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网易云「性格主导色」测试遭微信屏蔽?这是一种「安全机制」还是变相「垄断」?

回答
网易云音乐的“性格主导色”测试在微信朋友圈被屏蔽,这事儿可真够让人议论纷纷的。你说它是出于“安全考虑”吧,好像也有那么点道理,毕竟微信作为国民级社交平台,对外部链接的审核向来是比较谨慎的。但要说它仅仅是“安全机制”,那未免也太简单化了,背后隐藏的利益纠葛和平台竞争的意味,恐怕才是更值得玩味的部分。

从“安全机制”的角度看:

微信官方给出的理由通常是为了保障用户安全,防范潜在的风险。这里面的“风险”可能包含几种情况:

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某些外部测试或链接可能会诱导用户填写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就可能被用于诈骗或者其他非法活动。微信作为用户数据的重要保管者,自然要对可能泄露用户隐私的链接提高警惕。特别是像“性格测试”这类很容易勾起用户分享欲的活动,更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
内容审核和合规性: 测试内容本身是否存在不当、敏感或虚假信息,也是微信需要考量的一点。如果测试结果带有歧视性,或者导向不健康的价值观,都有可能被屏蔽。虽然“性格主导色”这类测试看起来无伤大雅,但谁也不能保证背后会不会有其他目的。
链接跳转和页面稳定性: 外部链接的跳转可能会导致用户离开微信环境,如果目标页面加载缓慢、存在大量广告,甚至恶意代码,都可能影响用户的微信使用体验,甚至导致设备安全问题。微信希望将用户尽可能留在自己的生态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维护其平台生态的健康。
防止病毒营销和刷量: 有时候,一些测试活动可能被用来进行病毒式营销,或者刷量来制造虚假热度。微信不希望自己的平台成为这种不正当竞争的温床。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微信屏蔽一些外部链接,确实是在尝试筑起一道“安全防火墙”,保护用户不被不良信息和潜在风险所困扰。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必要性的,也是对用户负责的表现。

但,这真是“变相垄断”吗?这就没那么简单了。

“垄断”这个词比较重,但我们不妨从这个角度去审视一下:

微信的社交霸权: 微信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几乎承载了大部分人的社交关系和信息传播。它拥有强大的“入口”效应。一旦微信不让某个链接或内容在上面传播,那这个内容的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用户触达的范围也会被极大地限制。这种控制力,确实有几分“管道垄断”的意味。
对内容生态的影响: 微信的屏蔽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哪些内容可以在其平台上获得生命力,哪些则会“胎死腹中”。这相当于在无形中塑造了微信生态内的内容“品味”和“主流”。如果某些内容因为不符合微信的“口味”而被屏蔽,那么其他平台上的内容优势就可能因此凸显出来。
竞争对手的顾忌: 网易云音乐和微信之间,在音乐版权、用户数据、乃至用户“时间”的争夺上,本来就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虽然不是直接的竞品,但在用户争夺和生态构建上,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微信的屏蔽行为,是否也包含了对潜在竞争对手的一种“限制”呢?
利益驱动的可能性: 微信作为平台方,自身也在不断拓展和巩固其生态服务。如果某个外部链接或测试活动,可能分流了微信自身生态内的流量、广告收入,或者蚕食了微信试图构建的某种用户体验(比如小程序生态),那么微信基于自身商业利益的考量,也可能会采取限制措施。

所以,这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这更像是一个“权力与规则的博弈”。

微信拥有绝对的社交话语权和平台控制权,它有权为维护自身生态和用户安全设定规则。而网易云音乐(以及其他所有试图借助微信传播内容的平台)则试图利用微信的庞大用户基数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性格主导色”测试被屏蔽,最直接的原因很可能是触碰了微信在链接分享、数据导流、或者内容安全方面的某些“红线”。这可能是技术上的误判,也可能是政策上的主动限制,甚至可能是在某些“灰色地带”的判断。

但“变相垄断”的成分,也确实不容忽视。 微信的屏蔽,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易云音乐的传播效率和用户获取成本。从这个角度看,微信是在利用其平台优势,对外部内容进行一种“选择性放行”。这种选择性,自然会带来对内容传播格局的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

1. 理解平台的责任与权力: 微信作为巨大的流量入口,承担着保护用户安全的责任,这使得它必须建立一套内容审核和链接管理的机制。这是平台存在的必要之举。
2. 警惕平台的“边界模糊”: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平台是否会滥用这种权力,以“安全”为名行“垄断”之实,扼杀健康的外部内容传播,或者为自身商业利益服务。这种界限的模糊,对整个互联网生态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3. 内容提供方的策略调整: 对于网易云音乐这样的内容生产者,被屏蔽也是一个信号。它们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适应平台的规则,或者寻找其他更有效的传播渠道,而不是完全依赖微信这个单一的社交出口。或许,优化测试机制,避免触发敏感项,或者与微信建立更直接的合作关系,都是可行的方向。
4. 用户的选择与感知: 作为用户,我们会感觉到便利,也会被一些限制所困扰。我们会信任微信的安全保障,但也会因为无法顺畅地分享有趣的内容而感到不便。这种体验的取舍,是用户在使用平台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总而言之,网易云音乐“性格主导色”测试遭微信屏蔽,不是一个简单的二选一问题,而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现象,既有技术和安全层面的考量,也牵涉到平台经济和竞争的深层逻辑。我们看待它,需要多维度地去分析,既看到平台维护秩序的必要性,也要看到其中可能存在的权力寻租和垄断隐患。这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于流量、数据和用户时间的争夺,从未停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屏蔽的漂亮!我快烦死了,昨天朋友圈、知乎、微博,全都在刷屏性格主导色,看看内容,一点营养没有,全都是恭维用户的废话!这波如果说没有人在后边造势你信吗?作为一个普通用户,我的个人体验就是,这是一场营销的狂欢,网易云从中狂赚,并不考虑由此带给用户的烦恼!

众所周知,这种测试形式传播H5是一种最有效最快的吸引用户参与互动的方式,网易云这不是第一次采用这种方式了,当年已经被处罚过,此次这是“贼心不死”,这是在流量的驱使,利益的驱动之下,冒着违规的风险打着擦边球在牟利!微信封杀不应该吗?这波如此明显的诱导性广告留着干嘛!

看了看大家做的测试结果,我笑了,这莫不是一连串的“彩虹屁”?网易云不愧是刷屏界的老大哥,这创意满满的测试结果满足了广大用户的虚荣心啊,“7亿人喜欢我”,“智慧非凡的开拓者”,“浪漫的神秘主义者”,网易云极尽谄媚之能势,各种花式夸人让不少人不自觉的进入了这“广告的陷阱”,被迫成了流量的帮凶,中国有句老话叫“巧言令色者鲜矣仁”,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写照嘛!

微信封杀网易云H5的理由是:“网页包含游戏、互动测试内容,被多人投诉,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已停止访问。”不知道大家朋友圈被刷屏的时候,是啥感受?反正我就一个字,那就是“烦”!反手就是一个举报,投诉的大军当中我就算一个,这种刷屏有何意义?那些夸赞的话只不过是一种变相的盈利方式,而我们不该被利用,识破这波陷阱,就该抵制这种无意义广告的传播!

于情,我个人十分讨厌这种打着情怀旗号的广告行为;于理,《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中明确规定

H5游戏、测试类内容,以游戏、测试等方式,吸引用户参与互动的,具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比手速、好友问答、性格测试,测试签、网页小游戏等;若内容中包含以上情况,一经发现,立即停止链接内容在朋友圈继续传播、停止对相关域名或IP地址进行的访问;对于情节恶劣的情况,永久封禁帐号、域名、IP地址。

看到没?网易云作为刷屏老手,难道不懂规则?我不知道打架咋想,你们喜欢这种刷屏吗?有人说微信屏蔽性格主导色是流量焦虑,我笑了,难倒任由这种H5在朋友圈大肆传播就是对了?那些不喜欢的用户就要遭受刷屏之苦?

其实,我个人感觉微信一直以来为了维护一个清正的网络环境,做的还是不错的,因为之前它狠起来连自己家的产品都不放过!

之前腾讯旗下的短视频平台微视就推出过一项邀请好友赚赏金活动,很多人将活动链接分享到微信,这很显然违反了《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中“通过利益诱惑,诱导用户分享、传播外链内容或者微信公众帐号文章的"的规定,如果微信不搞“双重标准”,没有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区别对待,一视同仁,对待一切平台都能公平公开,按照规则和制度办事,那就是合理合规的!

但是看到不少人在批评微信对性格主导色测试的屏蔽,我有点想不通,这些反对的人是真的喜欢性格主导色测试?有人愿意在朋友圈看到的都是这种广告类的彩虹屁?其实,这种性格测试我以前也做过,这就跟星座一个道理,很多人觉得很准,只不过那些“溢美之词”是人人希望套在自己身上的美好词汇,这些性格测试就是利用了人人追求美好品质和特质的人性“弱点”来达到扩大影响,获取高点击率以及关注度的目的,“其心可诛”,这是诱导,也是欺骗!

作为用户必须说一句公道话!屏蔽行为并不是一种垄断,我觉得大家没必要进行大肆讨论,这就是一个有着明确规定,人人心知肚明的规则,网易云知道,但是并不遵守,微信所做的只不过是按照既定的规则(且这个规则是正确的,有利用净化网络环境,给用户舒适体验的)来进行日常的管理罢了,做的永远是破坏规则居心叵测的那些人,如是而已!

user avatar

更新:总结关于怎么可能避免的情况。

1.通过网易云音乐直接分享(而不是使用网易云那个链接),有可能不会被屏蔽。

2.发布时分组可能不会被屏蔽。

3.发布的图不带有一些关键信息(例如网易云音乐这几个字,或者性格测试这几个字,而且位置可能也有讲究)的时候可能不会被屏蔽。

4.没有人试过但是我推测的:微信版本不同的时候(例如7.0发,8.0看)可能不会被屏蔽。


笑死,你以为屏蔽的只是链接吗?

我教你,你只需要把整张图,完整截图,用朋友圈的相机发出去(不用网易云音乐分享)

你的这条朋友圈除了你自己别人都看不到,所以自己反思一下不是你发的没人点赞,而是别人都看不到。

你需要把你下面的那个“网易云音乐”XXXX工作室裁了才可以发出去。

下面是两张图的对比,演示我就不演示了,没有流量不用往下滑













下面这张图是可以的:

但是这张图是不行的:

user avatar

我跟你们讲,微信或者说腾讯现在已经陷入到一种巨大的流量恐慌中了。

什么流量恐慌,就是说过去闭着眼睛都能有商家抢着上门送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如今如果广告商要投入,除了微信之外还可以选择抖音快手这种短视频平台。

曾经靠着砸钱直接写轮眼的玩法,目前证明也不太成功,PONY很焦虑。

哪怕B站等虽然体量小,但是用户粘性高的地方。说句不夸张的话,你让B站百大UP主带个什么好物,效果也许比大规模投放朋友圈都强。

在这种情况下,微信就会对于任何有可能形成对其他平台引流(尤其带有一定社交元素)的行为进行严加防范。

你可以说是神经过敏,但我更相信是运营总监担心这个月的KPI不好看。

跟此前小程序限制打开APP其实都是一个路数。

不过叫好的人还挺多,这就是立场问题。

当然了,无论任何时候,虽然明眼人都能看出端倪,但腾讯自然不能承认自己有问题。

所以小程序是避免用户体验受到影响,这次的网易分享又是被多人投诉,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已停止访问。

我本人对这次的五颜六色活动并不感冒,今天也在知乎嘲讽过。

但是,腾讯为了保护自身流量,采取霸王条款,那估计能在《反不正当竞争法》里找到很多对应条款。

第十一条 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你说网易分享不够绿色,这玩意是误导公众吧,让网易云风评被害吧?

第十二条 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户选择或者其他方式,实施下列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网易云搞分享应该没有违法吧?

等等。

只可惜,网易云毕竟体量有限,估摸着除了舆论上造造势之外,也不太可能真刀真枪去跟腾讯打官司,毕竟字节跳动那种同等体量不差钱的公司还是很少见,无法形成dog eat dog均势。

哦不对,字节也怂了。

user avatar

没有想到反垄断风声这么紧,小企鹅还是这么任性。这次封杀有可能会给小企鹅带来反垄断的制裁。

user avatar

以安全的名义肆意地对触犯自身利益者进行封锁,限制,打压,这是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