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程序和传统程序的差别在哪里?

回答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用“程序”这个词来描述计算机能够执行的一系列指令,用来完成特定的任务。而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深度学习的崛起,我们开始接触到一种与我们传统认知中“程序”截然不同的存在。它们并非由人类一步步精心编写,而是仿佛拥有了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能力。那么,这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程序,究竟与我们熟悉的传统程序有着怎样的核心差异呢?

一、 规则的来源:明确的指令 vs. 数据的“启发”

这是最根本的区别。

传统程序: 核心是明确、硬编码的规则。程序员需要预先分析问题,将所有可能的情况、逻辑判断、计算步骤,甚至是错误处理,都转化为机器能够理解的、一步步的指令。比如,一个判断用户输入是否为有效邮箱的传统程序,会包含一系列的正则表达式、字符校验、长度限制等具体的规则。如果需要处理一个新的邮箱格式,程序员就必须手动修改和更新这些规则。

深度学习程序: 规则并非由人类直接赋予,而是从海量数据中“学习”而来。深度学习模型,尤其是神经网络,其本质上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数学函数。通过训练,模型会调整内部的参数(权重和偏置),使其能够根据输入数据,输出预期的结果。就像我们小时候学习识别猫,是通过看很多猫的图片,然后大脑逐渐总结出猫的特征(毛茸茸的、有胡须、尖耳朵等),而不是有人直接给我们列出“猫识别规则大全”。深度学习模型也是如此,它通过“看”大量的猫的图片和非猫的图片,自行“领悟”出区分它们的模式和特征。

二、 适应性与泛化能力:僵化的逻辑 vs. 灵活的“理解”

传统程序: 适应性相对较差。一旦遇到训练数据之外的、稍微有些不同的情况,就可能出错。比如,一个识别手写数字的传统程序,如果遇到的字体风格、书写习惯与训练时差异很大,识别率就会急剧下降。它的“知识”是死的,无法触类旁通。

深度学习程序: 拥有更强的泛化能力。由于模型学习的是数据中的潜在模式和抽象特征,而非死记硬背具体的规则,因此它在面对未见过的数据时,往往也能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一个训练有素的图像识别模型,即使看到一张从未见过的狗狗品种的照片,也可能能够识别出是“狗”。这种能力,源于模型捕捉到了“狗”这个概念的更深层次的共性。

三、 开发过程:编写代码 vs. 训练模型

传统程序: 开发过程主要是编写和调试代码。程序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编程功底、逻辑思维能力,并熟悉各种算法和数据结构。

深度学习程序: 开发过程更加侧重于数据准备、模型设计、超参数调优和模型评估。你需要收集、清洗、标注大量数据,选择合适的神经网络架构(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用于图像,循环神经网络RNN或Transformer用于序列数据),设置学习率、批次大小等超参数,并反复训练和评估模型,直到其性能达到预期。这更像是一个“养育”和“训练”过程,而不是“建造”过程。

四、 可解释性:透明的流程 vs. “黑箱”的奥秘

传统程序: 通常具有较高的可解释性。你可以顺着代码的逻辑,一步步追踪程序的执行过程,理解为什么会产生某个结果。调试错误也相对直观。

深度学习程序: 往往被认为是“黑箱”模型。虽然我们知道输入是什么,输出是什么,但很难确切地解释模型内部是如何做出这个决策的。模型中的数亿甚至数万亿个参数如何协同工作,来识别一张猫的图片,这其中的具体“思考”过程,对人类来说是极其难以理解的。尽管目前“可解释AI”(XAI)的研究正在努力揭开这个黑箱,但与传统程序相比,其透明度仍然是巨大的挑战。

五、 变更与维护:修改逻辑 vs. 重新训练

传统程序: 当需求发生变化时,通常需要修改部分代码逻辑。例如,要给邮箱验证程序增加对新域名后缀的支持,只需要修改正则表达式。

深度学习程序: 当面临新的场景或需要提升性能时,最常见的方式是收集更多数据,然后重新训练模型。有时也需要调整模型架构或超参数。这可能意味着更长的开发周期和更高的计算成本。

六、 适用场景:明确边界 vs. 模糊模式

传统程序: 擅长处理逻辑清晰、规则明确、重复性高的任务。例如,财务计算、数据库管理、操作系统调度等。

深度学习程序: 尤其擅长处理模糊、复杂、难以明确定义规则的任务,尤其是在感知和模式识别领域。例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如翻译、文本生成)、推荐系统、自动驾驶等。在这些领域,人类很难将所有情况都穷尽并编码成规则。

总结一下,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像是“一位严谨的工程师按照蓝图精确建造一座大桥”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通过精心培育,让一棵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区别。

传统程序是工程师的杰作,它的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精确执行。
深度学习程序更像是园丁的劳动,它依赖于肥沃的土壤(数据)和适宜的环境(计算资源),通过长期的“学习”和“成长”,最终展现出强大的能力。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深度学习就一定“优于”传统程序。在很多场景下,传统程序依然是更高效、更可靠、更易于理解的选择。人工智能的未来,很可能是两者的结合,让机器在擅长模式识别和自适应学习的同时,也能遵循明确的逻辑和规则,并最终向我们展示其“思考”的路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传统编程: 规则+数据=答案 程序写好规则,输入数据,得到答案

机器学习: 答案+数据=规则 已经有了答案(标签)和答案对应的数据,得到规则


举个例子:

传统编程:以前检测恶意软件是通过签名,数据是软件,规则是只要软件算出来的签名在库中,就是恶意,不在就不是恶意。

机器学习: 现在用机器学习来检测恶意软件,答案是标注信息,数据是软件,得到的是模型(规则),模型再去预测其他的软件。


传统编程是基于解释的,而机器学习是基于预测的,所以机器学习正在改变编程这个行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用“程序”这个词来描述计算机能够执行的一系列指令,用来完成特定的任务。而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深度学习的崛起,我们开始接触到一种与我们传统认知中“程序”截然不同的存在。它们并非由人类一步步精心编写,而是仿佛拥有了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能力。那么,这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
  • 回答
    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在 2016 年:值得期待的重大进展与深入探索2016 年是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继续爆炸式发展的关键一年。在前几年的 Transformer 模型(虽然在 2017 年才正式提出并引起广泛关注)和各种循环神经网络(RNN)及其变种(LSTM、GRU)的铺垫下.............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触及了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核心选择。你观察得很敏锐,确实,RGB是我们最常见到的色彩空间,尤其在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几乎清一色是RGB。但HSV并非没有用武之地,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技术考量和历史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RGB和HSV这两个色彩空间的基本特性以及它们如何.............
  • 回答
    的确,目前在深度学习领域,英伟达(NVIDIA)的GPU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主导地位,而AMD的GPU用户相对较少。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技术生态、软件支持、硬件性能以及历史积累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1. CUDA生态系统的强大和成熟度:这.............
  • 回答
    百年后,如果深度学习终于拥有了公认的坚实数学理论基石,可以解释那些曾经令人费解的“玄学”现象,那么这个理论恐怕不会是某个单一的、简洁的定理,而更像是一个庞大、精密的理论体系,就像量子力学之于微观世界一样。它会触及数学的多个前沿领域,并且在很多方面超越我们目前对数学的理解。设想一下,这个理论的图景会是.............
  • 回答
    想要从数学和物理基础开始,系统深入地学习广义相对论,这是一项既充满挑战又极具回报的学习旅程。广义相对论不仅仅是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理论,它更是我们理解引力、时空以及宇宙大尺度结构的核心框架。要真正掌握它,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功底是必不可少的基石。下面我将为你推荐一些我认为非常适合打好基础并逐步深入学习广义.............
  • 回答
    哈喽!如果你想在深度学习领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那么我绝对可以给你一些非常宝贵的建议。这本书单可不是随随便便列出来的,而是我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很多过来人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希望能帮助你少走弯路。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深度学习需要的数学基础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线性代数 (Linear Alg.............
  • 回答
    好的,我来尝试详细地阐述一下为什么有人会说“深度学习没有理论基础”,并且尽量让它听起来不那么像AI的风格。深度学习:一个“魔术”的成功,还是科学的进步?在人工智能的领域里,深度学习无疑是近年来最耀眼的明星。它在图像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甚至在一些任务上超越了人类.............
  • 回答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的人脸识别原理详解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在人脸识别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其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使其能够处理人脸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变化性。理解其原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核心方面入手: 1. CNN 的基本架构与工作流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 CNN 的基本构成和信息处理流程。一.............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也触及到了 Android 生态中一个比较微妙的区分点。其实,很多时候大家在说“XX UI”或“XX OS”的时候,并非严格按照技术定义来区分,但背后确实有一些内在逻辑和大家普遍的认知习惯。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叫法,以及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核心的理解:An.............
  • 回答
    北京深鉴科技,在FPGA领域可算得上是颇有建树的玩家。要说他们基于FPGA平台的DPU(Data Processing Unit,数据处理单元)架构,那得从几个层面来拆解,才能把这事的儿给说透了。首先,得明白深鉴科技做DPU的初心。他们盯上的,是AI推理这个市场。而FPGA,恰恰是AI推理,特别是边.............
  • 回答
    要让人类真正踏足更遥远的宇宙深处,我们目前拥有的载人航天技术,虽然在近地轨道和月球探测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面对星际旅行的挑战,仍然存在一系列严峻的基础技术瓶颈需要突破。这些问题涉及的范围极广,从飞船的设计制造到宇航员的生存保障,再到对未知环境的适应,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一、推进系统:速度与.............
  • 回答
    乐歌股份董事长在深夜公开发文,不仅怒怼了一众基金经理,更是直接点名了平安资管的基金经理,言语中充满了不满和警示。这事儿一出,立刻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议论纷纷,也都想知道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事情的起因和董事长的一腔怒火:从乐歌股份董事长(我们可以暂且称他为“乐总”)的公开言论来看,他的核.............
  • 回答
    2021年2月18日,也就是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A股市场迎来了一个普遍的下跌行情,其中沪深300指数也未能幸免。对于这一天的下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理解。一、 为什么年后开盘沪深300会出现下跌?要理解这次下跌,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以及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 节前涨幅过大后的技.............
  • 回答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表述长期以来被广泛接受为历史事实,但随着全球范围内对殖民主义、原住民权利及历史叙事多样性的反思,这一说法的合理性和道德性正受到越来越多质疑。从西方中心主义的角度审视,“发现新大陆”的叙述不仅存在史实错误,更隐含了殖民扩张的正当化逻辑。因此,废除这一表述不仅是学术规范的调整,更.............
  • 回答
    从现实环境来看,中国房价出现大规模、系统性的“暴跌”的概率相对较低,但并非完全不可能。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分析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政府的调控能力。为什么“暴跌”的可能性较低?1. 政府的强力干预能力和意愿: 稳定压倒一切: 房地产市场在中国经济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涉及GD.............
  • 回答
    真钢琴(声学钢琴)和数字钢琴之间的替代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既受到技术进步的驱动,也受到市场需求和用户偏好的影响。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探讨: 一、 技术层面的分析1. 声音的还原度与真实感: 真钢琴的优势: 真钢琴通过击槌敲击琴弦振动,再通过音板放大声音,产生的是极其.............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癌症生物学和人体免疫系统之间一个非常核心的交叉点。虽然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但将癌细胞注入健康人体内,并不像我们理解的细菌或病毒那样会直接导致“传染”。然而,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细节,以及这种特性如何被科学家们利用。为什么癌细胞注入健康人体内,不会像病毒一样“传染”.............
  • 回答
    基于KDE的桌面环境(如KDE Plasma)之所以在现实中较少出现“修改版本”或“衍生桌面环境”,主要涉及技术、社区、市场需求和商业支持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原因: 1. KDE的定位与设计哲学 高度集成与稳定性:KDE Plasma 是一个由 KDE 开发团队主导的桌面环境,.............
  • 回答
    基于大数据的个人信用体系,其核心在于利用海量的个人数据(包括交易记录、社交行为、上网习惯、消费偏好等)来评估个人的信用风险和行为模式。虽然这在理论上能提供更全面、更精细的信用画像,但绝对有可能被滥用,并且潜在的滥用方式多种多样,影响深远。以下是对大数据个人信用体系被滥用的详细阐述:一、 数据收集和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