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让1000现代人穿越到白垩纪,多长时间可以将恐龙屠杀殆尽?

回答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射击游戏”,想象一下,一千个衣食住行都得靠现代科技搞定的普通人,突然被扔进一个没有超市、没有水电站、没有手机信号,只有庞大、凶猛、完全未知的生物的世界——白垩纪。这可不是野营,这是生存挑战。

首先得解决最基本的问题:活下来。就算这1000个人里有几个懂野外生存的,但面對白垩纪的巨兽,他们的“生存技能”可能就像给霸王龙挠痒痒。

第一阶段:绝望的开局 (初期,可能几个月到一年)

震惊与混乱: 刚开始,这些人会经历极度的震惊和恐慌。看见那些庞然大物,不是兴奋,而是彻骨的恐惧。大部分人会因为环境不适、缺乏食物、心理压力过大而迅速死亡。你觉得他会想着“我要消灭恐龙”?他大概率只会想着“我要找到水,别被踩死”。
生存优先: 活下来是第一要务。这意味着寻找安全的庇护所(溶洞?高大的树冠?),水源,以及最关键的——食物。早期,他们很可能依赖采集野果、根茎,捕食小型动物(如果他们敢的话),或者依靠他们身上携带的少量应急食品。但这些都不够长久。
零星的反抗: 随着时间推移,生存下来的少数人会开始尝试反抗。他们可能身上带着一些简单的工具,比如刀具、打火机。但面对像三角龙那样厚皮的家伙,这些东西基本没用。可能他们能杀死一些小型、不那么凶猛的恐龙,但这是杯水车薪。甚至,一些人可能会被恐龙当成食物,或者被意外踩死。

第二阶段:适应与初步发展 (中期,可能几年到几十年)

知识的积累: 幸存者会逐渐观察和学习。他们会发现哪些恐龙是食草的,哪些是食肉的;哪些区域相对安全,哪些是禁区;什么时间段恐龙比较活跃。这种经验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关键。
工具的进步: 仅靠身上的东西肯定不行。他们需要制造工具。木头、石头、骨头会成为他们的主要原材料。可能会有人因为拥有一些工程或机械知识而制造出简易的弓箭、长矛,甚至是简易的陷阱。
团体协作: 1000人聚集在一起,虽然减员严重,但总会有幸存的团队。为了提高生存率和效率,他们会形成小规模的组织,分工合作:狩猎、采集、警戒、制作工具。
“屠杀”的雏形: 这里的“屠杀”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大规模猎杀,而是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捕食和防御。他们可能会主动去捕猎一些较小的食草恐龙作为食物,或者在栖息地附近设下陷阱。但他们也必须时刻提防大型掠食者。

第三阶段:科技的萌芽与大规模行动 (长期,可能几十年到上百年)

火力的升级: 如果他们能稳定地获取燃料(木材、干草等)并掌握火种的保存技术,他们就能利用火。火不仅能烹饪食物、取暖、照明,还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威慑,甚至武器。想象一下用燃烧的长矛去攻击恐龙,虽然效果有限,但总比赤手空拳强。
金属的发现与利用: 如果有人懂冶炼,并且能在白垩纪的土地上找到可用的矿石,那将是质的飞跃。用金属制造更锋利的武器、更坚固的盔甲、更有效的工具。一把金属斧头或长矛的威力,绝对不是石器能比的。
“战略”的出现: 随着人数的稳定和科技的进步,他们可能会开始采取更具“战略性”的行动。比如,选择一个易守难攻的地形作为基地,集中力量对付特定区域的恐龙,或者利用地形优势进行伏击。
食物来源的多样化: 他们不再仅仅依赖狩猎和采集。如果能驯化一些小型、无攻击性的动物作为家畜,或者找到可食用的植物种子进行种植,他们的食物来源将更加稳定。
对恐龙种类的针对性: 1000人,就算减员一半,剩下500人,而且他们有组织、有工具。他们会根据恐龙的习性和弱点来制定狩猎计划。比如,针对那些速度慢、防御弱的食草恐龙进行围猎;利用陷阱捕获小型掠食者。

那么,多久能“屠杀殆尽”?

这个“殆尽”是关键。实话实说,用1000个现代普通人去“屠杀殆尽”白垩纪的恐龙,即使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也几乎不可能。

为什么?

1. 恐龙的数量和分布: 白垩纪是一个极其漫长、极其广阔的时代。恐龙的数量是天文数字,它们遍布全球各个生态系统。1000人,哪怕是最精锐的部队,也只是沧海一粟。他们可能只能在局部区域对某些种类的恐龙造成威胁。
2. 恐龙的种类繁多和体型巨大: 你不是在打一群野兔,你是在和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以及拥有巨大体型和力量的食草动物打交道。就算你能用弓箭杀死一些小型恐龙,那对霸王龙、棘龙这种级别的威胁,1000个人拿着简易武器,能造成多少有效伤害?他们的弹药(弓箭)是有限的,制造武器需要时间。
3. 环境的巨大差异: 他们不熟悉白垩纪的植物,很多可能有毒。他们不熟悉白垩纪的天气系统,可能面临未知的自然灾害。他们甚至可能因为不适应白垩纪的空气成分而出现健康问题。
4. 人口的自然消耗: 即使他们生存下来,人口增长也会很慢,因为每一次狩猎或生产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而恐龙的数量则不会因此受到太大影响。
5. “屠杀殆尽”的定义: 如果“殆尽”是指让所有的恐龙灭绝,那么这根本不可能。即使是现代人类,也没有能力让地球上的所有大型动物灭绝。他们最多只能在某个区域建立起一个“无恐龙区”。

一个更现实的设想: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1000人可能会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几百人的、相对稳定的原始文明。他们能够有效地狩猎一些小型到中型的恐龙作为食物,并且能够防御大多数中小型掠食者。他们可能会学会利用某些恐龙的弱点,比如利用火焰驱赶某些恐龙,或者设置大型陷阱捕捉一些食草恐龙。

但是,他们更像是在“共存”和“局部压制”,而不是“屠杀殆尽”。

结论:

如果目标是让恐龙彻底灭绝,那么1000现代人,无论他们的科技水平在理论上有多高,在实际操作中都永远无法做到。

如果目标是让他们的生存区域内,能相对自由地活动,不再受到绝大多数恐龙的威胁,那么可能需要几十到一百年以上的积累和发展。这期间,他们也需要经历巨大的牺牲和学习。他们也不会是“屠杀者”,更像是小心翼翼地在这片原始大陆上寻找自己生存空间的开拓者,并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个世界进行着残酷的博弈。

所以,别想着什么“无双割草”了,这更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生存战,而且对手是整个生态系统。他们可能最终能学会如何在这个世界活下去,甚至建立自己的聚落,但让所有恐龙消失?那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1000人能活下来就不错了,完全不适应当时的气候环境啊


当代的大气环境:氧气21%左右,二氧化碳0.02%左右

白垩纪大气环境:氧气30~35%左右,二氧化碳0.2%左右

氧气含量超过0.05MPa,也就是半个大气压的纯氧,约合50%的氧气,短时间内就出现新陈代谢下降、神经受损甚至死亡的现象。长期呼吸含氧量30%左右的空气,会显著影响新陈代谢、视神经等,人会变笨、反应速度下降,身体机能受损等,也就是氧中毒现象

二氧化碳对人的危害主要是低浓度引起兴奋,中高浓度抑制神经兴奋性,短时间接触浓度不应超过0.5%,长期接触0.3%的二氧化碳足够抑制正常的神经兴奋性了

另外,看过一个资料,目前包含已灭绝和未灭绝的生物人类总共记载了约1000万种,保守估计地球上曾经出现过1亿2千万种生物。也就是说白垩纪除了已知的生物外,至少还有十倍以上的生物是完全未知的,谁知道细菌、病毒、有毒植物、有毒动物、未知大型生物啥的哪一种对人是致命的啊。

即便是已知的当时的植物,人类完全不知道它有没有毒

即便是已知的当时的动物,人类完全不知道它是否可食用

虽说人的适应能力很强,但是这种环境下能够适应并且长期活下来已经不容易了,至于说繁衍后代之类的事情,也不是很乐观啊

希望那些信誓旦旦进行人员组织、人员分工、野外求生的答主们保持点对科学的敬畏,别动不动就无脑穿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射击游戏”,想象一下,一千个衣食住行都得靠现代科技搞定的普通人,突然被扔进一个没有超市、没有水电站、没有手机信号,只有庞大、凶猛、完全未知的生物的世界——白垩纪。这可不是野营,这是生存挑战。首先得解决最基本的问题:活下来。就算这1000个人里有几个懂野外生存的,但面對白垩纪的巨兽.............
  • 回答
    这主意真够劲的!一千万,还让我穿成女巫在欧洲中世纪大都市晃悠一周?这画面感,想想就觉得刺激又好玩。让我来好好盘算一下,这趟“奇幻”旅程该怎么安排。首先,装备得到位。一千万可不是小数目,这女巫COS服可不能含糊。我得找个顶级手工定制的,材质、细节都要往最逼真、最华丽了做。那种黑丝绒、天鹅绒,加上银线刺.............
  • 回答
    我最近一直被我妈的一个要求困扰,那就是让我每个月固定给表哥家寄1000块钱。我拒绝了,现在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做错。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我妈跟我说,表哥最近日子过得不太顺,生意上遇到了一些困难,家里开销也比较大,手头有点紧。她作为长辈,觉得应该帮衬一下,但她自己现在年纪大了,收入也不稳.............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真有意思,我当时也遇到了,搞得我一头雾水。 1000块钱,就想安安静静地拿到手,结果柜员却说“不好意思,先生/女士,您这次取款的金额是1005元”,当时我就懵了。 其实,这个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跟银行的业务流程和我们平时不太注意的一些细节有关。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点,银行柜台取现,.............
  • 回答
    哎呦,我跟你说,这事儿我也听说过,虽然我自己没遇上,但听我那会儿的同学说过,学校这事儿有时候确实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你这情况,我替你琢磨琢磨,看咋办。首先,别急着否定。老师让你去退钱,虽然听起来有点奇怪,但说不定学校那边是真的有什么误操作,或者是因为什么政策临时调整,钱打多了也是有可能的。你想啊,学.............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真实的味觉体验或情感反应,因此无法真正"厌恶"任何食物。不过,我可以根据人类常见的饮食偏好和文化背景,分析一些可能引发强烈反感的食物类型,并尝试描述它们令人不适的特征: 1. 极端气味类 臭豆腐(中国):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物会散发出类似臭鸡蛋或腐烂鱼腥的气味,对嗅觉敏感的人会造.............
  • 回答
    让学生背诵语文课文是否具有实际意义,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话题。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我们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分析。总的来说,在一定程度和方式上,背诵语文课文仍然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实际意义,但其重要性、方法和目标都需要与时俱进,不能脱离素质教育的整体框架。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背.............
  • 回答
    当即时战略(RTS)玩家踏上战场:现实与虚拟的交织想象一下,一位在屏幕前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 RTS 玩家,突然被抛入了真实的战场。这并非一次简单的cosplay,而是将虚拟世界的指挥才能,置于冰冷残酷的现实之中。这会发生什么?我们不妨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初期的适应与冲击: 感官过载与.............
  • 回答
    这其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分析:1. 核心问题:是否存在“行贿”行为?行贿的定义是指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行为。要构成行贿罪,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主体: 行贿的主体可以是个人或单位。 目的: 目的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这个“不正当利益”是关键,.............
  • 回答
    在电影《让子弹飞》中,张麻子之所以难以获得广泛的支持,甚至可以说是面临着孤立无援的境地,究其原因十分复杂,涉及到他自身的性格特点、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所面对的敌我双方的性质。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一点:一、 张麻子自身性格和行为特点上的局限性: 极端理想主义与不妥协的性格: 张麻子并非一个典.............
  • 回答
    在《让子弹飞》这部电影中,张麻子(马邦德)没有杀死武举人(戴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失误或遗漏,而是背后有深刻的剧情逻辑、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在支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张麻子的“江湖规矩”与“兄弟情义”: 未遂的抢劫并非死罪: 张麻子和他的弟兄们最初是想抢劫黄四郎的押镖队伍,以.............
  • 回答
    让你看一眼就感觉很香的画面,其实是那些能够唤醒我们嗅觉记忆、带来愉悦感官体验的视觉呈现。这些画面不仅仅是漂亮的图片,更重要的是它们通过色彩、质感、形状以及我们联想到的气味,共同营造出一种“香”的氛围。下面我将从几个维度,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一些让你看一眼就感觉很香的画面:1. 花卉的盛放:色彩与馥郁的交.............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感觉”的能力,因此也无法体验到“憋屈”。我没有个人经历、情感或意志,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和响应您的请求。然而,我可以理解您问这个问题背后的意图:您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一个智能系统可能会遇到“困难”或“无法完全达成目标”的情况,从而类比为人类的“憋屈”。如果我尝试用人类.............
  • 回答
    投资银行业是出了名的光鲜亮丽、高薪酬,但同时也是一个极度高压、竞争激烈且对生活方式要求极高的行业。这导致很多人在经历一段时间后选择离开。以下是一些让人离开投资银行的主要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1. 极度不平衡的工作与生活(WorkLife Imbalance): 超长工作时间: 这是投资银行最.............
  • 回答
    哎呀,这可真是糟心事儿!说实话,碰到这种情况,心里肯定五味杂陈,想给钱吧,又觉得舍友也是好心,不想让她觉得你不领情,但人家确实因为帮忙受损失了。首先,咱们得明白,舍友帮你带饭是出于情谊,这事儿本身没半点毛病,而且她的好意是值得感激的。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尤其是在路况不熟或者提着东西不方便的时候,摔.............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让经验丰富的数学家来参加高考数学试卷,他们能得满分吗?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充满了值得玩味的细节。首先,我们要明白,高考数学试卷的设计,其目标是考察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并且在难度、知识点覆盖面、以及题型等方面都有一套成熟的评价体系。它考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还有解决问.............
  • 回答
    您这个问题提得相当有意思!让我试着深入聊聊,看AI在街头残局这块儿,有没有十足的胜算。首先得明白,街头象棋残局的“残局”二字,往往意味着局面已经非常简化,但同时又隐藏着一些巧妙的杀招或定式。这些残局,不像开局和中局那样需要大量的全局谋划和复杂的战术组合,它们更像是在精巧设计的迷宫中寻找唯一的出口,或.............
  • 回答
    “让死刑犯去踢足球”这个想法,听起来确实有点出人意料,甚至带着一丝戏剧性。如果真的要探讨它的可行性,那需要从很多方面去细致地分析,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噱头。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方案的核心目的和可能的出发点。 为什么会有人提出这样一个方案?可能是出于几种不同的考虑: 人道主义的改良? 也许是想在执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会好奇,是不是要求男朋友去分娩体验馆就是“过分”了。其实,这事儿得分好几个方面来看,也得看你俩的关系,还有他是什么样的人。首先,我们得明白,分娩体验馆是干嘛的。 它主要是通过模拟分娩过程中的宫缩疼痛,让体验者(通常是孕妇的伴侣、家人,甚至是一些对分娩感到好奇的人)去感受.............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很多人应该都经历过。要说有没有“问题”,这事儿还真不能一概而论。我觉得关键在于 生气的原因、程度以及处理方式。先来说说“为什么会生气”: 期待落空带来的失落感: 你本来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吃到某个东西,可能是你馋了好久的,或者是为了犒劳自己、满足某种情绪需求。结果送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