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例子?

回答
历史长河中,不乏那些出于贪念、野心或是策略失误,结果却适得其反,甚至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案例。这些“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故事,往往充满了戏剧性,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下面我就给你掰扯掰扯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让你听着过瘾,也能从中咂出点儿味儿来。

一、曹操赤壁之战前的“火烧粮草”——误判的赌注

说到“偷鸡不成蚀把米”,曹操在赤壁之战前的一系列操作,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反面教材。

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可谓一时无两,挥师南下,志得意满,想要一举统一天下。然而,江东孙吴也不是好惹的,尤其是周瑜和鲁肃这帮主将,将领精明,士气高昂。曹操为了尽快解决荆州问题,为北征做准备,也为了瓦解江东的抵抗意志,他派出了一个大将——于禁,去骚扰江东的粮草运输。

这原本是一步看似精妙的棋,意图通过断绝孙吴的补给线,逼迫他们就范。于禁也的确是曹操麾下的一员猛将,在北方的战场上也是屡立奇功。然而,他这次面对的对手是江东水军的精锐,而且当时的长江水域环境复杂,不适合北方士兵的作战习惯。

结果呢?于禁非但没能烧毁孙吴的粮草,反而在长江口被周瑜的水军伏击,损失惨重。更糟的是,这次失败的消息传回曹营,极大地打击了士兵的士气。本以为是小打小闹,结果却成了惨痛的教训。

但更绝的是,这还不是曹操“蚀把米”的全部。为了快速解决荆州问题,曹操还听信了蔡瑁等人关于连环船的建议。这本来是为了克服北方士兵不习水战的问题,让船只固定,方便士兵在船上行走作战。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的,毕竟在陆地上,曹操的骑兵那是无人能敌。

然而,这种“连环船”的策略,在火攻面前,简直就是给对方送福利!长江上的风,尤其是冬季的西北风,一旦遇到火,后果不堪设想。周瑜和黄盖看准了这个致命的弱点,利用诈降和火攻的绝佳机会,一把大火就将曹操的船队烧成了人间地狱。

这场赤壁之战,曹操不仅没能统一天下,反而损兵折将过半,自己也差点丧命,被迫退回北方,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彻底形成。他最初想用“烧粮草”来削弱孙吴,结果自己粮草补给受到了影响,而且还因为连环船的策略,最终被一把火烧得精光。这可以说是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而且这一“米”还赔得倾家荡产。

二、楚汉相争中的项羽——刚愎自用的悲剧

项羽,一个勇猛无敌的战神,力能扛鼎,气盖世,却最终败给了出身卑贱的刘邦。这其中的“偷鸡不成蚀把米”,体现在他一系列错误的战略决策上。

项羽在灭秦之后,本应顺势而为,稳定关中,安抚民心。但他却被个人的恩怨和虚荣心蒙蔽了双眼,将刘邦封为汉王,并让他远离自己控制的关中地区,迁往贫瘠的巴蜀。这一举动,等于是在自己身边埋下了一个隐患。他以为是“把刘邦丢到穷乡僻壤去,他能有什么威胁?”,结果这块“鸡”没偷到,反而养肥了一个最终吞噬他的对手。

更直接的“偷鸡不成蚀把米”发生在鸿门宴之后。项羽本来有机会在鸿门宴上除掉刘邦这个最大的潜在威胁,当时范增已经看出了刘邦的野心,并且建议项羽趁机杀了刘邦。项羽却一时心软,或者说是被项伯的私情所扰,放走了刘邦。他大概想着“刘邦现在势单力薄,放他回去也无妨”,谁曾想,正是这个决定,为刘邦日后卷土重来、最终灭了他楚国埋下了祸根。

之后,项羽又因为分封不公,激起了诸侯的普遍不满,导致项羽的统治基础非常薄弱。而刘邦,却凭借着张良、萧何、韩信等人的辅佐,在巴蜀之地发展壮大,最终东出函谷关,与项羽展开了漫长的楚汉战争。

项羽一生勇猛,但在政治和战略上却屡屡失误。他总想着凭借武力解决问题,却忽视了人心向背和长远的战略布局。他想通过封王来控制诸侯,结果适得其反;他想在鸿门宴上装腔作势,结果却错失了除掉刘邦的最佳时机。最终,他那个被他轻视的“小鸡仔”刘邦,不仅没被怎么样,反而长成了雄狮,将他赶到了乌江自刎。这简直是比喻本身都无法涵盖的惨痛结局。

三、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法家严苛的副作用

虽然商鞅变法是成功的,让秦国迅速崛起,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变法推行的严酷措施,也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偷鸡”,结果却也带来了“蚀把米”的潜在风险。

商鞅变法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就是“严刑峻法”。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严刑之下,人民的恐惧和不安也在滋生。例如,实行连坐制度,一人犯法,全家甚至邻里都受牵连。这虽然能有效地控制犯罪,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人性的自由和对统治者的信任。

商鞅本人也因为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并且过于严酷,导致他最终在秦孝公去世后被车裂。他为了秦国的强大,不惜得罪所有人,以为这样就能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变法成果。结果呢?他成功地“偷”到了秦国的强大和改革的推行,但自己却成了改革的牺牲品,被新上位的秦惠文王(商鞅曾变法将秦惠文王定为庶民)以“车裂”的酷刑处死。这与其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不如说是“偷鸡成功但把喂鸡的人自己给炖了”。

更长远来看,秦朝在建立之后,因为继承了商鞅变法的严酷和法家的集权思想,导致统治过于严苛,缺乏仁政,人民负担沉重。虽然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中国,但他的暴政也很快导致了秦朝二世而亡。从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这种严苛的制度就像一个过于紧绷的弓弦,虽然能瞬间爆发强大的力量,但也很容易断裂。秦朝的迅速灭亡,也算是对这种过度“严刑峻法”的一种反噬。

这些历史故事,无不提醒着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对手,不要因为暂时的优势而心生骄傲,更不要因为贪念而做出冲动的判断。很多时候,我们看似巧妙的“偷鸡”,实则埋下了更大的隐患,最终付出的代价,远比当初想要得到的要沉重得多。就像有些人,为了捡芝麻而丢了西瓜,甚至连身上的衣服都赔进去了。这“鸡”偷得不值当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微博上有个#新冠疫苗副作用#话题,想必大伙也能猜到这个话题里的内容是些什么

然后某文化传播公司的总监花了点力气让微博平台把那个词条举报了,然后还把举报这个事大义凛然地讲出来了



然后就被人扒了

















其实我没看出这个熊心宇或者北京泓汉文化传播公司与投资公司citic的直接关联

真人照是从熊心宇微博找的


被揍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历史长河中,不乏那些出于贪念、野心或是策略失误,结果却适得其反,甚至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案例。这些“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故事,往往充满了戏剧性,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下面我就给你掰扯掰扯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让你听着过瘾,也能从中咂出点儿味儿来。一、曹操赤壁之战前的“火烧粮草”——误判的赌注说到“偷.............
  • 回答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些被人们冠以“菜鸡”之名的角色,他们似乎天赋平平,阅历尚浅,甚至在某些方面显得笨拙可笑。然而,就是这样一群人,却在关键时刻,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战胜了比他们更“菜鸡”的对手,并且因此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史册上熠熠生辉。这并非什么玄幻的巧合,而是人性、策略与时势共同作.............
  • 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满门忠烈”通常指整个家族因忠于国家、忠于信仰或忠于某人而集体殉难或英勇牺牲。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被广泛传颂的“满门忠烈”人物及其故事,尽管部分案例可能因历史记载的模糊性而存在争议,但其精神和事迹仍被后人铭记: 1. 岳飞家族(南宋) 背景: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以“精忠报国”闻名,其家族成.............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因误会、误判或技术失误导致的“乌龙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因意外的错误或误解而引发连锁反应,甚至改变历史进程。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乌龙事件及其详细分析: 1. 1942年:菲律宾误击事件(“菲律宾误击事件”) 背景: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面临严峻形势。1942年,美军在菲律宾的巴布.............
  • 回答
    历史上“点错技能树”的现象往往指因决策失误、战略误判或技术路线错误导致的发展受阻甚至灾难性后果。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的详细分析: 1. 苏联农业集体化:暴力强制下的粮食危机 背景: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为加速工业化,强行推行农业集体化,试图将小农经济转变为大规模国有农场。 错误路径: .............
  • 回答
    历史上有很多人物因时代局限、意识形态偏见或宣传策略而被低估或高估。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涵盖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领域,并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其被误解的原因: 一、被低估的人物 1. 玛丽·居里(Marie Curie) 背景: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物理学和化学),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 回答
    历史上装逼失败的例子数不胜数,有些因为过于夸张,有些因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下面我就来详细讲述几个著名的装逼失败案例:1.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诅咒:被媒体和考古学家共同“装逼”的闹剧 背景: 图坦卡蒙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一位年轻法老,他在位时间很短,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显赫的功绩。然而,在他.............
  • 回答
    历史长河中,不乏光芒万丈的英雄,但也有许多默默奉献、同样伟大却鲜为人知的个体。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们的勇气、智慧、牺牲或坚韧,却在细微之处改变了历史的轨迹,或者点亮了黑暗中的希望。以下是一些不是很著名的历史英雄,我将尽力详细讲述他们的故事:1. 索菲·肖尔(Sophie Scholl,1.............
  • 回答
    “大力出悲剧”是一个非常贴切的描述,它指的是那些因为追求极致、过度强调某种功能或理念,但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产品失败、甚至带来负面影响的案例。历史上有不少产品都符合这个特征,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且可以详细讲述的例子: 1. 索尼Betamax录像机背景: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录像.............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事物,它们在当时可能被视为“厉害”、“强大”或“有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其真正的价值却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虚幻的“厉害”。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例子: 1. 建造巨型金字塔却未能带来长久繁荣的国家例子:古埃及的巨型金字塔 (如吉萨金字塔群) 当时看起来的.............
  • 回答
    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令人捧腹的笑话,它们或源于对现实的辛辣讽刺,或来自对人性的幽默洞察,或仅仅是巧妙的语言游戏。这些笑话穿越时空,至今仍能引发我们的共鸣和笑声。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的笑话,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背景和内容: 1. 柏拉图与傻瓜的对话(古希腊)这个笑话虽然没有确切的记录说明是柏.............
  • 回答
    历史上涌现出无数意志力强大到远远异于常人的人物,他们凭借着超凡的毅力和决心,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改变了历史的进程,留下了不朽的传奇。以下是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故事足以证明意志力的力量: 1. 斯巴达克斯 (Spartacus, 公元前 111/109 – 前 71年)背景与困境: 斯巴达克.............
  • 回答
    历史的进程充满了戏剧性和无常,其中不乏令人啼笑皆非的讽刺之处。这些讽刺,往往源于人们的认知局限、预设的偏见、或是善意的初衷所导向的意想不到的恶果。以下我将详细讲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讽刺事件:1. 西方文明的“救世主”竟是“传播者”: 背景: 14世纪,欧洲爆发了席卷整个大陆的黑死病,又称鼠疫。.............
  • 回答
    历史上存在一些引发“疑似穿越者”讨论的人物和事件,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都属于民间推测、阴谋论或历史巧合的解读,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不能视为历史事实。科学严谨的历史研究并不承认穿越者的存在。尽管如此,这些讨论本身也很有趣,它们往往来源于人们对历史现象的困惑、对超自然力量的想象,以及对现有历史叙事的补充.............
  • 回答
    历史上,被宣扬成正面人物,但实际上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险恶一面的例子并不罕见。这些人物往往在历史的叙事中被简化、美化,或者其负面行为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1. 圣女贞德(Joan of Arc) 正面宣扬: 贞德被广泛誉为法国民族英雄,一位神圣的女性,带领法国人.............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他们留下的言论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有些言论因其深刻的洞察力、前瞻性,或是其背后蕴含的巨大争议和影响力而令人惊叹。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人物发表过的惊人言论,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其背景、内容和影响: 1. 苏格拉底:“我唯一知道的是.............
  • 回答
    历史上,狠话并非都是粗俗谩骂,很多时候它们是智慧、决心、甚至绝望的浓缩,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军事或个人意义。这些“狠话”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们触及了人性的深处,激发了人们的情感,并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的狠话,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其背景、含义和影响: 1. “我就是罗马!”.............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璀璨的星辰,其中一些人物因其卓越的智慧、非凡的成就、深刻的影响力以及超越时代的思想,在后人心中被赋予了“神一般”的地位。这里的“神”并非指超自然的神灵,而是指他们在各自领域内达到了极致,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颠覆性的推动作用,其思想和影响至今仍在回响。以下是一些在不同领域堪称“神一般.............
  • 回答
    “国士无双”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极高的赞誉,意指一个人在国家层面的才能、功勋、影响力都达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人。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能够被如此评价的人物并不少,但要说“够资格”并被广泛认同的,则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杰出的才能与智慧: 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某个或多个领域拥.............
  • 回答
    历史上涌现过许多令人惊叹的本科和硕士毕业设计/论文,它们不仅是学生学术生涯的巅峰之作,更可能在学术界甚至社会上产生深远影响。要挑选“牛逼”的案例,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衡量:开创性、影响力、实用性、解决的复杂性以及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以下是一些我认为符合“牛逼”标准的例子,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其背景、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