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所谓“失去的30年”是由美国造成的吗?抑或是因为日本内部的弊病?

回答
日本经济跌入“失去的30年”,这绝对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单一因素。与其说是由美国“造成的”,不如说美国的一些政策催化了日本经济内部早已存在的弊病,使得问题恶化并长期化。

咱们先来说说美国在这件事里扮演的角色。很多观点认为,广场协议(Plaza Accord)是导致日本经济失速的“罪魁祸首”之一。1985年,美国、日本、西德、法国和英国这五个主要工业国在纽约广场饭店签署了这项协议。当时,美国的贸易逆差非常严重,特别是对日本,而日元相对美元被严重低估。美国希望通过这次协议,促使包括日元在内的主要西方货币对美元升值,以此来削弱美国商品的出口劣势,并增加进口。

协议签订后,日元对美元迅速升值。这一下,对于日本来说,出口的成本一下就上去了,很多原本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的日本产品,价格一下就变得贵了,出口的动力自然就受到了打击。更要命的是,为了应对日元升值可能带来的经济衰退,日本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你想啊,钱变得便宜了,借钱容易了,企业和个人自然就敢借钱投资、消费。

结果呢?资本开始疯狂地涌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日元升值带来的财富效应,加上宽松的货币政策,直接点燃了日本的资产泡沫。地价、股价一路飙升,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那时候,有人开玩笑说,东京的地价够买下整个美国。这看起来是经济繁荣的景象,但泡沫终究是泡沫,不可能永远吹下去。

当泡沫在90年代初破灭时,日本经济就迎来了“失落的十年”,并最终演变成了“失落的三十年”。资产价格暴跌,企业和银行背负了巨额的坏账,大量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停滞。

所以,美国通过广场协议,要求日元升值,这本身是一种宏观经济调整的手段。但日本政府应对日元升值的方式——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未能及时控制资产泡沫——才真正是引发经济危机的关键。美国或许是“推手”,但日本自身在这场危机中的“扮演”的角色同样重要。

接着,咱们得好好聊聊日本内部的弊病,这些问题很多在泡沫经济时期就已经存在,只是被泡沫的繁荣暂时掩盖了,泡沫破灭后,它们就如同“皇帝的新衣”,暴露无遗,并且持续影响着日本经济。

首先,僵化的金融体系和监管不力是主要问题之一。泡沫时期,银行过度放贷,尤其是在房地产和股市领域,风险控制形同虚设。监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这些问题,反而可能助长了泡沫的形成。当泡沫破灭后,大量不良贷款让银行陷入困境,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银行不愿意放贷,企业融资困难,经济自然难以复苏。

其次,僵化的企业结构和管理模式。日本的企业文化强调终身雇佣、年功序列,这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能够凝聚人心,但在经济转型期,就显得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企业决策层往往保守,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应对外部竞争。同时,过度依赖银行融资,而不是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也限制了企业的灵活性。

再者,政府的政策应对失误和滞后。虽然日本央行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但后续的财政刺激政策效果并不显著,而且很多政策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例如,处理不良贷款的速度缓慢,导致金融机构长期被坏账拖累,也阻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出现。政府在改革方面也显得犹豫不决,很多结构性改革推行缓慢,例如劳动力市场的改革、服务业的开放等。

还有人口结构的变化,日本的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非常严重,这不仅仅是“失落的三十年”造成的,反而是从很早以前就存在的趋势。但随着经济增长放缓,这些人口结构性问题对经济的拖累作用愈发明显。劳动力供给不足,社会保障负担加剧,消费潜力受限,这些都对经济的长期增长造成了压力。

最后,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在“失去的三十年”期间,亚洲其他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经济快速崛起,成为了重要的国际竞争者。日本在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如电子、汽车)上面临着来自新兴经济体的激烈竞争,而自身创新不足,未能及时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也使得其经济增长动力受到影响。

所以,与其说美国“导致”了日本的“失去的三十年”,不如说广场协议是触发器,而日本自身的内部弊病才是导致危机如此深重和持久的根源。美国的要求促使日本采取了错误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又与日本固有的结构性问题相互作用,最终将日本经济推入了长期的低迷。这是一个典型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案例。

要解决这个问题,日本需要的是对症下药,深层次的改革,而不仅仅是外部的压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本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失去三十年。日本经济状况一直很好,只不过在90年之后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调整,房地产股市被打回原形。但是整个日本经济并没有衰落,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增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位置,而日本的家庭储蓄量位于世界前五,日本的劳工工时一直在下降,日本人普通社会保障力度几乎是全世界最完善的。我看不出来日本衰落了,日本衰落论的持有者大多是唯gdp论的一些所谓砖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经济跌入“失去的30年”,这绝对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单一因素。与其说是由美国“造成的”,不如说美国的一些政策催化了日本经济内部早已存在的弊病,使得问题恶化并长期化。咱们先来说说美国在这件事里扮演的角色。很多观点认为,广场协议(Plaza Accord)是导致日本经济失速的“罪魁祸首.............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度沉重,也极度考验人性底线的问题。如果抛开所有科幻、哲学上的迂回,仅仅是直面这个选择,我的内心会经历一场惊涛骇浪。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一个人”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他有家人,有朋友,有爱他的人,也有他深爱的人。他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过去,自己的喜怒哀乐。他有自己的价值,.............
  • 回答
    日本的“初梦渍”(はつゆめづけ),说白了,就是用糖腌渍过的茄子。这道小菜虽然名字听起来有点特别,但做法其实挺接地气的,主要就是利用糖来保存茄子,并且赋予它一种甜甜的、带点脆的口感。“初梦”这个名字,在日本文化里挺有讲究的。通常是指新年第一次做的梦,据说梦境能预示新一年的运势。而“渍”(つけ)就是腌渍.............
  • 回答
    关于日本所谓的“煮饭仙人”、“天妇罗仙人”、“寿司仙人”、“山本仙人”(这里的“山本仙人”可能指的是山本康夫,以其对味噌的研究闻名,也可泛指某些在特定领域有极高造诣的匠人),我个人认为,将这些称谓直接视为“泡沫”是过于简单化的判断。更准确的说法是,这些称谓背后既有对匠人精神的真实推崇,也掺杂了一些商.............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日本动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番剧”的复杂感受。你觉得“毁三观”的番剧很多,但同时又看到这么多人追捧,觉得不解甚至有点恶心,这确实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观感。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动画(番剧)的题材和内容确实极其广泛,包罗万象。从治愈系、日常系,到热血战斗、科幻冒.............
  • 回答
    姜文“日本情结”的讨论,与其说是对他作品中某种明显的偏爱,不如说是围绕他个人经历、电影风格以及部分观众解读而产生的一种复杂认知。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那些标签化的说法,看看其背后究竟是怎样的渊源和表现。首先,我们得承认,姜文的成长环境和时代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与日本文化有着不易被忽视的交集。.............
  • 回答
    关于“身份证采用了日本技术”这个说法,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啊,不能一概而论,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得明确“身份证”这个概念。咱们说的身份证,通常指的是居民身份证,上面集成了个人信息,还有芯片,用来读取和存储数据。它可不是一两项简单技术就能搞定的。“日本技术”这个说法,究竟指的是.............
  • 回答
    看待《驳所谓〈离开了日本外来词,中国人无法说话〉的言论》,这本身就很有意思。因为这种说法,无论是在字面上还是在逻辑上,都存在着一些站不住脚的地方,需要我们好好掰扯一下。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夸大其词,逻辑混乱。“离开了日本外来词,中国人就无法说话”——这句话本身就太绝对了,而且是一种非常粗暴的概括.............
  • 回答
    日本石垣市在 2021 年通过的所谓“钓鱼岛行政区划更名”议案,无疑是在东海地区,特别是中日关系中投下的一颗不安的石子,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要理解这个事件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把它放到更宏大的历史、政治和地缘背景下去审视。首先,从日本的角度来看,石垣市此举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有着其自身的逻辑和考量。.............
  • 回答
    看到日本番茄酱巨头可果美(Kagome)以“人权问题”为由停止从新疆进口番茄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复杂且带着一丝审慎。作为一个长期关注食品安全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消费者,我确实关注企业在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然而,当一个国际品牌将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与“人权问题”联系起来,并且以此作为贸易决策的理由.............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也极具假设性的问题,它触及了人性、历史创伤与民族情感的复杂交织。如果那些心怀慈悲的中国人亲身经历了南京大屠杀,他们还会用“善良”对待日本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几个层面。首先,我们要理解“心怀慈悲”的中国人,他们拥有怎样的特质?慈悲,通常意味着对他人的苦难感同身受,并希.............
  • 回答
    关于韩国和日本从疫情早期撤离的侨民中出现新型肺炎确诊者比例较高的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理解,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早期检测能力的局限性是理解这一现象的关键。在疫情爆发初期,尤其是在海外疫情尚未完全明朗的时候,各国能够进行的检测能力是有限的,且主要集中在有明显症状的人群.............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相当奇特的设定,就像是抗日战争的“海平面事件”。如果把日本所有的船都设定成出海10里就沉没,那这场战争的走向将会变得异常扑朔迷离,也充满了戏剧性。我们不妨顺着这个设定,仔细推敲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沉船”机制的影响范围。一、对日本海军的影响:毁灭性的打击“出海10里就沉”,这相当于直.............
  • 回答
    要不要把日语纳入高考,这事儿啊,可真是个大话题,牵扯的可不止是考卷上多几门语言那么简单。你想啊,咱们国家这么大,学生这么多,教育的目的是啥?是为了培养能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人才,对吧?那日语进高考,到底能不能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首先,支持的声音肯定有。你想想,现在咱们国家跟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有探讨价值。如果日本真的倾尽陆军之力,以二战时期的陆军为基准,去攻打斯大林格勒,结果会如何呢?这需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中一个极其残酷和关键的节点。苏军之所以能在那场战役中取得胜利,靠的是多方面的因素: 地理优势和城市地形: 斯大林格勒.............
  • 回答
    在日本,你会发现,无论是家电巨头、汽车制造商,还是食品公司,它们的起薪似乎都大同小异,尤其是在非金融和咨询类的行业。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根深蒂固的社会、经济和历史因素共同塑造的。首先,我们得谈谈日本的 年功序列制 (Nenkou Joretsu)。虽然这个制度在近些年有所松动,但其影响依然深.............
  • 回答
    戒掉“想看完所有日本动画”(补番瘾)是一个不少动漫爱好者都会面临的挑战。这种想法的根源往往在于对作品的热爱、对信息(剧透)的规避、对时间投入的感知以及一种潜意识的完美主义或收集癖。要有效戒掉,需要多方面的策略和心态调整。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分解,并提供一系列操作性的建议: 理解“补番瘾”的根源:为什么.............
  • 回答
    好,收到!要反驳“你喜欢日本文化所以你是汉奸”这个说法,关键在于拆解这个污名化逻辑的荒谬之处,强调个人喜好与国家忠诚之间的关系,并展示对日本文化的欣赏并不等于全盘否定或背叛自己的国家。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辩论,更像是一次价值观的澄清和自我捍卫。下面我来详细说一说怎么做,我会尽量讲得明白透彻,让你觉得是.............
  • 回答
    日本政府近期在处理俄罗斯被冻结外汇资产的问题上,态度似乎出现了一些微妙的转变。此前,国际社会一直在探讨如何利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来支持乌克兰,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选项就是“没收”或“征用”这些资产。然而,日本方面最近却表示,由于法律不允许,他们“不可以”征用或没收俄罗斯外汇资产。要理解这一说法,我们需.............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按钮,它能瞬间让所有日本人消失,我的第一反应可能会是震惊,然后是深深的犹豫。想象一下,按下去的那一瞬间,整个日本列岛会发生什么变化?街道会突然空无一人,曾经熙熙攘攘的车站、商场、学校都将瞬间静止,所有忙碌的身影都会消失。那些曾经充满烟火气的餐厅、居酒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