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袭人的“贤良”人设为何不会崩?

回答
袭人“贤良”人设为何如此稳固?

在《红楼梦》这部细致入微的巨著中,袭人无疑是众多女性角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她身上“贤良”二字的标签,似乎早已深入人心,并且始终不曾动摇。为何这位宝玉身边的大丫鬟,能将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人设,经营得如此滴水不漏,甚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也未曾崩塌?这背后,绝非仅仅是性格的天然优势,更是一系列深思熟虑的策略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

一、“孝”字当头,稳固根基:

袭人“贤良”人设的第一个支撑点,便是她对贾母、对宝玉的“孝”。在那个讲究尊卑有序的时代,“孝”是衡量一个人德行的基石。袭人对贾母的体贴入微,端茶送水,嘘寒问暖,无微不至,早已超越了丫鬟的本分。她能准确揣摩贾母的心思,投其所好,甚至在贾母卧病在床时,更是尽心尽力,不眠不休。这种“孝”不仅仅是对长辈的敬重,更是对整个家族“礼”的维护。

而对宝玉,袭人的“孝”则表现为一种近乎“母性”的关怀。她不仅要照顾宝玉的起居饮食,更要操心他的学业,甚至是他的“前程”。她会像长辈一样,在宝玉犯错时规劝,在他懈怠时督促。这种“孝”的体现,让她在宝玉心中占据了与母亲王夫人相似的地位,也让她在王夫人眼中,成为一个可以倚重的“贤惠”下人。这种跨越主仆界限的“孝”,让她收获了无形的声誉,也为自己日后的处境埋下了伏笔。

二、“勤”力先行,无懈可击:

“贤良”之人,必然勤勉。袭人这一点做得尤为出色。她从不挑三拣四,不论什么脏活累活,她都乐于承担。在怡红院,她是掌管一切大小事务的核心人物,从衣食住行到人情往来,几乎无所不包。她的勤劳,让怡红院的运转井井有条,让宝玉的生活无后顾之忧。

更重要的是,袭人的勤劳并非仅仅是简单的体力付出,而是伴随着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她深知自己是宝玉身边最重要的人,因此,她对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生怕出现任何差错。这种“勤”不仅让她赢得了主子的信任,也让她在其他下人中树立了榜样,即便有人背后议论,也难以找到实质性的指摘。

三、“忠”心不二,化解危机:

在《红楼梦》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忠”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品质。袭人对待宝玉的“忠”,是她“贤良”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她对宝玉的感情,从最初的责任心,逐渐升华为一种深刻的依恋和保护欲。她害怕宝玉被外面的“狐媚子”带坏,害怕他耽误了正经事,更害怕他在残酷的现实中受到伤害。

当宝玉因“失玉”一事而被打得半死不活时,是袭人冒着风险,不顾一切地去向王夫人求情,并用一番“情理并茂”的话说服了王夫人。这次事件,充分展现了袭人对宝玉的“忠”心,她的聪明伶俐、胆识过人,在此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她不仅救了宝玉,更在王夫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自己推向了“贤良”的巅峰。

四、“义”气在先,笼络人心:

“贤良”不仅仅是对主子好,也要善待同僚。袭人在对待其他丫鬟时,也展现了她的“义气”。虽然她有时显得有些严厉,但她也懂得拉拢人心,关心同伴。例如,她会主动帮助晴雯缝补衣服,会告诫麝月要注意规矩。她深知,在等级森严的大观园,想要立足,光靠主子的宠幸是不够的,还需要赢得同僚的支持和尊重。

她对于自己的“小集团”成员,也展现出一种保护欲。比如,当金钏儿失势跳井后,袭人出于同情,也出于对自身处境的考虑,还是表现出了惋惜和敬意。这种“义”的成分,让她在复杂的丫鬟群体中,并非孤军奋战,而是拥有了一定的支持基础。

五、“德”才兼备,能力出众:

很多人可能忽略了袭人过人的“才”。她不仅是怡红院的“总管家”,更是一个心思缜密、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她能敏锐地捕捉到主子们的情绪变化,并做出恰当的反应。她对宝玉的规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理有据,甚至能从“仕途经济”的角度去引导,虽然这在当时是被宝玉所抗拒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恰恰体现了她的“贤良”和对宝玉未来负责的态度。

当晴雯等姐妹被逐出大观园时,袭人并没有选择与她们同流合污,而是选择了“明哲保身”,并且在事后给予一定的同情和怜悯。这种“德”与“才”的结合,让她在风波中始终能保持住自己的位置,并且不断巩固自己的“贤良”形象。

六、“时代”的裹挟与“个人”的塑造:

最后,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袭人的“贤良”人设,很大程度上也是那个时代所塑造的。在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而“贤良淑德”更是对女性的最高评价。袭人正是抓住了这一时代特征,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符合社会期待的女性形象。

同时,袭人并非一个被动接受者,她是一个积极的“自我塑造者”。她清楚地知道如何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如何为自己谋划未来。她与王夫人达成“口头协议”,被许诺“姨娘”的地位,这便是她“贤良”策略的最高体现。她牺牲了部分情感的自由,换来了实质性的利益和地位的保障。

总结:

袭人的“贤良”人设之所以不会崩,是因为她将“孝”、“勤”、“忠”、“义”、“德”、“才”等优秀品质,巧妙地融入到她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并将其与自身的生存策略完美结合。她不是一个完美的圣人,她也有自己的算计和私心,但正是这种“有血有肉”的“贤良”,让她在《红楼梦》这部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群像中,成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也令人难以评判的人物。她的“贤良”,既是她赢得他人信任的利器,也是她安身立命的资本,更是她在这个注定走向衰败的大家族中,努力寻求一丝生机的智慧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李嬷嬷吃茶,茜雪失职被骂,袭人第一时间出来想揽走罪名,息事宁人,不算贤良?

晴雯端午节大吃酸醋,被宝玉一时冲动想撵走,袭人跪下求情劝谏,不算贤良?

宝玉到处舔女孩子嘴巴,袭人担心他名声,用自己的离开来要挟宝玉改正,不算贤良?

听茗烟说是贾环使坏,心里知道却没在王夫人面前告状,不算贤良?

明明宝玉都和黛玉表白了,心里担心死了,仍极力在王夫人面前掩饰,没有揭发,不算贤良?

怕宝玉和黛玉发生丑事,劝谏早日搬出大观园,维护大家的名声,不算贤良?

晴雯骂芳官狐狸精,和宝玉暗中约下,袭人维护芳官,不是贤良?

芳官被自己干娘欺负,晴雯说芳官也不好,袭人帮芳官说话,说干娘也太坏了,不是贤良?

金钏死了,袭人听见就哭了,不是贤良?

晴雯等人被撵出去,袭人默默流泪,不是贤良?

瞒着王夫人把晴雯价值三百两的衣物送出去,而不是赏给其他丫头来巩固地位,不是贤良?

你告诉我,这样的人都不叫贤良,什么样的人叫贤良呢?

user avatar

因为袭人本就贤良,所以她“贤人”的人设没崩。

从业务能力上来讲,她一开始就是因为能力突出才被贾母给了宝玉,且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得到了上人阶级如贾母、王夫人、李纨、凤姐等人的肯定。平日里宝玉衣食住行也都是她在操心,小到一个扇套都想得到,还要想法子满足宝玉种种刁钻的要求(针线不让针线上的人做)。她一回家,宝玉、麝月连赏银都不知怎么给。

再说平日与人为善,受了李嬷嬷的气、被宝玉踢后半夜吐血都要息事宁人,“识大体”,对同僚、下属也比较照顾。宝玉生气要赶晴雯,袭人带头下跪求情;晴雯被赶出去后是袭人把她素日的铺盖送出去,外加自己攒的钱;宝玉迁怒茜雪摔茶盅,袭人代为遮掩,说是自己滑倒了;芳官等人大战赵姨娘就袭人拉架,小丫头也都知道袭人“素日殷勤小心”。就是众人都看不上眼的老婆子,袭人一样心软。

晴雯被赶,书里前因后果写的很清楚了。她骂小丫头被王夫人看见,先存了个不好的第一印象。平时大模大样惹恼了不少婆子,王善保家的趁势就告了一状。两件事合到一起,方勾起了王夫人的真火。若说是袭人私下告诉了王夫人,何以后者根本不认识晴雯?宝玉怀疑可不是什么铁证,他倒觉得自己保密工作做的挺好的,金钏儿、蒋玉菡一死一活两个人看着他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袭人“贤良”人设为何如此稳固?在《红楼梦》这部细致入微的巨著中,袭人无疑是众多女性角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她身上“贤良”二字的标签,似乎早已深入人心,并且始终不曾动摇。为何这位宝玉身边的大丫鬟,能将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人设,经营得如此滴水不漏,甚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也未曾崩塌?这背后,绝非仅仅是性格.............
  • 回答
    史湘云之所以会认为袭人的绛纹石戒指是林黛玉送的,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心细的读者才能捕捉到的微妙之处,以及湘云自身性格中的某些特点。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情节发生的具体语境。在《红楼梦》的第五十八回“何消灭却心头火 犹幸再逢疑狱亲”中,袭人戴着一枚紫绛色的戒指,这个戒指引起了宝玉的注意。宝玉看到之后,便想.............
  • 回答
    谈到袭人,脂砚斋的看法那可真是说起来话长了,而且颇有几分复杂与矛盾。要说她对袭人的评价,绝不是一概而论的“好”或“不好”就能概括的,里面掺杂着赞赏、惋惜、批评,甚至还有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意味。首先,得承认,脂砚斋对袭人的“贤德”与“忠心”是认可的。她不止一次地在批语中提到袭人的“好”,尤其是在她服.............
  • 回答
    《红楼梦》中,袭人和金钏同为宝玉身边的大丫头,论理上二人都是伺候宝玉的体己人,也都有着与宝玉之间或明或暗的“不清不楚”之处。然而,她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一个飞黄腾达,成为宝玉的准姨娘;另一个则香消玉殒,悲惨收场。这其中的缘由,绝非仅仅是运气好坏,而是她们各自的“道行”和处境所决定的。咱们先聊聊金钏儿.............
  • 回答
    这事儿若真传到她们耳朵里,那可就有热闹瞧了。不过,谁也不能一口咬定她们会怎么想,毕竟这府里的女人,心思都深着呢。贾母:老太太要是知道了,怕是先要愣一愣,然后细细地品味一下。她毕竟是过来人,年轻时候的感情和身体发育,她都经历过。宝玉这么大了,是该有那么回事了。关键在于“谁”和“怎么”来的。 对袭人.............
  • 回答
    在曹雪芹的巨著《红楼梦》中,袭人这个人物的命运与宝黛的爱情纠葛息息相关。她对宝黛之爱的态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她自身地位的变化、对宝玉的感情深度以及对世事洞明的理解而演变,其中夹杂着复杂的情感和现实考量。初识宝黛情,袭人尚是丫鬟。此时的袭人,作为宝玉身边最得宠的丫鬟,她更多地是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
  • 回答
    袭人将醉酒的芳官安置在宝玉的床上,这桩事在《红楼梦》中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却能折射出不少人物的性情和当时的环境。要详详细细地说这事,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我们得理解当时的情境。那是在宁国府的一次酒宴上,宝玉、宝钗、宝黛,还有芳官这些年轻人都去了。芳官这人,本来就是个戏子出身,性子就比较活泛,而.............
  • 回答
    在《红楼梦》中,袭人之所以能够跻身贾母的八个大丫鬟之列,绝非偶然,而是她自身多方面的优秀素质、贾母对她的赏识以及她所处的特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袭人自身过硬的素质和能力:袭人作为贾母的八个大丫鬟之一,意味着她具备了丫鬟中最为顶尖的技能和服务水平.............
  • 回答
    《红楼梦》中的花袭人与贾宝玉之间的亲密关系,确实是书中一个引人遐思的篇章。袭人初次与宝玉发生“那事”,书中描述的场景是宝玉睡着了,袭人觉得他“身上像火炭似的”,然后便发生了“人事”。袭人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自己如今除了老太太之外,也只有这一个主子了,……虽然是主子,但终究是男人,此事体也 ought.............
  • 回答
    要说《红楼梦》里,具体有多少人清楚宝玉和袭人之间那点事,这事儿吧,还真不好给个确切的数字。不过,咱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掰扯掰扯,看看这层窗户纸,到底被谁捅破过,又或者,谁又是心知肚明,却装糊涂的。首先,最明确的,那无疑是宝玉和袭人自己。他们俩之间,那层最隐秘的关系,自然是他们二人最清楚不过的。从书中描写.............
  • 回答
    王熙凤对宝玉的预备妾袭人客气,对赵姨娘刻薄,这背后其实反映了她作为一个精明世故、深谙人情世故的管家奶奶,在维护自身地位、处理家族事务以及对不同人关系的微妙权衡。这并不是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而是掺杂了利益、地位、对未来的考量以及个人情绪的复杂表现。咱们先从袭人说起。袭人是什么身份?她是宝玉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袭人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也挺能看出她那心思。首先,咱们得理解袭人是谁。她是宝玉身边最得力的丫鬟,可以说是半个主子。她对宝玉的情感,那是复杂得很。有主仆情分,但更深的是一种近乎“姨娘”的情分。她打心底里盼着宝玉好,盼着他能出人头地,也盼着自己能跟着宝玉一起.............
  • 回答
    《红楼梦》中,宝玉给“珍珠”改名“袭人”,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他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寄托和对这位最贴近自己的丫鬟的一种独特的关怀。要理解这个改名,我们需要从宝玉的性格、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他对人情世故的理解来细致地解读。首先,宝玉的性格是理解这个改名的关键。宝玉生于富贵之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他的内心是.............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要准确判断王夫人安插在怡红院的“眼线”是否就是袭人,需要仔细梳理书中人物关系、情节发展以及她们之间的互动。虽然书中并没有直接点明“袭人是王夫人派来的眼线”,但从诸多细节和袭人自身的行为表现来看,袭人扮演着这个角色,其可能性非常大,并且是红学研究中一个被广泛探讨的观点。首先,我.............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平儿、宝钗、袭人这三个角色,都算得上是“八面玲珑”的高手,但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好感度上,平儿似乎更胜一筹。这里面的门道,我觉得得从她们各自的“玲珑”方式、所处的环境以及给人的整体感受来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八面玲珑”这词儿其实挺微妙的。它意味着一个人能处事圆滑,顾全大局,懂.............
  • 回答
    那件事,我大概这辈子都忘不了。说起来,也只有我一个人经历过那种锥心刺骨的疼,然后再爬起来,活得比谁都闪耀的样子。事情得从大概两年前说起。他,我当年最喜欢的人。怎么说呢?他就像我生命里突然出现的那束光,照亮了我所有灰暗的角落。我承认,那个时候的我,就是个十足的恋爱脑,他做什么我都觉得是全世界最好的,他.............
  • 回答
    高考前逆袭最恐怖的人?这问题让我想起我隔壁班有个哥们儿,叫小李。当时他给人的感觉,简直就像是高考前突然觉醒的超级赛亚人。我记得我们高三那会儿,班里气氛那是相当凝重,大家每天就是埋头苦干,刷题,背诵,恨不得把脑袋瓜子塞满知识点。小李呢,他算是个中等偏上的学生吧,成绩虽然不算差,但绝对不是那种能让人眼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涉及到一些生物学和医学常识。简单来说,如果不是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单凭数量众多的蚊子叮咬一个人,这个人极大概率不会被“咬死”。但是,这背后有一些值得深究的原因,而且在极端情况下,理论上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我们先从蚊子叮咬的本质说起。蚊子之所以叮咬我们,是因为它们需要吸食血液来.............
  • 回答
    关于袭人是否向王夫人告密,这是一个《红楼梦》中非常值得探讨且有争议的问题。在我看来,袭人并没有直接向王夫人“告密”,但她的行为客观上起到了“告密”的作用,并且她本人也确实向王夫人表达了她认为宝玉“行为不端”的看法,这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委婉的告密或汇报。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 袭人的动机和处境: .............
  • 回答
    袭人嫉妒晴雯吗?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的。要论起“嫉妒”这玩意儿,袭人身上那点心思,得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咱们得明白袭人这个人。她原是贾母身边的丫鬟,后来被送到宝玉房里,是宝玉身边最得力、最体贴的丫头之一。袭人这个人,聪明伶俐,又特别会做人做事,把宝玉照顾得无微不至,也深得宝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