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家不称呼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反而中医西医的称呼?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深入探讨的话题也很有价值。咱们老百姓心里都有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叫中医西医,而不是什么“传统医学”、“现代医学”。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文化、历史和实践上的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来掰扯清楚。

一、历史的烙印:两种体系的形成与并存

首先得从这两种医学体系的诞生说起。

中医(中国传统医学):这是咱们这片土地上经过几千年时间,无数医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它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比如阴阳五行、经络气血、辨证论治等等。这些理论指导着中医的诊断和治疗,用药讲究君臣佐使,手段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气功等等。它更多是围绕着“人”这个整体,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理解健康和疾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医就是中国医学的全部。
西医(现代医学/科学医学):它的发展是伴随着近代科学革命而来的。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到后来的微生物学、药理学、影像学等等,西医建立在解剖、生理等可观察、可量化的物质基础上,强调疾病的病因、病理机制的探究,以及针对性的治疗。手术、抗生素、疫苗、化疗等等,都是其标志性的手段。它更侧重于疾病的物质性、器质性层面,像解剖人体、分离病原体、靶向治疗等,都体现了这种科学化的研究方法。

这两种体系,一个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另一个则是从西方世界“舶来”。它们在形成的时间、发展路径、理论基础、诊断方法、治疗手段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当它们在一个国家(比如中国)里共存并发展时,人们自然会根据它们的来源地或者最鲜明的地域特征来区分,而“中医”和“西医”这两个称呼,就非常直观且容易被理解。

二、文化的归属感与身份认同

“中医”这个词,不仅仅是一个医学体系的代称,它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它代表了我们祖先的智慧,是我们民族独特的医学遗产。所以,称呼“中医”,本身就带有一种文化上的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就像我们说“中国菜”而不是“东方烹饪”,说“中国书法”而不是“东亚书法”一样,这是一种对自身文化根源的强调。

相比之下,“西医”这个称呼,虽然字面上也带有地域性,但它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现代科学的精神和全球化的通用语言。它代表了一种普遍适用的、基于证据的医学模式。所以,“西医”的称呼,更多是站在与“中医”相对的立场上,来描述另一种医学体系。

三、实践中的辨识度与习惯性称谓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看病、问药、咨询时,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哪个医生能开中药?哪个医生会扎针?哪个医生会做手术?哪个医生会开抗生素?

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比如望闻问切、开中药、针灸等,是大家非常熟悉且容易辨识的。
西医的问诊方式、使用仪器(听诊器、血压计、CT、MRI)、开西药、手术等,同样具有很强的辨识度。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实践方式,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中医”和“西医”这样的称谓。人们用最直观、最符合日常经验的方式来指代他们所接触到的医疗服务。而且,这种称谓已经非常深入人心,成为了一种习惯性的语言表达,即使后来有了“现代医学”或“科学医学”这样的更学术或更中性的说法,在民间口语中,“中医西医”依然是最常用、最接地气的表达。

四、历史遗留的语境与政治因素(一定程度上)

在历史上,尤其是在近代以来,中国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对自身传统文化的扬弃与继承的讨论。关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者更直接地关于“中医存废”的争论,都曾是社会和文化讨论的焦点。在这样的语境下,“中医”和“西医”的并列称谓,也带有了一定的历史叙事色彩,它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明和发展道路的选择。

为什么不叫“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

虽然“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在学术上、国际交流上是更准确、更中性、更科学的表述方式,但它们在中国的民间和日常语境中之所以不那么普及,原因可以归结为:

1. 不如“中医西医”直观生动: “传统”和“现代”这两个词,更侧重于时间维度上的划分,以及一种价值判断(“现代”似乎天然带有优越性)。而“中医”和“西医”则直接关联了地域来源和文化身份,更能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2. 可能存在价值判断上的回避: “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称呼,似乎想要拉平两者,或者至少是在客观上进行描述。但很多时候,尤其是在早期,关于这两种医学的讨论,常常带有“新旧”、“进步落后”的价值判断。而“中医西医”的称呼,虽然也暗示了差异,但它更像是一种并列的描述,不直接传递价值倾向。
3. 语言习惯的强大惯性: 一旦一个称谓在民间广泛流传并被接受,想要改变它就非常困难。除非有强大的外力介入,或者新的称谓能提供更显著的优势,否则人们会倾向于继续使用熟悉的语言。
4. “现代医学”的包容性问题: 很多时候,“现代医学”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它的定义和内容也在变化。而“中医西医”的称呼,则相对稳定地指代了两种不同的、有清晰边界的医疗体系。

总结一下:

“中医西医”的称呼,是历史进程、文化认同、实践辨识度以及语言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直观地反映了这两种医学体系的来源、特点以及它们在中国社会中的实际地位和人们对它们的认知方式。尽管“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在学术上有其价值,但“中医西医”作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民间语言,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就像我们更喜欢叫“奶奶”而不是“外祖母”,叫“家乡”而不是“出生地”一样,是一种情感和文化的自然流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火箭上天,原子弹爆炸,电脑网络这些没有“西科”那是真的玩不转,阴阳八卦,河图洛书,风水秘术这些“中科”实在是无法插进去。

而医学不同,人体的自身免疫机制给了“中医”的生存空间。

这就是为什么医学可以有所谓的“替代医学”,用某院士的话来说,中国人民应该感到幸福,因为“有两套行之有效的医疗体系”。

其实有福气的又何止中国人民呢?比方说印度人民一样福报满满,印度人民的“牛尿牛粪医疗体系”也从古至今,一直“行之有效”呢。

而研究火箭的,造航母的,造导弹的,造飞机大炮的,造高精度机床的。。。他们就没这个福气,只能悲催的遵循一个所谓的“西科体系”,因为“中科”这一套体系实在是用不了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