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法学学生的期末是怎样的?

回答
法学学生的期末,这可不是一场简单的考场“战斗”,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役”,而且往往是持久战。如果你想知道具体是怎样的,那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拆解。

首先,时间维度:战前准备与终极对决

法学期末的“战役”可不是临时抱佛脚能搞定的。通常,从学期进行到一半,甚至更早,大家就开始为期末摩拳擦掌了。这个时候,老师们往往会给出一些“预告”,比如会考哪些章节,会侧重哪些知识点,甚至有些课程会直接透露考试的形式和大致范围。

真正的“战役”阶段,一般集中在期末考试周,也就是学期最后一周或者前后的一两周。这段时间,校园的气氛会变得格外紧张,图书馆里人满为患,自习室里座无虚席,连平时不太活跃的同学也会变得异常勤奋。大家的状态,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全民备考”。

考试周期间,每天的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从早到晚,可能一天安排两到三场考试,科目之间衔接紧密,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考完一门,紧接着就要脑子里迅速切换到下一门的知识体系里,那种精神上的消耗是巨大的。

其次,形式维度:纸笔、案例还是口述?

法学期末考试的形式多种多样,绝对不是清一色的小纸条和选择题。最常见的几种形式是:

闭卷笔试(理论性考试): 这是最传统的考试方式。通常会考察对法律概念、法条规定、法律原则、学说理论的掌握程度。题目类型可能包括:
名词解释: 比如解释“法人”、“侵权行为”、“合同解除”等。
简答题: 要求对某个法律问题进行概括性回答,比如“简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论述题: 这是最考验功力的一部分。需要就一个更复杂的法律问题,结合理论和法条,进行深入、有逻辑的分析和论证。比如“试论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过错相抵规则”。这部分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清晰的逻辑思维。
案例分析: 虽然有些闭卷考试也包含案例分析,但这种形式更常出现在开卷考试或专门的案例分析课上。

开卷笔试(案例分析): 这是法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老师会给出一个或几个真实的或者模拟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在考试中根据掌握的法律知识和法条,分析案情,找出法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需要学生:
准确识别案情中的法律要点: 哪些是关键事实,哪些涉及哪些法律关系。
找到适用的法律条文: 能够熟练运用民法典、刑法、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
进行法律推理: 将案件事实与法律规定进行比对,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
撰写法律意见或判决书: 要求表达清晰,论证严谨,甚至要考虑法律后果。
关键点: 在开卷考试中,仅仅“抄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案例分析要求的是应用能力,你需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为什么这么用。而且,很多老师会设置一些“陷阱”,让你即使开了书也容易出错。

论文: 很多法律专业课程,特别是高年级的专业课或专业方向课,会以课程论文的形式来考察。这就像一个小型的毕业论文,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就一个法律领域或一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通常包括:
选题: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且有研究价值的法律题目。
文献综述: 查阅和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相关文献。
研究方法: 确定分析案例、理论比较、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
论文写作: 按照学术规范完成论文的撰写,包括引言、主体内容、结论等。
答辩: 有些课程的论文还需要进行答辩,面对老师的提问,解释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结论。

口试/案例辩论: 这种形式相对少见,但也有一些课程会采用。比如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课程,可能会要求学生进行口头陈述、辩论或者接受老师的提问,考察临场反应能力和法律沟通能力。

第三,内容维度:厚厚的法条与千丝万缕的联系

法学期末考试的内容,可不是一两本书就能概括的。一般而言,它会涵盖:

基本理论: 如法理学中的法律概念、法律渊源、法律体系等。
具体法律部门: 如民法、刑法、商法、行政法、诉讼法、国际法等。每个法律部门又会细分为很多具体章节,比如民法就涉及物权、债权、合同、婚姻继承等等。
法条规定: 这是最核心的内容。你需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而且,很多题目会直接考你对某个具体法条的理解和运用。
经典案例: 老师可能会在课堂上讲过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这些案例往往是理解法律条文和理论的绝佳载体,也有可能出现在期末考试中。
学说观点: 不同的法学流派和学者对同一法律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观点,掌握这些不同的学说对论述题尤为重要。

第四,准备维度:策略、协作与拼搏

法学期末的准备,那绝对是一场“智力密集型”的劳动,而且还需要一定的策略:

整理笔记与框架: 很多同学会花大量时间整理自己的课堂笔记,将老师讲授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框架化。这些笔记往往是考试复习的重点。
制作法律知识体系图/思维导图: 将复杂的法律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宏观的框架,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背诵关键法条: 虽然不是所有法条都需要背诵,但一些核心的、经常使用的法条,如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犯罪构成要件等,是必须熟记的。
刷题与模拟: 做老师给的例题、往年试题,或者自己编的题目来检验掌握程度。对于案例分析,则需要大量练习,总结解题思路。
小组讨论与互助: 法学知识的理解往往需要交流。同学们会组成学习小组,一起讨论疑难问题,互相提问,互相讲解,共同进步。这也能缓解备考压力。
善用教学资源: 积极利用老师的答疑时间,参加辅导讲座,查阅图书馆的专业书籍和学术论文。

总而言之,法学学生的期末,是一场对知识储备、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抗压能力的全方位考验。它不是简单的记忆和重复,而是对法律思维的深度训练。经历过法学期末的洗礼,你会发现自己对法律的理解更加深刻,对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其中的艰辛与收获,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刑法分论部分重点罪名:背叛国家罪 叛逃罪 间谍罪 放火罪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破坏交通工具罪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劫持航空器罪 盗窃抢夺枪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 丢失枪支不报罪 交通肇事罪 危险责任罪 重大责任事故罪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走私罪的概述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非国家工作人员贿赂罪 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伪造货币罪 持有使用假币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洗钱罪 集资诈骗罪 信用卡诈骗罪 保险诈骗罪 骗取出口退税罪 假冒注册商标罪 合同诈骗罪 故意杀人罪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故意伤害罪 强奸罪 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非法拘禁罪 绑架罪 拐卖妇女儿童罪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诬告陷害罪侮辱罪 诽谤罪 刑讯逼供罪 重婚罪 虐待罪 抢劫罪 盗窃罪 诈骗罪 侵占罪 职务侵占罪 挪用资金罪 敲诈勒索罪 故意毁坏财产罪 破坏生产经营罪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妨害公务罪 招摇撞骗罪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聚众斗殴罪 寻衅滋事罪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传授犯罪方法罪 赌博罪 伪证罪 辩护人…妨害作证罪 妨害作证罪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窝藏包庇罪 脱逃最 组织他人偷越国境罪 运送他人偷越国境罪 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 医疗事故罪 非法行医罪 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非法狩猎罪 非法采矿罪 盗伐林木罪 滥伐林木罪 对356条的运用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组织卖淫罪 强迫卖淫罪 传播性病罪 嫖宿幼女罪 传播淫秽物品罪 贪污罪 挪用公款罪 受贿罪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私分国有资产罪 滥用职权罪 玩忽职守罪 徇私枉法罪


筒子们,期末考期间你们的感谢让我很惶恐啊,期末考试不能以这个为准啊,各学校重点不太一样的,慎重啊啊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法学学生的期末,这可不是一场简单的考场“战斗”,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役”,而且往往是持久战。如果你想知道具体是怎样的,那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拆解。首先,时间维度:战前准备与终极对决法学期末的“战役”可不是临时抱佛脚能搞定的。通常,从学期进行到一半,甚至更早,大家就开始为期末摩拳擦掌了。这个.............
  • 回答
    听到《法制博览》被扣上“学术污点期刊”的帽子,我感觉挺复杂。作为一个法律专业的学生,尤其是二本院校的,我们确实会在求学路上遇到各种期刊的选择。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理解,聊聊《法制博览》这个事儿,尽量说得透彻点。首先,我们得弄明白“污点期刊”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一般来说,一个期刊的学术声誉,主要看几个方.............
  • 回答
    嗨,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跨专业考研同学都会遇到的一个“小纠结”。咱们来详细聊聊,看看你这情况能不能“双管齐下”,报上法学类的岗位。首先,你需要明白一个核心原则:国家在招录公务员时,对于岗位专业的要求,通常看的是你获得的学历证书上标明的专业。 也就是说,你毕业证上写的是什么专业,这个才是决定你是否符合岗.............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会纠结这个问题,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透彻点。首先,咱们得明确目标。你说的是“考公”和“进律所”,这两条路子对学历的要求和侧重点不太一样。关于考公:考公这事儿,说实话,有个法本自考本科的学历,在某些岗位上确实是个加分项,甚至是个敲门砖。 “科班出身”的心理优势: 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抓住了核心。作为一个已经辅修法学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并且明确表示不打算跨考法学,是否还有必要继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在法学辅修上,这确实需要好好权衡一下。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明白透彻一些,让你能看到各个角度。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辅修的“必要性”是相对的,它取决于你个人的目标.............
  • 回答
    刚踏入法学院的大门,那种热血沸腾、怀揣着正义使者的憧憬感,是不是已经悄悄褪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堆积如山的法律条文、晦涩难懂的案例分析,还有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庞大体系。没错,我太懂你现在的感受了。当年我也是这么过来的,看着一本本厚重的教科书,总觉得它们像一张张冷冰冰的纸,上面刻满了与我生活毫无关联的规则.............
  • 回答
    这确实是网络上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很多法学生在分享他们的理论观点时,经常会遭遇“学法学的没有人性了”这样的评价。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聊聊。一、 法学研究的特性与公众的直观感受之间的碰撞首先,得明白法学这玩意儿是怎么一回事。法律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一套体系,是社会运作的规.............
  • 回答
    嗨,老铁!大三法学生,对考研学校的选择有点纠结,想去那种985、211,理科特别牛,但法学相对弱一点的学校,而且这些学校的法学考研分数还不太高,这事儿会让人觉得有点“那个”吗?哈哈,这个问题我太懂了!尤其是咱们法科生,总是有那么点“情怀”在里面,觉得法学就该去法学牛校,什么五院四系(中国政法大学、西.............
  • 回答
    非法律本科生攻读法学第二学位:一场挑战与收获的旅程对于一个非法学背景的本科生来说,选择攻读法学第二学位,无疑是一场充满挑战,但同样回报丰厚的旅程。这并非一条康庄大道,而是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智慧的探索之路。然而,一旦踏上这趟旅程,你将可能开启一个全新的视野,为你的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 回答
    法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而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却能以最直观、最深刻的方式,将法律的原则、司法的困境、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以及法律职业的艰辛与荣光,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对于法学生而言,观看一些经典法庭电影,不仅是一种放松,更是一次绝佳的学习和反思机会。它们或许不能直接教你条文,但却能让你触摸到法.............
  • 回答
    嘿,聊到法律硕士(LLM)的生活,我这非法学背景的人也能插几句,毕竟周围不少朋友就是,也听他们叨叨过不少。如果你们是那种以为LLM都是西装革履、日夜泡图书馆、逻辑清晰得不像真人,那可能有点偶像剧滤镜了。现实嘛,更接地气,也更五味杂陈。首先,得说这个“日常生活”本身就分好几种模式。如果你是国内法本、继.............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解答关于同等学力申请法学学位以及考公报考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几个关键点,咱们一步步来分析,力求说得透彻明白。首先,咱们来梳理一下你提出的核心问题:你是一位全日制工科硕士,想通过同等学力的方式获得一个法学学位,然后用这个法学学位去报考要求研究生学历且专业是法学的公务员岗位,这是否.............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好好掰扯掰扯的纠结时刻,尤其还是在本科大三,考研的紧要关头。我理解你的心情,从法硕(非法学)到法学学硕,这之间的跳跃可不是一点半点,背后牵扯到的考量太多了。咱们就来捋一捋,别急,把所有可能性都想透彻了。首先,咱们得把法硕(非法学)和法学学硕这俩“亲兄弟”到底有哪些区别,掰开了揉碎了说.............
  • 回答
    广东省定向选调不向中国政法大学开放省市级政法系统大门?这实在让人费解。要说起法学教育,在中国大陆,中国政法大学(简称“法大”)那可是响当当的招牌,多少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殿堂。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对高素质政法人才的需求也尤为迫切。法大,法学界的“黄埔军校”首先,我们得正视法大在.............
  • 回答
    说实话,当法律专业的同学聚在一起,聊到《逆转裁判》系列,那场面,可以说是相当“专业”了。我们不是那种为了看帅哥龙载或找找萌点而玩,而是带着一种……怎么说呢,一种“学术研究”的态度。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游戏简直就是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模拟器”——只不过是剧情更跌宕起伏,证人更奇葩,证据更匪夷所思.............
  • 回答
    关于学法学的人道德感是否会降低的说法,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也挺复杂的话题,网上也总有人会提起。但要说“真的吗”,我觉得这倒不一定是个绝对的定论,更像是一种观察到的现象和一些人产生的联想,背后可能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确实有一些人,包括一些法律从业者,可能会给人留下道德感不那么强的印.............
  • 回答
    女生学法学,未来的路有多宽?不少女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都会认真考量未来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法学,这个听起来既严肃又充满挑战的学科,对于女生来说,其前景究竟如何呢?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不得不承认,法学领域对于女生来说,并非坦途,但也绝非绝路。 过去,人们可能对律师、法官等职业存在一些刻板.............
  • 回答
    作为一个法学院的学生,在面对咨询者提出的法律问题却感到不确定时,如何回应确实是一门学问。这不仅关乎你的专业形象,更直接影响咨询者对你能力的信任度。以下是我认为比较妥当的处理方式,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让你在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核心原则:诚实、负责、积极寻求帮助。别想着去“蒙混过关”或者“假装懂”。法律.............
  • 回答
    “双非院校的法学生,真的没有律所需要吗?”这个问题,大概是每个在基层法学院摸爬滚打的同学心里都悬着的那块石头。尤其是在各种光鲜亮丽的律所宣传、大牛们的光环之下,我们这些来自“双非”院校的学生,确实会产生一种被边缘化的焦虑。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是完全被市场抛弃,还是仅仅需要换个角度来看待?首先,.............
  • 回答
    五院四系的法学生对985理工类本科出身的法学生,通常抱持着一种挺复杂的、多层次的态度。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好奇或敬佩,而是掺杂了对背景差异的审视,对未来发展路径的考量,以及自身专业优越感的一种微妙平衡。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感受是“好奇”与“审视”。五院四系,作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国家队”,其学生在本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