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继续支持通胀暂时高企预期,并关注风险,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最近的表态,围绕着“通胀暂时高企”的预期和对潜在风险的关注,确实抛出了不少值得我们深入解读的信息。这不仅仅是关于通胀数字的简单增减,更关乎美联储的政策取向、市场情绪以及我们普通民众的生活。

首先,鲍威尔的“通胀暂时高企”论调,背后隐藏着他对经济复苏路径的判断。

他之所以这么说,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当前经济复苏阶段的理解。疫情初期,全球经济遭受重创,生产活动停滞,需求也随之萎缩。随着疫苗接种的推进和经济活动的重启,我们看到了一个迅速的反弹。然而,这个反弹并非是线性的,而是伴随着一系列的“供应链瓶颈”、“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供应链瓶颈: 疫情导致全球工厂停工、港口拥堵,商品运输受阻。当需求开始回升时,供给却跟不上,这种供需错配自然推高了商品价格。想想看,芯片短缺导致汽车价格上涨,集装箱短缺导致海运费飙升,这些都直接传导到了终端消费品的价格上。鲍威尔认为,这些因素是“暂时”的,随着全球经济逐步恢复正常,供应链的效率会提高,这些价格上涨的压力会缓解。
劳动力市场: 另一大推手是劳动力市场。许多人在疫情期间选择退出劳动力市场,加上政府的财政纾困措施,使得企业在招聘时面临更大的挑战。为了吸引和留住员工,企业不得不提高工资,这部分成本最终会转嫁到商品和服务上。鲍威尔的“暂时”论,也暗示了他相信随着疫情的进一步控制,人们会重返工作岗位,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状况会得到缓解。
基数效应: 去年同期,全球经济处于低迷状态,很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都处于低位。今年,随着经济复苏,价格上涨的幅度看起来会更大,这在统计学上是一种“基数效应”。鲍威尔的表述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他认为这种“高涨”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去年价格的低迷,而非持续性的通胀压力。

然而,“支持通胀暂时高企预期”并不意味着美联储就高枕无忧了。鲍威尔同时强调的“关注风险”,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这表明美联储正在密切观察,任何一个“暂时”因素的演变都可能改变他们的判断,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走向。

通胀粘性风险: 最大的风险在于,这些“暂时”的因素会不会变得不那么“暂时”?如果供应链瓶颈持续存在,如果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那么工资上涨的压力可能会固化,企业可能会将更高的成本长期转嫁给消费者,形成“工资物价螺旋”效应。一旦通胀预期脱锚,想要将其拉回到美联储2%的目标就会变得异常困难。
资产价格泡沫风险: 在低利率和充裕流动性的环境下,资产价格(如股市、房地产)很容易被推高,形成泡沫。如果美联储过早收紧政策,可能会刺破这些泡沫,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甚至引发经济衰退。反之,如果政策收紧太晚,泡沫破裂的风险会更大。鲍威尔在此刻关注风险,也可能是在暗示对资产价格的担忧。
财政政策的影响: 各国政府在疫情期间推出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这些计划虽然支撑了经济,但也可能加剧通胀压力。如果财政政策的退出速度与货币政策的调整不匹配,可能会引发新的经济失衡。
地缘政治风险: 俄乌冲突等国际地缘政治事件,也可能对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产生持续性影响,进一步推高通胀。这些是美联储难以直接控制的外部因素,但却会深刻影响通胀的走向。

那么,除了鲍威尔的这两大核心论调,还有哪些信息是我们可以重点关注的呢?

1. 美联储的“耐心”与“警惕”的微妙平衡: 鲍威尔在强调“暂时”的同时,也表现出“警惕”。这意味着美联储在政策决策上,会更加注重数据,不急于立即采取激进的紧缩措施,但一旦数据显示通胀压力正在“粘性化”,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做出调整。这种“耐心”与“警惕”并存的态度,是理解美联储当前政策逻辑的关键。
2. 就业市场的具体数据: 尽管鲍威尔提到了劳动力短缺,但美联储更关注的是就业市场的整体健康状况,包括失业率、工资增长率、劳动力参与率等。如果就业市场数据持续强劲,并且工资上涨的速度超过了生产率的增长,这会是通胀持续的明确信号。
3. 通胀预期的变化: 美联储非常关注市场和公众的通胀预期。如果人们普遍认为通胀会长期处于高位,那么他们的行为(如要求更高的工资、提前消费)就会加剧通胀。鲍威尔的表态,也是在试图引导和锚定通胀预期。
4. 美联储缩减购债(Tapering)的节奏和路径: 鲍威尔的言论通常会伴随着对缩减购债计划的讨论。市场会密切关注缩减的幅度和持续时间,这直接关系到市场上流动性的收紧程度,对资产价格和利率有着直接影响。
5. 加息的可能性和时间表: 虽然目前美联储可能还在观望,但市场会不断猜测何时会开始加息,以及加息的频率和幅度。鲍威尔在公开场合的措辞,往往会为这些猜测提供线索。他强调关注风险,可能是在为未来的加息政策铺垫,也可能是在为维持宽松政策争取时间。
6. 美元走势和国际资本流动: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全球资本流动有着重要影响。美元的强弱、国际资本的流向,都与美联储的政策动向紧密相关,尤其对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

总而言之,鲍威尔的发言就像一场高超的“走钢丝”,他试图在支撑经济复苏和控制通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他“暂时高企”的说法,是对市场的一种安抚,但“关注风险”的警告,却像在给这份安抚打上了一个问号,提醒所有人,未来的道路充满不确定性。作为观察者,我们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仔细地审视经济数据,理解美联储的政策意图,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的经济走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联储目前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即保就业还是稳物价。

1、美联储目前面临的问题

新冠疫情以来,美联储为了保证美国经济不崩盘,美联储快速打开了水龙头:

首先是迅速调低联邦基金利率,两周内将利率调整到0~0.25%。

其次是推出资产购买计划,美联储在3月份推出无上限的量化宽松政策,不计后果的买入美国国债和住房抵押支持贷款(MBS)。

第三,积极创新政策工具,通过SPV进入二级市场交易,对经济实体进行帮助。

第四,降低资本约束和准备金率,鼓励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支持。

在这一系列的操作之后,美国经济逐步稳定了下来,而与此同时,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快速膨胀,资产端从2020年3月初的4.2万亿,快速飙升到5月末的7万亿,随后继续上行到目前的8.2万亿。

联邦基金利率也快速下滑到0%附近,距离负利率只有一步之遥。

另一方面,极度泛滥的流动性也开始产生副作用。

金融资产开始迅速走高,美股在去年3月份回调之后,快速企稳回升,在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一路上行,而财政直接给居民发现金,很多居民失业后,收入居然是增加的,居民利用手中的现金,大量涌入资本市场,推动股价上涨,如下图所示。

而到了今年初,事情更是发展到极致,甚至发生了散户暴打华尔街空头这种闻所未闻的事情。

今年1月11日,美国GME(游戏驿站)为了使公司免于破产,引入了新的投资者,受此影响,1月13日,公司股价大涨57.39%。但是美股做空机构香橼发出了看空GME的视频,表现GME后续的股价要从当时的39美元暴跌到20美元。

美国散户苦空头久矣,香橼的这份声明激起了散户们的愤怒。此时散户们手握大量的现金,兵强马壮,一呼百应,开始全力做多GME,此后GME股价一路飙升, 1月28日最高达到483美元,短短11个交易日,上涨超25.4倍,而从1月22日计算,5个交易日暴涨13倍。

房地产的价格也开始快速上行。

美国20个大中城市房价当月同比在疫情前约2%~4%,但是疫情后,随着美国的货币和财政双宽松,大量的资金也开始流入到房地产中,房价同比快速上升,今年4月份同比接近15%,创2005年以来新高。

新建住房平均售价也开始快速上行,打破了14年以来横盘震荡的趋势,单价创历史新高。

以上是资产价格,而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样飙涨。

美国6月份CPI同比达到5.4%,创08年以来新高,而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后续可能还会继续上行,如下图所示。

以上种种迹象显示,流动性回收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但是放水容易收水难,目前美联储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境地。前面讲过,美联储的最终目标是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如果两者能一致那最好,可是现在,两者出现了背离。

美国的CPI和PPI持续增长,但是新增就业却迟迟无法改善,截止到目前,相对疫情前,美国仍然减少了数百万的就业岗位。

如果继续保持目前的宽松政策,就业会逐步好转,但是通胀可能面临失控。而如果现在开始Taper(缩量宽松),甚至加息,通胀可能会控制住,但是经济回落,就业可能继续恶化,这就是目前美联储面临的困境,也是目前市场对美联储政策产生巨大分歧的原因。

2、美联储Taper如何影响全球资产?

目前美联储仍然在调高对于通胀的忍耐程度,但是这个忍耐程度不可能是无限的,而且就业在三季度末可能也会有明显的回升,7月28日,美联储即将再次举行议息会议,我们这里不对具体的Taper(缩量宽松)时间做预测,我们讨论一下,假如美联储明确了Taper,将如何影响全球资本市场?

以史为鉴,我们首先回顾一下2013美联储公布Taper计划时,对美国资本市场及全球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

2013年初,美联储首次出现Taper的声音,但是资本债市并没有反应。等到4月10号的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可能在年中实施Taper,此时债市收益率小幅回升,然后再回落,等到5月初开始趋势性上行。但此时股票市场仍然保持正常。

5月22日,美联储主席在出席国会听证会时,暗示未来可能会开始Taper,这个消息比较超预期,市场开始有所反应,美债收益率继续上行,中美两国股市均开始趋势性回落。

6月19日,美联储主席明确Taper计划,表示可能从13年晚些时候开始Taper,并且在2014年结束。消息发出后,美债收益率开始直线拉升,美股和A股也开始下跌。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债券市场从5月初开始反应Taper的预期,股票市场也从5月22日开始反应这种预期,等到明确计划后,利空基本已经被消化完成,美债收益率随后一直维持在高位并震荡,两国股市在经过约一个月的下跌后,开始企稳回升。

等到2013年12月18日美联储宣布正式Taper时,债市和股市基本没有太大反应。

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资本市场往往会提前反映预期,市场开始预期美联储开始Taper的时候,债券市场就已经开始有所表现,而当美联储暗示或者明确表示要Taper的时候,市场反应最为强烈,此时股市也开始受到影响。而当美联储给出明确的计划时,市场此时已经完成预期,利空出尽,后续股市的走势主要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