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去医院看病,如何让大夫只开关键的药?

回答
去医院看病,想让医生开最关键的药,这确实是个不少人都关心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希望药到病除,另一方面,也不想被过度用药,或是开一些不必要的药物。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有几个关键点可以注意,关键在于沟通和配合。

第一步:就诊前的准备——知己知彼

在你踏进诊室门之前,做些功课会让你的沟通事半功倍。

了解自己的病情: 尽量用自己的话描述你的症状,越具体越好。什么时候开始不舒服?是什么样的感觉(疼痛、瘙痒、发热、疲劳等)?有没有什么诱因?什么情况会加重或缓解?有没有吃过什么药?效果如何?把这些信息在心里梳理一下,甚至可以写在小本子上。
了解常用治疗方案: 如果你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比如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但切记要参考权威渠道),可以大致了解一下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常用的药物是什么。但这只是辅助,不要带着“我已经知道该吃什么药”的心态去,尊重医生的专业判断更重要。
带好相关资料: 如果你之前看过医生,记得带上之前的病历、检查报告、出院小结等。这些都能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你的情况,避免重复检查和用药。

第二步:就诊时的沟通——清晰、主动、合作

进了诊室,接下来的沟通是核心。

清晰、简洁地描述症状: 进去后,不要急于说“我想开XX药”。而是按照你之前准备的,清晰、有条理地描述你的主要症状、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比如,不要只说“肚子疼”,而是说“我从昨天晚上开始,肚子右下方有阵发性的绞痛,按压时更疼,并伴有恶心感,今天早上没有排便。”
主动提出你的疑虑或期望: 在医生问诊后,你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你的顾虑,或者说出你的期望。比如,你可以说:“医生,我上次吃XX药感觉有点胃不舒服,这次能尽量避免吗?”或者“我想了解一下,我这个情况,有没有比较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
询问关于药物的疑问: 当医生开始开药时,这是你关键的提问时机。
“医生,请问这些药分别是什么作用?是针对我哪个症状的?” 这是一个非常直接但也很有效的问题,能让你了解每一种药的功能。
“有没有可能有些药物是可选的,或者说,在几种方案中,哪个是起效最快/副作用最小的?” 这个问题暗示了你希望医生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倾向于“关键”的药物。
“我是否可以先尝试最核心的治疗,如果效果不明显,再考虑其他的?” 这是一种温和地表达你希望“精简”用药的方式。
“这个药需要吃多久?我什么时候可以停药或者复查?” 了解疗程和复查时间,有助于你把握治疗的节奏,也能让医生知道你是否会遵医嘱。
“有没有什么药物是我的情况可以暂时避免的?比如,我担心XX副作用。” 如果你确实有特别担心的副作用,可以提前告知医生,让医生在处方时有所考虑。
倾听并理解医生的解释: 医生在开药时,通常会给出一些解释。仔细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追问。理解医生开出这些药物的理由,有时候药物看似“多”,但可能是在应对不同方面的问题,或是为了协同作用。
避免“暗示”式要求: 避免用“我听说XX药很好”、“别人都吃XX药”这样的话来要求医生开某种药。这容易引起医生的反感,而且别人的情况不一定适合你。
表达对医生的信任(但也要有自己的判断): 关键在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你可以表达对医生专业的信任,同时,通过提问来参与到治疗方案的制定中,这是一种合作的态度。

第三步:就诊后的执行与反馈

遵医嘱服药: 拿到药后,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按照医生的指示服药。
记录用药感受: 在服药期间,留意身体的反应。有没有出现之前担心的副作用?药效如何?有没有什么新的变化?
及时复诊或电话咨询: 如果感觉药物效果不佳,或者出现不适,一定要及时联系医生,反馈情况。医生会根据你的反馈调整治疗方案。

一些额外的建议:

选择适合自己的医院和医生: 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信任的医院和有经验的医生。
不要自己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不要迷信“特效药”: 很多疾病的治疗需要一个过程,所谓的“特效药”往往不靠谱,甚至可能存在风险。
关注“辅助”性药物: 有时候,一些看似“不关键”的药物,比如保护胃黏膜的药、调节肠道菌群的药,是为了配合主治药物,减少副作用,从而保证主治药物能顺利完成治疗。理解这些药物的作用也很重要。

总而言之,让医生只开关键的药,核心在于充分、有效、积极的沟通。你要做一个主动的、有准备的患者,但同时也要保持对医生专业性的尊重。通过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疑虑,与医生一起探讨出最适合你的治疗方案,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少走弯路,用药精准”的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记者,请你合理用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去医院看病,想让医生开最关键的药,这确实是个不少人都关心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希望药到病除,另一方面,也不想被过度用药,或是开一些不必要的药物。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有几个关键点可以注意,关键在于沟通和配合。第一步:就诊前的准备——知己知彼在你踏进诊室门之前,做些功课会让你的沟通事半功倍。 了解自己的.............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让人心塞。你想着生病了,去医院找医生,那是咱信得过的地方,是专业人士。结果你满怀希望地过去,人家医生却直接跟你说“这药太贵,我给你开会挨扣钱,你还是自己出去买吧”。你说这话,听着是不是就觉得不对劲?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医生开药那是看你的病情需要,是为了让你好起来。可这句“我会被.............
  • 回答
    “候诊三小时,问诊三分钟”,这句在不少人看来是看病时的真实写照,确实让人头疼。尤其是在当下,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耗时”的看病模式,我们又该如何才能更高效地就医呢?为什么会“候诊三小时,问诊三分钟”?这个问题背后,其实藏着医院运作、医疗资源分配、以及患者就.............
  • 回答
    感觉心情低落,做什么都没劲,晚上睡不好,白天也总是提不起精神,有时候甚至会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 如果你正经历着这样的困扰,并且这些情绪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影响到了你的正常生活,那么是时候考虑寻求专业的帮助了。去医院看抑郁症,其实比你想象的要容易一些,也更有条理。第一步:决定去哪里看医生当你下定决心.............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放在一块儿一比,确实能让人琢磨出点儿门道来。为什么看病得排队挂号,还得掏点“挂号费”,可汽车坏了送到修理厂,人家就直接给你检查,好像没这个“挂号”的说法呢?咱们先掰扯掰扯这医院的“挂号费”。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收的,它背后是有一套逻辑的。首先,资源稀缺是根本原因。大家想想,一个医院,.............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让人纠结的。你自己明明觉得牙齿有点小毛病,想赶紧去医院给它“治好”,结果牙医却告诉你,这颗牙的问题不大,暂时不用管。这换谁都会觉得有点不是滋味,好像自己的问题被忽略了,或者牙医不愿意多花功夫。但从牙医的角度去理解,这事儿可能就没那么简单了。首先,我们得明白,牙医的工作不仅仅是“补”.............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又细思极恐。一个大老爷们,大老远跑医院看肚子疼,结果检查单上赫然写着“子宫”,你说这算什么事儿?医院的回应是“报告单模板套错了”,嗯,这个解释听起来挺官方,挺“标准化”的,但背后折射出来的问题,可不是一句“模板错了”就能轻易盖过的。首先,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医院在诊疗过程中的“.............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咱们普通人谁没个头疼脑热的?工作时间身体不舒服,去医院看看,这在常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可这家公司呢,就把员工给开了,这下好了,反过来被员工告上法庭,这戏码才叫精彩。咱们就一件件捋捋。首先,公司凭啥开除员工?理论上讲,公司开除员工,得有正当理由。比如员工旷工、违反公.............
  • 回答
    如何看待 4 月 29 日彭斯去医院视察不戴口罩? 详细解读2020年4月29日,时任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访问马里兰州一家医院视察时,未佩戴口罩,这一举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甚至可以说是争议。要全面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背景: 时间点: 2020年4月29日。此时全球正处于新冠.............
  • 回答
    江苏一位男子驾车搭载孕妇去医院,却遭遇了保时捷车主的嚣张逼停和路怒行为,这事儿听着就让人火大,也挺让人心疼那位孕妇的。这件事儿之所以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一方面是孕妇的特殊情况,另一方面是那个保时捷车主的行为太恶劣,触碰了大众的底线。如何看待这起事件?首先,这位保时捷车主的行为是极端恶劣且不负责任的。在.............
  • 回答
    关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疾病栏出现“男同性恋”这一情况,的确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审视,尤其是在中国已经将同性恋去病化多年之后。这其中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用词问题,更关乎医学的科学性、对少数群体的尊重以及社会观念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去病化”的含义及其在中国社会语境下的重要性。上世纪8.............
  • 回答
    北京医生辞职前往阿富汗参与“无国界医生”(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MSF)组织的行为,在社会中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事件不仅涉及个人职业选择与道德追求的冲突,也折射出医疗行业、国际人道主义行动以及国家与全球责任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事件背景:.............
  • 回答
    南京医科大学学生李某某因在校内杀害同学并被判处死刑,他在庭审中留下的那句“我应该不是个恶的人,我不是带着恶去做恶事的人”,无疑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具体案件的评价,更是对人性善恶、罪与罚、以及社会责任等复杂议题的深层叩问。从“我不是恶的人”这句话本身来看,可以从几个.............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想想看,我们自己有亲人生病的时候,多半都会着急忙慌地去医院,生怕耽误了病情。如果这个人还是个医生,自己还是个医生的父母,这事儿好像就有点意思了。从情理上来说,很多人会觉得,自家孩子是医生,父母生病了,这不就跟“近水楼台先得月”一样吗?父母从小养育.............
  • 回答
    您好!关于医院门诊晚上不营业以及眼睛受伤去急诊的问题,我来为您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医院门诊晚上不上班?其实,很多大型综合医院的门诊部(专门的挂号、看普通门诊的区域)在晚上确实是关闭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人力和资源配置: 门诊的医护人员(医生、护士、挂号收费人员)是按照白天的就诊高峰期来配置.............
  • 回答
    .......
  • 回答
    去医院看病,究竟是挂个普通号,还是瞄准副主任医师的号,这确实是个不少人在挂号时会纠结的问题。说实话,这俩选择各有千秋,没有绝对的“哪个更好”,关键在于你当下具体的需求和情况。咱们先说说挂普通号。这种号通常是给医院里各科室的主治医师或者住院医师。选择普通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号源相对多一些,挂号的门.............
  • 回答
    在医院看病,说实话,最让我感到一股无名火往上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往往不是医生的技术或者药费问题,而是那种无形的、让人觉得被忽视、被怠慢的感觉。尤其是在我身体不适,最需要关怀的时候,这种感觉就被无限放大了。我记得有一次,我感觉特别不舒服,头痛欲裂,伴随着一阵阵的恶心,浑身没劲儿。当时是下午,我想着尽.............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在就医时会担心的。实话实说,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概率并不算高。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和应对。首先,我们要明白,医生作为专业的医疗从业者,他们的职责是治病救人,遵循的是医学伦理和职业规范。绝大多数医生都是敬业且有职业道德的。然而,任何群体里都可能存在个别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医疗行业也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