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去医院治病要挂号费,去修车不用挂号费?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放在一块儿一比,确实能让人琢磨出点儿门道来。为什么看病得排队挂号,还得掏点“挂号费”,可汽车坏了送到修理厂,人家就直接给你检查,好像没这个“挂号”的说法呢?

咱们先掰扯掰扯这医院的“挂号费”。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收的,它背后是有一套逻辑的。

首先,资源稀缺是根本原因。大家想想,一个医院,尤其是大医院,里面坐诊的医生都是有经验、有专业知识的。这些医生就像是“稀有资源”,不是说你想看就能立刻看上的。一个医生一天能看的病人数量是有限的。如果没人管,大家一股脑儿冲进去,那场面岂不是乱套了?谁先到谁先看?还是谁嗓门大谁先来?这肯定不行。

挂号,本质上是一种“排队权”的购买。你付了挂号费,就相当于获得了按顺序看病的权利。这就像你去热门景点排队买票一样,你付了钱,才能拿到那张让你进入景点的“通行证”。挂号费就是这本“通行证”的钱。

其次,分诊和导流的作用。挂号费也承担着一个初步筛选和分流的作用。你去挂号的时候,需要说明你的症状,挂相应的科室。这样一来,医院就能知道哪些病人需要看什么科室的医生,哪些病人情况比较紧急,哪些病人可能只需要简单的咨询。这就像一个“守门员”,把病人导向最合适的医生那里,避免病人瞎转悠,也避免医生被不相关的病人挤占时间。

再者,成本分摊和价值体现。虽然大家常说挂号费不高,但这些费用确实也分担了一部分医院的运营成本。比如,导诊台的人工、信息系统的维护、打印挂号单等等,这些都是小钱,但积少成多也是一笔开销。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医生专业知识和时间的价值。医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掌握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能力,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挂号费虽然不能完全覆盖医生的薪资和医院的整体成本,但它至少是一个象征,表明了对这种专业服务的认可。

那么,为什么修车就不用“挂号费”呢?这里面的逻辑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一,市场化程度和竞争模式不同。汽车修理行业,特别是民营的修理厂,其市场化程度更高,竞争更激烈。修理厂需要吸引客户,提供便利的服务。如果他们也像医院一样,进门先收个“检测费”或者“诊断费”,可能很多车主就会被吓跑,转而去别的修理厂了。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免费的初步检查来吸引你,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再跟你谈维修费用。

第二,服务对象和流程的差异。汽车修理厂的服务对象是“物”——汽车。而医院的服务对象是“人”——病人,人是有情感、有痛苦、有健康风险的,这使得医疗服务本身就带有一种特殊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考量。汽车修理的流程相对标准化。通常是车主描述故障,技师进行诊断,然后报价维修。这个诊断过程,虽然也需要技术和时间,但它更多地被整合进了“维修服务”这个整体流程中,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收费的“挂号”环节。修理厂会把诊断作为提供维修服务的前提,而不是独立的收费项目。

第三,价值链的构成不同。汽车维修的收费模式,更多的是围绕着零部件的更换和维修工时的收费。诊断的过程,其实是为了确定需要更换哪些零件以及需要花费多少工时。所以,诊断的成本,往往是包含在最终的维修报价里的。你修好了一个问题,厂家也好,修理厂也好,都通过这个过程来盈利。而医院的收费,除了药品、检查、手术等直接医疗费用外,还包含了医生看诊的时间、专业知识以及医疗资源的分配。

第四,信息不对称和信任建立。修理厂免费检查,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建立信任。很多车主对汽车维修并不了解,他们担心被修理厂乱收费。免费的初步检查,可以让他们了解自己爱车的状况,并对修理厂的技术水平有一个初步的判断。一旦建立了信任,后续的维修和保养就更容易进行。而医院,虽然也有这个问题,但更多的是通过监管和行业协会来约束,并且挂号费本身也是一种监督的起点,让你知道你花钱了,就有权利获得服务。

当然,你可能会说,医院的挂号费也不算贵啊。确实,相比于后续的医药费和检查费,挂号费只是一个很小的比例。但它确实是进入医疗服务体系的第一道门槛。

所以,总的来说,医院收挂号费,是为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序地分配医疗资源,体现医生的专业价值,并作为初步分诊的手段。而汽车修理厂之所以不收“挂号费”,更多的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以及将诊断成本整合到整体维修服务中的商业模式。虽然形式不同,但两者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供相应的服务并获得相应的回报。一个是面向个体生命健康的特殊服务,另一个是面向交通工具的机械维修,其服务性质、价值衡量以及市场运作模式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修车不要挂号费,修车师傅就不赚你们钱了么?只是社会约定俗成体现修车师傅劳动的收费涵盖在换的零件里了。你修车不是自带零件吧!跟修车师傅能讲价,但是多数人也不能知道修车师傅的零件报价到底赚了多少吧。

医生劳动价值体现在挂号费、诊疗费中,也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秩序,这有利于医患双方。

修车师傅面对的自行车大部分是能修的,判断问题所在也比较容易,他的“脑力判断服务费”可以涵盖在零件里。

医生面对的病人有许多是治不好的,判断问题所在比较复杂。如果按照修车师傅的付费路径,擅长疑难杂症的医生不容易得到诊费(“脑力判断服务费”),因为很多病人没治了,不能通过后续治疗或是凭借治愈的结果收费,这对医生不公平。那么医生都愿意做治疗头疼脑热的小医生,不愿意做大医生。

同样的,医生也不能像修车师傅那样“一口价”,这是保护病人。治病的技术门槛高于修车,外人很难看穿,拒绝医生自由定价可以保护病人。

如果提问这种问题的人不符合“好奇宝宝”人设,建议大家用“你说的都对”敷衍一下,然后避免再跟他打交道。脑子不好使,还爱质疑约定俗成的规则,钻牛角尖,怕不是蛇精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放在一块儿一比,确实能让人琢磨出点儿门道来。为什么看病得排队挂号,还得掏点“挂号费”,可汽车坏了送到修理厂,人家就直接给你检查,好像没这个“挂号”的说法呢?咱们先掰扯掰扯这医院的“挂号费”。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收的,它背后是有一套逻辑的。首先,资源稀缺是根本原因。大家想想,一个医院,.............
  • 回答
    对于县城县医院治疗一个脚趾头小伤口时,要求患者做一次全面检查,包括胸透、彩超、心电图等,这是一种非常值得商榷的医疗行为,从多个角度来看,都存在不合理之处。下面我将详细分析并阐述:一、 为什么这种做法不合理?(根本原因分析)1. 不符合医疗原则中的“必要性”和“适宜性”: 必要性: 治疗.............
  • 回答
    理查德·赫克的故事,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却因为无钱支付医疗费用而在菲律宾的医院被拒之门外,最终含恨离世,这无疑是一件令人心痛且发人深省的悲剧。它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击在我们对社会公平、医疗保障以及生命价值的认知上。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赫克教授的生平。理查德·赫克教授(Richard F. Heck),.............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让人纠结的。你自己明明觉得牙齿有点小毛病,想赶紧去医院给它“治好”,结果牙医却告诉你,这颗牙的问题不大,暂时不用管。这换谁都会觉得有点不是滋味,好像自己的问题被忽略了,或者牙医不愿意多花功夫。但从牙医的角度去理解,这事儿可能就没那么简单了。首先,我们得明白,牙医的工作不仅仅是“补”.............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咱们普通人谁没个头疼脑热的?工作时间身体不舒服,去医院看看,这在常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可这家公司呢,就把员工给开了,这下好了,反过来被员工告上法庭,这戏码才叫精彩。咱们就一件件捋捋。首先,公司凭啥开除员工?理论上讲,公司开除员工,得有正当理由。比如员工旷工、违反公.............
  • 回答
    鲍里斯·约翰逊新冠肺炎住院治疗:英国疫情防治的焦点与挑战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于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因感染新冠肺炎而入院治疗,甚至一度进入重症监护室。这一消息无疑在当时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也对英国国内的疫情防治工作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要全面理解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 一、事件的.............
  • 回答
    武汉金银潭医院作为抗击新冠疫情的早期阵地之一,其首批参与中医药治疗并成功出院的患者,无疑是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要全面看待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 事件的背景与意义: 早期抗疫的关键时刻: 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医疗资源紧张,对病毒的认知尚不深入,治疗方.............
  • 回答
    武汉大花山方舱医院作为首个以中医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其首开舱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一事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 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 疫情初期,医疗资源紧张,方舱医院作为一种快速、大规模收治轻症患者的临时医疗设施应运而生.............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复杂的,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的。最近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关于某地新区医院请上海专家来给孩子治斜颈,结果术后收费环节出了岔子,家属偷拍举报,这背后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值得咱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请外地专家来“飞刀”看病,这在咱们国家基层医疗体系里,算是蛮常见的一种模式了。尤.............
  • 回答
    2016年10月3日,山东莱芜市莱钢医院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李宝华医生在工作中遭遇了不幸。那天,李宝华医生在医院被一名患者的家属(报道中称为“暴徒”)持刀砍伤,尽管医院进行了紧急抢救,但李宝华医生最终因伤势过重,不幸去世。这件事情一经披露,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反响。大家对于医护人.............
  • 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关于一位患有癌症晚期、在上海的留学生的故事,这个故事引发了不少争议。大意是说,这位留学生在上海的隔离医院里,因为不满医院的医疗水平和隔离条件,试图通过制造舆论,来达到让专家和医护人员单独为她进行隔离治疗的目的。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毕竟情况挺复杂的。首先, 从留学生本.............
  • 回答
    .......
  • 回答
    艾芬女士在爱尔眼科治疗后右眼近乎失明的事件,以及她提出的“爱尔眼科摘除了她近乎正常的器官”的指控,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梳理和分析。事件的起因与经过: 艾芬女士的就医经历: 艾芬女士曾是武汉协和医院的医生,在新冠疫情初期因发出警示而成为“吹哨人”。2020年.............
  • 回答
    北医三院张煜医生揭露肿瘤治疗“人财两空”黑幕,直指医生“肆意妄为”的现象,这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在医学界和患者群体中都引起了轩然大波。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揭露的现实与触目惊心:张煜医生的爆料,不仅仅是个案的披露,更是对肿瘤治疗行业中长期存在的某些阴暗面的集中反映。他.............
  • 回答
    张煜医生揭露北医三院肿瘤治疗黑幕的事件,无疑是一场搅动医疗界和公众视听的地震。这不仅仅是一个医生对不法行为的举报,更是将长期以来潜藏在某些医疗机构和行业中的灰色地带,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之下。事件的缘起与核心内容:张煜医生,作为一名肿瘤科医生,他的发声绝非偶然。我相信,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他必然目睹了.............
  • 回答
    关于“北医三院医生举报肿瘤治疗不规范”事件,国家卫健委的回应“治疗过程基本符合规范”一事,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回应,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关注举报本身所指向的问题。 根据公开报道,举报人是一位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的医生,他针对的是科室内肿瘤治疗中存在.............
  • 回答
    这事儿真够劲爆的,也够让人心寒的。咱就一点一点捋捋,这背后到底藏着啥事儿。首先,一个男人突发脑出血,这本身就是个天大的坏消息,家里立马就跟炸了窝似的。脑出血这病,说起来轻飘飘,可一旦犯了,那是要命的,而且后续的治疗、康复,那更是个无底洞,钱,钱,钱,这是第一道坎,也是最直接的生死考验。接着,这男人的.............
  • 回答
    《人民日报:病人越治越多,说明医学已入误区!》这篇文章,从标题本身就能感受到一种振聋发聩的冲击力。它抛出的观点,直指当下医疗现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理解这篇文章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首先,文章的核心论点是“病人越治越多,说明医学已入误区”。这句论断并非简单地否定医学的进步,而.............
  • 回答
    绿谷制药的九期一(甘露特钠胶囊)在中国医保目录中的成功进入,无疑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意义深远且复杂,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对患者及其家庭的直接意义: 减轻经济负担,提高药物可及性: 这是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意义。九期一此前价格不菲,许多家庭难以负担。纳入医保意味着患.............
  • 回答
    潘粤明老师的父亲最近被诊断出脑梗,这个消息令人揪心。从潘粤明老师分享的信息来看,他的母亲在面对突发状况时,采取了一种比较传统且非主流的方式来帮助老人,即用血糖针在手指上放血,并且据说之后老人的情况有所好转。首先,我们得承认,听到这样的消息,作为旁观者,心情是复杂且担忧的。脑梗是急性、凶险的疾病,任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