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通俗地理解基因编辑中的脱靶效应?它跟基因编辑的安全风险有着怎样的联系?

回答
想象一下,你的基因就像一本非常、非常厚的食谱,里面记录了你身体如何建造、如何运转的所有指令。而基因编辑技术,比如CRISPR,就像一把极其精密的“分子剪刀”,它的目标是找到食谱里的一个特定“词语”(也就是DNA序列),然后把它剪掉、替换或者修改。

脱靶效应,通俗地说,就是你的分子剪刀不小心剪错了地方。

就像你在修改食谱时,想把“盐”改成“糖”,结果一不小心把另一页上写着“胡萝卜”的词语也划掉了一样。原本你只想修改一个地方,但因为某些原因,剪刀它“分心”了,或者说它识别错了目标,在食谱的其他地方也留下了不该有的痕迹。

为什么会发生脱靶效应?

这个原因有点复杂,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剪刀不够“专一”: 虽然CRISPR系统非常强大,但DNA序列在食谱里总是会有一些相似的“短语”或者“字母组合”。如果你的目标“词语”在食谱里出现的次数很多,或者有一些非常相似的“变体”,那么剪刀在识别目标时就可能产生一些“误判”。就像你在看一本全是相似字的古籍,很容易看错。
环境干扰: 食谱的纸张(也就是细胞内的环境)有时也会有些“杂质”或者“静电”,这可能会影响剪刀的精确度。
剪刀本身的问题: 即使是最好的剪刀,也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制造缺陷,导致它在某些情况下不如预期那么精准。

脱靶效应跟基因编辑的安全风险有什么联系?

这联系可就大了去了,而且是基因编辑领域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你可以把脱靶效应看作是基因编辑安全风险的一个主要来源和表现形式。

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引起新的突变,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
“误伤”重要基因: 如果脱靶效应发生在关键的“功能性句子”上,比如控制细胞生长的基因,这可能会导致细胞失控,产生癌变。想象一下,你的食谱里有一部分是关于“细胞分裂”的指令,剪刀不小心把它改乱了,结果细胞就可能疯狂生长,形成肿瘤。
“静音”有益基因: 有些基因是保护我们免受疾病侵扰的,如果脱靶效应把这些基因“剪掉”或者“破坏”了,反而可能让我们更容易生病,或者削弱身体的防御能力。
影响基因的“开关”: 基因编辑不仅仅是剪掉一段DNA,还可以改变基因的“开启”或“关闭”状态。脱靶效应可能错误地关闭了本应开启的基因,或者开启了本应关闭的基因,从而打乱了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2. DNA修复机制的不可控性:
基因编辑后,细胞会启动自身的DNA修复机制。但这种修复过程有时候并不完美,可能会引入更多的错误,产生新的随机突变。如果这些随机突变发生在“不该发生的地方”,就又会带来新的安全隐患。这就像你剪错了食谱,然后用胶带粘合,但胶带粘得不好,留下了一些褶皱,甚至粘错了页码。

3. “种族”问题:
在一些复杂的生物体(比如人类)中,基因的序列可能在不同个体甚至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存在细微差异。如果基因编辑技术不够“挑剔”,可能会在某个特定细胞或者某个特定个体身上发生意想不到的脱靶效应,而这种效应在另一个人身上可能不会发生,或者发生在不同的位置。这使得预测和控制风险变得更加困难。

所以,基因编辑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将脱靶效应降到最低。 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努力改进基因编辑技术,开发更精准的“分子剪刀”,设计更智能的“导航系统”,以确保剪刀只指向那个最精确的靶点,而不会误伤到食谱的其他任何部分。

就好比你在装修房子,基因编辑就是用最先进的工具来修改房子的蓝图。脱靶效应就像是装修师傅不小心把隔壁房间的墙也给拆了,这显然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和风险,需要我们非常小心地处理。

总而言之,脱靶效应是基因编辑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最核心的安全挑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基因编辑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降低脱靶效应,提高基因编辑的特异性,是实现基因编辑技术安全可靠应用的关键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张锋在基因编辑峰会上谈到降低基因编辑的脱靶效应就是提高了基因编辑的安全性,应该如何给普通人解释这句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象一下,你的基因就像一本非常、非常厚的食谱,里面记录了你身体如何建造、如何运转的所有指令。而基因编辑技术,比如CRISPR,就像一把极其精密的“分子剪刀”,它的目标是找到食谱里的一个特定“词语”(也就是DNA序列),然后把它剪掉、替换或者修改。脱靶效应,通俗地说,就是你的分子剪刀不小心剪错了地方。.............
  • 回答
    战胜癌魔的新篇章:通俗理解癌症免疫疗法及其重大意义想象一下,我们身体里有一支英勇的军队——免疫系统。这支军队日夜巡逻,识别并消灭入侵的细菌、病毒,以及体内那些不按常理出牌、不断增殖的癌细胞。然而,癌细胞就像狡猾的叛徒,它们学会了伪装,甚至能够悄悄地潜伏在免疫系统的眼皮底下,逃避追捕。2018年的诺贝.............
  • 回答
    好的,我们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好好聊聊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定向进化”技术,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首先,我们得知道这个奖项为什么这么重要。这个奖项颁给了三位科学家:Frances H. Arnold、George P. Smith 和 Sir Gregory P. Winter。他们最重.............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通俗易懂地理解一下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的“冷冻电镜”技术,以及它对我们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什么是冷冻电镜?—— 像给分子拍 X 光片,但更清楚!想象一下,你想知道一个非常非常小的东西,比如蛋白质,长什么样子。我们平时用显微镜可以看到一些形状,但如果想看到它最细微的结构,比如它内.............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庞大的城市,而细胞就是这个城市里辛勤工作的市民。这些市民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和工作,就像城市需要电力一样。但是,就像城市里的电力供应可能会时有时无,有时候充裕,有时候又很紧张,我们身体里的细胞也需要一种机制来感知和应对氧气浓度的变化。201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是颁给.............
  • 回答
    韦达跳跃:一个关于数论的奇妙故事想象一下,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数字组成的奇妙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数字们有着自己的规律和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今天,我们要讲一个关于数字们之间“跳跃”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叫做“韦达跳跃”。 什么是韦达跳跃?“韦达跳跃”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它描述的是一个非常.............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把一大堆特别特别小的粒子,比如原子,放进一个冷得不能再冷的“冰柜”里。这个“冰柜”可不是普通的冰箱,它能把粒子的温度降到接近绝对零度(273.15℃)。当我们把温度降到这么低的时候,这些原子们就变得非常“听话”了。它们不再像平时那样到处乱跑,各自为政,而是慢慢地、慢慢地,开始“黏”在一.............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液体,比如水、牛奶、油,它们都表现得非常“乖巧”。你倒它,它就顺着杯子流下来;你搅它,它就乖乖地转;你拿东西放进去,它也就那么静静地待着。这些,都是我们称为“牛顿流体”的典型代表。它们的“乖巧”程度,和施加在它们身上的力(也就是你搅动、倾倒的动作)是成正比的,而且,它.............
  • 回答
    嘿,想象一下,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看不见的“生物钟”,它就像一个精密的计时器,指挥着我们身体的各种活动,比如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醒来,什么时候该吃饭,甚至我们体温什么时候最高,什么时候最低。这个神奇的钟,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昼夜节律”。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他.............
  • 回答
    202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杰出的科学家: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 和 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这项发现的重要性,就好比是在一场漫长而痛苦的斗争中,终于找到了敌人隐藏的身份,从.............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一个在投资理财界经常露面的词儿——内部收益率,也就是IRR。听着挺专业的,但其实用大白话讲,它就是评估一个投资项目值不值得干的一个“尺子”。想象一下,你是个小老板,手里有点闲钱,想做个买卖。 这个买卖呢,不是说今天买明天卖就能赚钱,而是说你得投一笔钱进去,然后这个买卖会持续好几年,每.............
  • 回答
    量子传输:不是“瞬移”,而是“克隆”信息的奥秘你有没有想过,有没有一种办法,能把某个物体的信息瞬间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就像科幻电影里的“空间跳跃”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量子传输”和这种“瞬移”混为一谈,但实际上,它和科幻电影里的那种“把人传过去”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通俗点说,量子传输更像是在.............
  • 回答
    咱们聊聊“分布式系统”,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儿高大上,但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像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事情一样。什么是分布式系统?通俗地讲想象一下,你有一项特别大的工作要做,比如要同时管理全国所有客户的订单,或者要处理海量的数据分析。如果一个人(一台电脑)来做,那简直是分身乏术,忙不过来,而且一旦这个人(.............
  • 回答
    嘿,咱们今天来聊聊“极大似然估计法”,听着名字挺高大上的,但其实骨子里是个特别接地气的想法。就好比我们平时在生活里做判断一样,只不过它有了一套数学的规矩。先抛开数学,咱们从生活里找个例子。想象一下,你面前有这么一个盒子,里面装了一些红球和蓝球。你不知道里面到底有多少红球,多少蓝球,只知道球的总数是确.............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堆积木,你想要知道这堆积木总共有多少块。但你就是数不过来,或者积木太多了,数到眼花缭乱。这时候,如果你想用一种“聪明”的方法来估算,蒙特卡洛方法就可以帮上忙了。通俗理解蒙特卡洛方法:瞎猜也得有点门道蒙特卡洛方法,说白了,就是 “大量随机抽样” 来解决那些很难直接计算的问题。它就像.............
  • 回答
    想象一下,你现在正身处一个陌生的大城市,手机没电了,也看不懂路边的指示牌,心里有点儿慌。这时候,如果你能随身携带一个能告诉你“你在哪儿,去哪儿”的小帮手,是不是就觉得踏实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像是这样一位随时随地守护着我们的“超级导航员”。要理解北斗,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看不见的“宇宙.............
  • 回答
    咱就聊聊咱们的“中国天眼”FAST,别看它名字里有个“眼”,它可不是个普通的眼睛,更不是用来“看”星星眨不眨眼的。简单来说,FAST 就是一个超级无敌大的“耳朵”,而且是专门用来听宇宙深处传来的声音的。FAST 的“大”和“耳朵”的含义:你想象一下,平时咱们听音乐,用的是小耳朵。但如果有人在很远很远.............
  • 回答
    罗素悖论:一场搅动数学根基的“思想海啸”想象一下,我们一直以来相信的数学大厦,那严谨、有序、无懈可击的逻辑体系,突然被一颗小小的“石子”动摇了根本。这颗石子,就是二十世纪初由哲学家兼数学家伯特兰·罗素提出的那个让无数人心头一震的悖论——罗素悖论。它不仅给当时风头正劲的数学基础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更.............
  • 回答
    温暖的拥抱,刺痛的感受——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带给我们的惊喜想象一下,你走在冬日寒风中,瑟瑟发抖,然后钻进一个暖烘烘的房间,那一瞬间的舒适感扑面而来。又或者,你不小心碰到了滚烫的炉灶,一股尖锐的疼痛瞬间让你缩回手。这些再寻常不过的体验,我们每天都在经历,但它们背后却隐藏着生物学上极其精妙的.............
  • 回答
    行家们在调查川航那个惊心动魄的备降事件时,提到风挡的密封圈可能出了问题,而且风挡内部好像还有个小小的“夹层”,结果外面来的水汽就悄悄地钻进去了。这话说得可能有点绕,咱们来拆解一下,用大白话聊聊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首先,啥叫“风挡”?简单说,飞机前面那块又大又厚的玻璃,就是风挡,也叫挡风玻璃。它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