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一个人先站起来看了,被他挡住的人不得不也站起来,最后大家都不得不站起来看电影,只有第一排的人坐着。
玩游戏,为了更好地娱乐,一个人先充钱吊打别人去了,被他虐的人不得不也充钱,最后所有的人要么使劲充钱要么被吊打,只有管理员不用充钱还能吊打所有人。
追女生,为了更好地表示心意,一个男人钻石恒永远一颗永流传了,其他人不得不跟着钻石永久传,所有人都花了更多的钱,只有卖钻石的赚了。
抢火车票,一个人先用抢票软件,逼得其他人也用抢票软件,因为票没有变多,最后大家都回到了起跑线,但是开发抢票软件的赚了。
孩子上学,一个孩子上辅导班,逼得大家都去上辅导班,最后排名还是没变,但开辅导班的赚了。
本来大家都是工作8小时,有人开始加班,最后逼得所有人都加班,所有人挣得还是那点钱,但是老板的3系换5系了。
内卷是啥,就是大家都损失了,只有一小撮人赚了。
那一小撮人赚的原因,很可能只是买了第一排的电影票而已。
但他们不这么讲,而是会告诉你,你没坐在第一排是因为你不努力。我是努力才坐到第一排的。
久而久之,大家就会忘了,假如没人站起来,看电影最好的位置是在中间的……
就拿评项目来说,
本来没人去找评委拉关系打招呼,评审也就那么过了;
后来有部分人去打招呼,捞到了好处;
再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去打招呼,最终全部打招呼,评审也还是就那么过了;
大家忙碌来忙碌去,盘子一点也没变大,所有这些努力,仅仅是在内耗。
有什么意义呢,大概是两点吧:
①从没人打招呼,变成了人人打招呼;现在打招呼等于过去不打招呼,现在不打招呼等于直接弃权。(你不用问什么吃相好看不好看,都是些半斤八两差不多的你上也行他上也行的东西,没那么多什么爱因斯坦牛顿那么耀眼不上说不过去的存在;网上的人么,都是些跟风狗,只有别人上了之后去舔,很少有雪中送炭别人没上去给别人撑的)
②内耗耗出个啥来呢,耗出了评委的地位,耗出了存在感;这江那青的,如果不是评审找他们,那些单位至于点头哈腰的讨好吗,真当这些人尊重他们?
通过这个例子,你应该可以看出来,内卷的表现是:
从全局来看,人人都努力=人人都躺平,全员的努力没有创造比全员躺平多一分的价值;
从个体来看,它并不能让努力的人过得更好(那本来就是他应得的),只是让躺平的人过得更差。
经济学上有两个概念,intensive margin(深度边际)和extensive margin(广度边际)。
比如说两个企业在竞争市场,各自都重金投放广告。
广告一般有两个效应,一个是会吸引新的顾客,一个是会吸引现在竞争对手的顾客。一般来说,这两种效应是同时存在的,但是在不同的市场,双方的强弱会有不同。
比如说,在一个新生的市场,就像智能手机概念刚刚提出来的时候,智能手机占有率是很低的,小米、华为和OV等厂商虽然市场份额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绝对数量都在高速增长。这个时候,就是广度边际的扩张占了主要;而等市场渗透率已经接近饱和——也就是能买得起手机的,几乎人手一个智能手机了,这时候A厂商少一个客户,B厂商就多一个客户,但是整体的市场不会再增加了,如果某个厂商再要奋发图强,就不再是扩张新的市场了,而是在现有市场上深耕,这就是深度边际上的扩张。
后者就是「内卷」,而前者或许我们可以定义为「外卷」?
站在火星的角度,内卷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还是看对谁。当市场饱和之后,公司之间就是刺刀见红的竞争,双方都要铆足劲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功能来赢得对方的客户。最后可能市场份额变化并不大,但是消费者拿到的手机的质量比以前都好多了,这就是手机厂商内卷带来的好处。
当然,如果站在手机厂商的角度来说,内卷显然就是坏事了,因为相当于他们多花了很多成本,但是没有任何的显著市场份额的提高。但是这个成本又不敢不花,因为自己不花的话,竞争对手花了,那么竞争对手就会偷掉自己的市场份额。
但是为什么我们平常提到内卷,都是以一种负面的角度来看的呢?因为大部分人都是雇员,只有少部分人是雇主。广而言之,公司能提供的职位是稀缺的,而有资格争取位置的人随着国家教育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在增加。一个雇主,对应多个雇员,还对应更多潜在的雇员。在雇员们的劳动技能没有绝对的稀缺性,并且也无法联合起来和雇主谈判的情况下,雇主毫无疑问是占据优势的。
对应到我们上面的例子,雇主在这里就是手机用户,雇员都是一个个红着眼要争取「市场份额」的公司。在真实世界,公司的体量远大于个体用户,有较大的市场力量;但是这些雇员并没有,那么内卷几乎是不可避免会发生的。你不能接受的工作条件,有的是人能够接受;你不能接受的工作时长,有的人能接受……
再次站到火星的角度来看,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是从宏观上来说是好事么?虽然雇员条件差了,但是公司创造的产品因为公司对雇员的「压榨」而变得更好了,最终还是雇员得益啊。
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的。
国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尤其是对中国而言,是非常依赖于国际贸易的——世界工厂这个称号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大量的来自于国际贸易的收入,让老板面对的是广度边际上的竞争,国际市场无边无际,对很多公司而言,尤其是沿海的小制造业繁荣的时候,其实只要做了,满足标准了,卖出去就是钱,彼此之间并不内卷,但是雇员是有国籍的,雇员不可能大规模跑到发达国家去求职,享受对方的高工资。
所以这种贸易上的国际化,和人员流动的限制就形成了一对矛盾,因为人员流动的限制,雇员之间不停的内卷,争着给雇主贡献劳动力;而雇主们可以在享受国内劳动力单价较低红利的同时,赚取国际上的利润。
这样造成了一些低效公司的存在——一方面,国内人们的生活水平差别巨大,那么就意味着来自于低生活水平区域的雇员,更愿意接受更严酷的工作条件;另一方面,外向型经济让雇主甚至于都不需要怎么珍惜雇员贡献的劳动,浪费一些照样都可以在国际上保持竞争力。于是大家口中的无效「内卷」就这么发生了。
把「内卷」归结为某个国家或者区域特别的「人性」是最省力,也是最无意义的。重要的,是找出导致内卷的原因去改善它。「内卷」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们的一种无奈的最优选择——说最优,是因为如果不这么做,连现有的这么一点也得不到;说无奈,是因为自己本身并不想如此,认为自己的价值比现在获得的更多。
枚举法吧:
香港人住的鸽子笼,日本70岁的出租车司机;
台湾岛的骗子手,中国大陆的996。
美国故意而为的快乐教育,欧洲的赎买型福利制度。
这些都是内卷。
你读本科的时候,你们学校只要本校硕士就能当有编制身份的讲师发表几篇SCI就大概率升副教授。
但是到了你读本校硕士的时候,你就需要本校博士才能给了讲师了。
于是你十分辛苦地读完了本校的博士,
结果发现招聘信息上写着要求洋博士或者海外留学经历。
于是你又开始了洋插队的生活,快三十的人了跑到异国他乡的冷风冷雨里埋头搞研究发论文。
三年过去了,你们学校的招聘信息又改了。
说是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改为非升即走,淘汰率90%,还不给安家费。
回国后不久参加同学会,看着同班里本科毕业就去工业界工作在一二线城市三套房的学渣们,
流出了激动的眼泪。
当年的学渣,拍拍你的肩膀:
我们都有了光明的前途。
不信的去看看现在招聘简历到底是个啥标准,再对比下几年前的简历,看看什么叫内卷?
内卷这个词一火的全网皆知就会出现一些滥用问题:
如果你的同学只是在努力学习,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这不叫内卷。
一群人中间一个人在打游戏,嘲讽另一个在学习,卷死了,这不叫内卷。
如果你的老师要求3000字论文,结果有人超标写了一万字,而老师夸了那个1万字的,并训斥和要求你们 最好 写一万字,这叫内卷。
入关:和自己人一起同xx抢肉吃。
内卷:同自己人抢xx唆了剩下的骨头。
注:这里的入关是曹大佐的魔改入关论,嵩子的入关论基调比较悲凉,入关不是为了过好生活,而是为了能活着。
谢邀。
很多回答已经把内卷说得很易懂了,就多嘴一句:
我们是劳动力过剩、资本过剩、产能过剩这三大过剩下的内卷。
一般内卷,是指供给不足下的恶性循环。
清朝时期,珠三角人多地少,正常的灌溉播种等农业生产活动中只要有一点争端,就要用人命来解决。
最后本质是争夺田地的土客械斗,发展到殃及百万人。以1854年至1867的土客械斗为例:烧村3000到5000余个,单个县月均死亡人数可达2000人。这14年里,死于土客械斗的人数超过百万,产生的流民超过五百万,是下南洋的重要起因。
这里面有大量屠村围城的血泪史。无论土人客人,输的一方被集体活埋、活烧、钉船沉海、卖身做妓做奴做猪仔,都是常态。
“铲村”了解一下。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百年里,不管是客家、广府还是潮汕,只要村与村有过械斗史,通婚近乎不可能。不趁着官兵不在屠你村,就是良好市民了。
可以说,内卷就是马尔萨斯的幽灵,是一种系统在供给不足下的惨烈自我调整。
土客械斗什么时候走入尾声?
新中国。
你们“士农习战,人皆带剑,户尽佩刀,巨炮洋枪,视为故物,碉楼寨栅,俨若长城”,武德这么充沛,是为了什么?
土地。
那好,人人有份,我来分。
剿匪反霸、减租退押、救灾治产。听我的,有地一起种;不听我的,人民民主专政伺候。
不斗了,种地去。
广东当年土改留了许多争论,但是不改不行。
客家人当年大夏天裹着厚厚的棉胎衣,手持长刀正面冲火枪阵,不改,怎么陪你聊梅菜扣肉?
潮汕人当年沿海屠村,掠人为奴卖往南洋,不改,怎么陪你喝功夫茶?
广府人当年洋枪兵上万,武装和鸦片战争时的英军相当,不改,怎么陪你喝早茶?
蛋糕不是不够,看你怎么分。分得好,大家都是广东人。
现在我们的“内卷”,重点也是在分配上。
自然资源肯定还是缺的,教育医疗等知识资源也是缺的。但是作为一个已经严重过剩的工业社会,一般工业制成品会缺?基础建设产能会缺?
我们的内卷,和那些分析珠三角长三角农业社会论文里的那个“内卷”,已经不是一个概念:
我们是在供给过剩的前提下卷起来的。
我们的内卷,更突出一个“淤结”:
大量资本淤结在地产等金融板块,不进实体。但主要靠实体解决就业,于是实体卷起来;
大量政策利好淤结在城市,农村几乎没有增长空间,于是农村卷起来;
大量收益机会淤结在30岁以上,20至25岁人群的收益增长机会明显下滑,于是年轻人卷起来。
实体、农村、年轻人,卷一个也就算了,三个都卷,全中国就都是老北京鸡肉卷了。
讲内卷,大家第一反应都是武德充沛起来,到外面搞一波。
但说实话,这些淤结不打通,搞得越多,积得越重。
再说我们像是出去搞的样子吗?
真要聊内卷,应该细化一点:我们知道很多领域卷得很厉害,但是还有很多领域一点也不卷。
那些地方为什么不卷?普通人为什么进不去?这是我们这个内卷版本的核心问题。
恶性竞争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团体内部恶性竞争
内卷一般源于资源匮乏、欲望却又过剩。
5000人嗷嗷待哺,五饼二鱼怎么分?
大家都要当“第一巴图鲁”,13副铠甲怎么分?
平均分配,不如让他们自己争抢一番,活下来的来领赏,“请客、斩首、收下当狗”,这就是“养蛊”,内卷就是“蛊王之争”。
比如说,北美种植园奴隶主,为了奖励好好工作的黑奴,会给他们发西瓜,戴红花,把那些听话、健壮、努力的黑奴,带进大house里,给予更高的地位和待遇,那么黑人就不会团结起来,而是努力成为“高级黑人”。《乱世佳人》里的黑人管家,就经常说:“我们和地里干活的那些垃圾黑人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许多大公司,其实并不会“强制加班”,但因为有加班费,有晚餐补贴,HR也会按照上班时长评奖金,有些鸡贼的员工反正单身、闲着也是闲着,就因为一点钱,干脆天天加班。这下很多人都这么干,正经工作按时下班的员工,反而成了异类,被HR、领导刁难,克扣工资福利,最后因为“不够变态而显得格格不入”,只能被淘汰。最后,会导致“不加班就不是XX人”。
再举个例子,大家都要高考,本科、211、985的名额就那么多,之前教育资源平均的时候,大家都是拼孩子的努力和个人天赋;后来有个鸡贼的学校,从中考就开始大规模收拢高分学生,开始高强度的训练、考试;有些鸡贼的家庭,除了正经在学校上课外,还让孩子去补习班。于是,他们就开始占便宜;于是所有学校、所有家庭都这么干,这就导致大家的受教育环境越来越差,竞争难度也越来越大。
内卷,一般反而发生在“上升期”的社会里。因为大家都有盼头,都想着出人头地。
内卷的社会,不是没有活力,而是每个人都太有活力,想尽一切办法往上爬,想尽一切办法多吃多占。
内卷的社会,往往阶层没有完全固化,上下可以流通,还存在着“机会公平”,那么所有人都会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去变现自己的努力、天赋、资源。
但是,因为资源太匮乏,人太多,又个个都觉得自己是个人才,都应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心里想的都是“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会导致内部竞争太激烈,大家开始不择手段,比着突破规则和底线、比着不要脸、比着用盘外招,最后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德行低下不择手段的人,反而会最终胜出。而大众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差,人的心理满足阈值,也会越来越高。
最后,到底会导致,上什么样的大学,才算好大学?赚多少钱,才算有钱?住多大的house,才算大house?吃多少肉,才算吃肉?多成功,才算成功啊?
所有人都会焦虑,焦虑自己不能阶层跃迁,成为“人上人”,所有人都会恐惧,恐惧有一天阶层会跌落,失去已经拥有的一切,成为“下等人”。
这一切,除了资源匮乏之外,还因为“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成了时代的主流价值,人人为私,无人为公。
海那边有个灯塔,因为占了世界上最多的资源,他们奉行自由主义,人人自私,却能过得很好,以至于整个世界都融入了他们的体系,以他们为榜样。
因为地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因为灯塔无比成功,所以许多国家都挣着抢着当它的狗,当狗也“无上光荣”,他们不想着团结起来打破这个体系,夺回自己的资源和利益,而是拼命成为它的附庸,求得一口残羹冷炙,加入它的阵营,去压迫剥削异类。
在资本主义体系下,按照他们的道路走下去,是必然无法获得自由的,只能成为他们养的“蛊”。它们过得越潇洒,我们就越“内卷”,越痛苦。灯塔就是私欲在人间最成功的典范,是内卷者的“魔心”。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容易,也不容易。
13副铠甲确实不够分,但为什么一定要分呢?所有的铠甲、弓箭、粮草都属于公会,按需领用不行吗?
解放发展生产力,扩大部落地盘,多生产铠甲、多收集铠甲不好吗?
只有一条路,拆灯塔,诛魔心,灭蛊池,天下大同,人人如龙。
是目前最被滥用的概念之一。目前异化的解释主要是两种:
内卷的最原始定义是Involution, 是revolution的反义词(当然,不是严格的反义词,进化的反义词是退化,这个的大约意思是“不进化,无限在里面折腾”)。指本该革命性提升,结果提升不了。比如明末资的萌芽,有学者认为永远不可能revolution到真正的资(这个观点对不对,另说)。
上述两类的异化,基本是没文化看字面意思瞎联想的结果。因为庸俗化多了,也不知道正解该是什么了。现在基本用于骂街和表达对社会不满。按某些不可描述人群的思路,就不该有竞争。因为在资源有限情况下,竞争必然导致它们所谓的内卷。
比如中国没有殖民发展,就靠内卷。
你如果说马云一句好话,你就是内卷,背叛了劳动人民。
大家本该躺着赚钱,你非要努力,就是在奔内卷去。
就跟“割韭菜”一样,专门用来骂别人给自己那啥啥找借口。
一声长叹。。。
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交流一下。
我理解的内卷,是正常事物的对外发展过程中,收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使其无法继续对外发展,改为对内压缩这么一种状态。
比如滚雪球,总所周知雪球是越滚越大的,变大就是它的对外发展导致的结果。但是如果它还在不停的滚,缺无法继续变大,导致的结果就是,雪球大小不会出现变化,而它的质量会越来越大,内部雪花之间的空间会越来越小,最后完全挤压变形扭曲在这个雪球中。
再比如:一个村,刚开始还有良田百亩,人口百人,那人均一亩田地。设定条件这个村没有人继续对外开垦土地即土地数量保持不变,而人丁继续发展且不能外出务工,只有务农这一条出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这样一个结果:人均土地不足养活每个人,出现饥荒,重置人口数量。
如果套用到经济上,假设一个经济环境,完全没有提高产业结构和寻求新兴市场的根本动力,消费能力还在不断透支。那在不考虑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只有继续不断压榨市场剩余的消费能力,以期待能达成一个惨烈的平衡。
在雪花、人丁、经济找到新的外界出路之前,内部自我调整、平衡的过程,就是内卷。
内卷很好解释,简单来说就是低水平的重复竞争。
它的成因也很简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下就能想明白的。
如果我们跳出所有人为规定的社会概念,你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
宇宙是无限的,不可能说宇宙装不下人类的野心,只要你敢想敢干,还怕这个宇宙没有容纳人类扩张的空间吗?
你会说人类目前还没有进入深空的能力,但我们还不如羊吗?
羊吃草能把地球吃没吗?哪怕地球上的草原资源如此的丰富,但为什么羊不能随便吃草?因为它们是被圈养的,即便是野羊,它们也有天敌,所以不能无限扩张,只能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相互竞争有限的草资源。
所以,所谓的内卷的实质,实际上就是因为圈养和天敌两个因素。至于如何克服这两个因素,那就是另外一个宏大的问题了。
我来换个角度,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而引发的少子化、老龄化,进而导致社会竞争内卷来说明。
我们的社会经济繁荣,创新活力强,每个人能够改善生活的可能性比较高,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我们的人口众多,形成了庞大的国内市场。
庞大的国内市场,让任何一个行业能够养活的企业数量远超其他国家,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也远超其他的国家。
现今阶段,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能够实现经济独立的难度并不大,这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市场的庞大,青壮年数量整体上还是高于老年人群数量的。
但是,女性在获取较高的教育程度,再加上实现了经济的个人独立,反而不愿意再生孩子了。
少子化引发老龄化,市场规模将会逐渐萎缩,原本庞大的市场容量将会越来越难以维持,能够养活的企业数量将会越来越少。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将会越来越多,她们走向社会之后,将会参与到社会竞争中,但是我们的社会由于市场的全面萎缩,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将会越来越少。
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奇怪的悖论,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只是在短期改善了女性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长期却造成了市场萎缩,竞争加剧,原来好赚的钱,越来越难赚。
内卷趋势下,努力能够在短期内改善个人的生活状况,但是长期来看,所有人都会因为竞争加剧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
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引发的少子化趋势不可避免,内卷将会越来越激烈,如今的女性能够通过拼搏实现经济独立,享受不婚不育带来的时代红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享受不婚不育带来的时代红利的女性将会越来越少,也会越来越难。
所有人都奉行不婚不育的结果就是市场规模越来越小,能够赚钱的机会越来越少,个人能够从不婚不育中获得的红利越来越少。
不婚不育者目前鼓吹的各种不婚不育的好处,根源在于社会人口众多所带来的经济大繁荣,而她们却又用行动不断地摧毁这个给他们带来好处的源头活水,让自己享受的红利不断消失。
个人的无意识导致的集体有意识,造成了这种“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社会现象。
你所信奉的,你所努力奋斗的东西,却因为你的行动而被摧毁,最后越来越难从中得到好处,甚至会加剧整个社会生存环境的恶化。
所以当所有人都在鼓吹不婚不育好处多多,自诩自己现在挣的钱够自己花的时候,危机已经在慢慢靠近。
或许将来的某一个时刻,那些不婚不育者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维持住自己年轻时候的收入水平了,甚至会出现收入下滑的情况,这就是内卷的长期影响开始发作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