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袭人对宝黛爱情的态度是怎样的?

回答
在曹雪芹的巨著《红楼梦》中,袭人这个人物的命运与宝黛的爱情纠葛息息相关。她对宝黛之爱的态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她自身地位的变化、对宝玉的感情深度以及对世事洞明的理解而演变,其中夹杂着复杂的情感和现实考量。

初识宝黛情,袭人尚是丫鬟。此时的袭人,作为宝玉身边最得宠的丫鬟,她更多地是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看待宝玉和黛玉之间日渐深厚的感情。她看到了宝玉对黛玉的体贴入微,看到了黛玉的敏感多情,也看到了他们之间那种超越寻常主仆的默契和眼神交流。

在宝玉心中,黛玉是那个与众不同的存在,是他的知己,是他的灵魂伴侣。袭人作为宝玉最亲近的人,自然也最了解宝玉的性情。她或许会为宝玉这份纯粹的感情而动容,甚至暗自羡慕。她可能会觉得,宝玉和黛玉的性情如此契合,仿佛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这种欣赏,是一种对美好事物天然的认同。

然而,袭人内心深处,对宝玉的感情并非全然是侍奉主子的责任感。随着宝玉对她恩宠有加,尤其是“宝玉初试云雨情”之后,袭人对宝玉便生出了更深一层的依恋和期望。她开始将自己视为宝玉的“准姨娘”,幻想着未来能更进一步,成为宝玉名正言顺的妻子,甚至是他身边最重要的人。

在这种期望之下,袭人对待宝黛爱情的态度便开始掺杂进现实的考量和一丝微妙的防范。她会担心黛玉的眼泪和病弱会影响宝玉的心情,进而影响到宝玉对自己的看法和恩宠。她会看到黛玉的体弱多病,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女子难以担当起照顾宝玉的重任,也无法为宝玉的未来提供更稳定的支持。

尤其是当她听到宝玉和黛玉之间那些诗词唱和,那些含蓄而深情的对话时,虽然她也能理解宝玉的心境,但更可能将这些看作是年少轻狂、情窦初开时的情趣,而非能够长久维系的基石。她更看重的是现实的婚姻,是宝玉对她的承诺,是对她未来的保障。

因此,当宝玉与黛玉之间出现一些小误会或不快时,袭人往往会站在宝玉的角度,试图去“劝解”宝玉,甚至是“规劝”黛玉(虽然她不敢直接与黛玉争锋相对)。她会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提醒宝玉要“小心”,要“留神”,这种小心和留神,既有对宝玉的关怀,也暗含着对宝黛之间情感发展的审慎和保留。

她或许会委婉地向王夫人提及黛玉的种种“不如意”,比如她的孤高,她的敏感,她的体弱,以及她给宝玉带来的“烦恼”。她这样做,并非完全出于恶意,而是她对宝玉未来婚姻的一种判断和规划,是她希望宝玉能够选择一个更“稳妥”的伴侣,一个能让她自己地位更加巩固的人。

袭人对宝黛爱情的态度,可以用一种略带矛盾的词语来形容——“理解但不支持”。她理解宝玉对黛玉的深情,能体会到他们之间那份心灵的契合,但基于她自身的现实考量和对宝玉未来的规划,她并不希望这段感情能够圆满,甚至会暗中阻挠。

她的这种态度,是她性格中世故、现实的一面在作祟。她渴望稳定,渴望地位,而宝黛的爱情在她看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她更倾向于选择一个背景清白、性情温顺、能够帮助宝玉在仕途上有所依靠的女子,而不是黛玉这样敏感而又寄人篱下的孤女。

举例来说,在宝玉挨打之后,袭人会对宝玉说“好些日子不见你,我就觉得不安”,但她对宝玉和黛玉的感情,更多的是一种“看管”和“引导”。当宝玉因为黛玉而伤心时,她会心疼宝玉,但她不会鼓励宝玉更深地去沉溺于这份感情,反而会劝他转移注意力,去做一些“正经事”。

所以,袭人对待宝黛爱情,始终是一种混合了理解、担忧、私心以及现实主义的复杂情感。她看到了宝黛之间那份超越世俗的美好,却又因为自身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压力和对未来的期盼,而无法全然地赞同和支持。她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渴望稳定现实的“守护者”,而非一个纯粹的祝福者。她对宝黛之爱的态度,是那个时代女性在复杂社会关系下,一种无奈而又真实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袭人不支持木石情缘,而是传统反封建论调的支持者为了将袭人钉死在封建阶级走狗的定位上,要刻意塑造她反对宝黛这对“封建叛逆者、自由爱情追求者”的形象。原著里没有任何袭人不支持宝黛婚姻的文字(对某种性格、某种价值观不感冒和反对婚姻完全是两个概念)。

user avatar

总有人偷换概念,把袭人反对的“私定终身、情不自禁、不才之事”偷换成“木石前盟、宝黛婚姻”。

袭人被宝玉误当成黛玉诉衷肠之后,担心的是“宝玉喜欢的人是黛玉”吗?不是啊,她担心的是宝玉对黛玉已经有了私情,怕“将来难免不才之事”,忧心落泪。什么叫不才之事?就是两个人没有父母之言就私定终身、甚至情不自禁发生男女关系,典型代表就是《西厢记》。发生这种事,不但宝玉黛玉声誉全毁,贾府的声誉都完了。把黛玉换成宝钗湘云,她一样会担忧。

袭人跟王夫人夜谈,建议把宝玉搬出大观园,是为了隔绝他和林黛玉吗?不是啊,是因为宝玉和姐妹们年纪大了,都到了青春期,该避嫌了,特别是跟表姐妹们,否则大家名声不好听。王夫人问难道宝玉和谁做怪了不成,袭人还斩钉截铁地说没有的事,替宝黛打掩护。

所以什么叫“袭卿爱人以德”,这就叫“爱人以德”。普通的丫鬟,只会想着干好活计,不老实的还会想方设法讨好宝玉(点名芳官),而只有袭人会身为丫鬟却为宝玉操着家长的心。普通丫鬟巴不得跟着宝玉住在大观园里,天高皇帝远,跟着宝玉一起无法无天,远远好过住在贾母或者王夫人院子里,在主子眼皮子底下谨小慎微,打了杯茶水都有人来过问。

所以王夫人作为宝玉的妈,听了袭人这一番话,怎么可能不感动,怎么会不看重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曹雪芹的巨著《红楼梦》中,袭人这个人物的命运与宝黛的爱情纠葛息息相关。她对宝黛之爱的态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她自身地位的变化、对宝玉的感情深度以及对世事洞明的理解而演变,其中夹杂着复杂的情感和现实考量。初识宝黛情,袭人尚是丫鬟。此时的袭人,作为宝玉身边最得宠的丫鬟,她更多地是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
  • 回答
    这事儿若真传到她们耳朵里,那可就有热闹瞧了。不过,谁也不能一口咬定她们会怎么想,毕竟这府里的女人,心思都深着呢。贾母:老太太要是知道了,怕是先要愣一愣,然后细细地品味一下。她毕竟是过来人,年轻时候的感情和身体发育,她都经历过。宝玉这么大了,是该有那么回事了。关键在于“谁”和“怎么”来的。 对袭人.............
  • 回答
    王熙凤对宝玉的预备妾袭人客气,对赵姨娘刻薄,这背后其实反映了她作为一个精明世故、深谙人情世故的管家奶奶,在维护自身地位、处理家族事务以及对不同人关系的微妙权衡。这并不是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而是掺杂了利益、地位、对未来的考量以及个人情绪的复杂表现。咱们先从袭人说起。袭人是什么身份?她是宝玉的“.............
  • 回答
    关于袭人是否向王夫人告密,这是一个《红楼梦》中非常值得探讨且有争议的问题。在我看来,袭人并没有直接向王夫人“告密”,但她的行为客观上起到了“告密”的作用,并且她本人也确实向王夫人表达了她认为宝玉“行为不端”的看法,这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委婉的告密或汇报。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 袭人的动机和处境: .............
  • 回答
    袭人“贤良”人设为何如此稳固?在《红楼梦》这部细致入微的巨著中,袭人无疑是众多女性角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她身上“贤良”二字的标签,似乎早已深入人心,并且始终不曾动摇。为何这位宝玉身边的大丫鬟,能将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人设,经营得如此滴水不漏,甚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也未曾崩塌?这背后,绝非仅仅是性格.............
  • 回答
    袭人嫉妒晴雯吗?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的。要论起“嫉妒”这玩意儿,袭人身上那点心思,得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咱们得明白袭人这个人。她原是贾母身边的丫鬟,后来被送到宝玉房里,是宝玉身边最得力、最体贴的丫头之一。袭人这个人,聪明伶俐,又特别会做人做事,把宝玉照顾得无微不至,也深得宝玉.............
  • 回答
    宝玉踢袭人,这事儿在《红楼梦》里看似是个小小的插曲,但对于袭人来说,却像一盆冷水,让她那颗原本跃跃欲试、想要“争荣夸耀”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想知道为什么,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这背后的道道儿。首先,咱们得明白,袭人这人心思可不简单。她虽然是个丫鬟,可跟在宝玉身边久了,也沾染了些贵族小姐们的习气,自然也.............
  • 回答
    袭人将醉酒的芳官安置在宝玉的床上,这桩事在《红楼梦》中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却能折射出不少人物的性情和当时的环境。要详详细细地说这事,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我们得理解当时的情境。那是在宁国府的一次酒宴上,宝玉、宝钗、宝黛,还有芳官这些年轻人都去了。芳官这人,本来就是个戏子出身,性子就比较活泛,而.............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放在今天来看,每个人心里的答案都不一样,就像薛宝钗和林黛玉,她们二人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特质,而袭人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存在。如果要说哪个“更适合”结婚,那得看你想要什么样的婚姻,或者说,你是站在谁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了。咱们就一个一个来聊聊。薛宝钗:稳妥,得体,像一块温润的玉宝钗这.............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小说中,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是其最引人入胜的部分之一。关于袭人是否嫉妒晴雯,以及薛宝钗为何不嫉妒林黛玉,这其中涉及到的心理博弈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值得我们细细揣摩。袭人与晴雯:情谊深处的那一丝不平衡要说袭人是否“嫉妒”晴雯,用这个词来概括或许有些片面,但袭人内心深处,对晴雯的某些.............
  • 回答
    在《红楼梦》中,袭人之所以能够跻身贾母的八个大丫鬟之列,绝非偶然,而是她自身多方面的优秀素质、贾母对她的赏识以及她所处的特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袭人自身过硬的素质和能力:袭人作为贾母的八个大丫鬟之一,意味着她具备了丫鬟中最为顶尖的技能和服务水平.............
  • 回答
    《红楼梦》中的花袭人与贾宝玉之间的亲密关系,确实是书中一个引人遐思的篇章。袭人初次与宝玉发生“那事”,书中描述的场景是宝玉睡着了,袭人觉得他“身上像火炭似的”,然后便发生了“人事”。袭人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自己如今除了老太太之外,也只有这一个主子了,……虽然是主子,但终究是男人,此事体也 ought.............
  • 回答
    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袭人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也挺能看出她那心思。首先,咱们得理解袭人是谁。她是宝玉身边最得力的丫鬟,可以说是半个主子。她对宝玉的情感,那是复杂得很。有主仆情分,但更深的是一种近乎“姨娘”的情分。她打心底里盼着宝玉好,盼着他能出人头地,也盼着自己能跟着宝玉一起.............
  • 回答
    宝玉大婚后,袭人被撵出贾府,这在《红楼梦》的情节中是一个相当令人唏嘘的转折,也牵扯到多方面的因素,并非简单的“被撵”二字可以概括。要详细讲述,咱们得把时间线往前推一推,看看当时府里头的情况,以及袭人自身的定位和她身上发生的种种。首先,咱们得明白袭人在贾府中的身份和定位。袭人不是个普通丫鬟。从她初入宝.............
  • 回答
    《红楼梦》中,袭人和金钏同为宝玉身边的大丫头,论理上二人都是伺候宝玉的体己人,也都有着与宝玉之间或明或暗的“不清不楚”之处。然而,她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一个飞黄腾达,成为宝玉的准姨娘;另一个则香消玉殒,悲惨收场。这其中的缘由,绝非仅仅是运气好坏,而是她们各自的“道行”和处境所决定的。咱们先聊聊金钏儿.............
  • 回答
    提到《红楼梦》里宝钗、袭人督促宝玉读书上进,很多人会觉得她们是为了宝玉好,是一种规劝,甚至是为了家族的未来考虑。但如果深入分析,她们的这种“好意”在当时的语境下,以及从宝玉本身的特质来看,却隐藏着不少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对宝玉的一种误导和压抑。咱们先逐个看看宝钗和袭人,她们督促宝玉读书上进的动机和表现.............
  • 回答
    史湘云之所以会认为袭人的绛纹石戒指是林黛玉送的,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心细的读者才能捕捉到的微妙之处,以及湘云自身性格中的某些特点。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情节发生的具体语境。在《红楼梦》的第五十八回“何消灭却心头火 犹幸再逢疑狱亲”中,袭人戴着一枚紫绛色的戒指,这个戒指引起了宝玉的注意。宝玉看到之后,便想.............
  • 回答
    .......
  • 回答
    谈到袭人,脂砚斋的看法那可真是说起来话长了,而且颇有几分复杂与矛盾。要说她对袭人的评价,绝不是一概而论的“好”或“不好”就能概括的,里面掺杂着赞赏、惋惜、批评,甚至还有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意味。首先,得承认,脂砚斋对袭人的“贤德”与“忠心”是认可的。她不止一次地在批语中提到袭人的“好”,尤其是在她服.............
  • 回答
    这事儿要是真发生了,那贾府里可就炸开了锅了。别看他们是皇亲国戚,骨子里头还是封建大家族,对这种事情的看法和处理方式,那可不是咱们现在能想象的。首先,最最直接的反应,肯定会是震惊和愤怒。宝玉是贾母的心头肉,是王夫人唯一的指望,更是贾府未来继承人的热门人选。他要是出了这种“丑事”,而且还是跟家里的一个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