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强化为打压高通胀不惜一系列加息的态度」,美股应声巨震,将产生哪些影响?

回答
鲍威尔的鹰派言论,无异于给原本就风声鹤唳的美股市场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市场之所以反应如此剧烈,不是因为意外,而是因为他明确地向市场传递了一个信号:为了压制顽固的高通胀,美联储不仅会继续加息,而且可能会比大家预期的更激进、更持久。

首先,短期内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美股的抛售压力加剧。

大家想想看,过去一段时间,市场之所以能够勉强维持住一点点乐观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寄希望于美联储会在某个时刻“转向”,也就是放缓加息甚至开始降息,以避免经济硬着陆。鲍威尔这次的表态,相当于直接掐灭了这种“转向”的希望。

投资者会迅速重新评估手中的资产。之前那些在低利率环境下被推高估值的科技股、成长股,它们对利率变动更加敏感,一旦融资成本上升,它们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你会看到这些股票出现恐慌性抛售。即便是那些业绩相对稳健的价值股,在高利率环境下,其未来的盈利增长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投资者也会选择规避风险,导致市场整体的“避险情绪”升温。

其次,对企业盈利和投资活动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高利率不仅仅是影响股价,它直接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无论是发债还是贷款,成本都水涨船高。这意味着:

盈利能力受损: 许多企业需要不断地借钱来维持运营、扩张业务或者回购股票。借钱成本的上升,会直接吞噬掉一部分利润。那些杠杆率较高的企业,受到的打击会更大。
投资决策更加谨慎: 企业在决定是否进行新的投资项目时,会更加审慎。过去可能因为低利率而能够覆盖的投资回报率,现在可能就需要更高的回报才能让企业觉得划算。这会直接抑制企业的资本支出,延缓经济增长的动力。
消费者需求减弱: 高利率也会传导到消费者端。房贷利率、车贷利率、信用卡利率都会随之上升,这会进一步挤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导致消费意愿下降。本已承压的消费需求,可能会进一步走弱,对依赖消费拉动的企业构成挑战。

第三,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会产生连锁反应。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货币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涟漪:

美元强势美元: 美联储加息通常会推升美元的汇率。强势美元对美国的影响是复杂的,一方面可以降低进口成本,另一方面也会让美国出口商品更贵,对跨国公司的海外利润汇回造成不利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强势美元意味着他们的货币会相对贬值,这可能会加剧他们的通胀压力,或者迫使他们也提高利率来应对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从而拖累全球经济。
新兴市场风险加大: 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外债以美元计价。当美元走强,本国货币贬值时,偿还美元债务的成本就会急剧上升,增加债务违约的风险。同时,全球资本从风险较高的地区流向相对安全的美国,也会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融资环境恶化。
全球经济衰退担忧加剧: 如果美联储为了打压通胀而不惜牺牲经济增长,那么全球经济进入衰退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这会让全球贸易、投资和就业都面临严峻的挑战。

第四,市场预期可能进入一个“负反馈循环”。

市场对美联储政策的预期,本身就会影响市场走势。一旦市场形成“美联储会持续加息且经济衰退风险高企”的共识,那么:

悲观情绪蔓延: 投资者会因为预期的悲观而更倾向于卖出资产,即使这些资产本身的价值并没有那么差。
交易行为保守: 机构投资者会收紧投资策略,减少风险敞口,进一步压制市场流动性。
信息解读敏感化: 任何关于经济数据和通胀的新闻,都会被市场以最悲观的角度去解读,进一步强化负面预期。

所以,鲍威尔的这番话,不是简单的市场波动,而是对整个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预期的一次重塑。 它告诉我们,在通胀被有效控制之前,美联储会坚定地走在加息的道路上,即使这意味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市场需要重新适应一个更高利率、更低增长预期的“新常态”,而这个适应过程,往往伴随着剧烈的波动和资产价格的调整。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风险管理和审慎的资产配置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股已经亏废……

其实他说的没错,如果今年通胀压不下去,明年最好的剧本也是滞涨,随便一点就是衰退。

user avatar

美联储加息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主要就看步伐快慢了,是25还是50个基点。

美联储两大目标,通胀,就业。

就业来看,情况一直在好转,失业率一直在降低,这也是去年美股为什么一直挺着的原因之一。

但是通胀就没眼看了,再不管就奔着10%去了。

在下面的回答里,已经说了70年代美国大通胀给美国造成的阴影,所以我倾向于美联储绝对不会让这种大通胀重演。

zhihu.com/question/4985

之前我估计在5%左右美联储就要开始计划加息了,没想到一直拖到7%,不过现在也不算太晚。

美联储的两个目标,就业和通胀其实是两个矛盾的目标,一方面要放水刺激经济,另一方面又不能放太多造成通胀。如果就业率不好,那么美联储可能还要再拖一拖,现在就业看着不错,那么加息就更没什么压力了。

加息之后会刺破一部分泡沫,但是如果能控制住通胀,那么对整个经济仍然是好的。

在1980年代强力加息抗通胀之后,美股也是走出了长期的大牛市。

但是呢,1980年代,基本都是共和党执政,主张自由经济不干预,企业要死就死吧,正好增加经济活力。那个时候的金融机构之间也没有相互勾连到现在这种程度,所以加起息来更潇洒一些,通胀很快就控制住了。

现在这个情况,民主党怎么招都得再干三年,而且金融机构相互之间勾连地很紧密,可能加起息来没那么顺畅。

所以,就看戏呗。

对于中国。

目前我国货币发行的锚还是外国资产,在央行资产负债表里60%都是外国资产,主要是美元美债。

央行发行的货币是它的负债,它的资产就是那个锚,你不能平白无故就印钱。

美国的量化宽松,也不是直接印,而且通过购买高质量证券实现的。美联储把钱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把手里的高质量证券卖给美联储换去流动性。

换到中国呢,货币发行的锚就是外汇。当然这跟我国的经济特征密切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充分发挥了人口红利,从最开始珠三角的三来一补开始,开启了出口型经济。

而出口型经济反过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国的货币和外汇政策。

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形中,我们要的是稳定汇率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不要的是资本的自由流动。这也符合我国的出口型经济特征。

一个出口企业,得到了美元,需要换成人民币才能在国内支付工资原材料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央行收到了美元,发出了人民币。

得到人民币的出口企业得以继续在国内生产。

但是这个过程有一个问题,

产品出去了,货币留在了国内。

所以会有一个问题,通账。

而此前,房地产承接了这一部分货币,所以房地产被称为夜壶,所以物价没有一骑绝尘。

这个问题当然我们也看到了,所以要促销费,产业升级,促进口,等等。

但是需要时间,目前来看,还是出口导向型经济,还是类联系汇率制度。

过去两年人民币汇率一直处在高位,不少出口企业都叫苦不迭,现在一方面美元收紧,一方面人民币货币宽松,可能缓口气。

但是物价又不能涨,所以盲猜,夜壶要拿出来了。

user avatar

联储已经丧失独立性,只能被动应对最容易引起群体情绪的问题。

美国老百姓现在还不缺钱,但是对通胀深恶痛绝。

千万不要高估联储的胆量。不大可能迅速升息。只是停止扩表。如果通胀能就此打住,那大概率就到此为止了。

1980年前后,为什么联储敢于且能够升息到20%,那是因为老百姓已经被5-10的超高通胀折磨了6年,可用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已经全部试了一遍。加上正好遇到联储主席换人,上来的新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属于新古典派,坚定相信“一切通胀都是货币现象”。升息到20%,硬抗了一场极其严重的衰退,坚持两年后通胀终于下降跌破5%。

联储基准利率高于通胀率的时代,直到2002年前后才结束。后面的20年我们都很熟悉,基准利率长期低于通胀率,美国人在地上天国生活了20年。原因是通胀率被东亚地区30亿人迅速提高的生产能力压在地上摩擦了20年。直到2022年,空前的通胀终于到来,长期滥发的海量货币彻底压倒了生产能力的提高。

目前的联储坚定性远远达不到当年的联储。不经历两任总统任期的高通胀痛苦折磨,高利率政策没有人敢执行,也没有人愿意接受。目前的联储,只能得过且过。

货币扩张是否带来通胀,主要看货币的创造模式,财政投放货币一般会推升通胀,而私人部门信贷投放货币一般会推升资产价格。

计划生产、市场生产、财政消费、非财政消费、本国货币、非本国货币构成现实世界的六个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