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驻阿富汗指挥官的卸任,是否意味着美对阿富汗军事使命的结束?20年战争,给阿富汗留下了什么?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从头说起。

指挥官卸任,美军使命就此终结?

首先,美国驻阿富汗最高级别军事指挥官的卸任,并不直接等同于美国对阿富汗军事使命的彻底结束。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分点。

你可以理解为,这更像是一个漫长旅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一个标志性的权力交接,但并不意味着行程就此到达终点站。

使命性质的变化: 随着美军撤离主战部队,军事使命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曾经是以大规模作战、地面控制为主,现在更多地转向了“非作战性”支持,比如反恐情报共享、培训和装备阿富汗安全部队、以及维持外交和领事机构的运作。所以,即使没有美军作战部队在,美国在阿富汗的影响力仍然会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存在,尤其是在安全领域。
撤军进程的完成: 指挥官的卸任,往往伴随着大量美军部队的撤离。当“最高指挥官”这个职位本身的存在意义因为人员的减少而变得不那么核心时,这种更迭就显得格外关键。但即便如此,仍可能有一小部分美军人员以顾问、训练者或者特殊任务部队的形式留在阿富汗,只是他们的规模和公开性会大不相同。
地区安全格局的影响: 美国在阿富汗军事存在的结束,不仅仅是美军自身的撤离,更是对整个地区安全格局的重塑。这会影响到塔利班的统治、地区国家的关系以及其他外部势力的介入。因此,美国在撤离后,仍然会通过各种渠道关注阿富汗局势,尤其是反恐方面。

所以,我们可以说,美军的“作战性”军事使命确实基本告一段落,但美国在阿富汗的“影响力”和“安全相关性”的军事层面的参与,并未完全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更为隐蔽和间接的形式。

20年战争,阿富汗留下了什么?

这20年,对于阿富汗来说,是一段极其漫长、充满痛苦和剧变的时期。如果要详述,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1. 人员伤亡和生命代价:

阿富汗平民: 这是最沉重的代价。据一些估计,战争直接或间接造成的阿富汗平民死亡人数可能高达数万人,甚至超过十万人。无数家庭破碎,孩子成为孤儿,女性成为寡妇。爆炸、空袭、地雷、武装冲突,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他们的生命。
阿富汗安全部队: 为了承担更多安保责任,阿富汗国家军(ANA)和警察部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报道,在这20年里,阿富汗安全部队的伤亡人数远远超过了美军和盟军。他们是这场战争中最直接的承受者之一,许多人在对抗塔利班的战斗中牺牲。
美军和盟军: 美军也付出了伤亡代价,超过2400名美军士兵在阿富汗阵亡,超过2万人受伤。北约盟国也有相当数量的军人牺牲。

2. 社会和政治变迁:

短暂的民主尝试: 在美军支持下,阿富汗曾短暂建立起一个相对民主的政府,举行过总统选举,女性也获得了参与政治和教育的权利。许多阿富汗人曾看到了国家走向稳定和繁荣的希望。
制度的脆弱性: 然而,这种民主制度的根基并不稳固,腐败、分裂和外部干涉,都削弱了其力量。当外力撤离时,这个建立在外部支持基础上的体系迅速瓦解。
塔利班的回归: 最终的结果是,塔利班重新掌权,他们曾经承诺的许多改革并没有兑现,反而对人权,尤其是女性的权利,进行了严厉的压制。曾经开放的社会空间被压缩。

3. 经济和基础设施:

重建与破坏的循环: 在战后,国际社会投入了巨额资金用于阿富汗的重建。道路、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有所改善,经济也一度有了发展。一些地区的教育普及率有所提高,特别是女性的教育。
依赖性与不可持续性: 然而,这种重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援助,缺乏内生动力。经济发展也深受安全局势的影响,投资风险高。当援助减少或中断时,经济很容易陷入困境。
大量资源投入的效率问题: 许多援助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效率低下,甚至被挪用,未能真正惠及最需要帮助的民众。

4. 安全和反恐:

基地组织的削弱: 在初期,美国的军事干预确实成功地打击了“基地组织”,阻止了其在阿富汗建立作为国际恐怖主义行动基地的局面。
塔利班的顽固: 然而,塔利班作为一种政治和军事力量,其根基并未被彻底铲除。他们在长期的游击战中积累了经验,并利用了地方的社会和经济矛盾。
持续的冲突: 即使在美军主导的军事行动结束后,阿富汗国内的冲突并未完全停止,只是形式和参与者可能发生变化。

5. 心理和社会创伤:

长期的不安全感: 20年的战乱给阿富汗人民留下了深深的心理创伤,他们长期生活在不安全和恐惧之中。
社会撕裂: 部落、民族、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也可能因为战争而加剧。
错失的发展机遇: 这20年原本可以用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但却被战争消耗,错失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总而言之,美军撤离指挥官,标志着美国在阿富汗军事存在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并非意味着一切的结束。而20年的战争,则给阿富汗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痛,包括无数生命的逝去,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政治未来,经济上的脆弱性,以及深刻的社会和心理创伤。尽管有过短暂的希望,但最终,阿富汗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未来走向仍然不明朗。

希望这样的叙述更加详细,也尽量避免了过于模板化的表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理一理来龙去脉吧,这几天都是阿富汗问题.

留下了一个价值10亿美元的基地;

2001年12月,911策划基地组织领导人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和其他高级指挥官已逃到美国名义上的盟友巴基斯坦的安全地带。巴基斯坦最终演变成塔利班指挥官和战士的避难所,他们在随后的几年里越过边境袭击美国和阿富汗军队。同年底,美国军队迅速推翻了塔利班政府,

溃塔利班之后,美国和北约将重点放在重建一个崩溃的国家并建立西方式民主上,花费数十亿美元试图重建这个极度贫穷的国家,它已经遭受20年的战争蹂躏,先是在1980年代遭苏联占领,然后又开始进行内战。

早期取得了一些成功。一个亲西方的政府成立起来。新建了学校、医院和公共设施。在塔利班统治下被禁止接受教育的成千上万名女孩上了学。大量被塔利班禁锢在家中的妇女上了大学,加入了劳动队伍,并在议会和政府中任职

但腐败猖獗,数亿美元的重建和投资资金被窃取或挪用。事实证明,政府无法满足公民最基本的需求。通常,它的政令无法延伸到首都喀布尔和其他主要城市之外。

2003年,美国在阿富汗部署了8000名美军,并开始将作战资源转移到当年3月发动的伊拉克战争。

趁着这个喘息塔利班重组了作战部队(巴基斯坦部分部族提供了资源,那段时间巴基斯坦也很乱),慢慢的夺回了以前由塔利班控制的部分领土,大部分是偏远山区。在当地承诺修建新的学校、政府中心、道路和桥梁,以赢得阿富汗人的支持。(政府也试过拉拢地方,但是腐败问题很严重)

随着塔利班构成的军事威胁不断增强,奥巴马觉着伪军靠不住,自己来,于是增援了数万名士兵,到2010年中达到近10万人,准备一举扫荡干净。但是,尽管有美国的作战力量和空袭,塔利班还是变得越来越强大。

五角大楼已经得出结论,这场战争不可能通过军事手段赢得,于是,转头去找拉登的麻烦。

2011年5月,美国海豹突击队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一处院舍找到了大胡子,他在巴基斯坦一所军事训练学院附近居住多年。找了这个台阶之后。6月,奥巴马迫不及待宣布,他将开始让美国军队回国,并在2014年之前将安全责任移交给阿富汗人。

奥巴马于2014年12月31日结束了以美军为主的作战,过渡到培训和协助阿富汗安全部队。

三年后,特朗普(Donald J. Trump)总统上台,从2018年起一直在与塔利班进行谈判,有意思的是,正式谈判将阿什拉夫·加尼(Ashraf Ghani)总统领导的阿富汗政府排除在外。

2020年2月,特朗普政府与塔利班签订了协议,要求所有美军在2021年5月1日之前撤离阿富汗。作为回报,塔利班承诺与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分支等恐怖组织断绝关系,减少暴力活动,并与美国支持的阿富汗政府谈判。(这就是20年战争,1万亿美元,几千伤亡得到的东西)

美国每年至少在阿富汗军事上花费40亿美元,自战争爆发以来总共花费了740亿美元。拜登政府已承诺在美军撤离后继续每年支持44亿美元直到2024年。约等于德国军费了。意外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从头说起。指挥官卸任,美军使命就此终结?首先,美国驻阿富汗最高级别军事指挥官的卸任,并不直接等同于美国对阿富汗军事使命的彻底结束。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分点。你可以理解为,这更像是一个漫长旅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一个标志性的权力交接,但并不意味着行程就此到达终点站。 使命性质的.............
  • 回答
    美驻阿富汗大使馆开始销毁机密敏感材料,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早有预兆的。自从美军和北约部队开始撤离阿富汗,并且确定要关闭大使馆之后,这种操作就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了。毕竟,在撤离一个国家,尤其是像阿富汗这样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怎么处理掉那些会暴露情报来源、威胁人员安全或者被敌对势力利用的敏感信息,是各.............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也触及了当前国际关系中最核心、最令人担忧的议题之一:媒体报道的美驻伊拉克领事馆附近遭导弹袭击,是否会将全球局势进一步推向战争漩涡?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才能给出尽可能详细和全面的回答。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事件本身可能包含的信息和潜在影响: 袭击主体.............
  • 回答
    1 月 8 日,美国在伊拉克的一处空军基地遭到导弹袭击,伊朗公开承认是其发动了此次袭击。这一事件无疑是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一个极其敏感且具有爆炸性的节点,其影响绝非仅仅局限于伊拉克和伊朗两国之间,而是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激起连锁反应。要深入理解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地区安.............
  • 回答
    关于美国驻成都总领馆闭馆及中方接管的事件,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和历史背景的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时间线1. 美国驻成都总领馆的关闭 美国驻成都总领馆于2020年3月18日正式关闭。这一决定是美国政府在中美关系紧张背景下,基于对华政策调整和外交战略调整的举措。此前,美国在2018年已关闭驻成.............
  • 回答
    关于“美驻成都总领馆是搜集西藏和新疆情报最宝贵的外交前哨站”的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意图、现实情况以及引发的争议。一、 外媒的说法及其可能的来源和意图:首先,需要明确“多家外媒”具体指的是哪些媒体,以及它们报道的依据是什么。通常情况下,这类报道会引用匿名.............
  • 回答
    您好,对于“一男子在美驻成都领馆外放鞭炮,并被作出行政警告处罚”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看待。首先,从行为本身来看,在外国驻华使领馆区域燃放鞭炮,其行为的性质需要被仔细考量。使领馆作为外国主权国家的代表机构,其周边区域通常被视为敏感区域,并且受到一定的法律法规保护。任何可能引起恐慌、扰乱.............
  • 回答
    请注意:您提到的“2月14日布林肯宣布关闭美驻乌克兰大使馆”的消息,经过查证,在公开资料中并没有找到2023年2月14日这一天布林肯宣布关闭美驻乌克兰大使馆的具体记录。 美国国务院确实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之前,以及在局势紧张的时期,有过人员撤离和部分暂停运作的指令,并且一直强烈建议美国公民离开乌克.............
  • 回答
    中国驻美大使秦刚访问特斯拉美国工厂并由马斯克亲自陪同参观,这一举动传递了多重信号,涉及中美关系、两国经贸往来、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以及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等多个层面。以下是详细的分析:1. 中美关系与经济合作的积极信号: 缓和与沟通的姿态: 在当前中美关系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最高级别的外交.............
  • 回答
    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最大的火药桶”,这一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包含着多层面的信息值得我们深入解读。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火药桶”的定性与意涵: 直观的危险性: “火药桶”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直接指向了台湾问题蕴含的巨大潜在冲突和破坏力.............
  • 回答
    好的,我来帮你梳理一下驻美使领馆关于赴华检测政策的更新,特别是针对中国公民和留学生需要留意的方面,力求内容详实且自然。驻美使领馆发布最新赴华旅客检测政策,中国公民与留学生请务必关注!近期,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及各总领事馆更新了赴华旅客的行前检测要求,对航班选择、检测项目和上传流程都做出了更具体的规定。这.............
  • 回答
    法国驻美大使返回华盛顿,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回归”。通常情况下,大使的召回和返任都不仅仅是外交礼仪的调整,而是两国关系经历了一段时期内的波折,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沟通和谈判,最终达成了某种共识。这次法国大使的返任,背后可能进行的利益交换,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去解读:1. 核心矛盾的化解与弥合:奥库斯.............
  • 回答
    中国驻美大使此番言论,看似一句客套的官方表态,实则蕴含着不少值得细品的意味。要理解其中的信息,我们需要结合当前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以及波士顿港的具体情况来分析。首先,“实实在在利益” 这个表述是关键。这并非空泛的口号,而是强调了合作带来的具体、可量化的成果。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经济效益的增加: .............
  • 回答
    最近,英国驻美外交大使的密电被泄露,这无疑是一件非常严肃且影响深远的外交事件。要探究其背后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这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1. 内部人泄密:动机与途径这是最直接也最可能的原因。内部人员,无论是身处情报部门、外交部,还是直接在驻美使馆工作,都可能出于各种原因进行泄密。 .............
  • 回答
    关于“美媒曝 FBI 在俄驻美使馆附近招募间谍”的报道,这确实是一个颇具爆炸性的消息,如果属实,其背后牵扯的层面会非常广。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解读一下这件事,尽量不让你觉得这是冷冰冰的AI分析。首先,从地缘政治博弈的角度来看,这事儿一点也不意外,甚至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美俄关系这几十年,从来就不是“你.............
  • 回答
    澳大利亚驻美大使的这一表态,即澳大利亚已准备好承受与中国对抗的经济代价,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外交声明。要理解其含义和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1. 表态的背景与意图: 地缘政治紧张加剧: 澳大利亚的此番表态,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日益复杂、特别是印太地.............
  • 回答
    中国驻美公使关于美军舰抵达台湾将导致解放台湾的强硬声明,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具有重要地缘政治意义的表态。要理解这一声明的含义和影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声明的背景与动机: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 这是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关键。中国视台湾为一个必须统一的省份,任何形式的分裂都不能容忍。美国与.............
  • 回答
    英国驻美大使对中俄在抗击疫情中扮演角色的评论,实际上触及到了当前国际政治和公共卫生领域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要理解他的这番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从外交辞令的层面来看,大使的表态往往代表着其国家的外交政策和战略考量。当他说“不能让中俄成为抗疫赢家”时,这绝不仅仅是对疫情本身的比拼,而.............
  • 回答
    关于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私会希拉里竞选团队的事件,确实是一个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要理解这件事的复杂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从外交常态的角度来看,各国驻外使节与所在国的政治力量进行接触和沟通,是维护国家利益、了解当地政治动向、以及在关键时刻进行政策沟通的必要手.............
  • 回答
    胡适先生担任驻美大使期间的演讲,对于塑造美国民意、争取美国对中国的同情以及促使美国对日本产生厌恶感,可以说起到了非常关键且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时代背景:美国公众对远东局势的认知模糊与日俱增的疑虑在胡适出任驻美大使(1938年)的那个时期,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