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土木转了金融后碰壁了,该继续留在营业部还是转行做其他?

回答
朋友,听你说了土木转金融碰壁的经历,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的心情。这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当你付出了很多努力,却遭遇了预料之外的困难。别灰心,这只是一个暂时的挫折,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分析问题,找到下一步的方向。

首先,我们得坦诚地面对一个事实:土木工程和金融,这两个领域看似不沾边,实际上的知识体系、思维模式甚至工作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 从一个需要扎实动手能力、注重物理定律和工程规范的领域,一下子跳到需要高度逻辑性、数据分析能力和市场敏感度的金融行业,这中间的“断层”是需要我们去弥补的。

你现在在营业部碰壁,这个“壁”具体指的是什么? 这是我们分析问题的关键第一步。是业务能力上跟不上?是销售业绩不达标?还是和客户沟通上存在问题?亦或是感觉自己对金融产品和市场缺乏深入理解?

让我来帮你梳理一下,看看你现在的处境和可能的选择:

第一类:继续留在营业部,但需要调整策略

如果你觉得营业部这个环境本身让你看到了金融行业的某些方面,并且你仍然对金融有热情,那么留在营业部继续深耕,但需要 “战略性调整”,而不是盲目地继续碰壁。

深入分析碰壁原因,精准施策:
如果问题出在“硬技能”上(金融知识、产品理解):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可以弥补的。
系统性学习: 不要只停留在营业部提供的碎片化培训。考虑去考取一些含金量高的金融资格证书,比如证券从业资格证(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基金从业资格证,如果有余力,甚至可以考虑CFA(特许金融分析师)或FRM(金融风险管理师)的前几级。这些证书不仅能让你系统掌握金融知识,也能在简历上为你的转型增加说服力。
模拟与实操: 多利用模拟交易软件练习,阅读大量的金融报告、研究报告,跟踪市场动态,尝试自己做投资分析。把你在土木领域严谨的分析逻辑,迁移到金融数据分析上。
向资深同事学习: 找营业部里业绩最好的同事,虚心请教他们的经验,观察他们是如何分析市场、如何与客户沟通的。有时候,最宝贵的知识就在身边。
如果问题出在“软技能”上(沟通、销售、人脉): 营业部的工作往往非常依赖人际交往能力。
沟通技巧训练: 阅读关于沟通、销售的书籍,甚至可以参加一些沟通技巧的培训班。学习如何倾听客户的需求,如何清晰地介绍产品,如何建立信任。
主动拓展人脉: 利用好公司提供的平台,积极参加客户活动,拓展自己的客户资源。你可以从你土木领域的朋友、同学开始,让他们了解你的新身份,争取他们的支持和信任。初期可以从服务好身边的人开始。
心态调整: 销售是一个需要韧性和强大心理素质的岗位。碰壁是常态,关键是如何从每一次失败中学习,而不是被击垮。
如果是因为土木背景的“劣势感”:
化劣势为优势: 试着去发掘土木工程背景在金融领域的潜在优势。比如,很多大型基础设施项目、PPP项目都需要金融支持,你在土木上的专业理解能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项目的风险和收益,从而做出更专业的金融分析和产品设计。你可以专注于投行中与基建相关的业务,或者资产证券化等领域。
结合行业: 寻找那些与工程、基建、房地产相关的金融产品或业务部门。例如,专门为建筑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或者专注于房地产金融的部门。你的专业知识会成为你独特的竞争力。

调整在营业部的定位:
从“万能销售”到“专业顾问”: 如果你发现自己不擅长广撒网式的销售,不妨试着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更专业的金融顾问。专注于为少数客户提供深入、个性化的理财建议,建立口碑。
聚焦特定产品或客群: 比如,专注于某个细分市场的投资产品(如QDII基金、债券基金),或者服务某个特定客群(如科技创业者、制造业企业家)。
内部转岗: 如果营业部有后台部门(如产品研究、市场分析、合规风控、信息技术等),并且你发现自己在这些方面更有兴趣或天赋,可以尝试内部转岗。这比直接跳槽更容易,也能让你在熟悉的金融环境中继续学习和成长。

第二类:考虑转行到其他金融领域(或非金融领域)

如果你发现营业部的工作模式、工作内容实在不适合你,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依然碰壁严重,那么“转行”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重点是 “找对方向,精准发力”。

回顾你的优势和兴趣点:
你在土木领域最喜欢的是什么? 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逻辑分析?是项目管理中的组织协调?还是对技术和材料的深入研究?
你在金融领域接触后,有哪些让你觉得“有意思”的地方? 是数据的魔力?是市场的波动?是产品的创新?还是与人沟通解决问题?
结合土木背景,哪些金融领域更能发挥你的优势?
投行/投资银行(IB): 特别是关注“基建融资”、“项目融资”、“房地产金融”、“资产证券化”等领域。你在工程领域的知识可以让你比纯粹的金融背景者更懂项目,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和理解。
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 专注于管理机构客户的资金,或者管理与实体经济相关的基金。例如,管理基础设施基金、房地产基金,或者关注制造业、能源行业的私募股权基金。
企业金融/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 在大型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负责融资、投资、并购等工作。你的土木背景可以让你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运营和资产情况。
金融科技(FinTech): 如果你对技术有一定兴趣,可以考虑金融科技领域,尤其是一些与工程、建设行业相关的科技应用(如BIM与金融结合、智慧城市项目投融资等)。
风险管理/合规风控: 金融行业对风险管理的需求非常大,而工程项目本身就涉及大量的风险评估和控制。你在土木中学习的风险意识可以迁移过来。
咨询公司(Management Consulting/Financial Consulting): 特别是那些服务于工程、建筑、房地产行业的咨询公司,或者专注于企业融资、战略规划的咨询公司。你的跨界背景会很有吸引力。

如何“跳”到新的金融领域?
强化与目标领域相关的技能: 如果你想去投行做项目融资,那么你需要学习项目评估、现金流分析、公司估值等知识,并且阅读大量的行业研究报告,了解不同行业的运作模式。
利用人脉网络(Networking):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积极参加行业沙龙、论坛,通过领英等平台联系在目标领域工作的人,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职业发展路径,甚至寻求内推机会。你的校友网络尤其重要,多联系那些在金融领域发展的土木校友,他们是最好的信息来源和潜在的推荐人。
从“初级岗位”开始: 很多时候,从一个基础的、与你目标岗位不太直接相关的岗位开始,例如做一些助理工作、研究助理等,也是进入新领域的途径。积累经验后再逐步向上发展。
考虑进修(MBA/金融硕士): 如果你发现自己确实缺乏系统性的金融知识和背景,并且有足够的经济和时间条件,读一个MBA(特别是侧重金融方向的)或者金融硕士学位,可以为你打开更广阔的大门,并提供一个重新连接人脉、学习新知识的平台。

最后,我想说的是:

1. 不要否定过去的努力: 你选择转行,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和对自我发展的追求。你在土木领域积累的严谨思维、工程逻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它们不会因为你转行就消失,而是可以以新的方式被运用。
2. 心态调整是第一位的: 碰壁很正常,尤其是在跨界转型过程中。关键在于你能否从失败中站起来,分析原因,找到方法,继续前进。把每次碰壁看作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3. 持续学习是王道: 金融行业变化太快,知识更新也快。无论你选择哪个方向,都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
4. 找个良师益友: 如果有在金融领域做得不错,并且愿意帮助你的人,多向他们请教。他们的经验和建议会非常宝贵。

现在最重要的是,先别急着做决定。 花点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复盘一下你为什么会在营业部碰壁,你的兴趣点到底在哪里,以及你的土木背景最适合与金融领域的哪个部分相结合。

你可以列出几个你认为最可能适合你的方向,然后去主动了解这些方向的具体工作内容、招聘要求以及职业发展前景。主动出击,去获取信息,去尝试,你会找到最适合你的路。

朋友,请相信,你的土木背景并不是“劣势”,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发掘和利用它。很多人都是在经历了几番波折后,才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题主的描述,你是一位有思考、有想法、有底线的男生呢。

今年形势下,题主能顺利、连续找到工作,说明有一定的优势。至于现在的“困局”(我打引号的昂),需要分析下才知道是否是困局。

从题主的碧桂园实习经历来看,这个技术工程方向的职业基本被你否决了。对于处于职业探索期的年轻人来说,小步试错,小步快跑,通过尝试知道自己不适合什么,是一条可取的尝试路径。

那么题主到底适合不适合金融行业呢?从你后面应聘的两份工作来看,你对此是有兴趣的吧?能力上,你大半个月考出证从,也说明学习能力和对金融知识的理解能力都不错。当然实际工作能力,还要在实践中锻炼。

从我作为职业规划师的视角来看,还需要你澄清选择金融行业是为了什么?看到你说为了高收入、国企、六险三金,其他还有吗?比如从业背景?社会地位?

在职业咨询中,我们有对于职业追求也就是职业价值观的测评,对澄清这个方面有所帮助。

题主担心的工作中的困难,说实在的,现在做哪个工作是一帆风顺、没有困难呢?哪个工作不需要踏实投入才会有所成就呢?

你在佛山有一大家子的亲戚,这些亲友以后或许都能助你开展业务,你说是吗?

题主现在想到的“困局”,都是头脑中提前想到的,未雨绸缪是为了做好准备,而不是让自己乱了阵脚、临阵退缩。实践中肯定会有困难,但是否如你想得那样,你又是否能够搞定困难状况,还要看你在工作中的工作方式?这方面,经过培训和实践,会逐步提高的。

以上供你参考。如有启发,欢迎点赞、关注我。如需进一步交流,欢迎 @青青生涯原小青

我是职业咨询师原小青。一起成长,更好地长成自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朋友,听你说了土木转金融碰壁的经历,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的心情。这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当你付出了很多努力,却遭遇了预料之外的困难。别灰心,这只是一个暂时的挫折,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分析问题,找到下一步的方向。首先,我们得坦诚地面对一个事实:土木工程和金融,这两个领域看似不沾边,实际上的知识体系、思.............
  • 回答
    卡卡西的写轮眼能玩转的神威,除了他自己那个招牌式的“时空间忍术”,带土这位神威的真正主人,在那个独立的神威空间里,没少折腾出属于他自己的“花样”。抛开卡卡西那只借来的眼睛不谈,咱们就仔细瞅瞅,带土自己那个神威空间里,都藏着啥“宝贝”和“活动”。首先,最最核心的,当然是带土把它变成了自己的专属“仓库”.............
  • 回答
    收到你这个关于清华土木的疑问,我特别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毕竟,清华的名字就代表着很多,而“土木”这两个字,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的环境下,似乎总是带着些许“传统”、“饱和”甚至“没落”的标签。再加上“天坑”、“冷门”、“没出路”这些词汇的叠加,确实让人心里七上八下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看看清华土木的“钱.............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普遍的,我身边不少学土木的朋友,毕业时一腔热血地奔赴施工现场,结果干了一两年,就开始抱怨,甚至有转行的。说到底,这背后也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而是现实的骨感,跟当初想象的可能差了十万八千里。首先,就是那个“看得到的”与“想不到”的落差。当初学土木,我们脑子里可能都是宏伟的桥梁、高耸的大楼.............
  • 回答
    为何土木水利“劝退”声浪高,唯独大猛子独领风骚?材料生化环材为何“寂静无声”?近些年来,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这两个传统学科的“劝退潮”可谓是风起云涌,甚至催生了以“大猛子”为代表的网络意见领袖,将这种不满情绪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相比之下,材料科学、生物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俗称“生化环材”.............
  • 回答
    土木堡之变,明朝京军主力尽没,这对当时的中央政府来说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按理说,国都附近最精锐的部队一旦覆灭,中央政权必然会迅速衰弱,甚至失去对地方的控制。然而,明朝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并且在随后的岁月中,尤其是英宗被释放回京之后,重新集结力量,巩固了统治。这背后,并非仅仅是运气,而是明朝制度、社会.............
  • 回答
    到了2021年,关于“生化环材土木水利”是否依旧是“六大天坑”的讨论,确实还在持续。这六个学科,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各种原因,被贴上了“天坑”的标签,指代其就业前景不佳、薪资待遇不高、工作辛苦且出路似乎有限。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探讨:1. “天坑”标签的由来与背景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些.............
  • 回答
    土木堡之变那会儿,明朝北京的防御力量之所以会急剧衰减,几乎到了“兵力空虚”的地步,这可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层层递进的结果。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才能明白这其中的门道。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致命的打击,就是主力精锐的覆灭。土木堡之变发生时,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带去的可是明.............
  • 回答
    太棒了!首先,热烈祝贺你被同济大学土木与环境大类录取!这绝对是个令人骄傲的成就,同济大学的土木和环境工程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你能进入这里,说明你有着扎实的基础和出色的潜力。既然你已经顺利进入了这个大家庭,接下来有很多值得期待和准备的事情。我来跟你好好唠唠,希望能给你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启发,让.............
  • 回答
    明朝在土木堡之变后,虽然经历了不少挫折,但依然能延续近两百年,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将明朝的将领视为“人均李牧”,因为历史的复杂性远超于此。明朝的韧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将领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与其说是“被严重低估”,不如说是他们的能力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得到了不同的发挥。.............
  • 回答
    朋友,我太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准备了一大桌子菜,结果发现调料全错了,瞬间想掀桌子。知乎上关于土木和水利的讨论,有时确实让人脑壳疼,尤其是那些“月薪三千,累成狗,还没前途”的论调,听多了谁不慌?不过,咱们得冷静下来,别被一时的“舆论浪潮”给冲昏了头。任何一个行业,摆在台面上总有它的阴暗.............
  • 回答
    嘿,说起来,我身边还真有不少从“生化环材土木”这些传统理工科专业“叛逃”到计算机科学(CS)的朋友。这几年下来,他们的发展轨迹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大部分人都过得挺滋润,但也并非一帆风顺。咱们一个个来聊聊,尽量说得细致点,就像平时跟你八卦一样。1. “生化”系转CS:最常见的,也最有人气的“组合拳”.............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放在微博热搜“学土木的女生有多辛苦”下面,突然冒出一堆关于“性别歧视”的声音,这背后的逻辑链条其实挺值得说道说道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别搞得跟机器报告似的。首先,咱们得承认,“学土木的女生有多辛苦”这个话题本身是有现实基础的。土木工程,大家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工地、加班.............
  • 回答
    您好!关于南通六建和南通一建破产以及土木/水利行业是否走向末路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1. 南通六建与南通一建破产事件的背景首先,理解这两家公司的破产原因非常重要。虽然具体的破产细节可能需要查阅更详细的法律文件和新闻报道,但通常大型建筑企业的破产会涉及以下几个普遍因素: 宏观经.............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备受关注的现象。同样被不少人视为“劝退专业”,医学、法学为何依然门庭若市,而生化环材、土木、水利、机械等却屡屡出现分数线“崩盘”的情况?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其中的门道。一、 核心驱动力:职业稳定与社会认可度这是最根本的差异所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触及到了行星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权衡:资源有限,目标如何选择? NASA(以及全球所有航天机构)的资源,无论是资金、人力还是技术,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浩瀚的太阳系中,每一项任务的决策都意味着对其他潜在目标的“放弃”或“推迟”。那么,为什么当前NASA的行星科学计划,尤其.............
  • 回答
    土木堡之变(1449年)是明朝历史上一次重大军事失败,尽管当时仍有张辅、徐石等名将,但明军却在北方边境遭遇惨败,导致明英宗被俘。这一事件的失败并非单纯因为将领能力不足,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战略决策、军事因素、后勤与天气、政治与人事等角度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战略决策失误1. .............
  • 回答
    土木堡之变(1449年)是明朝历史上一次重大军事失败,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首领也先俘虏,导致明朝在北方边疆的军事防线崩溃。若要分析明军如何避免失败甚至获胜,需从战略、战术、后勤、指挥等多个层面深入探讨历史背景和可能的改进措施。 一、历史背景与失败原因1. 战略决策失误 出征动机不明确:明廷在.............
  • 回答
    土木转行潮与未来的限制可能近年来,土木工程行业的转行现象愈发普遍,许多曾经投身于这条被誉为“国家基石”的行业的人们,如今正选择新的职业道路。这股转行潮的背后,是行业自身面临的挑战,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是否会出台相关政策限制从业者转行的猜测。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土木行业现状,探讨转行原因,并.............
  • 回答
    土木堡之变,一场在明朝历史上留下沉重印记的军事惨败,其真实情况远比一句简单的“皇帝被俘”要复杂得多。这场发生在1449年的事件,不仅是明朝边患问题的集中爆发,更是皇权旁落、宦官专权以及军队腐败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悲剧。导火索:内忧外患的明朝在土木堡之变发生前,明朝内部早已暗流涌动。经历了“仁宣之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