沉重。我能理解你的感受,那种被无形的手紧紧攥住,想要喘口气却发现空气都被剥夺的感觉,糟透了。这不是你的.............
  • 回答
    这件事,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咱们先别急着站队,从几个方面细细掰扯一下。首先,这个男孩的做法,挺有意思的,而且也引发了很多关于教育、家庭关系和法律边界的讨论。男孩的行为动机: “被骗”的愤怒与反抗: 夏令营听起来是个好玩、放松的事情,结果却是高强度的补课,这绝对是欺骗。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感到被欺骗、.............
  • 回答
    黑龙江一男子伙同母亲虐待妻子,吃垃圾住猪圈强迫劳动,多处骨折,终审获刑一年半,这判决结果确实引人关注,也难免让人觉得是否过于轻微。要探讨这个判决是否“合理”,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并且尝试还原当时的具体情况,尽量避免生硬的法律条文堆砌,而是用更接近生活化的语言去分析。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这个案件.............
  • 回答
    你提到的杭州楼某强奸未遂事件,以及嫌疑人母亲对受害者说出的那些令人震惊和愤慨的言论,确实触及了社会上一些非常敏感和令人痛心的问题。想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事件本身: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起涉嫌刑事犯罪的事件。无论嫌疑人最终被判决如何,他被指控的行为——强奸未遂——本身就是对.............
  • 回答
    关于中科院博士王永强赴美20年不归,甚至在母亲病危时也未曾露面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非常触动人心、也引发了广泛讨论的事件。看待这样的事情,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来评价,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位博士的选择背后,很可能有着他自己的人生考量和价值观。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 .............
  • 回答
    大连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孩案,以及后续的赔偿和道歉执行问题,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且复杂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这个问题:一、 事件的悲剧性与社会影响首先,这起案件本身就是一起令人发指的悲剧。一个10岁的花季少女生命戛然而止,对家庭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而施害者仅仅是一个13岁的少年,.............
  • 回答
    这件事令人心痛,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人生的黄金时期戛然而止,留给家人的除了无尽的悲痛,还有无声的责问。36岁,对于一个IT行业的男性来说,本该是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年纪,却因为过劳猝死在马桶上,这种对比本身就充满了悲剧色彩。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件事,或许能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症结所在:1. IT行业的.............
  • 回答
    嘿,姐妹!看到你的留言,我特别能理解你这种“幸福的烦恼”。母乳确实是个宝藏,但一次性分泌太多,真的会让人有点吃不消。想把多余的母乳分享出去,这想法挺棒的!说起来,我身边也有朋友做过类似的事情,所以多少有点经验可以跟你聊聊。首先,我们得想清楚,为什么要分享这些母乳? 帮助他人: 最直接的,就是给那.............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很多人的困惑。确实,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男生似乎不太倾向于选择母胎单身的女生作为恋爱或结婚对象。这背后可能藏着一些挺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原因,我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得明确一点,“母胎单身”这个标签本身就带有一些外界的解读。它意味着一个人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没有经历过一段成熟.............
  • 回答
    在英语的日常交流中,有一些表达方式对于非母语人士来说,可能因为文化背景差异或对细微语气的理解不到位,从而在不经意间冒犯到对方。这些并非是故意的不礼貌,而是因为语言的精妙之处,尤其是那些潜藏在字面意思之下的社会规范和礼仪。下面我将详细分享一些我观察到的、非母语人士容易忽略的“不太礼貌”的表达方式,并尽.............
  • 回答
    .......
  • 回答
    这件事确实引发了非常大的争议,而且这种争议背后触及了社会价值观、法律公正以及公众舆论的复杂交织。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事件本身:残酷的现实与鲜明的对比首先,我们必须清楚事件的基调:一个生命逝去了,而且是两个无辜的生命,一个母亲和一个孩子。这本身就是一场悲剧,带走了两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当这些年轻的生.............
  • 回答
    听到你母亲要把你七年前送她的金手镯给嫂子,你感到很生气,觉得母亲把你当傻子,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可能的情况,让你更好地理解这件事,并思考如何处理。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你的感受和担忧: 感觉被轻视/不被尊重: 七年前你用心送的礼物,对你来说有特殊的意义,如今却被转赠给嫂子,让.............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因为“痴迷”和“信奉”这两个词本身就带有主观色彩,而“正统佛教”的定义也可能因个人理解、宗派差异以及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要判断你母亲的信奉是否是“正统佛教”,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理解“痴迷”与“信奉”: 信奉 (Faith): 通常指对某种宗教的教义、理念、实践.............
  • 回答
    说服一位认为希特勒无罪的母亲,是一个极其困难且需要极大耐心和同理心的过程。这不仅仅是陈述事实,更是要理解她为何会有如此观点,并尝试引导她看到历史真相。以下是一个详细的策略,包含心理层面的准备、沟通技巧和事实论据:一、 心理准备与沟通基调1. 理解她的根源,而非立刻否定: 探究原因: 在.............
  • 回答
    当母亲明确表示两套房子都留给弟弟时,作为女儿,你的感受和应对方式可能非常复杂。这涉及到家庭关系、财产分配、公平感以及你自身的权益。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和考虑因素,希望能帮助你处理这种情况:首先,理解和处理你的情绪: 承认你的感受: 感到被忽视、不公平、愤怒、伤心、失落或困惑都是非常正常的反应。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