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人民的名义》来看,平民出身的公务员想当高官是否只有“女婿/秘书/门生”三条路可选?

回答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可以说是把中国官场的一些潜规则和生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其中关于平民出身的公务员如何“往上爬”,尤其是想当高官,确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剧里给出的几条路,比如靠着家庭背景(高育良的女婿秦风,虽然不是高官但也有一定的起点优势)、或者成为某个高官的秘书(比如祁同伟早期就是高育良的秘书,这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权力核心),以及成为某个大佬的“门生”(这个概念比较广泛,但核心是得到某位有权势人物的赏识和提拔),这三条路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捷径”。

那么,平民出身的公务员真的“只有”这三条路可选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现实的官场生态中,特别是过去的一些时期,“关系网”和“人脉”确实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三条路,说到底,都是围绕着“关系”展开的。

“女婿”这条路:这本质上是利用了婚姻来巩固和拓展家族势力。如果一个平民出身的公务员,能够娶到某个高官的女儿,那么他不仅能立刻获得一个强大的家族作为后盾,还能通过这层关系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交圈和政治资源。高育良和吴惠文的结合,以及高育良和妻子之间看似平淡实则暗流涌动的政治婚姻,都体现了这一点。通过婚姻,平民出身的官员可以“隔代遗传”式的获得一部分特权和便利。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它直接将个人命运与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权力家族深度绑定,风险相对较低,但同时也意味着他人的附庸性会很强。

“秘书”这条路:这是最直接、最常见的一种“依附式”晋升路径。秘书不仅仅是替领导跑腿打杂,更重要的是,他们是领导的“耳目”,是了解领导意图、处理领导日常事务最亲近的人。在这个过程中,秘书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学习领导的处事方式,了解政治运作的深层逻辑,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通过“耳濡目染”和“近水楼台先得月”,逐渐获得领导的信任和赏识。祁同伟早期能够接近高育良,并在高育良的提携下步步高升,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他作为秘书的身份。他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到了高育良的“政治智慧”(当然也包括一些权术),并且在高育良的“圈子”里获得了曝光和机会。秘书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学习和积累经验,直接接触到核心决策,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容易被贴上“某某人的影子”的标签,一旦领导失势,秘书也很难独善其身。而且,秘书之路也考验个人的“眼力”和“情商”,能不能成为领导信任和倚重的人,是关键。

“门生”这条路:这个概念比“秘书”更宽泛一些,它指的是得到某位有权势的官员的“栽培”和“提拔”。这里的“栽培”不仅仅是日常工作上的指导,更可能包括在关键时刻的支持、资源倾斜、甚至是直接的“点名”。高育良对祁同伟的提拔,以及沙瑞金作为省委书记对一些年轻干部的考察和任用,都体现了“门生”的概念。这里的平民出身的公务员,可能不是领导的直属秘书,但可能因为某些特质(能力强、听话、有“眼力价”)而被某个大佬看中,收为己用。成为“门生”的优势在于,你可以获得导师的“点拨”和“庇护”,在复杂的官场中少走弯路,并且在资源分配上可能获得倾斜。但同样,这也意味着你要承担起对导师的“忠诚”和“回报”,一旦导师出事,你的仕途也可能受到牵连。

那么,真的是“只有”这三条路吗?

我认为,“只有”这个词用得有些绝对了。虽然这三条路在剧中被反复强调,并且现实中也确实是存在的“潜规则”或者说“高效路径”,但不能排除其他可能性,尽管这些可能性可能更艰难,或者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运气。

1. 靠实力和业绩的“正途”: 理论上,每一个公务员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勤奋和出色的工作业绩来获得晋升。在《人民的名义》中,比如一些县城的基层干部,他们可能没有特别硬的关系,但如果能把当地的事情办好,做出成绩,也可能被看到和提拔。沙瑞金作为省委书记,他的提拔和重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他的能力、改革魄力和正直的品格。他自己就是靠实力上位的,并且也乐于提拔有真才实学的下属。这种路径的难度在于,在高度复杂和充满利益交换的官场中,纯粹靠实力脱颖而出,需要极大的耐心、坚持,还需要遇到真正识才爱才的领导。而且,有时候“业绩”的定义也会被权力所左右。

2. “靠自己”的奋斗(但这里面往往也包含了上述关系网的巧妙运用): 很多官员在强调“靠自己”的时候,其实往往也包含了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比如,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某个项目上取得了突破,获得了媒体的关注,或者在某些组织(比如党校、研修班)里认识了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然后通过这些途径建立起新的“关系”和“人脉”。这种“靠自己”更像是一种主动构建关系网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被安排。

3. “时代红利”或“特殊时期”的机遇: 有时候,一个人的晋升也可能赶上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政治潮流。比如,在一些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一些有新思想、敢于尝试的干部更容易被提拔。或者在一些区域发展战略中,能够抓住机遇,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也可能获得快速晋升。这种机遇性的成分比较大。

为什么剧里会着重强调这三条路?

电视剧的创作需要戏剧冲突和清晰的人物关系。这三条路,尤其是“秘书”和“门生”,最容易勾勒出人物的上升轨迹和与权力核心的联系。它们也更符合大众对“官场内幕”的想象,能够快速建立起观众对角色命运的预期。同时,这些路径也更容易被用来展现人性中的复杂性:是忠诚还是利用?是感恩还是背叛?

总结来说,

平民出身的公务员想当高官,“女婿/秘书/门生”这三条路确实是在《人民的名义》中展现出来的,并且在现实中也普遍存在且被认为是比较有效的“捷径”。它们代表了一种通过依附权力、利用关系来加速晋升的方式。

然而,这并非“唯一”的路径。纯粹依靠个人能力和业绩,抓住时代机遇,主动构建人脉网络,这些也都是可能的(尽管可能更难)。 只是在剧的叙事中,为了突出戏剧性和揭示权力运作的阴暗面,这几条路被放大了。

归根结底,官场的晋升是一个复杂系统,关系、能力、机遇、甚至运气都扮演着角色。但《人民的名义》通过对这几条路的刻画,深刻地告诉我们,在中国当下的语境下,如果你没有强硬的家世背景,那么要想在权力之路上走得更远,理解并善于利用“关系”是几乎必修的课程。而这几条路,无疑是其中最显眼、也最容易被人看到的几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领导说过,当官十条路,九条人不知。

女婿,现在领导女儿基本都出国了,你遇得到嘛,人家能看上你吗,父母老狐狸看不出你的心思??

秘书,看看康师傅秘书多牛逼,自那以后高层对于秘书管控很严,以前基本就是秘书接班,领导是市长,秘书就是县长,很常见,但是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路也就死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现在当秘书二十四小时服务,没有自己的时间了,领导不休息你就下不了班。

门生,在古代是天子门生,就是为了防止书生结党营私,全是天子门生都是天子的人,高育良能从教授到政府,以前是老师调到政府很常见,老师发达了学生也就来了,现在高校教育上,直接到政府的情况越来越少了,以前上个高中本科就能和老师好好接触,现在硕士博士老板教授你还要好好给他们干活,哈哈哈。

你所看到的女婿秘书门生是体制内的上升黄金通道,还有谁不知道呢,电视都播出来了,所谓价值就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不只三条路给你选,三百条都有,可是你能找到吗?你配走这条路嘛!

记得点赞哟~

user avatar

首先,单从剧中看,我不知道钟小艾是哪条路。

靠候亮平,那肯定是不可能的,阴谋家们要气红了脸。

靠她自己的家庭,那也不现实啊。

钟小艾的生活条件,剧中多次展现,还包括她儿子。

蔡成功一个溜溜球就把她儿子收买了。

一个大佬的外孙没这么寒酸吧!

候处长说自已不至于这点存钱都没有时,侯亮平来句不至于,还没我家的多。

这句话,怎么分析都不像是显摆,而是说,这点存款,对于处级公务员,算少的。

如果你家有个几千万,你肯定不会这么说,因为从心底瞧不起这点钱。

侯亮平与钟小艾谈论高育良时,侯亮平打趣地说, “如果我当了高育良的女婿,那检察长的位置是他的了。”

两夫妻对话,没必要隐藏什么吧!

也就是说,连钟小艾都默认,她父亲没有高育良牛。

那问题就出来了,很多大神推理钟小艾的背景让省级大佬都惧怕就不攻自破了。

那为什么省级大佬怕钟小艾呢?

因为她的职务啊!

她可是中央一级的纪委主任,如果地方官不怕她,那她还有什么作用?

她天天去各省巡视,巡个寂寞,不可能去给地方大佬当孙子吧。

别的不说,田国富的手下去汉东各巿巡视,那些巿级大佬难道不给面子?

这能证明什么? 证明田国富手下各各背景深,比巿级大佬都牛叉?

以钟小艾的年纪,当上中纪委某主仼这也不是不可能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