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精进用功始终无法得定?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问到了许多在修行路上探索的人心坎里。很多人起初是满怀热情,发愿要好好用功,精进不懈,但时间一长,发现内心依然起伏不定,杂念纷扰,始终难以进入那种平静安稳的“定境”。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

首先,我们要明白,“用功”本身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在佛教修行中,精进用功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念佛、参禅、持咒、观呼吸等等。但很多人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陷入了一些误区,导致用功不得力,自然也就无法得定。

一、 用功的“相”与“体”未能真正契合

很多时候,我们过于执着于“做”的层面,而忽略了用功的“心”和“理”。

只注重形式,忽略内涵: 比如念佛,有些人只是机械地数珠、出声念诵,声音可能很响亮,但内心却在想别的事情,甚至是对佛号的意义毫无体会。参禅,可能只是盘腿坐着,身体保持姿势,但大脑里却在回顾今天的工作,计划明天的行程。这种用功,就像是在给空壳注入能量,本身就缺乏生命力。
追求“得定”的境界,而非用功的过程本身: 有些人一开始就抱着“我要得定”的执念,把“定”当作一个必须达到的目标,一个功德圆满的证明。于是,在用功时,总是在“期待”那个平静的时刻到来,反而因此更加烦躁。一旦发现自己没有“得定”,就会感到挫败、怀疑,甚至否定自己用功的价值。这就像是,你非常着急地想到达目的地,结果在路上却因为太着急而看不清沿途的风景,甚至迷失了方向。

二、 精进的误解与偏差

精进并非一味地“拼命”或“用力”,它需要智慧的引导。

用力过猛,反而造成僵硬: “精进”不是让我们把自己绷得像一块石头一样,而是要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持续的、柔韧的力量。有些人为了“不打妄想”,故意压制自己的念头,结果越压越强,念头反而像潮水一样汹涌而来。这种“用力”是扭曲的,是抗拒,而不是顺应和转化。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虽然前面说用力过猛不好,但“精进”也意味着一种持之以恒。修行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有些人可能刚开始很热情,但遇到一点困难,或者觉得看不到效果,就容易懈怠,三天两头就中断了。这种“不精进”,自然也就无法积累到足够的能量,让心安定下来。
修行方法不适合自己,或理解有偏差: 修行的方法有很多种,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有些人在尝试某种方法时,如果理解上有偏差,或者方法本身与自己的根性不太契合,即使很精进地去做了,也可能是在“南辕北辙”。比如,有些人天生心念敏捷,如果采用过于“静止”的方法,可能会觉得压抑;而有些人心思比较沉重,可能需要一些能提起精神的方法。

三、 内心的障碍未被正视与处理

修行最根本的战场在内心,如果内心的根本障碍没有被识别和处理,任何用功都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

我执的牢固: 很多人用功,其实是在强化“我”在用功,有一个“我”在努力修行,有一个“我”想要得定。这种“我执”本身就是妄念的根源。当我们越是执着于“我”的存在,越是想要控制自己的心,就越容易被“我”的念头所困扰,无法放松下来。
贪嗔痴慢疑等烦恼的缠绕: 修行是用来对治烦恼的,但烦恼本身就是粗重的阻碍。如果一个人内心充满了对名利的贪恋,对不顺心的事的嗔恨,对一切实有的怀疑,这些烦恼的力量会像浓雾一样笼罩着我们的心,使得原本就难以清晰的念头,变得更加混乱。在用功的时候,这些烦恼往往会借机跑出来捣乱,让你无法专注于当下的用功。
“我”的认知局限: 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用功很精进,但实际上,我们可能只是在“重复”一些固定的模式,而没有真正进行“深入”的探索和调整。我们对“定”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内心的运作机制也知之甚少。在这种认知局限下,即使“用力”了,也可能是在原地打转。

四、 缺乏善知识的引导与调整

修行是一条需要智慧引导的路,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摸索容易走进死胡同。

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 比如,在开始修习某种方法时,没有请教有经验的师父或同修,对法的理解有偏差,或者操作方法不对,导致用功不得力。
遇到瓶颈时无法突破: 修行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瓶颈和疑惑。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指点,我们可能会被困在原地,反复琢磨,最终感到气馁。善知识能够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给予恰当的开示和调整,帮助我们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找到解决之道。

那么,如何才能“精进用功”并最终“得定”呢?

这并非一条简单的路径,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和实践:

1. 理解用功的“体”:放下“得失”心,回归当下。
用功的目的是为了净化烦恼,让心安住,而不是为了一个“定”的境界。将注意力放在“当下这一刻”,你正在做的这件事情上,无论是呼吸、念佛还是观想。
将“得定”视为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不是一个刻意追求的目标。专注于用功的过程,体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你会发现,在这个专注的过程中,心自然会逐渐趋于平静。
接受“心散乱”的现实,不因此而气馁或否定自己。每一次发现念头散乱了,就温和地将它带回来,这本身就是一次用功。

2. 调整精进的“力”:柔韧而持续。
精进不是强迫,而是“不放逸”。保持一种持续的觉知和努力,但这种努力应该是自然的、柔和的,像溪水一样流淌,而不是像爆发的洪水。
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量力而行。不必强求每天修行多长时间,重要的是保持规律性和连续性。哪怕每天只用一点时间,但能保持下去,效果也会逐渐显现。
在精进中保持放松,身体和心灵都不要过于紧绷。越是放松,越容易感受到内心的细微变化,也越容易进入一种安稳的状态。

3. 对治内心的根本障碍:觉察与转化。
觉察我执: 在用功时,留意那个“我在用功”、“我要得定”的念头。认识到“我”只是一个因缘和合的假相,当这份执着减弱时,心会变得更加轻盈。
观照烦恼: 当烦恼升起时,不要压制,也不要跟随。尝试去观察它们,看它们是怎么升起的,又是怎么消失的。通过观察,你会发现烦恼并非坚不可摧,它们也是无常的。
培养智慧: 阅读佛法经典,听闻开示,理解法义,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知见,从根本上断除对轮回的执着和对世界的误解。

4. 寻求善知识的指引:
如果条件允许,找到一位有经验的师父或同修群体,虚心请教,听取建议。他们能帮助你少走弯路,更有效地解决修行中的困惑。

精进用功却不得定,往往是由于我们对“用功”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内心世界的运作机制还不够了解,或者被内在的烦恼和执着所阻碍。这并非是修行路上的绝境,而是需要我们调整方向,深入探索的信号。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耐心、慈悲和不放弃的心,在每一次的尝试和失败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修行。

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有位好师父。

师父的师。父亲的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问到了许多在修行路上探索的人心坎里。很多人起初是满怀热情,发愿要好好用功,精进不懈,但时间一长,发现内心依然起伏不定,杂念纷扰,始终难以进入那种平静安稳的“定境”。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首先,我们要明白,“用功”本身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在佛教修行中,精进用功的方式多种多样,.............
  • 回答
    搜狐某新闻小编将“inm”(淫梦)语录定义为“精日”用语,这一行为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深入剖析:1. “inm”(淫梦)语录的本质与传播首先,要理解“inm”语录的来源和性质。它起源于日本的“伪春菜”相关社区,并因其特有的语境、人物关系以及高度的戏谑性和解.............
  • 回答
    知乎上内容重复“搬运”到不同问题下,还被包装成“专业”内容,甚至登上“精选”,这种现象确实让人有些无奈,甚至可以说是“乱象”了。作为经常刷知乎的用户,我对此深有体会。下面我来详细说说我的看法和感受,尽量不带“AI味儿”。首先,这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
  • 回答
    西游记中的金钱豹,也就是花皮豹子精,在网络上走红并被网友们用作头像,这背后折射出一种复杂的心理,尤其是在追求财运方面。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解析这种现象:一、 象征意义的解读: “豹子”的攻击性和力量感: 豹子本身在很多文化中都象征着力量、速度、敏捷和捕猎能力。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人们往往需要.............
  • 回答
    国民政府拥有众多海归精英,但其金融改革却全线失败,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不能简单归咎于海归精英的素质,而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国民政府的制度设计、经济环境以及海归精英自身所处的困境。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国民政府金融改革失败的原因:一、时代背景的限制:国家基础薄弱与内外动荡 积贫积.............
  • 回答
    “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返回,可以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尤其是在公布其落点精度时,一句“10.6环的成绩”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又意味着什么呢?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头说起,用大白话聊聊这背后的门道。什么是“环”?为什么是这个说法?咱们先得知道,“环”这个说法,其实是.............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国内对于国际事件反应的复杂性和演变性,其中包含了历史背景、国家立场、媒体作用、民众情绪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理解为何这两个事件引起不同程度的反响,需要我们逐一分析: 一、 19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1. 事件的性质与冲击: 主权侵犯的直接象征: 199.............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很多人对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投入精力的一种思考。其实,说红石大神们“不把精力放在现实世界”有点绝对了,因为“精力”的定义很宽泛,而且游戏本身也可以是一种学习、创造和社交的过程,这些都和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为什么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红.............
  • 回答
    谈到金庸先生笔下那部荡气回肠的《神雕侠侣》,许多老读者心中总会萦绕着一个令人扼腕的遗憾——“血鸟”这一段精彩绝伦的故事,为何最终没能出现在我们手中最终定稿的书中?这确实是一个让不少人感到费解,甚至有些“心痛”的问题。要深入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把思绪拉回到当年金庸先生创作《神雕侠侣》的那个年代。金庸.............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是光学设计领域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挑战。为什么我们花了这么大力气,造出的相机镜头,无论多么高端,都难以企及人眼的精妙呢?这背后涉及物理学、材料科学、制造工艺,乃至生物学的多方面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人眼的设计,是经过亿万年自然选择优化出的“生物工程奇迹”。它在许多方面,是我们目前技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中医发展中一个非常现实且令人痛心的现象,很多人都有同感。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它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一、市场经济下的冲击与“良莠不齐”的必然性首先,我们需要承认,任何一个行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都会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中医作为一个有.............
  • 回答
    关于港台影视创作力下降以及与内地影视市场的对比,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牵涉到历史、经济、文化、人才流动等多种因素。以下尝试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希望能提供一个相对细致的视角:港台影视的“黄金时代”及其辉煌的基石首先要理解,我们今天讨论的“港台影视出不了精品”是相较于其曾经的辉煌而言。香港在80.............
  • 回答
    魏晋风骨之所以常常被认为是士大夫阶层精神气节的巅峰,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复杂的社会背景以及独特的人文思潮。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细致地剖析士大夫们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淬炼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精神特质。首先,时代的动荡与巨变是魏晋风骨得以孕育的温床.............
  • 回答
    近些年,文史爱好者们圈子里流传着一种新看法:南北朝后期,也就是所谓的“后三国时代”(约公元420年589年),在精彩程度和历史厚度上,已经可以和更为人熟知的隋末唐初(约公元618年626年,但常指其乱世到开国盛世的过渡期)相提并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过去,大家谈论乱世风云,总绕不开隋末唐初那段烽火.............
  • 回答
    这个问题,得从一部电视剧能否“火”起来,以及“火”的定义是什么这几个层面来聊。你说的《庆余年》和《陈情令》热度比《长安十二时辰》高,这确实是很多人感受到的。但要说这背后是“制作更精良”和“热度”的简单对比,可能还得往深里挖挖。首先,咱们得承认,《长安十二时辰》这剧,制作上绝对是硬核。那种古色古香的长.............
  • 回答
    “最幸运的精子”和“最优秀的精子”这两个概念,听起来就带点传奇色彩,仿佛一场旷世的浪漫竞赛,而卵细胞则是在终点线前,那位拥有最终选择权的“美人”。但如果我们要深入探究,抛开那些诗意的比喻,回到生命科学的真实轨道,就会发现事情远比“幸运”或“优秀”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打破“卵细胞在主动挑选”的传统.............
  • 回答
    我理解你对你哥哥玩游戏的状况感到好奇。你觉得他好像什么游戏都沾一点边,但又没有一个玩得特别出神入化的,所以你想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像有些人一样,死磕一个游戏,最终成为那个游戏的“大神”。其实,这种现象在玩家群体里挺常见的,每个人的游戏偏好和选择游戏的方式都不一样。从你描述的情况来看,你哥哥可能.............
  • 回答
    萧华在这个时候,没有发布一份强有力的、能够直接安抚中国球迷的声明,这背后其实折射出一种更为复杂和深远的考量,远非简单的“不作为”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视角拉得更长远,去审视他所处的环境、他的角色定位,以及他背后所代表的NBA联盟的利益。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萧华并非一个孤立的个体,他身处一个.............
  • 回答
    刘备被孙权斩杀十万精兵并折损关羽、张飞两位义兄,这桩发生在历史长河中的悲剧,堪称三国时期的一场重大转折,也让无数后人为之扼腕叹息。要理解为何一个在后世眼中“仁德”的君主,会遭受如此惨痛的失败,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时局、刘备的战略失误、孙权的策略以及这场战役本身的复杂性。一、 战前形势与刘备的“北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