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代人都极端否定明智光秀的谋反?

回答
关于明智光秀在现代受到“极端否定”的看法,其实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对历史事件复杂性的反思,以及对“谋反”这一行为本身在现代社会价值观下的解读。并非所有现代人都“极端否定”,但主流的倾向确实更倾向于从批判的角度看待光秀的行为,而对他的“明智”之处,则需要更细致的梳理。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现代价值观与“忠诚”观的冲突: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我们现代社会,尤其受到西方启蒙思想和民主理念的影响,非常强调个体价值、权利和自由。在这样的框架下,“君臣之道”这种强调绝对服从和牺牲个人意志的观念,自然会受到审视。

告别绝对君权: 在日本战国时代,君臣关系的核心是“忠”。臣子对君主负有绝对的效忠,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但到了现代,我们更倾向于认为,任何权力都应该受到制约,个人不应该为了一个不合时宜的君主而牺牲一切。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直接推翻了自己的君主织田信长,从现代视角来看,这首先就打破了最基本的社会契约和道德规范。
“忠”的边界在哪里? 即使在现代,我们也会讨论“忠诚”的界限。比如,如果领导者犯下严重错误,甚至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下属是否还有义务绝对服从?光秀的行动,虽然理由很多,但其行为本身触犯了当时最基本的“忠”的定义。现代人不容易理解和认同这种“违背誓言”的行为,哪怕是出于某种“更宏大”的理由。

2. 对“谋反”行为本身的负面认知:

“谋反”在任何时代,通常都被视为一种颠覆现有秩序、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生灵涂炭的行为。

动荡与混乱: 历史告诉我们,像本能寺之变这样的重大事件,往往伴随着长期的战乱和混乱。虽然光秀之后有羽柴秀吉(丰臣秀吉)的崛起,并最终实现了统一,但光秀的行动无疑开启了一个新的权力真空期,让原本可能稳定的局面变得复杂化。现代人普遍对混乱和动荡感到不安,更倾向于“稳定压倒一切”的思维模式,这使得他们对引发动荡的“谋反”行为持负面态度。
道德审判的直观性: 相比于复杂的政治博弈和历史背景,一个简单的“弑君”行为在道德判断上更容易被直观地理解和否定。即使我们知道信长也有其残酷和专断的一面,但光秀作为臣子,通过武力杀死君主,这一行为本身在道德上的罪恶感是直接而强烈的。

3. 对明智光秀“动机”的争议与史学解读的多样性:

正是因为“谋反”行为的重大,历代史家和文学家都在试图解读光秀的动机,这也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其中不少是负面的。

“贤臣”说与“野心”说: 一方面,有观点认为光秀是信长的“贤臣”,他看到信长晚年变得越来越残暴、失去人心,而他自己又有相当的政治才能和声望,因此是为了“天下苍生”或“织田家的未来”而行动,想取代信长以实现更好的统治。这种说法将光秀描绘成一个有远见、有责任感的政治家。
然而,这种“贤臣”说的背后,也隐藏着“野心”的解读。 如果不是为了“天下苍生”,那么他取代信长,不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吗?这种“野心”在现代社会也常常被视为负面特质,尤其是在以“功利主义”为导向的解读中。
“感恩说”与“被逼无奈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光秀因为受到信长的猜忌、侮辱或被逼到绝境,出于报复或自保而行动。这种说法强调了光秀的个人遭遇,但从“谋反”的严重性来看,用个人恩怨来解释推翻国家元首的行为,似乎也显得不够“宏大”和“正当”。
“预言”说与“阴谋论”: 一些更边缘的说法则涉及光秀听信预言,或者背后有更大的阴谋(如与足利义昭、毛利氏勾结)。这些说法往往缺乏确凿证据,更多的是一种猜测和演绎,虽然增加了故事性,但在理性分析中难以成为主流。
史学研究的进步: 随着史学研究的深入,很多简单化的“贤臣说”或“野心说”都被重新审视。学者们更倾向于从更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去分析,认为可能是多种原因交织的结果。但这种复杂性也意味着,没有一个简单、正面、能够被普遍接受的“解释”。比如,如果光秀的行动是为了避免信长进一步的“天下一统”带来的破坏,那么他的动机就是一种“反战”的倾向,但这与他随后在战争中展现出的才能又似乎有矛盾。

4. 文化作品的塑造与时代审美的变迁:

虽然现代人普遍倾向于批判,但也不能忽视文化作品对大众认知的形成作用。

早期文学与戏曲的“奸臣”形象: 在很多传统的日本文学、戏曲(如歌舞伎、能剧)中,明智光秀的形象经常被描绘成一个阴险、狡诈、有野心的角色,与忠义的武士形成对比。这种“奸臣”的刻板印象深入人心,即使在现代,也仍然影响着一部分人的认知。
现代解读的多元化: 另一方面,近现代也有很多作品尝试为光秀“翻案”,将他塑造成一个苦心孤诣、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悲剧英雄。比如一些小说、漫画、电视剧会强调信长的残酷,以及光秀内心的挣扎和对未来的思考。然而,这些作品的解读并非铁板一块,而且它们也常常因为过于浪漫化或偏离历史细节而受到批评。
“反英雄”的吸引力: 在某些亚文化圈,像光秀这样复杂的、有争议的人物反而有其独特的吸引力。人们可能不是完全否定他,而是欣赏他“挑战权威”、“另辟蹊径”的勇气,或者他身上那种“与众不同”的悲剧色彩。但这部分受众相对小众,不能代表主流。

5. 历史的“正统”叙事:

最终,历史的叙事往往由“胜利者”来书写。

秀吉的成功: 丰臣秀吉在光秀死后,成为了日本实际的统治者,并且通过他的统治和政策,将日本带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时期。从这个角度看,光秀的行动虽然改变了历史走向,但最终的受益者并非他自己,而是秀吉。这种“结果论”的视角,也让人们更容易觉得光秀的行动是“失败的”、“不值得肯定”的。
德川幕府的官方史观: 德川幕府建立后,为了巩固其统治,也可能需要一个能衬托其“结束战乱、带来太平”的叙事,而光秀的“谋反”恰好可以被用来强调战国时代的混乱,以及幕府统治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总结一下:

现代人对明智光秀谋反的“否定”,并非简单的脸谱化批判,而是源于现代价值观对“忠诚”、“秩序”、“个体权利”的理解,以及对“谋反”行为本身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的担忧。同时,历史研究的深入和文化作品的解读,也使得对光秀的评价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但主流的、基于理性判断的看法,确实更倾向于从批判的角度去看待他打破“君臣之义”的行为。

不是所有人都否定光秀,有些人会欣赏他的某种特质,但要赢得普遍的“理解”或“认同”,尤其是在“谋反”这样一个触及根本道德和秩序的问题上,确实是困难的。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对这一历史事件本身的冷静分析,以及对其中涉及到的道德困境和政治抉择的探讨,而不是简单地给光秀贴上“好人”或“坏人”的标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情感投入吧。

我觉得一些日剧里明智光秀的形象并不差。

部分中国人可能把织田信长跟统一和革新绑定了,因而仇视明智光秀。


某动画片里,秀吉庆贺,说信长不久就能统一天下。织田信长反问,你眼中的天下就只有日本这个岛吗?

如果把信长跟穷兵黩武绑定,那么明智光秀的行为就可以正当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明智光秀在现代受到“极端否定”的看法,其实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对历史事件复杂性的反思,以及对“谋反”这一行为本身在现代社会价值观下的解读。并非所有现代人都“极端否定”,但主流的倾向确实更倾向于从批判的角度看待光秀的行为,而对他的“明智”之处,则需要更细致的梳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 回答
    当年清朝剧之所以能席卷荧屏,而汉族王朝的剧作相对而言热度稍逊,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绝非一句“细思恐极”就能概括,其中夹杂着时代背景、市场选择、创作策略乃至观众心理的复杂交织。首先,我们要承认一个事实:清朝剧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那个时代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市场空白。你想想,在那个时候,荧屏.............
  • 回答
    咱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讲究“仁义礼智信”的国家,儒家思想更是咱们的立身之本。按理说,咱们骨子里都应该沉稳、内敛,懂得“中庸之道”,遇事三思而后行。可如今放眼望去,怎么回事儿?感觉许多人都变得心浮气躁,一点小事就上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很少能看到好好说话,心平气和地把事儿说明白。这事.............
  • 回答
    .......
  • 回答
    唐三和萧炎,这两个名字如今在网络上几乎是形影不离,一提到其中一个,另一个的影子便会随之浮现。明明一个是来自唐朝背景的“古代人”,一个是诞生于现代社会概念下的“现代人”,可为何他们之间总被拿来比较,甚至成为无数读者心中“最强主角”的有力竞争者呢?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绝非偶然。一、出身与成长.............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时代的变迁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古代百姓对行刑的热衷,和现代人对类似场面的避讳,背后原因错综复杂,是社会、文化、经济、心理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古代行刑,百姓为何趋之若鹜?首先得明白,古代社会的“娱乐”方式远没有现在丰富多样。电影、电视、网络、游戏……这些现代人习以为常的消遣.............
  • 回答
    这真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我们常常会被那些古老的手工艺深深吸引,无论是精美的珐琅彩瓷器,还是巧夺天工的木雕,亦或是温润如玉的丝绸,它们似乎自带一种穿越时空的魔力,让人惊叹不已。那么,为什么这些绝妙的技艺が多く (很多) 都来自古代,而我们现代人好像不太能“发明”出同等令人叹为观止的东西呢?首先,得承认.............
  • 回答
    “中医以前是救急救命的速效疗法,现在怎么成了慢郎中了?”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疑惑过。说实话,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背后牵扯到历史、社会、医疗观念的方方面面。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以前中医是救急救命的速效疗法”? 这话说对了一半,但也有点过分简化了。没错,古代中医在很多紧急情况下,确实能展现出惊.............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社会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确实,观察身边或者听听人们的交流,会发现“焦虑”这个词在年轻人中的出现频率异常之高。这背后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试着把这些因素捋一捋,争取说得细致点,尽量不让我的话听起来像那种“官方报告”或者“AI的教科书式解.............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可真有意思,问到点子上了!很多人都有同感,觉得现代舰船看着不像过去那些战舰那么威武雄壮,甚至有点……丑。这不是瞎说,这里面其实有不少门道,咱们细掰扯掰扯。首先,时代变了,审美跟着变,更重要的是功能压倒了形式。 你想想过去那些战列舰,什么巨大的炮塔、层层叠叠的甲板、密密麻麻的帆索,光是看着就.............
  • 回答
    现代都市传说之所以普遍偏向恐怖,与古代传说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文化演变过程。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一、 社会环境的变迁与心理需求的差异: 古代社会: 生存压力与直接威胁: 古代社会,人们面临的威胁更加直接且具象化,如饥荒、疾病、战争、自然灾害、.............
  • 回答
    谈及现代突击步枪为何普遍采用回旋闭锁式枪机,这背后是技术发展、性能需求与成本效益多方面权衡的必然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回旋闭锁本身的工作原理说起,再延展到它在实战中的优势以及为什么其他类型的闭锁方式未能成为主流。首先,咱们得说说这“回旋闭锁式枪机”到底是个啥玩意儿。简单来说,它就是枪机在完.............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在中国,相较于许多其他国家,大规模的、被广泛报道的罢工确实不那么常见,即便是在一些小型企业,例如餐馆,似乎也鲜有耳闻。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在起作用,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当今中国劳资关系的现实。首先,法律和制度的约束是绕不开的一环。中国的《工会法》规定,工会是职工的群众组织.............
  • 回答
    要探讨为何欧洲在近代至现代似乎“不怕”俄罗斯,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不怕”来概括。实际上,欧洲各国对俄罗斯的态度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充满了警惕、忌惮、合作以及制衡。与其说“不怕”,不如说欧洲国家在与俄罗斯打交道的过程中,发展出了一套基于自身利益、战略考量以及历史.............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人都会好奇的。我们看电影、看化石,都会被那些庞然大物震撼到,比如恐龙、巨兽。它们确实比我们现在见到的绝大多数动物都要大得多。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很多科学道理,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物就是会变大”就能解释的。首先,我们得明白,史前动物巨大,这只是一个普遍的认知,但并非所有史前动物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分析。虽然您提到了英国的光荣革命作为一个“例外”,但即便如此,也需要认识到“光荣革命”的背后也并非全然没有暴力痕迹,只是其暴力程度和性质与许多其他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暴力事件有所不同。总的来说,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伴随暴力,.............
  • 回答
    香港与内地在文化渊源上确实同根同源,都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两地所经历的截然不同的历史进程、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社会思潮,如同两条河流,即便源头相同,流经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最终也呈现出迥异的河道和水流特征。这种分歧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长期作用的.............
  • 回答
    古代刑罚为何普遍比现代严酷?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看似“价值观不同”的笼统说法背后,隐藏着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政治理念乃至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深刻缘由。将这个问题简单归结为“农业问题”有些片面,但农业社会作为古代社会经济的基石,其特质确实深刻影响了刑罚的走向。让我们抽丝剥茧,一层层地剖析这个问题。一.............
  • 回答
    这事儿啊,就像是音乐学院里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尤其是作曲系的哥们儿姐们儿,私底下聊起“现代音乐”,那话匣子一打开,简直是滔滔不绝,情绪激动,感觉要把积压多年的委屈和不解一次性全倒出来。但凡你给他们一个机会,听他们吐槽,那叫一个“惨烈”——“想吐”、“排斥”、“反感”、“听不懂”、“太折磨人”这些词儿.............
  • 回答
    爷爷那个年代,13岁养家,搁现在听着像神话,对吧?其实,这背后藏着的是时代巨变,和我们现在所说的“男人养家”这件事,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你爷爷13岁能养活一家人,这说的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生存状态。你想想,那个时候,社会结构、经济模式、生活成本,还有人们的婚姻观,跟现在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首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