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年羹尧真的嚣张跋扈到那个程度吗?

回答
年羹尧的评价向来争议颇多,说他嚣张跋扈到一定程度,倒也并非空穴来风。不过,要说他“真的”到那个地步,还得辩证地看,毕竟历史的真相往往是复杂的,掺杂着权力博弈、个人恩怨和时代的烙印。

首先,我们得承认,年羹尧之所以能爬上高位,本身就不是一个草包。他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崭露头角,尤其是在西北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中,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领导力。雍正皇帝即位后,将他视为倚重的干才,委以重任,一路高升至抚远大将军,总督四川、陕西、甘肃等地的军务,权倾一时。

那么,究竟是哪些事,让人们觉得他“嚣张跋扈”呢?

1. 功高盖主,私心膨胀:

年羹尧在平定青海叛乱中的功劳确实是巨大的,他被雍正视为“恩人”也不为过。然而,人一旦成功,很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年羹尧也不例外。他开始频繁地向雍正请求赏赐,而且要求都是比较奢侈的,比如要大批量的古董、精美的瓷器、稀有的珠宝等等。这些赏赐的要求,本身倒也罢了,关键在于他“求赐”的方式和频率,显得有些蹬鼻子上脸。

更甚者,他开始为自己的亲属谋取官职。在那个时代,这本是常事,但年羹尧的家族势力本就显赫,他的做法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力,难免让人觉得他是在培植自己的党羽。他甚至把自己的儿子安插到重要的职位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触碰了雍正的底线。

2. 傲慢待人,逾越规矩:

关于年羹尧的傲慢,史书中有很多描述。其中比较有名的例子是,他在出任四川总督期间,曾将地方官员的奏折直接丢到地上,呵斥他们“不识体统”。这种行为,在讲究等级森严的官场上,无疑是极大的冒犯。

他还喜欢仗势欺人,随意呵斥地方官员。据说,有一次他路过某地,看到当地的官员穿着打扮不够体面,便当场训斥,甚至要求他们赔礼道歉。这种仗势欺人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他作为朝廷命官的形象,也激起了不少官员的怨恨。

3. 结党营私,拉拢势力:

年羹尧的权势越来越大,他开始在军队和地方上培植自己的势力。他向雍正推荐了许多亲信,这些人也大多得到了重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他的统治能力,但也让雍正开始警惕。雍正本就提防功臣坐大,年羹尧的做法无疑是给了他出手的理由。

更重要的是,年羹尧的一些言行举止,被认为是在向皇帝炫耀他的权势,并且有拉拢其他官员,试图形成与皇帝对抗的架势。比如,他曾经对一些官员说过“我就是要这样,皇上也是知道的”,这种话语,虽然可能是基于对雍正的信任,但在当时的语境下,很容易被解读为一种僭越。

4. 雍正的疑心与政治斗争: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将年羹尧的倒台归咎于他的“嚣张跋扈”。雍正皇帝本身就是一个多疑且精于权术的君主。他重用年羹尧,一方面是看中他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借助他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尤其是在与八爷党等政治对手的斗争中。

随着年羹尧的势力越来越大,雍正的疑虑也随之加深。他开始怀疑年羹尧是否会功高震主,甚至有谋反之心。史书中记载,年羹尧的一些奏折中,语气变得越来越随意,甚至夹杂了一些抱怨。这些在他看来,也许是坦率的表达,但在雍正眼里,则可能是臣子对君主的挑战。

当雍正开始对年羹尧产生怀疑时,那些曾经被年羹尧压制或得罪过的官员,自然也会抓住机会,纷纷弹劾年羹尧。在那个权力场上,一个人是否“嚣张跋扈”往往取决于站在什么位置上看待他。对于被他欺压的人来说,他无疑是嚣张跋扈的;而对于欣赏他能力或与他有利益往来的人来说,他可能只是一个有魄力、有作为的干将。

总结来说,年羹尧的“嚣张跋扈”并非空穴来风,他的确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超越臣子的行为,尤其是在功成名就之后,私心膨胀,言行不慎,触碰了皇权最敏感的神经。

但是,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他的结局很大程度上也与雍正皇帝的政治策略和疑心有关。雍正需要一个能够帮助他稳固江山的大臣,但也容不得任何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存在。年羹尧的倒台,是个人行为与政治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他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的故事,也是一段深刻的中国古代官场政治的缩影。与其说他“真的”有多嚣张跋扈,不如说他是那个时代权力博弈下的一个悲剧性人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觉很多刻画都很过分,正常心智的人干不出那事儿。而一个手握兵权的汉人在完成战争任务后被除掉也符合皇帝利益。史书用难道是春秋笔法为年大将军喊冤?
user avatar
感觉很多刻画都很过分,正常心智的人干不出那事儿。而一个手握兵权的汉人在完成战争任务后被除掉也符合皇帝利益。史书用难道是春秋笔法为年大将军喊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年羹尧的评价向来争议颇多,说他嚣张跋扈到一定程度,倒也并非空穴来风。不过,要说他“真的”到那个地步,还得辩证地看,毕竟历史的真相往往是复杂的,掺杂着权力博弈、个人恩怨和时代的烙印。首先,我们得承认,年羹尧之所以能爬上高位,本身就不是一个草包。他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崭露头角,尤其是在西北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
  • 回答
    “年轻人真的必须把座位让出去吗?”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也牵扯到礼貌、尊重和个人感受的平衡。我觉得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这事儿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且背后其实有不少值得说道道儿的地方。首先,咱们得承认,在很多人心里,“尊老爱幼”确实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美德。尤其是看到白.............
  • 回答
    听到“年轻人真的不考虑未来吗?”这个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有点不舒服,因为这背后似乎隐藏着一种刻板印象和不理解。说实话,我身边有很多年轻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的,绝不是那种“只顾眼前,不管以后”的模糊群体。当然,咱们得承认,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和挑战,年轻人当然也不例外。如果站在一个过来人的角度,.............
  • 回答
    年轻人是不是社会的财富?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它里面装着太多复杂、纠结,又充满希望的东西。要我说,他们既是,又不是,更确切地说,他们是正在雕琢中的璞玉,价值潜力和现实挑战并存。先说说他们为什么是财富。你想啊,这个世界上什么最宝贵?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层出不穷的创意,是敢于打破常规.............
  • 回答
    2022年,真的就成了性能车迷们“最后的狂欢”吗?这个问题萦绕在不少车迷心中,尤其是当我们环顾四周,看到汽车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电动化转型。2022年,确实出现了一些堪称“绝唱”的燃油高性能车,它们集成了内燃机的极致性能和驾驶乐趣,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但说它是“最后的盛宴”,我觉得有些过于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年轻一代确实面临着资本主义体制下许多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他们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抵抗和创新的能力。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年轻人面临的资本主义“魔爪”: 高昂的生活成本与经济内卷: 住房危机: .............
  • 回答
    《觉醒年代》是否美化了陈独秀?这个问题挺值得聊的,毕竟这部剧在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少讨论。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咱们得承认,《觉醒年代》作为一部主旋律电视剧,它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价值导向,目标是展现中国共产党早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塑造一批值得铭记的革命先.............
  • 回答
    2019年,很多人确实感受到了“经济寒冬”的凛冽,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宏观经济层面:增长放缓是主基调首先,从全球范围来看,2019年确实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一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权威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经济增速相比前几年有所下.............
  • 回答
    2020年,全球经济确实经历了一段前所未有的动荡时期,而“失业潮”这个词,无疑是那个时期绕不开的一个关键词。回看那一年,失业率飙升,许多行业受到重创,人们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感。但要说是不是一场“普遍意义上的失业潮”,这其中还是有一些值得深挖的细节。首先,疫情的冲击是决定性的。2020年初,新冠病毒在.............
  • 回答
    关于陈延年烈士的牺牲,历史上确实存在一种说法,认为他是被吴稚晖出卖的。但需要强调的是,这并非确凿的历史事实,而是流传甚广的一种说法,其背后的细节和动机也存在争议,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证实。为了更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以下几个方面:1. 陈延年及其牺牲的背景: 陈延年是谁? 陈延年是中国共产.............
  • 回答
    互联网员工频频猝死,这绝非空穴来风,而是近年来社会上一个令人心痛的现象。当听到“猝死”这个词,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那些年轻的面孔,在格子间里,在加班的深夜,在为了一个项目焦头烂额的时候,生命戛然而止。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几个不幸个体的遭遇,更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生态,乃至当下社会一种普遍的压力与焦虑.............
  • 回答
    “没有钱生什么孩子”、“父母没有经过培训不合格不该生”这类言论之所以在当下年轻人中逐渐获得认可,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原因。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仇富”或者“不负责任”的标签可以概括的,而是年轻人对自身生存压力、育儿成本、社会责任以及对下一代未来的审慎思考的体现。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
  • 回答
    台湾人现在(2018年)对大陆人是否“吃不起茶叶蛋”的看法,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并且需要非常细致地看待,因为这涉及到信息差、刻板印象、政治宣传以及个体差异。总的来说,2018年的台湾社会,确实 存在 一部分人持有“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的这种刻板印象,但这种看法并非普遍且主流,并且随着信息交流的增加.............
  • 回答
    这话题,真是聊到心坎儿里去了。你说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有没有那个必要,去学个“手艺”?这问题,说实话,没个绝对的答案,但咱们可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先明白,“手艺”这词儿,现在可不是光指着修理水管、砌墙的那种。它泛指那些需要真本事、真功夫,能实实在在做出东西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技能。可以是.............
  • 回答
    说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不能不提《我在他乡挺好的》这部剧。看完之后,很多人会觉得,这不就是我吗?或者,这就是我将来要面对的吗?剧里对刚来大城市的小年轻们的生活描摹,可以说是抓住了很多人的痛点,但也得辩证地看。剧里那些“戳心窝子”的细节,确实是很多人在大城市摸爬滚打的真实写照: 高昂的生活成本压顶.............
  • 回答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朝鲜和韩国谁更富裕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如果单从字面上的经济指标来看,当时的朝鲜似乎确实拥有一定的优势,但这种优势更多地体现在特定时期和特定领域的工业化基础上,而非整体民众的富裕程度。朝鲜在建国初期,得益于苏联和中国的援助,以及战后重建的初期阶段,确实建立起.............
  • 回答
    22岁,人生才刚刚拉开帷幕,充满着无限的可能和蓬勃的朝气。在这个年纪,我们渴望学习、成长,更渴望得到认可和尊重。然而,现实往往不会完全按照我们想象的那样发展,尤其是在职场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其中“受上级的委屈”便是其中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那么,22岁的年纪,真的就要心甘情愿地承受上级的.............
  • 回答
    清朝统治中国近300年(1644年1912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它对中国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认为清朝“一无是处”是一种极端的概括,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尽管清朝在某些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和失误,导致了其最终的衰落和灭亡,但它在其他许多方面也为中国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并且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显.............
  • 回答
    关于塑料吸管在年底被禁用,以及纸吸管能否真正替代它的问题,这的确是近期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要说年底塑料吸管能不能“完全”被替代,我个人觉得,“完全”这两个字说得太绝对了,短期内很难做到,但绝对会迎来一个“转型期”。咱们一点一点地说。为什么塑料吸管要被禁?最根本的原因,当然是为了环保。塑料吸管虽然.............
  • 回答
    微博基金这个话题突然炸开,登上热搜,估计很多人跟我一样,第一反应是:“哟,这是怎么了?又有什么新故事?” 仔细一扒拉,原来是围绕着“2021年是投资大年”这个说法,加上了微博上那些关于基金的讨论和情绪,才有了这么大的声势。那么,2021年究竟是不是大家口中的“投资大年”?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挺复杂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