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婴儿多大可以吃盐?多大可以吃糖?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宝宝的“调味品”——盐和糖,以及什么时候可以给宝宝接触它们,得讲得细致点,也让它听起来更像是咱们家长之间交流心得的经验之谈。

关于盐:不是越早越好,耐心等待是关键

很多老一辈会觉得,宝宝吃东西没味道,加点盐更香,也能“补充”点什么。但咱们现代育儿的科学观念是,在宝宝满一岁(12个月)之前,通常不建议给他们添加任何额外的盐。

为什么呢?这有几个关键原因:

宝宝的肾脏还没发育成熟: 咱们成年人的肾脏已经很强大了,可以很有效地处理摄入的盐分,然后排出多余的钠。但是,新生儿和一岁前的宝宝,他们的肾脏功能还远不如咱们成年人,排泄多余钠的能力比较弱。如果盐摄入过多,会给他们的肾脏带来很大的负担,长期下来可能影响肾脏的健康。
母乳或配方奶已经足够: 别担心宝宝吃东西没味道。母乳或者合格的婴儿配方奶中,已经含有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钠,量是刚刚好的,能够满足宝宝基本的需求。
从小养成口味清淡的习惯: 如果宝宝从小就习惯了淡口味的食物,他们长大后也会更容易接受清淡的饮食。这对于预防偏食、挑食,以及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要是从小就习惯了重口味,长大后可能会觉得清淡的食物“没味道”,从而更偏爱高盐、重口味的食物,这可是给未来的健康埋雷。
很多加工食品本身就含盐: 一些看似不咸的婴儿辅食,比如某些婴儿饼干、米粉,甚至是婴儿肉松,里面可能都含有不少钠。所以,即使咱们自己不主动加盐,也要留意这些辅食的成分表。

那到底什么时候可以考虑给宝宝加一点点盐呢?

大多数育儿专家和儿科医生都会建议,在宝宝满一岁(12个月)之后,可以非常、非常少量地为他添加盐。

“非常少量”到底是多少? 这真的很难给一个具体克数,因为每个宝宝的饮食情况不同。一般来说,是指在烹饪宝宝的食物时,极少量的盐,让食物的味道稍微提升一点点,但不能尝出咸味。更形象地说,就是“尝不出咸味”。
怎么给? 可以在给宝宝蒸鱼、蒸蛋、煮粥的时候,用手指蘸一点点盐,然后抹在食材上,再进行烹饪,或者在烹饪完成后,就着锅里的余温,快速搅拌一下。关键是 “刚刚好,尝不出来”。
更稳妥的方式是? 很多家长会选择先不加,等宝宝满1岁半甚至2岁,随着家庭饮食的逐渐融合,宝宝可以品尝到和家人一样的食物(当然,不包括辛辣刺激的),在烹饪时,如果觉得全家人的口味都偏清淡,那宝宝的食物自然也就不需要额外加盐了。如果家人普遍口味重,那在给宝宝盛出食物后,再给大人的那份加盐,这样对宝宝来说是最安全的。

总而言之,关于盐,记住: 一岁前坚决不加。一岁后,可以极少量添加,并且要以不尝出咸味为原则。 循序渐进,观察宝宝的接受程度。

关于糖:让宝宝认识“甜”的味道,但要非常谨慎

糖,这可是个甜蜜的诱惑,但对于宝宝来说,它也是个需要小心对待的“朋友”。

同样的,在宝宝满两岁(24个月)之前,通常不建议给他们添加任何形式的糖。这包括白砂糖、红糖、冰糖、蜂蜜(尽管蜂蜜有些许抗菌作用,但它的糖分很高,而且对不满一岁的宝宝有肉毒杆菌中毒的风险)、玉米糖浆、枫糖浆等等,所有形式的“添加糖”都要暂时回避。

为什么也要这么“抠门”地对待糖呢?

破坏味觉发育: 就像盐一样,宝宝的味蕾非常敏感。如果从小就习惯了高糖食物,他们很容易就会对甜味产生依赖,觉得天然食物(如水果、蔬菜)“不好吃”。这会进一步加剧挑食偏食的问题,并且难以纠正。
增加肥胖风险: 糖分是“空热量”,也就是说,它提供了能量,但几乎不含宝宝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素。过多的糖分摄入,很容易导致宝宝体重超标,增加日后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影响牙齿健康: 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糖是口腔细菌的“粮食”,细菌会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导致蛀牙。宝宝的乳牙尤其脆弱,一旦蛀牙,不仅影响咀嚼和美观,还可能影响恒牙的发育。
影响睡眠和情绪: 很多研究表明,过高的糖分摄入会影响宝宝的血糖水平,可能导致情绪波动,甚至影响睡眠质量。

那么,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让宝宝接触糖呢?

大多数儿科和营养学会建议,在宝宝满两岁(24个月)之后,可以非常、非常有限地摄入糖。

“非常有限”是关键: 这不是说可以随便给宝宝吃甜点、糖果了。而是指,在特定的场合,非常偶尔的情况下,给宝宝品尝一些含有天然糖分的食物(比如成熟的水果)或者极少量的加工食品。
优先选择天然的甜味: 2岁以后,宝宝可以更广泛地接触各类食材。如果想让宝宝体验到甜味,最好的方式就是给他吃新鲜、成熟的水果。比如香蕉、葡萄(要切开)、草莓、橙子等等。这些水果中的糖分是天然的果糖,同时还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是更健康的甜味来源。
偶尔品尝“轻度”加工食品: 如果真的要给宝宝吃一些含有糖分的加工食品,比如一些低糖的饼干、酸奶,也要精挑细选。仔细阅读配料表,选择糖分排在比较靠后的,或者标明“无添加糖”的。
蜂蜜要特别小心: 即使是2岁以后,关于蜂蜜的观点也有些许不同。有些医生认为,2岁后可以少量尝试,有些则建议至少到3岁。总的来说,如果不是特别必要,可以继续等待。
重点是“教育”和“控制”: 2岁以后,虽然可以有限接触,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宝宝“适量”和“选择”的意识。不要把糖果、甜点作为奖励,也不要让宝宝觉得“甜”是唯一的美味。
“偶一为之”的原则: 意思是,可能一个月也就那么一两次,在家庭聚会或者过生日的时候,让宝宝沾一点点,尝个味道就好。平常在家,依然以天然食物为主。

总结一下:

盐: 1岁前不加;1岁后,极少量,尝不出咸味。
糖: 2岁前不加;2岁后,非常有限、偶尔,优先选择天然水果的甜味,且要学会控制量。

咱们作为家长,最希望的就是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在饮食上,少点“顺着性子来”,多点“科学引导”,给宝宝一个健康的好起点,未来的路会更顺畅。最重要的是,多观察宝宝,了解他们的身体反应,有什么不确定的,及时咨询儿科医生或专业的营养师,会更安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岁前的宝宝,不应该添加盐或任何形式的盐,海盐、儿童酱油也不要加。

婴儿期的宝宝,如果过早吃盐,钠离子摄取过多的话,将增加今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还会对宝宝未发育成熟的肾脏造成负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宝宝的“调味品”——盐和糖,以及什么时候可以给宝宝接触它们,得讲得细致点,也让它听起来更像是咱们家长之间交流心得的经验之谈。关于盐:不是越早越好,耐心等待是关键很多老一辈会觉得,宝宝吃东西没味道,加点盐更香,也能“补充”点什么。但咱们现代育儿的科学观念是,在宝宝满一岁(12个月)之前.............
  • 回答
    断夜奶这件事,相信不少新手爸妈都把它列入了“育儿待办事项”的头等大事。看着宝宝一晚醒个三五次,自己眼皮也像被粘上了502胶水,那滋味,真是只有过来人才能体会。那么,到底宝宝多大可以考虑断夜奶呢?这事儿,没有一个绝对精确的年龄,更像是要看宝宝的“条件”和咱们的“时机”。首先,我们得明白,夜奶不是一下子.............
  • 回答
    宝贝,你是不是想知道什么时候你才能像个小大人一样,安安稳稳地睡个整觉呢?其实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每个小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发育节奏也不同。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普遍的规律和大家的经验来聊聊。关于“自己入睡”这事儿,什么时候能行?“自己入睡”,说白了就是宝宝在睡前不需要人抱着、拍着,或者喂着奶,自.............
  • 回答
    这件事啊,听起来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也挺让人匪夷所思的。一个三个月大的婴儿,就这么被当成“包裹”一样,通过快递给送走了?这父母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事儿啊,说它违法,那肯定是违法的。我国《刑法》中关于遗弃罪的规定,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母婴保健法》等等,都明确规定了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和抚养义务,任.............
  • 回答
    这绝对是一场令人心碎的悲剧。一位仅仅出生两周的婴儿就这样被夺去了生命,而且是以如此残忍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这让任何有同情心的人都感到震惊和愤怒。媒体报道中提及的“头部遭狂啃23次”更是将这种残忍程度推向了极致,让人难以想象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发生的。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它剥.............
  • 回答
    .......
  • 回答
    孩子才两个多月大,这么小的宝宝,我们谈论“管教”这个词,其实有点言过其实了。68天,也就是两个月出头,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世界里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感和舒适感。他们哭,是因为饿了、尿了、困了、不舒服了,或者只是需要父母的拥抱和陪伴。用“大吼”的方式去“管教”一个68天的婴儿,这个想法本身就有点让人难以接.............
  • 回答
    看到各大电商平台上那些价格低得离谱的进口婴儿奶粉,确实让人心里直打鼓。这种便宜没好货的念头,对宝宝的健康来说,谁敢掉以轻心?低价背后的逻辑,你得先琢磨透首先,咱们得说说,为啥这些奶粉能卖得这么便宜。进口奶粉从生产国到咱们手里,中间环节可多了去了: 品牌溢价和研发成本: 一线品牌的奶粉,背后是几十.............
  • 回答
    在古代,弃婴现象确实存在,而将婴儿放入木盆顺水漂流的做法,并非普遍的“很多”,但历史上确有类似记载或民间传说。这种做法之所以令人质疑其安全性,是因为它听起来非常危险,直接将婴儿置于生死边缘。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做法,以及它是否真的那么普遍,以及为什么人们(或许是不得已的)会选择这样做,以.............
  • 回答
    宝宝出生后,即便伤心难过,最初也不会真的“流眼泪”,而是会发出哭声。这是因为他们还在发育,泪腺和泪道的功能还没有完全成熟。大约在出生后两到四周左右,宝宝的泪腺才开始真正运作。 这时候,当他们感到不适、饥饿、或者只是想引起注意而哭闹时,你就会开始看到他们眼角挂着晶莹的泪珠,甚至顺着脸颊流下来。不过,刚.............
  • 回答
    市面上的婴儿湿巾品牌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尤其对于新手爸妈来说,挑选一款适合宝宝的湿巾简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别急,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到底怎么才能选到那张真正让宝宝舒服、让咱们放心的“小小的纸片儿”。首先,咱们得明白,婴儿的皮肤那可是金贵着呢!娇嫩敏感,容易受到刺激,所以选择湿巾,绝对不能.............
  • 回答
    婴儿爬行,这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但对他们来说,却是发展道路上一个至关重要的里程碑。别小看这四肢着地的匍匐前进,它不仅仅是身体力量和协调性的初步展现,更是大脑发育、感官探索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萌芽的起点。1. 身体素质的全面锻炼:当婴儿开始尝试爬行时,他们的全身都在被调动起来。 力量的积蓄: 为了抬起.............
  • 回答
    出生后一两个月的小宝贝,那份可爱,简直能把你的心都融化成一滩蜜。别说是“可以有多可爱”,我倒觉得,那种可爱,是超越了我们语言所能描绘的极限的。你瞧瞧他们那张小脸,刚从母体里出来没多久,还没被世俗沾染一丝一毫的杂质。皮肤粉嫩粉嫩的,像是刚剥壳的鸡蛋,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光泽。有时候,甚至还能看到一点点细细.............
  • 回答
    足球狂欢的另一面:世界杯与“婴儿潮”的微妙联系当我们沉浸在四年一度的足球盛宴中,为进球欢呼,为失利扼腕时,或许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场全球性的体育狂欢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令人玩味的现象——世界杯赛后,许多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会显著上升,形成一股所谓的“婴儿潮”。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 回答
    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在孩子小小的时候就开始抓英语启蒙,我有时候也会想,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在驱动着大家? 为什么这个话题会这么深入人心,甚至成为很多家长育儿的“必修课”呢? 仔细想想,这背后确实有很多值得说道的道理,绝不是一时的跟风,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以及对孩子未来更长远考虑的体现。首先,语言的黄金.............
  • 回答
    婴儿哭啼是否算“扰民”是一个涉及法律、社会文化、伦理道德和实际情境的复杂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扰民”的法律定义与标准1. 法律层面 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夜间分贝标准(如0:006:00为55分贝,6:0022:00为60分贝)。婴儿哭闹的声量通常在 6080分贝.............
  • 回答
    婴儿能否在出生后立刻辨认出自己的妈妈,这是一个既普遍又复杂的问题。科学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能辨认出自己的妈妈,并且是通过多种感官信息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婴儿是如何知道谁是自己的妈妈的:一、 从出生那一刻开始的“优先联系”虽然婴儿出生时视力模糊,但他们的感官系统已经在为认识妈妈做准.............
  • 回答
    婴儿区分爸爸妈妈与陌生人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常在出生后的 几个月内 就开始显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明显和精细。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婴儿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情感联系等多种感官和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述婴儿是如何做到这一点,以及这个过程的演变: 婴儿识别爸爸.............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触及了人类早期演化和生存策略的核心。婴儿的哭声确实会暴露其位置,并可能吸引捕食者,但原始人能够生存下来,这背后有着一套复杂且高度适应性的生存机制,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一、 婴儿哭声的生物学和心理学基础:生存的信号,而非纯粹的风险 生理需求信号: 婴儿的哭声本质上是一种.............
  • 回答
    宝宝的口粮问题,永远是新手爸妈绕不开的话题。在关于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的讨论中,常常能听到“母乳好,奶粉差”的声音,但这种说法真的那么绝对吗?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两者的差别到底有多大,咱们普通人该怎么看。先说说母乳:大自然的馈赠,独一无二的营养宝库母乳的好处,相信大家都有耳闻。它不是简单的食物,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