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会有人认为二战中美国陆军不是苏联红军的对手呢?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有点意思,而且仔细一琢磨,还真有人能从某些角度出发,得出“美国陆军在二战中不是苏联红军对手”这样的结论。这可不是什么普遍观点,但如果非要找找这种说法的依据,大概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1. 战场规模与消耗战的残酷性:

首先,我们得承认,二战的东线战场,也就是苏联与德国之间那场血腥的绞肉机,其规模和残酷性是空前的。苏联红军直接面对了德军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和步兵,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可以说,苏联红军在东线承受了绝大部分的德军兵力,进行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消耗战。

从这个角度看,苏联红军在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下,依然能够逐渐扭转战局,最终击溃德国,这本身就展现了其惊人的韧性和强大的战争机器。反观美军,虽然也在太平洋和欧洲战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但总体而言,其面对的德军主力兵力和集中程度,以及承受的伤亡数字,与苏军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所以,有些人可能就是从这种“正面硬刚,以命搏命”的残酷性来看,觉得苏联红军的“战斗意志”和“承受能力”更胜一筹,因此认为美国陆军在同等条件下(虽然这同等条件很难模拟)可能不是对手。

2. 陆军的“绝对实力”与“兵海战术”的认知:

美国陆军的优势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技术优势以及后勤保障。这使得美军在装备先进性、火炮支援、空中支援等方面都相当突出。而苏联红军虽然装备也在不断进步,但早期一度面临装备短缺、生产能力不足的困境。

然而,苏联红军的强项在于其庞大的人力资源,以及运用“兵海战术”的能力。一旦动员起来,红军能够投入数量惊人的士兵和坦克。在某些关键战役,比如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等,红军就是依靠人海的冲击和不计伤亡的猛攻来消耗和击垮德军。

如果单从陆军的“数量”和“冲击力”来衡量,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苏联红军在“绝对陆军实力”上更胜一筹。他们可能会觉得,即便美军装备再好,遇到苏军这种悍不畏死的“人海”冲锋,也会感到难以招架。这是一种对“硬碰硬”战术的某种解读。

3. 对“战略目标”和“胜利定义”的不同理解:

二战中的战略目标和胜利定义,对评价军队的对手能力也有影响。苏联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保卫国土,消灭侵略者,解放被占领土。他们的战争是卫国战争,充满了民族存亡的危机感,这极大地激发了士兵的战斗热情。

而美国参战,虽然也是为了击败法西斯,但其参战的时机、以及战场分散的特点,使得其战争的性质与苏联有所不同。美军在欧洲和太平洋都面临不同的敌人和不同的作战环境。

如果有人将“最终解放欧洲,将德军赶回柏林”作为苏联红军的唯一衡量标准,并认为这是苏联红军“对德国陆军最具决定性的打击”,那么他们可能就会忽略美军在北非、意大利以及后期解放西欧方面的重要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只看苏联红军对德国陆军的直接、大规模、持续的消耗,并将其视为一种“最强对决”,那么他们可能会得出美国陆军在这方面“不如”苏联红军的结论。

4. 信息茧房和选择性记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信息来源的偏差和选择性记忆。如果一个人主要通过一些描绘苏联红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文学作品、电影或历史叙述来了解二战,而对美军在其他战场的作战细节了解不多,那么他很容易形成一种“苏联红军更强”的印象。

这种观点往往忽略了战争的复杂性,以及不同军队在不同环境下所展现出的不同优势。军事的较量从来不是简单的“谁更强”就能概括的,它涉及到战略、战术、装备、后勤、士气、甚至运气等方方面面。

总结一下,那些认为“美国陆军不是苏联红军对手”的观点,很可能是在以下几个层面进行了某种解读和比较:

强调了苏联红军在东线战场承受的巨大压力和消耗战的残酷性,认为其在意志和韧性上更胜一筹。
将“陆军的绝对实力”简单等同于“兵力数量”和“冲击力”,而忽视了美军的技术和后勤优势。
可能过于侧重苏联红军对德国陆军的直接、大规模的正面消耗作用,而低估了美军在整体战争进程中的贡献。
也可能受到信息茧房和选择性叙述的影响,形成了片面的认知。

重要的是要明白,二战是一个多线作战的全球性战争,苏联红军和美国陆军都是盟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承担了不同的任务,并在各自的战场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两者进行简单的“谁是对手”的二元对立比较,往往会忽略战争的复杂性和历史的丰富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牵涉到各种各样的早已在国内被形成定式的说法。

很多说法都属于猛一听像那么回事,大部分不求甚解的老百姓听听也就当成了真的历史,但实际上只是一些故事而已。

比如说下面就有一个人提出来的:所谓美军推进速度慢


猛一看,这说法确实很符合国内习惯性历史审美:苏联红军在广阔的东欧平原上狂飙突进,纵横几千里,美英在西欧的小国寡民里步履维艰,磕磕绊绊才在德国境内碰上苏军。

可是实际呢,我们看下面的地图:

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同时的苏联红军我就从最远点,面对莫斯科方向的中部集团的位置开始算起,到1945年5月,美英盟军解放了法国全境,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北部,奥地利,丹麦等,挺近约1000公里,到达德国中部,捷克等地,约1000公里。 而苏军从白俄罗斯方向算起大约是前进了1000公里,从罗马尼亚,匈牙利方向则只有6、700公里。

挺近速度差距巨大么?

有人肯定马上会跳起来说苏军面对德军主力。先别急,我的宗旨就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说明, 你说美英盟军挺近慢,那我们就先来看慢不慢,你这个结论不成立,承认了,OK,那我们就接着谈下一个问题。

首先要说的是:美英盟军和苏军各自都有困难。

苏军面对的德军兵力更多这是事实,毕竟是打了几年的成熟战场。但美英盟军的劣势也不能无视吧。

只要眼睛不瞎的人都能看到,美英盟军是从诺曼底这一个点开始上岸的,他们要在诺曼底的海面上建造临时码头,从美国装船的军用物资要横跨大西洋来到英国,最终穿越英吉利海峡,在简易码头卸货,然后再从陆上堆放场用不断运上岸的汽车一点点往前线送。 而军队也只能是一批批的上岸。

百万大军要上多久?登陆作战是最难打的,尤其是一只无法获得一个更好的永备港口。

后来盟军为啥停下来了,就是因为上岸的军队多起来后,仅仅靠诺曼底的这个临时港口实在撑不住了,前线都得不到油料等物资。只能等安特卫普港拿下后投入使用。

相比之下,苏联红军在东线已经打了几年,整个后勤体系早已成熟,还有美国援助的几十万辆军用卡车,拉炮运兵送物资,可以风风火火的组织大兵团作战。


再比如说一个问题:陆军的规模

总有人把苏军和钢铁洪流划等号,当然,如果只是说苏军有钢铁洪流,那没错,但是有些人似乎把这个给绝对化了,认为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这就很离谱了。

我就直接贴一段文字:

我来总结一下,到战争结束时:

美军有1200万人,陆军830万人,扣除陆航的230万人后的陆军有600万,海军陆战队约50万人,也就是地面作战部队约650万人,拥有1.3万辆坦克,5.2万门火炮。

同时陆航的飞机有7.2万架。

至于美国海军的340万人除了陆战队外,主要是海航力量可以参与对苏作战了,这大约4.1万架的大部分是优秀战术飞机的力量在战争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而苏联军队有1130万人,扣除空军,海军等后,包括野战军、边境守备部队、内卫部队等所有在内的地面部队大约有个8、900万左右,坦克1.57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4.4万门炮(大部分是迫击炮),以及1.5万架飞机。

所以其实双方都是钢铁洪流,美军还要再加一个鹰翼蔽空。总共11.3万架飞机对1.5万架飞机。

而且美军的飞机比例均衡,既有庞大的B29,B17,B24这些四发动机战略轰炸机群,可以对苏军纵深的工业基地,兵力集结地,后勤基地实施突击,也有P-47,F-4U这些载弹量很大的舔地加空战双重好手,还有装备有涡轮增压擅长高空作战的P-51等。

这些航空兵力和地面部队有很好的协调能力。

这里还要重点谈一下炮兵。 苏联红军面对战争期间人员大量损失,培训时间短,损耗快,且物资紧缺的局面,很明智的采取了大力生产和下发迫击炮的策略,迫击炮是射程短精度差,但是至少在需要的地方有炮和没炮才是决定性的差别。

但是缺点就是缺点,

美军因为拥有更充沛的物资,更充足的训练,更完善的无线电通信设备,以及更好的兵员素质,因此在战争期间更依赖在灵活和精确指挥下的身管火炮火力,并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TOT战术。 相比之下苏军长期无法实现对前沿炮兵火力的灵活使用,只能在战役前极力提高火炮密度,进行死板的火力压制。

下面摘录一段话:

“总而言之,美国炮兵的装备设计精良,不说比其他国家更好,至少也是毫不逊色。美国炮兵在通讯装备和火控系统方面享有优势,只有皇家炮兵才能媲美。前进炮兵观察哨接近前线,通过大功率的无线电、广泛的野战电话网络与强大的炮兵阵地保持联系。 大冗余的通讯系统意味着,即使所有其他与前线部队和其指挥部的接触中断后,炮兵的通讯通常仍然能保持畅通。

让美国炮兵成为世界翘楚,也许是最重要 的,是俄克拉荷马州西尔堡的美国野战炮兵学校在战间开发的1个炮击方位系统。这是一战萨莫拉尔开拓的人工系统高精度发展。这个系统允许迅速打击目标,协调 大范围内不同发射阵地大批火炮的射击。最致命的一个战术使用是同时弹着(the time-on-target(TOT) concentration)。几个炮兵营一次TOT集中射击一个目标,通过计算每个炮连炮弹的飞行时间,让炮弹几乎同时命中目标(一个被称 为"Stonk"的同样战术,由皇家炮兵独立在北非发展出来)。

让美国炮兵变得更加致命的是1944年12月新投入使用的近炸引信。代号 VT(variable-time,可变时间)或POZIT,近炸引信包括1个微型雷达,接近到离固体目标预设距离起爆。POZIT引信用于对抗空中目标 (1944年秋拦截德国“嗡嗡弹”取得了显著效果)该引信效果显著,提高了空炸的威力,取代了复杂不可靠的时间引信。”

当然更不要说美军还实现了由地面引导员来协调的空地打击。

下面有人在扯德军在东西线的兵力。

那我们就一起看看德军为了应对西线盟军到底用了多少力量

1944年6、7、8这三个月里德军在西线部署的作战师数量分别是66、69和72个,在意大利战场部署的数量是27、27和29个,还有30多个师被部署在巴尔干和挪威以防盟军登陆,

也就是说,

在1944年6月,西线盟军与正面德军作战的为93个师,如果加上部署在北欧和巴尔干防登陆的,总共是约120个师,同期东线野战师的数量为150个;

在1944年7月,西线盟军面对的德军为96个师,加上北欧巴尔干的就是接近130个,同期东线野战师的数量为124个

在1944年8月,西线盟军面对的德军为101个师,加上北欧巴尔干的总共是130个师,同期东线野战师的数量为和130个。

当然在1944年6月之前,有一些东线的师是被打残后拉到西线休整的,东线激烈时确实在东线集中的主力师更多。但很显然西线应对美英盟军的德军兵力绝非少数。远不是某些人想象的东线就是绝对主力,西线就只是边角残兵。

user avatar

“战略空军”

二战鹰酱有个屁的空军,天上飞的只有陆航和海航。

——————————

英国人的飞机来了,德国人躲起来

德国人的飞机来了,英国人和美国人躲起来

美国人的飞机来了,德国人,英国人和美国人都躲起来

你陆航战略轰炸这么牛批,怎么德国44年军工厂产能不降反升啊?

哦原来轰炸机把自己的中将炸死了 那没事了

user avatar

从开头开始吐槽。

1.形成代差能具体说说是什么“赤裸裸的代差”么?还有这个军事理论到底是哪里形成了代差能不能说说啊?

你似乎很想强调美国陆军的军事理论已经超脱于世人之外,那麻烦先讲讲哪里超脱于世比较好,不然大家都一头雾水的。

2.任何一个步兵排可以呼叫空军精准打击和强大炮火压制………

任何呼叫CAS密接支援和火炮支援的部队都得有一套完整的流程,美军步兵排使用的无线电SCR-536只有2KM的通讯范围,这玩意可以直接呼叫空中支援和炮火压制?

哦,最后还得让通讯员跑腿,然后跑到能和上级通讯的位置,还得让上一级去请求支援,还得陆军航空队/炮兵部队批,

这就是你说的呼叫支援?

如果你说“哦这不是我说的,我说的就是打个电话马上机场就起飞攻击机/炮兵里面校正诸元开火”

那这有个通讯距离两公里的无线电,麻烦你打到机场和炮兵阵地去吧,拜拜了你内。

我寻思就是现代美军呼叫CAS和火炮也不是一个电话马上炸弹送到家啊,这不是现代军队作战方式这是外星人军队作战方式吧。

3.还有当时唯二的战略空军。

你也知道是“战略空军”啊。战略空军管陆军毛事啊,你打算用B17俯冲轰炸密接支援?

不是?那我苏联空军是不是也得算到陆军里面比比看啊?那红海军还上岸战斗呢,是不是也要把海军算到里面去啊?

4.“前线海量的战斗机,攻击机和战略轰炸机”

说的好,但是这和陆军有啥关系。

如果非要说叫美国陆军航空队那就是陆军,苏联空军不是苏联陆军航空队所以不是,我建议你先去把九年义务教育学完。

5.出色的后勤,完善的作战体系

我寻思苏美德英四个哪个后勤不出色了,哪个作战体系不完善了?

6.什么苏联的钢铁洪流,坦克甚至没有B17轰炸机多,这真的能打吗。

B17总共生产12317架。

T-34系列一共生产79877辆。

我建议你搞什么战力对比之前先把数据弄明白先。

user avatar

这是苏联红军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user avatar

因为有人比题主更有眼睛和头脑

因为有人能看到,决定战争胜负的不仅仅是装备和战术,还有勇气和经验。

美帝那种武装到牙齿的硬实力,恰恰是其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体现。只有害怕被砍伤的人才更愿意把自己塞进毫无缝隙的厚重铠甲中。因为美帝很清楚,如果是自己直面元首巴巴罗萨的突袭,在己方损失三百万战士并丢失八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后,在没有专制强权的坚定领导力和民众普遍厌战的情绪下,美利坚就完蛋了。美利坚不懂得什么叫拼光几代人去赢得一场战争。那些真正有勇气去做到这一点的民族才是真正的陆上霸主,这种民族或许没有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或许不擅长在各种各样的宣传手段中粉饰自己。但是,这种民族拥有足够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去赢得未来。

武器装备和战略战术有代差又怎么样?

慈父被小胡子突袭的时候,面对德三的装甲武器和地空一体的打击时难道没有代差?

这仗怎么打?苏联告诉你了,你看不到吗?

用两千七百万人的牺牲抹平了它!把敌人呛死在双方流出的鲜血里!

一个没有付出过数千万人伤亡代价的国家,一个没有经历过被异族奴役的国家,一个没有经历过历史最恶毒摔打而存活下来的国家。他们懂得什么叫战争?笑话!

补充一下,苏军自攻入德三境内就一直是打得德三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慈父突击更是打得德三节节败退。而在44年底的阿登,德三依然能用严重不足的储备,凭借老少兵凑成的素质极差的国防军,在没有制空的情况下,将武装到牙齿,后勤充分到送得上生日蛋糕的盟军打退和围困。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被苏军打得穷途末路的德三,依然有能力在西线给盟军摆一道。

user avatar

苏联红军和美国陆军谁强我不好说,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苏联T-34坦克的产量绝对大于美国B-17轰炸机的产量

user avatar

怎么会有人认为二战中国军不是解放军的对手呢?

从军事理论来看,二战中的国军已经和其他国家的陆军形成了代差了

是赤裸裸的代差啊

国军任何一个步兵排可以呼叫校长精准操作和强大友军增援

这已经是现代军队的作战方式了。

还有当时唯二的战略撤退。

前线海量的德械师,美械师,就算是几万头猪,解放军也抓不完。

出色的跑路,完善的甩锅体系。

什么解放军的人海战术,人数甚至没有国军的战报里击毙的多,这真的能打嘛?

(手动狗头)

user avatar

钓鱼的问题吧。提问里关于陆军的话一句对的都没有,颇有点百度知道那味。

苏联陆军>>美国陆军。至于原因,提问水平太低,无法解释。

不过,思来想去还是存在一些合理性——毕竟二战时期美国没有空军。只不过这不是先进,而是落后。

user avatar

市场花园都能跪,就别来东线高级房了


评论区真的是令人大开眼界,现在cia的钱这么好赚么?

user avatar

二战末期的美国陆军明显更强。因为美国陆军有数以万计的各种飞机。苏联陆军必须加上苏联空军,才能勉强比一比。而且苏联空军在对上美国陆军的时候,多半是拿不下制空权的。

看来还真有人不知道,二战的时候,美国没有空军,只有陆军航空队呀。什么B17B24B29都是陆军的。

user avatar

就说一句,现在的美军步兵连都不可能随便叫到空中支援…除非你要没了。

至于体系的空中支援在美军得到越战才有,但那个精度,读读记录也大概知道,别扔你自己头上都烧高香了,真扔自己头上那也是倒霉,概率远大于中头奖。

当然,一点也不准通常是常规事件,溪山战役美军就投了几万吨炸弹(4倍于广岛当量)加大把炮弹,按照最理想算那也得数吨到数十吨铁皮才能打死一个越共,准头肉眼可见。

且大家都知道除非直接命中,炸弹对铁皮罐头的毁伤效率极低,坦克可不是蛋白质做的,破片和冲击波要毁伤是很难的,何况非制导炸弹的精度来说,坦克就停着给你打靶,你都不一定能在3发炸弹内解决战斗。

所以越战美军喜欢用凝固汽油弹这种范围武器,打不中至少听个响,还有火墙喝阻。

真的能在所有目标上近距离支援能打到点的都得伊拉克战争了。

阿富汗战争著名画面,第一战就是美军的2000磅jdam炸偏了20还是30米,本来炸塔利班的地堡,结果炸翻一台北方联盟的t55,炸死炸伤士兵数十。

就算现在美军目前最常使用的GPS或者其他远离精确制导炸弹原理上就很难炸高速移动目标,中低速目标很多时候纯粹靠装药和火控炸,人真有意识,比如南联盟这种大概率还是扑空的。

导弹有,但因为比较贵且泛用性相对差,也没那么常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